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持之以恒,必成大器。勤奋博学笃志感恩第 4 讲 (理科)空间角的计算一、学习目标:1.了解异面直线所成角、线面所成角、二面角、空间直角坐标系;2.熟练运用向量法求解异面直线所成角、线面角、二面角.二、重点难点:1.向量法的熟练运用(重点)2.熟练运用向量法求解二面角(难点).三、知识梳理:1.异面直线所成角(1)过空间任意一点分别引两条异面直线的平行直线,那么这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 角叫作这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若记这个角为θ,则θ∈ (0, 2 ] .(2)求法:“一作二证三求”;注意到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 (0, 2 ] 如果求出的是钝角,要注意转化成相应的锐角.(3)向量法:分别在直线 m, n 上取两个定向量 a, b, 则异面直线 m, n 所成的角 等于向量 a, b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则 cos a b 特殊情形:a b a b 0 , 即异面直线 a 垂直于 b。a b2.直线与平面所成角(1)当 l⊥α时,线面角为 90°;当 l∥α或 l α时,线面角为 0°;线面角θ的范围:0°≤θ≤90°.(2) 向量法:i.特殊情形:当 a n( R且 0) ,则直线 a 与平面 垂直。 ii.如图所示,设直线 l 的方向向量为 e,平面α的法向量为 n,直线 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φ,两向量 e 与 n 的夹角为θ,则有 sin φ=|cos θ|=|e·n| |e||n|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持之以恒,必成大器。勤奋博学笃志感恩3.二面角(1)如图所示的二面角α-l-β,若①O∈l,②OA α,OB β,③OA⊥l, OB⊥l,则∠AOB就叫作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2)二面角θ的范围:0°≤θ≤180°.(3)二面角的求法:几何法:如图 1,AB、CD 是二面角α-l-β的两个面内与棱 l 垂直的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θ=〈 AB , CD 〉.向量法:如图 2、3,n1,n2 分别是二面角α-l-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大小θ=〈n1,n2〉(或π-〈n1,n2〉). cos n1 n2 (或 cos n1 n2 ).n1 n2 n1 n2四、课前自测:1. 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若∠BAC=90°,AB=AC=AA1,则异面直线 BA1 与 AC1 所成的角等于( )A.30° B.45°C.60°D.90°2. (·沧州七校联考)已知正三棱柱 ABC-A1B1C1 所有棱长都相等,D 是 A1C1 的中点,则直线 AD 与平面 B1D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1 B. 3 C.3 D.42 2 5 5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持之以恒,必成大器。勤奋博学笃志感恩3. 过正方形 ABCD 的顶点 A 作线段 PA⊥平面 ABCD,若 AB=PA,则平面 ABP 与平面 CDP所成的二面角为( )A.30° B.45° C.60° D.90°4.若正三棱锥的侧面都是直角三角形,则侧面与底面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是( )A. 6 B. 3 C. 2 D.13 3 33五、典例剖析题型一 求异面直线所成角例 1.(1) (证明法)(2014·山东潍坊一模)已知三棱锥 ABCD 中,AB=CD,且直线 AB 与 CD 所成的角为 60°,点 M,N 分别是 BC,AD 的中点,则直线 AB 和 MN 所成的角为________.(2)(向量法)(皖南十校联考)把边长为 2 的正方形 ABCD 沿对角线 BD 折起,使得平面 ABD⊥平面 CBD,则异面直线 AD,BC 所成的角为( )A.120° B.30° C.90° D.60°课堂小结: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常采用“平移线段法”,平移的方法一般有三种类型:利用图 中已有的平行线平移;利用特殊点(线段的端点或中点)作平行线平移;补形平移.计算异面 直线所成的角通常放在三角形中进行;常用向量法。课堂练习 1:(1)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BCA=90°,M,N 分别是 A1B1,A1C1 的中点,BC=CA=CC1,则 BM 与 A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 1 B.2 C. 30 D. 210 5 10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持之以恒,必成大器。勤奋博学笃志感恩(2)四川泸州一模,13)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ACB=90°,AA1=2,AC=BC=1,则异面直线 A1B 与 AC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________.(3)(山东临沂二模,13)在三棱锥 S-ACB 中,∠SAB=∠SAC=∠ACB=90°,AC=2, BC=13,SB=29,则 SC 与 A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题型二 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例 2.(1) 大纲全国,11)已知正四棱柱 ABCDA1B1C1D1 中,AA1=2AB,则 CD 与平面 BDC1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 )A.2 B. D.13 C. 233 3 3(2)正方体 ABCD - A1B1C1D1 中, BB1 与平面 ACD1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2 (B) 3 (C) 2 (D) 63 3 3 3课堂练习 2: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持之以恒,必成大器。