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期末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考试直接用的资料(5份资料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期末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考试直接用的资料(5份资料打包)

资源简介

思品 责任的产生
社会关系之间的相互承诺
6
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
16
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团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2
我国最基本的国情
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4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5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5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3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36
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6
始终高举的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36
党的基本路线制定的依据
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37
党的基本路线制定的出发点
全国各民族的根本利益
37
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7
基本路线确定的奋斗目标
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7
兴国之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8
立国之本
四项基本原则
38
强国之路
改革开放
38
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党的基本路线
42
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内部事务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2
新型的民族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42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42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5
在台湾问题上遵循的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5
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对外开放
48
我们发展的根本基点
独立自主、自力根生
49
取得辉煌成就最根本的一条
毫不动摇的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9
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8
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
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36
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44
197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怎样的历史性决策
以经济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路线
23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改革开放
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始的标志是
十一届三中全会
23
改革首先在哪里展开?如何展开?
农村 实行家庭联系承包责任制
23
开放,首先从哪里推行?如何推行?
沿海 设立经济特区
23
改革开放的意义
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也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23
祖国统一的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6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
一个中国原则
26
一国两制的实践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26
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9
什么事件结束中美两国长达20多年的敌对隔绝状态
1972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
29
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是
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相关会议在中国上海成功举行。
29
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是
上海合作组织
29
“乔的笑”指哪一外交成就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57
当代时代主题是
和平与发展
32
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
欧洲加快了一体化进程,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向多计划发展
32
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
总体和平 局部战乱
32
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是
维护世界持久和平
32
导致和平问题的原因
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32
发展问题存在的历史原因
历史上长期的殖民侵略
36
发展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
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改变
36
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5
我国最基本的国情及起止时间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0世纪50年代中期——21世纪中叶
40
总体小康的特点(2000年)
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40
当代青年肩负的历史使命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0
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
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
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教育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
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教育
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科技创新能力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
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发展科技与教育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
鼓舞我们民族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民族精神
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治国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
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的要求
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依法行政
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宪法
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
宪法
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
建党一百年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建国一百年目标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经济大舞台唱主角的是
公有制经济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
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国有经济
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体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公有制经济
我国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基本经济制度是由什么确定的
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我国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共同富裕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兴国之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
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四有公民
最高理想
实现共产主义
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
把我国建设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时代精神的核心
改革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共同富裕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必背填空题
PRED之间的关系
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一个整体(错综复杂)
46
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的实质
发展问题
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关系中关键是
人口
50
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关键是
提高人口素质
68
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人类与自然资源休戚与共,自然资源是国家发展经济的命脉,人类的生存之本。
53,71
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56
我国的基本国策有
保护环境 对外开放,节约资源 计划生育 一国两制
74
我国人口的特点
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低、人口老龄化
59
自然资源的特点
分布不均匀,人均占有量少,总体质量不高,利用率低
53
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
总量十分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62
我国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选择
计划生育
68
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
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
68
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措施
提高人口素质
68
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目的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68
我国自然资源存在的问题
分布不均匀,利用率低,资源短缺,破坏与浪费严重,质量不高
62
解决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
开源,节流
71
在解决资源问题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技术
71
解决资源区域性短缺的有效方法
跨区域调配
71
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如何在发展过程中协调好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65
中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污染
65
中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65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基本原则
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77
两大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
77
九年级社会第四、五单元必背填空题
发展区域经济时,应首先分析
地区发展条件,主导因素,优势产品
当今世界的两个基本特征
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的核心
跨国公司的活动
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谁主导的
发达国家
欧盟的性质
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政治经济组织
联合国的宗旨
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联合国的作用
以维护世界和平,缓解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促进社会发展
各国共同制定世界规则的地方
UN
“经济联合国”
WTO
七年级社会考点1——7
地图的三要素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我国领土最西端
帕米尔高原
我国领土最东端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界处
中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以此为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全国行政区划分为哪三级
省县乡
各民族地区分布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
汉族人口主要集中在哪里
东部及中部
