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 学案-2023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 学案-2023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
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
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4.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关系.
二、知识讲解
知识点一 等差数列的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数学语言表达式:an+1-an=d(n∈N*,d为常数),或an-an-1=d(n≥2,d为常数).
知识点二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
(1)若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则其通项公式为an=
通项公式的推广:an=
(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Sn=
知识点三 等差数列及前n项和的性质
(1)若a,A,b成等差数列,则A叫做a,b的等差中项,且A=.
(2)若{an}为等差数列,且m+n=p+q,则am+an=ap+aq(m,n,p,q∈N*).
(3)若{an}是等差数列,公差为d,则ak,ak+m,ak+2m,…(k,m∈N*)是公差为md的等差数列.
(4)数列Sm,S2m-Sm,S3m-S2m,…也是等差数列.
知识点四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与函数的关系
Sn=n2+n.
数列{an}是等差数列 Sn=An2+Bn(A,B为常数).
知识点五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最值
在等差数列{an}中,a1>0,d<0,则Sn存在最大值;若a1<0,d>0,则Sn存在最小值.
三、例题辨析
考点一 等差数列基本量的运算
【典例1】记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已知,则( )
A. B.
C. D.
【解析】由题知,,解得,∴,,故选A。
2.已知等差数列前项的和为,,则( )
A. B. C. D.
3记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3S3=S2+S4,a1=2,则a5等于(  )
A.-12 B.-10 C.10 D.12
【解析】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由3S3=S2+S4,得3=2a1+×d+4a1+×d,将a1=2代入上式,解得d=-3,故a5=a1+(5-1)d=2+4×(-3)=-10,故选B。
【方法技巧】等差数列基本运算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
(1)求公差d或项数n.在求解时,一般要运用方程思想.
(2)求通项.a1和d是等差数列的两个基本元素.
(3)求特定项.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或等差数列的性质求解.
(4)求前n项和.利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直接求解或利用等差中项间接求解.
【变式1】1.等差数列中,,,则数列的公差为_______
2 记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a4+a5=24,S6=48,则{an}的公差为(  )
A.1 B.2
C.4 D.8
【解析】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则由得
即解得d=4。
3. 已知{an}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Sn为{an}的前n项和.若S8=4S4,则a10=(  )
A. B. C. 10 D.12
4. 设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a1=1,公差d=2,Sk+2-Sk=24,则k=(  )
A.8 B.7 C.6 D.5
考点二 等差数列的判定与证明
【典例2】数列{an}满足a1=1,a2=2,an+2=2an+1-an+2.
(1)设bn=an+1-an,证明{bn}是等差数列;
(2)求{an}的通项公式.
解:(1)由an+2=2an+1-an+2,得an+2-an+1=an+1-an+2,
即bn+1=bn+2.又b1=a2-a1=1,所以{bn}是首项为1,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2)由(1)得bn=1+2(n-1),即an+1-an=2n-1.
于是所以an+1-a1=n2,即an+1=n2+a1.
又a1=1,所以{an}的通项公式an=n2-2n+2.
【方法技巧】等差数列的判定与证明方法
方法 解读 适合题型
定义法 对于数列{an},an-an-1(n≥2,n∈N*)为同一常数 {an}是等差数列 解答题中的证明问题
等差中项法 2an-1=an+an-2(n≥3,n∈N*)成立 {an}是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法 an=pn+q(p,q为常数)对任意的正整数n都成立 {an}是等差数列 选择、填空题中的判定问题
前n项和公式法 验证Sn=An2+Bn(A,B为常数)对任意的正整数n都成立 {an}是等差数列
【变式2】在数列{an}中,a1=2,an是1与anan+1的等差中项.
(1)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并求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n项和Sn.
(1)∵an是1与anan+1的等差中项,∴2an=1+anan+1,∴an+1=,
∴an+1-1=-1=,∴==1+,
∵=1,∴数列是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1+(n-1)=n,∴an=.
(2)由(1)得==-,
∴Sn=+++…+=1-=。
【变式3】在数列{an}中,a1=4,
(1)证明数列{bn}为等差数列 。(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变式4】在数列{an}中,,=, 求证数列{}为等差数列。
考点三 等差数列的性质与应用
【典例3】1记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则___________.
【解析】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
因,所以,即,所以。
在等差数列中,已知,则______,_______.
在等差数列中,若,则_______,_____.
设Sn是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a1+a3+a5=3,则S5=(  )
A.5 B.7C.9 D.11
【变式3】 (1)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4,a10是方程x2-8x+1=0的两根,则S13=(  )
A.58 B.54
C.56 D.52
(2)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10项和为30,它的前30项和为210,则前20项和为(  )
A.100 B.120
C.390 D.540
【答案】 (1)D (2)A 
【解析】(1)∵a4,a10是方程x2-8x+1=0的两根,
∴a4+a10=8,∴a1+a13=8,∴S13===52.