勤奋博学笃志感恩1. 四面体 ABCD 及其三视图如图所示,过棱 AB 的中点 E 作平行于 AD,BC 的平面分别交 四面体的棱 BD,DC,CA 于点 F,G,H.求直线 AB 与平面 EFGH 夹角θ的正弦值.2. 已知单位正方体 ABCD-A1B1C1D1,E,F 分别是棱 B1C1,C1D1 的中点.试求:(1)AD1 与 EF 所成角的大小;(2)AF 与平面 BEB1 所成角的余弦值.题型三 求二面角例 3.(1)如图,在四棱锥 A EFCB 中,△AEF 为等边三角形,平面 AEF⊥平面 EFCB,EF∥ BC,BC=4,EF=2a,∠EBC=∠FCB=60°,O 为 EF 的中点.(1)求证:AO⊥BE;(2)求二面角 FAEB 的余弦值.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持之以恒,必成大器。勤奋博学笃志感恩第 4 讲 (理科)空间角的计算一、学习目标:1.了解异面直线所成角、线面所成角、二面角、空间直角坐标系;2.熟练运用向量法求解异面直线所成角、线面角、二面角.二、重点难点:1.向量法的熟练运用(重点)2.熟练运用向量法求解二面角(难点).三、知识梳理:1.异面直线所成角(1)过空间任意一点分别引两条异面直线的平行直线,那么这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 角叫作这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若记这个角为θ,则θ∈ (0, 2 ] .(2)求法:“一作二证三求”;注意到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 (0, 2 ] 如果求出的是钝角,要注意转化成相应的锐角.(3)向量法:分别在直线 m, n 上取两个定向量 a, b, 则异面直线 m, n 所成的角 等于向量 a, b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则 cos a b 特殊情形:a b a b 0 , 即异面直线 a 垂直于 b。a b2.直线与平面所成角(1)当 l⊥α时,线面角为 90°;当 l∥α或 l α时,线面角为 0°;线面角θ的范围:0°≤θ≤90°.(2) 向量法:i.特殊情形:当 a n( R且 0) ,则直线 a 与平面 垂直。 ii.如图所示,设直线 l 的方向向量为 e,平面α的法向量为 n,直线 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φ,两向量 e 与 n 的夹角为θ,则有 sin φ=|cos θ|=|e·n| |e||n|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持之以恒,必成大器。勤奋博学笃志感恩3.二面角(1)如图所示的二面角α-l-β,若①O∈l,②OA α,OB β,③OA⊥l, OB⊥l,则∠AOB就叫作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2)二面角θ的范围:0°≤θ≤180°.(3)二面角的求法:几何法:如图 1,AB、CD 是二面角α-l-β的两个面内与棱 l 垂直的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θ=〈 AB , CD 〉.向量法:如图 2、3,n1,n2 分别是二面角α-l-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大小θ=〈n1,n2〉(或π-〈n1,n2〉). cos n1 n2 (或 cos n1 n2 ).n1 n2 n1 n2四、课前自测:1. 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若∠BAC=90°,AB=AC=AA1,则异面直线 BA1 与 AC1 所成的角等于( )A.30° B.45°C.60°D.90°答案 C 解析 选 C.不妨设 AB=AC=AA1=1,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 B(0,-1,0),A1(0,0,1),A(0,0,0),C1(-1,0,1),所以 BA1 =(0,1,1),AC1 =(-1,0,1), 1所以 cos〈 BA , AC 〉= =1,1 1 2× 2 2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持之以恒,必成大器。勤奋博学笃志感恩所以〈 BA1 , AC1 〉=60°,所以异面直线 BA1 与 AC1 所成的角等于 60°.2. (沧州七校联考)已知正三棱柱 ABC-A1B1C1 所有棱长都相等,D 是 A1C1 的中点,则直线 AD 与平面 B1D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1 B. C.3 D.432 2 5 5答案 D 解析 取 AC 中点 E,令 AB=2,分别以 EB,EC,ED 为 x,y,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B1(3,0,2),C(0,1,0),A(0,-1,0),D(0,0,2),DB1 =(3,0,0)DC =(0,1,-2), DA =(0,-1,-2),平面 B1DC 法向量为 n=(0,2,1),∴cos〈 DA ,n〉=-4. ∴AD 与面 B1DC 所成的角正弦值为4.5 53. 过正方形 ABCD 的顶点 A 作线段 PA⊥平面 ABCD,若 AB=PA,则平面 ABP 与平面 CDP所成的二面角为( )A.30°B.45° C.60° D.90°答案 B 解析 以 A 点为坐标原点,AP,AB,AD 分别为 x,y,z 轴建系且设 AB=1,∴C(1,1,0),D(0,1,0),P(0,0,1).∴设面 CDP 的法向量为 n=(x,y,z).n CD 0 ∴n=(0,1,1).∴n DP 0又∵ AD 为面 ABP 的一个法向量,∴cos〈n, AD 〉= 22. ∴二面角为 45°.4.若正三棱锥的侧面都是直角三角形,则侧面与底面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是( )A. 6 B. 3 C. 2 D.13 3 33答案 B 解析 以正三棱锥 O-ABC 的顶点 O 为原点,OA,OB,OC 为 x,y,z 轴建系(图略),设侧棱长为 1,则 A(1,0,0),B(0,1,0),C(0,0,1).侧面 OAB 的法向量为 OC =(0,0,1),1 1 1底面 ABC 的法向量为 n=( ,, ).3 3 31∴cos〈 OC ,n〉= 3 =3. 