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
西南西北东北
“省”最为一级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正式出现在
元朝(中书省)
中国最大的岛屿、第二大岛
台湾岛,海南岛
最准确的定向法
经纬网定向法
等高线稀疏与地势的关系
稀疏,地势缓,缓坡
北回归线自西到东依次穿过的省级行政单位
云南,广西,广东,台湾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壮族
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
云南省
跨经度最广的省区
内蒙古
跨纬度最多的省区
海南省
领国最多的省区
新疆
面积最大的省区
新疆
我国领土的最东端和最北端所在的省区
黑龙江省
长江黄河都流经的省区
青海省,四川省
最长的纬线圈
赤道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初级阶段,改革开放 ②
2、民族,一国两制 ②
3、基本国策,对外开放 ③
4、人口,生态环境,资源 ③
5、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教育 ④
6、中华文化,民族精神 ④
7、参与政治生活,宪法,经济发展 ⑤
8、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 ⑥
9、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⑥
第二单元: 认清基本国情 改革开放 一国两制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变化以及面临的国内和国际形势:
当今世界,中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已被国际社会所公认。中国是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国家。但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其制定依据: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其意义:“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青少年:要热爱党、相信党、跟党走。
4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大以来,形成了以人为本(胡锦涛,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5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6我国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其中划线部分为核心内容,可简明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该路线制定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路线制定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7四项基本原则意义:是立国之本,是我党、我国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8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党、我国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开放的实质:开放是改革建设不可缺少的条件。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9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是什么?(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
10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1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①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就要把“一个中心”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②就要在实际工作中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③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地位是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13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14 “一国两制”提出和实施的重大意义:
A、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B、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C、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15对台湾统一问题的原因、方针政策:
原因:(1)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2)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方针政策:(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
(2)“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3)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16、如何解决台湾问题?
(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动摇(2)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3)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4)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7、实现祖国统一,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做?
(1)宣传“一国两制”的方针。(2)利用各种方式加强同台湾青少年的交流与合作。(3)同一切破坏祖国和平与统一的行为作斗争。
第四课 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1、我国的基本国策:对外开放、一国两制、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我国的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
2、为什么要坚持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2)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3)现代科技使社会更加开放。(4)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
如何实施对外开放?
⑴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所有国家开放、全方位的开放。⑵我国不能完全依靠外国搞建设,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⑶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4)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4、对外开放的注意点:(1)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3)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5、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其他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等。
6、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重要国情之一。
7、人口问题的影响和措施: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实行计划生育,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制定的一项基本国策。
8、 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实行计划生育的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9、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意义)
(1)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2)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3)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0、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表现):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如何处理好经济建设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
(1)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2)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3)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直接关系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12、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
13、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损失、浪费严重。
我国的资源问题:(造成资源短缺的原因)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4、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科技水平不够高等
15、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拒绝吃野生动物肉做的饭菜;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循环使用教材;关紧水龙头;节约粮食
16、严峻的环境形势要求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17、如何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问题: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科教兴国
18、我国为什么要重视科技?(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科技的重要性)
思品书P61中间
中国发展科技的必要性:思品书P61下面红色①②③
我国科技国情:思品书P61下面A,B
我国发展科技的措施思品书P62上
19、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⑴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因为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而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⑵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⑶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
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思品书P64上面
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措施:P64下面 红③④在62,63上面
20、我国为什么要重视教育?(为什么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的原因)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教育的实质:思品书P62 下红A 社会书P40中间
21、我国要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应该如何做:经济建设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2、优先发展教育的作用,意义: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未来。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优先发展教育的地位:最主要,有决定性意义: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老教材:教育是民族发展的基石。
其他:教育关系子孙后代,涉及千家万户,和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23、青少年如何成为创新性人才:P64下面
第二单元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中华文化为什么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
2、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3、中华文化的影响(作用)是什么?(中华文化不仅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特点:(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与时俱进的。)
5、民族、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的魂。)
6、?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是什么?(意义)(只有具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7、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什么?(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8、伟大的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重要作用是什么?(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战胜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9、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2)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3)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10、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国家:①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②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④、要正确面对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 青少年:①要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②从小事做起。?