(2)设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
则S10,S20-S10,S30-S20成等差数列,∴2(S20-S10)=S10+(S30-S20),
又等差数列{an}的前10项和为30,前30项和为210,∴2(S20-30)=30+(210-S20),解得S20=100.
考点四 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值问题
【典例4】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2= 3,S5= 10,则a5=__________,Sn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答案】 0,-10
【解析】等差数列中,,得又,所以公差,,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得时,,时,大于0,所以的最小值为或,即为-10。
【方法技巧】求数列前n项和的最值的方法
(1)通项法:①若a1>0,d<0,则Sn必有最大值,其n的值可用不等式组来确定;②若a1<0,d>0,则Sn必有最小值,其n的值可用不等式组来确定;
(2)二次函数法:等差数列{an}中,由于Sn=na1+d=n2+n,可用求函数最值的方法来求前n项和的最值,这里应由n∈N*及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性来确定n的值;
【变式4】1.记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已知,.
(1)求的通项公式;
(2)求,并求的最小值.
(1)设{an}的公差为d,由题意得3a1+3d=–15.
由a1=–7得d=2.
所以{an}的通项公式为an=2n–9.
(2)由(1)得Sn=n2–8n=(n–4)2–16.
所以当n=4时,Sn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16.
2.记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已知S9=﹣a5.
(1)若a3=4,求{an}的通项公式;
(2)若a1>0,求使得Sn≥an的n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1)根据题意,等差数列{an}中,设其公差为d,
若S9=﹣a5,则S99a5=﹣a5,变形可得a5=0,即a1+4d=0,
若a3=4,则d2,则an=a3+(n﹣3)d=﹣2n+10,
(2)若Sn≥an,则na1d≥a1+(n﹣1)d,
当n=1时,不等式成立,当n≥2时,有d﹣a1,变形可得(n﹣2)d≥﹣a1,
又由S9=﹣a5,即S99a5=﹣a5,则有a5=0,即a1+4d=0,则有(n﹣2)a1,
又由a1>0,则有n≤10,则有2≤n≤10,综合可得:n的取值范围是{n|1≤n≤10,n∈N}.
四、课后练习
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则( )
A.16 B.14 C.12 D.10
【解析】因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所以,解得;
又,所以,故选A。
2.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是它的前项和,若,则( )
A.24 B.20 C.16 D.10
【解析】由得解得
所以,故选B。
3.记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的公差为( )
A.3 B.2 C.-2 D.-3
【解析】由等差数列性质可知,,解得,故,故选A。
4.记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差,,,成等比数列,则( )
A.-20 B.-18 C.-10 D.-8
【解析】等差数列的公差,,,成等比数列,
可得,即为,解得,
则,故选D。
5.在等差数列中,,,则(  )
A.1 B.2 C.3 D.4
【解析】因为, 所以,即,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又,所以,故,所以,故选B。
6.若等差数列中,,则的前5项和等于( )
A.10 B.15 C.20 D.30
【解析】因为等差数列中,,则的前5项和,故选B。
7.已知是等差数列,且,,则( )
A.-9 B.-8 C.-7 D.-4
【解析】是等差数列,且,
8.我国古代名著《九章算术》中有这样一段话:“今有金锤,长五尺,斩本一尺,重四斤,斩末一尺,重二斤.”意思是:“现有一根金锤,长5尺,头部1尺,重4斤,尾部1尺,重2斤”,若该金锤从头到尾,每一尺的重量构成等差数列,该金锤共重多少斤?( )
A.6斤 B.7斤 C.9斤 D.15斤
【解析】因为每一尺的重量构成等差数列,,,,
数列的前5项和为.即金锤共重15斤,故选D。
练真题
1.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是其前n项和.若,则的值是_____。
【解析】由题意可得:,
解得:,则.
2.记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则___________.
因,所以,即,所以.
3.(2019·全国高考)记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若,则___________.

4.设是等差数列,且a1=3,a2+a5=36,则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__.
【解析】
5.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前n项和为,则“d>0”是(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由,可知当时,有,即,反之,若,则,所以“d>0”是“S4 + S6>2S5”的充要条件,故选C。
6.记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a4+a5=24,S6=48,则{an}的公差为(   )
A.1 B.2
C.4 D.8
【解析】解法一:等差数列{an}中,S6==48,
则a1+a6=16=a2+a5,
又a4+a5=24,所以a4-a2=2d=24-16=8,得d=4,故选C。
7. 等差数列{an}中,a7=4,a19=2a9.
(1)求{an}的通项公式;
an=.
8.[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节选] 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Sn满足S3=0,S5=-5.
(1)求{an}的通项公式;
an=2-n.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
2.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
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4.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关系.
二、知识讲解
知识点一 等差数列的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
数学语言表达式:an+1-an=d(n∈N*,d为常数),或an-an-1=d(n≥2,d为常数).
知识点二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
(1)若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则其通项公式为an=
通项公式的推广:an=
(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Sn=
知识点三 等差数列及前n项和的性质
(1)
(2)
(3)
(4)
知识点四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与函数的关系
Sn=n2+n.
