资源简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持之以恒,必成大器。勤奋博学笃志感恩第 4 讲 (文科)空间几何综合运用(二)一、知识梳理1、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常用方法是平移法,平移的方法一般有三种类型:利用 图中已有的平行线平移;利用特殊点(线段的端点或中点)作平行线平移;补形平 移.2、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三步曲:即“一作、二证、三求”.其中空间选点任 意,但要灵活,经常选择“端点、中点、等分点”,通过作三角形的中位线,平 行四边形等进行平移,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解三角形问题,进而求解.3、掌握求体积的一些特殊方法:分割法、补体法、转化法等,它们是解决一些 不规则几何体体积计算常用的方法,应熟练掌握.4.等积变换法:利用三棱锥的任一个面可作为三棱锥的底面.①求体积时,可 选择容易计算的方式来计算;②利用“等积法”可求“点到面的距离”.5、解决立体几何最值问题的两种思路: ①函数法,即通过建立相关函数式,将所求的最值问题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求解,此法应用最为广泛. ②枚举法(几何转化法),给出几何体中三视图中的两个视图求其体积(或表面积)的最值时,一般将符合条件的所有几何体都列出,再从中找出体积(或表面积)最大(或最小)的几 何体.二、课前自测1.[新课标全国卷Ⅱ] 正三棱柱 ABC A1B1C1 的底面边长为 2,侧棱长为 3 ,D 为 BC中点,则三棱锥 A B1DC1 的体积为()A.3 B.3 C.1 D. 32 2答案.C [解析] 因为 D 为 BC 的中点,所以 AD⊥BC,故 AD⊥平面 BCC1B1,且 AD= ,所以 V 三棱锥 A B1DC1=1S△B1DC1×AD=1×1B1C1×BB1×AD=1×1×2× ×3 3 33 3 2 3 2=1.2、(高考课标Ⅱ卷(文))已知正四棱锥 O-ABCD 的体积为 ,底面边长为,则以 O为球心,OA 为半径的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答案】 243.[全国卷] 已知正四面体 ABCD 中,E 是 AB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 CE 与 BD 所成角的 余弦值为( )A.16 B.36 C.13 D.33答案.B [解析] 如图所示,取 AD 的中点 F,连接 EF,CF,则 EF∥BD,故 EF 与 CE 所成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持之以恒,必成大器。勤奋博学笃志感恩角即为异面直线 CE 与 BD 所成的角.设正四面体的棱长为 2,则 CE=CF=3,EF=1.在△CEF中,cos ∠CEF=CE2+EF2-CF22CE EF=3+1-32×3×1=36,所以异面直线 CE 与 BD 所成 角的余弦值为 36.4、(高考辽宁卷(文))已知三棱柱 ABC A1B1C1 的 6 个顶点都在球 O 的球面上,若AB 3,AC 4 , AB AC , AA1 12 ,则球 O 的半径为 ()3 17 13A. 2 B. 2 10 C. 2 D. 3 10【答案】C三、典例精讲题型一 异面直线所成角例 1. 设三棱柱 ABC A1 B1C1 的侧棱与底面垂直, BCA 90 , BC CA 2 ,若该棱柱的所有顶点都在体积为 32 的球面上,则直线 B C 与直线 A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3 1 12 2A. B. C. 5 D. 53 3 3 3答:B。提示:拼成一个正四棱柱几何法计算,或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向量方法计算。 课堂练习 1..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BCD=90°,且 BC=CD=3.将△ABC沿 BC 的边翻折,设点 A 在平面 BCD 上的射影为点 M,若点 M 在△BCD 内部(含边界),则点 M 的轨迹的最大长度等于 ;在翻折过程中,当点 M 位于线段 BD 上时,直线 AB 和CD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等于 .【解答】解:由题意可得点 A 的射影 M 的轨迹为 CD 的中位线,其长度为CD=;当点 M 位于线段 BD 上时,AM⊥平面 ACD,取 BC 中点为 N,AC 中点为 P, ∴∠MNP 或其补角即为直线 AB 和 CD 所成的角,则由中位线可得 MN=CD=,PC=AB=,又 MP 为 RT△AMC 斜边 AC 的中线,故 MP=AC= ,!∴在△MNP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cos∠MNP= =,故答案为:;.课堂小结:1.用平移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 3 步骤(1)一作:即据定义作平行线,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二证:即证明作出的角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3)三求:解三角形,求出作出的角,如果求出的角是锐角或直角,则它就是要求的角, 如果求出的角是钝角,则它的补角才是要求的角.