第三单元: 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
依法治国意义:是当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要求。
依法治国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依法治国前提 —— 有法可依 依法治国关键 —— 执法必严
依法治国中心环节—— 有法必依 依法治国必要保证 —— 违法必究
依法治国目的 —— 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核心 ——依宪治国
依法治国主体——广大人民
宪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国家性质 ——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根本制度 —— 社会主义制度
根本任务 —— 沿着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 ——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民怎样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我们要树立宪法意识,学习宪法,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为什么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
第三单元: ?第七课? 关注经济发展
1、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步走”战略是什么?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三步走的目的是什么?
①?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② 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③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8、?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是什么?①在我国,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同时,必须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②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二者平等竞争、相互促进。
⑵、怎样理解共同富裕?①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 ②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 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
?? ⑶、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国家:⑴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⑵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涌流。个人: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奉献国家。
第三单元 ?第八课??? 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其中,经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文化建设提供文化环境、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建设提供社会条件。
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意义是什么?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发展先进文化的含义(或发展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什么)?? 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内容: 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 地位: 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心环节。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基础工程。
5.为什么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只有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国的综合国力。
?⑷、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⑸、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意义: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产生了巨大影响。
⑹、不健康文化的危害是什么?
危害身心健康,不利于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败坏社会风气,损害精神文明建设;腐蚀人们的灵魂。
⑺、如何抵制不健康文化的危害??
①学好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②崇尚科学,反对迷信;③宣传科学文化知识,举报违法行为。
第四单元 第九课? 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1、为什么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①、我们已经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②、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 ③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 ④是构建和谐社会,使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要求。
2、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
①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 ?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④是缩小地区间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
3、如何构建和谐社会?
①需要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②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
政府:建立大批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稳定房价;应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以缩小贫富差距;应完善新农合以方便所有农民看病报销;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等
中学生:要努力学习;尊老爱幼;发现违法乱纪行为及时举报、热心公益等
4、列举反映艰苦奋斗精神的格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故事或典故:夸父追日、精卫填海、铁杵磨成针、大禹治水、卧薪尝胆
5、为什么艰苦奋斗精神永不过时?
? ⑴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⑵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艰苦奋斗的创业史。
⑶无论什么时代,艰苦奋斗精神都被人们视为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美德。
?⑷为了巩固和提高目前的小康,为了实现共同理想,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⑸?在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第一单元 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 2
一、“两极”与“冷战”2
二、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2
三、“冷战”后的和平主题2
四、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另一个主题。2
五、殖民体系的瓦解(战后最具世界意义的变化之一)2
六、各国现代化的追求3
第二课、共和国的风雨历程3
一、巩固新生政权3
二、进入社会主义3
四、“两弹一星”精神永驻3
五、改革开放的年代3
六、“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4
七.外交4
八、新世纪的中国:机遇与挑战4
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5
一、一道难解的题5
二、行进中的世界人口列车5
三、资源问题6
四、环境问题 7
五、可持续发展7
第五单元 生活在国际社会
第一课 聚集经济全球化
一、“天涯若比邻”7
二、“国籍模糊”生产与消费8
三、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8
第二课 多极世界有规则8
第一单元 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一 战后世界的新格局
一、“两极”与“冷战”
战后,美国为什么要推行“冷战”政策?(二战后,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欲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称霸世界,而共产主义制度将是它控制全球的最大障碍,社会主义国家是它的主要敌人。)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美国成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俄罗斯还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日本拥有强大的经济力量,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欧洲则加快了一体化进程,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
二、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20世纪90年代,东欧各国和苏联的执政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改变。