数列{an}是等差数列 Sn=An2+Bn(A,B为常数).
知识点五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最值
在等差数列{an}中,a1>0,d<0,则Sn存在最大值;若a1<0,d>0,则Sn存在最小值.
三、例题辨析
考点一 等差数列基本量的运算
【典例1】记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已知,则( )
A. B.
C. D.
2.设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若,,则
3.已知等差数列前项的和为,,则( )
A. B. C. D.
【方法技巧】等差数列基本运算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
(1)求公差d或项数n.在求解时,一般要运用方程思想.
(2)求通项.a1和d是等差数列的两个基本元素.
(3)求特定项.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或等差数列的性质求解.
(4)求前n项和.利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直接求解或利用等差中项间接求解.
【变式一】1.等差数列中,,,则数列的公差为_______
2 记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a4+a5=24,S6=48,则{an}的公差为(  )
A.1 B.2
C.4 D.8
3. 已知{an}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Sn为{an}的前n项和.若S8=4S4,则a10=(  )
A. B. C. 10 D.12
4.设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a1=1,公差d=2,Sk+2-Sk=24,则k=(  )
A.8 B.7 C.6 D.5
考点二 等差数列的判定与证明
【典例2】数列{an}满足a1=1,a2=2,an+2=2an+1-an+2.
(1)设bn=an+1-an,证明{bn}是等差数列;
(2)求{an}的通项公式.
【方法技巧】等差数列的判定与证明方法
方法 解读 适合题型
定义法 对于数列{an},an-an-1(n≥2,n∈N*)为同一常数 {an}是等差数列 解答题中的证明问题
等差中项法 2an-1=an+an-2(n≥3,n∈N*)成立 {an}是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法 an=pn+q(p,q为常数)对任意的正整数n都成立 {an}是等差数列 选择、填空题中的判定问题
前n项和公式法 验证Sn=An2+Bn(A,B为常数)对任意的正整数n都成立 {an}是等差数列
【变式2】在数列{an}中,a1=2,an是1与anan+1的等差中项.
(1)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并求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n项和Sn.
【变式3】在数列{an}中,a1=4,
(1)证明数列{bn}为等差数列 。(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变式4】在数列{an}中,,=, 求证数列{}为等差数列。
考点三 等差数列的性质与应用
【典例3】1记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则___________.
在等差数列中,已知,则______,_______.
在等差数列中,若,则_______,_____.
.设Sn是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a1+a3+a5=3,则S5=(  )
A.5 B.7C.9 D.11
【变式5】 (1)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4,a10是方程x2-8x+1=0的两根,则S13=(  )
A.58 B.54
C.56 D.52
(2)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10项和为30,它的前30项和为210,则前20项和为(  )
A.100 B.120
C.390 D.540
考点四 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最值问题
【典例4】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2= 3,S5= 10,则a5=__________,Sn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方法技巧】求数列前n项和的最值的方法
(1)通项法:①若a1>0,d<0,则Sn必有最大值,其n的值可用不等式组来确定;②若a1<0,d>0,则Sn必有最小值,其n的值可用不等式组来确定;
(2)二次函数法:等差数列{an}中,由于Sn=na1+d=n2+n,可用求函数最值的方法来求前n项和的最值,这里应由n∈N*及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性来确定n的值;
【变式6】记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已知,.
(1)求的通项公式;
(2)求,并求的最小值.
【变式7】记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已知S9=﹣a5.
(1)若a3=4,求{an}的通项公式;
(2)若a1>0,求使得Sn≥an的n的取值范围.
四、课后练习
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则( )
A.16 B.14 C.12 D.10
2.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是它的前项和,若,则( )
A.24 B.20 C.16 D.10
3.记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的公差为( )
A.3 B.2 C.-2 D.-3
4.记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差,,,成等比数列,则( )
A.-20 B.-18 C.-10 D.-8
5.在等差数列中,,,则(  )
A.1 B.2 C.3 D.4
6.若等差数列中,,则的前5项和等于( )
A.10 B.15 C.20 D.30
7.已知是等差数列,且,,则( )
A.-9 B.-8 C.-7 D.-4
8.我国古代名著《九章算术》中有这样一段话:“今有金锤,长五尺,斩本一尺,重四斤,斩末一尺,重二斤.”意思是:“现有一根金锤,长5尺,头部1尺,重4斤,尾部1尺,重2斤”,若该金锤从头到尾,每一尺的重量构成等差数列,该金锤共重多少斤?( )
A.6斤 B.7斤 C.9斤 D.15斤
练真题
1.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是其前n项和.若,则的值是_____。
2.记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若,则___________.
3.设是等差数列,且a1=3,a2+a5=36,则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__.
4.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前n项和为,则“d>0”是(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记Sn为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a4+a5=24,S6=48,则{an}的公差为(   )
A.1 B.2 C.4 D.8
6. 等差数列{an}中,a7=4,a19=2a9.
(1)求{an}的通项公式;
7.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Sn满足S3=0,S5=-5.
(1)求{an}的通项公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