1· 132+132+132 3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持之以恒,必成大器。勤奋博学笃志感恩五、典例剖析题型一 求异面直线所成角例 1.(1) (证明法)(山东潍坊一模)已知三棱锥 ABCD 中,AB=CD,且直线 AB 与 CD 所成的角为 60°,点 M,N 分别是 BC,AD 的中点,则直线 AB 和 MN 所成的角为________.【解析】如图,取 AC 的中点 P,连接 PM,PN,则 PM∥AB,且 PM=12AB.PN∥CD,且PN=12CD,所以∠MPN 为 AB 与 CD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则∠MPN=60°或∠MPN=120°.①若∠MPN=60°,因为 PM∥AB,所以∠PMN 是 AB 与 MN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又因为 AB=CD,所以 PM=PN,则△PMN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PMN=60°, 即 AB 与 MN 所成的角为 60°.②若∠MPN=120°,则易知△PMN 是等腰三角形. 所以∠PMN=30°,即 AB 与 MN 所成的角为 30°.综上,直线 AB 和 MN 所成的角为 60°或 30°. (2)(向量法)(2015·皖南十校联考)把边长为 2 的正方形 ABCD 沿对角线 BD 折起,使得平面 ABD⊥平面 CBD,则异面直线 AD,BC 所成的角为( )A.120° B.30°C.90° D.60°答案 D 解析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A( 2 ,0,0),B(0, 2 ,0),C(0,0,2),D(0,-2,0),∴ AD =(-2,-2,0), BC =(0,-2,2)∴| AD |=2,| BC |=2, AD · BC =2.∴cos〈 AD , BC 〉=2×22=12.∴异面直线 AD,BC 所成的角为 60°.课堂小结: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常采用“平移线段法”,平移的方法一般有三种类型:利用图 中已有的平行线平移;利用特殊点(线段的端点或中点)作平行线平移;补形平移.计算异面 直线所成的角通常放在三角形中进行;常用向量法。课堂练习 1:(1)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BCA=90°,M,N 分别是 A1B1,A1C1 的中点,BC=CA=CC1,则 BM 与 A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 1 B.2 C. 30 D. 2105 10 2答案 C 解析 如图,E 为 BC 的中点.由于 M,N 分别是 A1B1,A1C1 的中点,故 MN∥B1C1 且 MN=12B1C1,故 MN / / BE,所以四边形 MNEB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 EN / / BM,所以直线 AN,NE 所成的角即为直线 BM,AN 所成的角.设 BC=1,则 B1M=12B1A1= 22,所以 MB=1+12= 26=NE,AN=AE= 25,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持之以恒,必成大器。勤奋博学笃志感恩6+5-530在△ANE 中,根据余弦定理得 cos∠ANE= 4 4 4= .(可用向量法)102× 6 × 522(2)·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ACB=90°,AA1=2,AC=BC=1,则异面直线 A1B 与 AC 所成角的余弦值是________.【解析】 由于 AC∥A1C1,所以∠BA1C1(或其补角)就是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在△BA1C1 中,A1B= 6,A1C1=1,BC1= 5 ,6+1-5 6cos∠BA1C1= 2 6×1 = .(可用向量法)6答案 66(3)(山东临沂二模,13)在三棱锥 S-ACB 中,∠SAB=∠SAC=∠ACB=90°,AC=2,BC=13,SB=29,则 SC 与 AB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解析】 方法一:如图,取 BC 的中点 E,分别在平面 ABC 内作 DE∥AB,在平面 SBC 内作 EF∥SC,则异面直线 SC 与 AB 所成的角为∠FED,过 F 作 FG⊥AB,连接 DG,则△DFG 为直角三角形. 由题知 AC=2,BC=13,SB=29,可得 DE=217,EF=2,DF=52.在△DEF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 cos∠DEF=DE2+EF2-DF2=17.2DE·EF 17方法二:如图,以 A 为原点,以 AB,AS 所在直线分别为 y,z 轴,以垂直于 y 轴、z 轴 的直线为 x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由 AC=2,BC=13,SB=29,得 B(0, 17,0),S(0,0,2 3),C 2 13, 4 ,017 17 ,SC = 2 13, 4 ,-2 3 , AB =(0, 17,0),17 17设 SC 与 AB 所成的角为θ,∵ SC · AB =4,| SC || AB |=417,∴cos θ= 1717.答案 17 17题型二 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例 2.(1) (大纲全国,11)已知正四棱柱 ABCDA1B1C1D1 中,AA1=2AB,则 CD 与平面 BDC1所成角的正弦值等于( )A.2 D.1B. 3 C. 23 33 3【答案】 A 如图,设 AB=2,AA1=4,连接 AC,BD,AC∩BD=O,连接 C1O,过 C 作 CO1⊥C1O 于 O1,易证明平面 BDC1⊥平面 ACC1A1,则 CO1⊥平面 BDC1.∴∠CDO1 即为所求的角.在 Rt△COC1 中,OC=2,CC1=4,OC1=3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4讲(理科)空间角的计算(学生版).docx 第4讲(理科)空间角的计算(教师版) (1).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