2、表现: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和斯洛伐克分立,苏联分为15个独立的国家、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制度发生改变。
三、“冷战”后的和平主题
1、冷战后绝大多数国家都都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反对建立一国独霸的单极世界,国际社会祈盼和平,维护和平的力量日益壮大,争取世界和平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2、冷战后的国际形势。
(1)恐怖主义作为领土、民族、宗教、资源等矛盾交织的产物,给世界政治、经济、安全形势带来严重的威胁(2001年9。11)
(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也有新表现。(美国)
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是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
3、根据1999年美国对南联盟的轰炸、2001年9。11事件、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说说导致这些事件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世界格局的变化带来了世界力量对比的失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推行,恐怖主义力量的增长,民族矛盾的激化,南北贫富差距的拉大,不同宗教之间的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等。
4、在这些事件中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
○ 在北约轰炸南联盟、巴以冲突和轰炸伊拉克事件中,美国依靠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不顾国际社会的反战呼声,干涉其他国家事务,以霸权、强权的野蛮行径在世界各地推行自己奉行的一套价值观念。它既是战争的组织者,又在战争中推波助澜,使地区冲突加剧,世界更加不安定。“9·11”恐怖袭击就是恐怖分子对美国政府的一次报复,但它却给美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世界和平造成极大威胁。
四、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另一个主题。
(1)战后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新科技革命的推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
(2)存在的现实问题: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悬殊,落后、危机、债务,困扰着占世界人口2/3的发展中国家。
(3) 发展问题的突出表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问题,也叫南北问题。
(5) 冷战结束后,南北关系的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6) 怎样才能解决南北问题?
需要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这就需要不断推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不懈努力。
(7)亚非拉国家的共同利益和追求:争取民族独立、主权完整,建立公正、平等、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消除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掠夺。
五、殖民体系的瓦解(战后最具世界意义的变化之一)
4、五六十年代,民族独立运动席卷整个非洲大陆,仅1960年就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殖民时代的终结。
5、战后说明亚非国家崛起的事件
非洲大陆民族独立运动的完成,结束了殖民统治时代;亚非会议的成功召开;亚洲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七十七国集团”的建立;中东国家的觉醒等事件。
六、各国现代化的追求
1、二战后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再加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个经济迅速增长的“黄金时代”(1950——1970)
2、独立后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努力发展民族经济,六七十年代,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经济高速发展。(亚洲“四小龙”的腾飞 二战后,许多亚洲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3、 1964年,在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发表了《七十七国集团联合宣言》,要求改变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争取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这说明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正在崛起。
二、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一、巩固新生政权
3、试从当时的世界形势、力量对比、军队士气、地理因素等方面说说美国将军所说的:“这是一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
美国军队远离本土作战,战线过长,而且对地形和作战条件不如中国军队适应。(如,中朝军队依靠人力和畜力运输物资,虽然在一些方面受到极大限制,但却机动灵活,不受公路的制约;只要有路可走,他们就可在正面、侧面,或敌后进行作战。而联合国军队却恰恰相反。它必须依靠卡车在公路上运送给养,而公路最易被路障所截断。)
志愿军战士不畏强暴,勇于牺牲;在作战方面训练有素,尤其善于打夜战;敢拼敢打,充满气势和决心。
侵朝战争是非正义的;而抗美援朝是正义战争。
二、进入社会主义
2、一五计划(1953——1957)
工业成就:中国逐步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炼铁炉相继提前竣工。与此同时,还建立了新的工业部门,如飞机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到1956年,我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交通运输业: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毛泽东称之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它形象地描述了武汉长江大桥的雄伟气势及其在我国南北交通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一五”期间,我国共建成三十多条铁路,还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密切了祖国内地和边疆的联系,也便利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三、失误与挫折
四、“两弹一星”精神永驻
1、新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黄继光、王进喜、雷锋、焦裕禄
3、我们发展核器是为了维护与国家安全。我们反对核武器的制造和扩散。
4、(了解)“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铁人精神,包括:“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忘我拼搏精神、对工作精益求精,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不计名利,不计报酬,埋头苦干的“老黄牛”精神,等等。正是靠着这种“铁人精神”,石油战线的工人们经过三年艰苦的大庆石油会战,终于结束了中国贫油的历史。
“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弹一星” 精神不仅表现为白手起家、苦打硬拼,其核心是科技创新精神。
五、改革开放的年代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看作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
1、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
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中国进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4、对外开放地区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的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改革首先从沿海开始,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在这些地方设立特区的作用:可以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
改革开放后这些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说明了党的改革开放方针的正确性。
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的变化:改革开放前,“四大件”指的是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俗称“三转一响”,是当时一般家庭的高级消费品,代表着高水平的生活。
改革开放以后,“新四大件”(彩电、电脑、手机、VCD)取代了“旧四大件”。
现在摄像机、可口可乐、麦当劳、VCD、DVD、音响等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六、“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4、香港回归的意义:宣告了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的终结,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5、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说明了什么?(原因是什么?)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和中国‘一国两制“政策的正确。
6、中国为什么要回顾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与现实?