题型二 求解空间几何体问题的常用方法例 2、补形法:( 1 ) . 已知直三棱柱 ABC A1B1C1 的 6 个顶点都在球 O 的球面上 , 若AB 3,AC 4 , AB AC , AA 12 ,则球 O 的半径为( c ) A.3 17 B. C.131 2 2D. 3 10【答案】C 补形为长方体,则 (2R)2 a2 b2 c2 169 , R 13 。2(2).已知正三棱锥 P ABC ,点 P, A, B,C 都在半径为 3 的球面上,若 PA, PB, PC 两两互相垂直,则球心到截面 ABC 的距离为________.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持之以恒,必成大器。勤奋博学笃志感恩(3). 在四面体 ABCD 中, AB CD 6, AC BD 4, AD BC 5 ,则四面体ABCD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课堂练习 2、已知 A,B,C,D 四点在半径为的球面上,且 ,AD=BC=5, AB=CD,则三棱锥 D﹣ABC 的体积是 (答 8)!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持之以恒,必成大器。勤奋博学笃志感恩例 3 、分割法: 若一个正四面体的表面积为 S1 , 其内切球的表面积为 S2 , 则S1 ____________.S2例 4、等体积法:. 求体积:如图,正方体 ABCD-A1B1C1D1 的棱长为 1,E,F 分别为线段AA1,B1C 上的点,则三棱锥 D1-EDF 的体积为____________.课堂练习 3.(1)如图,单位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点 P 在平面 A1BC1 上, 则三棱锥 P-ACD1 的体积 为 .(2)如图,四棱锥 P ABCD中,ABC BAD 90 ,BC 2 AD, PAB与PAD 都是边长为 2 的等边三角形.(I)证明: PB CD; (II)求点 A到平面PCD的距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持之以恒,必成大器。勤奋博学笃志感恩第 4 讲 (文科)空间几何综合运用(二)一、知识梳理1、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常用方法是平移法,平移的方法一般有三种类型:利用图中已有的 平行线平移;利用特殊点(线段的端点或中点)作平行线平移;补形平移.2、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三步曲:即“一作、二证、三求”.其中空间选点任意,但要灵 活,经常选择“端点、中点、等分点”,通过作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四边形等进行平移, 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解三角形问题,进而求解.3、掌握求体积的一些特殊方法:分割法、补体法、转化法等,它们是解决一些不规则几何 体体积计算常用的方法,应熟练掌握.4.等积变换法:利用三棱锥的任一个面可作为三棱锥的底面.①求体积时,可选择容易计 算的方式来计算;②利用“等积法”可求“点到面的距离”.5、解决立体几何最值问题的两种思路: ①函数法,即通过建立相关函数式,将所求的最值问题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求解,此法应用最为广泛. ②枚举法(几何转化法),给出几何体中三视图中的两个视图求其体积(或表面积)的最值时,一般将符合条件的所有几何体都列出,再从中找出体积(或表面积)最大(或最小)的几 何体.二、课前自测1.[新课标全国卷Ⅱ] 正三棱柱 ABC A1B1C1 的底面边长为 2,侧棱长为3,D 为 BC中点,则三棱锥 A B1DC1 的体积为( )A.3 B.3 C.1 D. 32 22、(高考课标Ⅱ卷(文))已知正四棱锥 O-ABCD 的体积为 ,底面边长为 ,则以 O为球心,OA 为半径的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3.[全国卷] 已知正四面体 ABCD 中,E 是 AB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 CE 与 B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16 B.36 C.13 D.334、(高考辽宁卷(文))已知三棱柱 ABC A1B1C1 的 6 个顶点都在球 O 的球面上,若 AB 3,AC 4 , AB AC , AA1 12 ,则球 O 的半径为 ()3 17 13A. 2 B. 2 10 C. 2 D. 3 10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持之以恒,必成大器。勤奋博学笃志感恩三、典例精讲题型一 异面直线所成角例 1. 设三棱柱 ABC A1 B1C1 的侧棱与底面垂直, BCA 90 , BC CA 2 ,若该棱柱的所有顶点都在体积为 32 的球面上,则直线 B C 与直线 A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3 1 12 2A. B. C. 5 D. 53 3 3 3课堂练习 1..(选作)如图,△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BCD=90°,且 BC=CD=3.