香港从1842年起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香港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定要实现香港的主权回归;香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经济开始腾飞,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而且也是国际重要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自由港,在国际经济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保持香港的繁荣与稳定,香港可以继续保持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一国两制”就是基于香港的历史与现实情况而提出的。
1949年国民党退居台湾后,台湾与祖国大陆关系对立。在国民党统治期间,台湾经济也出现了较快增长。“一国两制”就是考虑到台湾的特殊情况,允许台湾继续保持资本主义制度,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7、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有什么不同?
香港一百多年前被割让给英国,澳门四百多年前被葡萄牙所强占,两地分别沦为英国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遭受殖民统治;而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1949年国民党退居台湾,建立政权,但大陆与台湾属于国家内部事务,与香港和澳门被侵占截然不同。
8、目前妨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政治因素有哪些?
(1)台独”势力(主要)(2)、国际反华势力严重阻碍中国和平统一的进程。
8、中国政府对于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是什么?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七.外交
9、中美关系的变化:50年代:美国在外交上孤立并遏制中国,中美关系敌对、紧张;1971年:美国代表团访华,双方开始接触,关系出现转机;1972年:关系改善;1979年:中美建交。
10、为什么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华态度有所转变?中美关系出现好的势头?
美国方面看,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已经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尼克松在一份报告中曾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从中国方面看,与美国关系正常化可起到牵制苏联,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的作用。因此,改善两国关系是双方的共同要求。
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说明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周恩来总理的外交才能赢得了对手的尊重;同时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两大制度的对立逐渐为美苏争霸替代,所以才出现了中美关系史上的这一难忘的镜头。
11、新世纪我国召开的重要国际会议:
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召开;每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2003年世界财富论坛; 2004年世界遗产大会; 2001年,中国与中亚五国在上成立 “上海合作组织”。
12、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1972年中美建交;同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接着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八、新世纪的中国:机遇与挑战
2、新世纪的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各是什么?
机遇:一方面,在和平与发展的进步潮流中,争取较长时间的国际和平是可能的;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突飞猛进,也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挑战:另一方面,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其实质是经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科技上同发达国家的差距给我们很大的压力,如果不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就会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4、展望前景:我们要在新世纪的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达、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5、对青年的要求:作为当代中国青年,我们应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着眼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6、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教育水平:公共教育和健康教育在GDP中的比重很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居住条件:虽然人们的居住条件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居民住房建设相对落后等原因,与发达国家相比,人均住房面积和居住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均GDP仍处于较低水平。
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一、一道难解的题
1、1998年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
造成1998年特大洪水的人为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生态破坏严重,尤其是长江上游森林生态系统遭受长期持续的严重破坏,导致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
第二,盲目围湖造田,其结果是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大幅度缩减。降低了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第三,不合理的水利建设对江河产生的负面生态效应不容忽视。大量水利工程破坏了江河的自然生态功能。
3、一道难解的题其实就是:面对当代世界“发展”主题,如何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问题。
4、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化
○ 一般来说,人类在史前时期和农业文明早期,对自然界的改造能力较为有限,对自然环境更多采取的是“崇拜”“顺从”。在农业文明较为发达的地区,人们开始有意识地“改造”自然,在大地上留下壮观的人文景观,如梯田等。到了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可以比较自由地凭借自己的意志来“征服”和“改造”自然。但随之而来的人地关系的紧张化,迫使人类反思自己的行为,寻求人地协调的发展道路。
二、行进中的世界人口列车
2、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过快,会不断引发人口与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诸如粮食供应不足、就业问题严重、人民生活贫困、交通拥挤、入学困难,总之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带来沉重的压力,同时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2)增长过慢,使得新出生人口减少,再加上人口寿命的延长,会带来老龄化问题。
3人口应如何发展?
一个国家的人口应该适度发展,既不能超过其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又不能太少,否则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人口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合理的人口应该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的开发与环境的保护相协调)
6、人口普查的意义:(1)有利于准确把握我国的人口数量、素质与结构。
(2)有利于正确制定我国21世纪的人口政策和经济发展规划。
(3)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7、怎样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
A继续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c.努力做好优生优育工作,使人口发展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8、请你为提出我国的人口素质提出几个好建议?
①要切实贯彻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②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③要做好优生工作,要认真贯彻执行《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
④要以广大农村为重点,大力帮助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降低新生婴儿出生缺陷发生率
三、资源问题
1、自然资源分为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等)和可再生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
2、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获取速度,超过了自然供源的补给、再生和增殖速度,就会出现自然资源的短缺问题,对非可再生资源的开采过程就是耗竭的过程。
6、为什么要开展节约资源的活动?
我国虽然是资源大国,但也是资源消耗大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分布不平衡,加之多年来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破坏,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形势,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6、资源问题的危害: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甚至威胁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6、解决资源问题采取哪些措施?
①开源与节流
②紧紧依靠科学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发掘新资源,研制新材料
③实施跨区域调配资源
④依靠法律和制度
⑤提高人们的资源保护意识,转变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观念
⑥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
⑧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资源的意识。
8、青少年该怎么做?
树立和增强,节约资源意识;
随手关闭水龙头,随手关灯;
尽可能循环利用废物。
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的筷子、塑料袋;
积极参加各种节约资源的宣传活动;
开展减卡救树活动;
向他人宣传节约资源的重要性。
9、为了节约和保护水资源,当地政府应该怎么办?
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严禁污染和破坏水资源的行为;合理调整水价,引导公民节约用水;通过广泛宣传,提高公民节水意识;对污水进行处理;打井抗旱;南水北调;植树造林;改进灌溉方式;循环用水,一水多用,提高水的利用率等
10、为了建立节水型社会,请你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A 水是生命之源,请节约用水 B 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四、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的不合理活动。
环境问题的恶化: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的工业化起步,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经济快速发展
环境问题的具体内容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同:
史前社会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洪水、猛兽、林火、风暴等各种自然灾害;
农业社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主要是气象灾害对农业的破坏以及水土流失和环境退化;
进入工业社会后,环境问题增加了新内容,主要是自然资源的大量耗损和破坏,以及工业废水、废气和废渣形成的“三废”污染。
2、中国的环境问题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是中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废气、废水、及固体废弃物污染是中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3、环境问题的危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危害人民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4、你如何理解“环境问题同时也是资源问题”?