将 △ABC 沿 BC 的边翻折,设点 A 在平面 BCD 上的射影为点 M,若点 M 在△BCD 内部(含边 界),则点 M 的轨迹的最大长度等于 ;在翻折过程中,当点 M 位于线段 BD 上时,直线AB 和 CD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等于 .课堂小结:1.用平移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 3 步骤(1)一作:即据定义作平行线,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二证:即证明作出的角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3)三求:解三角形,求出作出的角,如果求出的角是锐角或直角,则它就是要求的角, 如果求出的角是钝角,则它的补角才是要求的角.题型二 求解空间几何体问题的常用方法例 2、补形法:(1). 已 知 直 三 棱 柱 ABC A1B1C1 的 6 个 顶 点 都 在 球 O 的 球 面 上 , 若AB 3,AC 4 , AB AC , AA1 12 ,则球 O 的半径为( )A. 3 13 D. 317B. C. 102 2(2).已知正三棱锥 P ABC ,点 P, A, B,C 都在半径为 3 的球面上,若 PA, PB, PC 两两互相垂直,则球心到截面 ABC 的距离为______ _.(3). 在四面体 ABCD 中,AB CD 6, AC BD 4, AD BC 5 ,则四面体 ABCD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持之以恒,必成大器。勤奋博学笃志感恩课堂练习 2、已知 A,B,C,D 四点在半径为 的球面上,且 ,AD=BC=5,AB=CD,则三棱锥 D﹣ABC 的体积是 。例 3 、分割法: 若一个正四面体的表面积为 S1 , 其内切球的表面积为 S2 , 则S1 ____________.S2例 4、等体积法:. 求体积:正方体 ABCD-A1B1C1D1 的棱长为 1,E,F 分别为线段 AA1,B1C 上的点,则三棱锥 D1-EDF 的体积为____________.课堂练习 3.(1)如图,单位正方体 ABCD-A1B1 C1D1 中,点 P 在平面 A1 BC1 上,则三棱锥 P-ACD1的体积 为 .(2)如图,四棱锥 P ABCD中,ABC BAD 90 ,BC 2 AD, PAB与PAD 都是 边长为 2 的等边三角形.(I)证明: PB CD; (II)求点 A到平面PCD的距离.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持之以恒,必成大器。勤奋博学笃志感恩例 5 求空间中的距离:(1)求点到线的距离:如图,在棱长为 2 的正方体 ABCD A1B1C1D1 中, E 为 BC 的中点,点 P 在线段 D1E 上,点 P 到直线 CC1 的距离的最小值为 .( :2 )求点到面的距离 :已知直二面角 l ,点 A , AC l, C 为垂足 ,B , BD l, D 为垂足,若 AB 2, AC BD 1,则 D 到平面 ABC 的距离等于( )(A) 2 (B) 3 (C) 6 (D) 12 3 3(3)求直线到面的距离:已知正四棱柱 ABCD- A1B1C1D1 中 ,AB=2,CC1= 2 2 E 为 CC1 的中C点,则直线 AC1 与平面 BED 的距离为( ) A 2B 3 2 D 1(选作)已知正三棱锥 P ABC ,点 P, A, B,C 都在半径为 3 的球面上,若课堂练习 4(1)PA, PB, PC 两两互相垂直,则球心到截面 ABC 的距离为________.(2) (广东文科)(选作)如图 3 ,三角形 DC 所在的平面与长方形 CD 所在 的平面垂直, D C 4 , 6 , C 3 .1 证明: C// 平面 D ; 2 证明: C D ; 3求点 C 到平面 D 的距离.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持之以恒,必成大器。勤奋博学笃志感恩课堂小结:1.计算柱、锥、台体的体积,关键是根据条件找出相应的底面面积和高,应注意充分利用 多面体的截面和旋转体的轴截面,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求解.2.注意求体积的一些特殊方法:分割法、补体法、转化法等,它们是解决一些不规则几何 体体积计算常用的方法,应熟练掌握.3.等积变换法:利用三棱锥的任一个面可作为三棱锥的底面.①求体积时,可选择容易计 算的方式来计算;②利用“等积法”可求“点到面的距离”.*题型三 几何体中的最值问题例 6、四面体的六条棱中,有五条棱长都等于 a.(1)求该四面体的体积的最大值;(2)当四面体的体积最大时,求其表面积.思考流程 :条件:有五条棱相等的四面体;目标:求四面体的体积的最大值及其取最大值 时四面体表面积的大小;方法:将四面体分成两个三棱锥,运用函数思想求体积的最大值, 并可以得到当体积取得最大值时对应的四面体另外一条棱的长,从而求出此时四面体的表面 积.:课堂总结 解决立体几何最值问题的两种思路: ①函数法,即通过建立相关函数式,将所求的最值问题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求解,此法应用最为广泛. ②枚举法(几何转化法),给出几何体中三视图中的两个视图求其体积(或表面积)的最值时,一般将符合条件的所有几何体都列出,再从中找出体积(或表面积)最大(或最小)的几 何体.课堂练习 5:(1)(几何转化法)棱长为 a 的正方体框架,其内放置一个气球,使其充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4讲 (文科) 空间几何综合运用(二)(学生版).docx 第4讲 (文科)空间几何综合运用(二)(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