人们在大量使用塑料制品后,废弃的塑料制品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制造这些塑料制品也消耗了大量资源。因此,白色垃圾越多,白色污染越严重,反映了人们开发利用资源的强度越大
5、白色垃圾的危害:白色垃圾会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会危害动物的健康和生命、会污染环境、会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会妨碍农业生产
6、环境问题是关乎全球的问题
五、可持续发展
1、实行计划生育 ,是我国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惟一正确选择
2、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
3、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4、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
而提高人口素质,既是积极解决要口问题的重要措施,又是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5、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对控制我国人口数量的提高人口质量和其它社会发展方面的贡献。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显著下降,减缓了人口的过快增长;节约了大量资源和资金;缓解了人口过快增长约人们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等带来的压力,、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人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接受教育,人口的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6、应对资源危机的具体措施。
(1)“开源”与“节流”,是解决自然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开源:不断增加资源探明储量和开发范围;节流:节水、节能、节材。)
(2)在“开源”和“节流”过程中,科学技术具有至关重要和作用。(用可再生资源代替非可再生资源;发掘新资源、研制新材料;加强资源的回收利用。)
(3)对一些自然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解决我国资源区域性问题的有效方法。(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
(4)加强立法工作。(《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水污染防治法》等
发展节水农业的意义:发展节水农业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从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的水资源危机,而且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土地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7、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人口、资源与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的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能够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必须要有较高的道德水准)
实施可持续发展要遵循的原则:
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地方的决策行动应有助于全球的整体协调。)
我国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所做努力:生态农业、关闭小煤矿小铁矿(小矿存在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缺乏安全保障事故高)等
第五单元 生活在国际社会
第一课 聚集经济全球化
一、“天涯若比邻”
1、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缩小了空间 (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使各地的联系不断加强;信息技术的发展,真正使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2、新的通讯工具的出现:缩短了时间 (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显示出日益重要的作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还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
二、“国籍模糊”生产与消费
1、产品产地模糊2、跨国公司的出现3、网络交易商品
三、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
3、南北差距逐渐拉大的主要原因:第一、历史上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第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第三、经济全球化的实现,是发达国家发展速度加快,但发展中国家发展缓慢,
甚至有些国家出现倒退。
4、解决南北问题的根本办法:建立公平、合理和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目前主要靠外援来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5、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第一,南北差距逐渐拉大;第二、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
6、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共同努力来解决。如和平问题、发展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恐怖主义问题等等。
注意:
1、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联系加强,命运相关。
2、《京都议定书〉被称为人类”为防止全球变暖迈出的第一步”。
第二课 多极世界有规则
一、在多极化的过程中
1、当今国际形势的特点: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
2、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的作用:P152
二、联合国与《联合国宪章》
对联合国的形成有重大影响的会议:雅尔塔会议。
3、成立目的:为了维护人类的持久和平
一、国情 2
二、制度 2
三、基本国策 2
四、发展战略 2
五、之 2
六、原则 2
七.“归根结底(根本原因)”类 2
八.“最(第一)”类 2
九.“特点(特征)”类 3
十.“关键”类 4
十一.“基本、基石”类 4
十二.“标志”类 4
十三.“基础”类 4
十四.“根本”类 5
十五.区别类 5
(一)依法治国大盘点 5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
(三)我国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基础工程、重要任务 5
(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重点 5
(五)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宗旨、执政理念,指导思想和历史使命 6
(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三大职能、两大主题 6
(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6
(八)我们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我国的兴国之要、强国之路、立国之本 6
(九)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内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涵 6
(十)我国对外交往的原则、政策 6
(十一)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7
(十二)1、我国农村最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 7
其它易错结论和易混知识点集锦 7
一、国情:①最基本国情(中国最大的实际):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②基本国情: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等等
③人口国情: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④资源国情: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人均占有量少,开发利用难度大
⑤环境国情: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的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二、制度:①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②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④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⑤基本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⑥民主监督制度:党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社会组织的监督等
三、基本国策:①坚持并实行对外开放;②计划生育; ③节约资源; ④保护环境;⑤一国两制
四、发展战略:①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②可持续发展战略;
③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等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运用:在人口、资源、环境至少有两方面同时出现时运用答题。
五、之:①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 ②立党之本,执政之基 ③兴国之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④强国之路:改革开放 ⑤必由之路:对外开放 ⑥兴国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⑦ 力量之源:三个代表
六、原则:①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②“一个中国的原则”适用于台湾问题
③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七.“归根结底(根本原因)”类
1、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得到全体人民的拥护,我们之所以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浪的考验,归根到底在于我们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2、社会的进步,归根结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过程。
3、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失败的具体原因各不相同,但归根到底是因为:
①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②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
八.“最(第一)”类
1、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
2、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广泛的社会变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3、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严峻考验、显示出强大生命力的最可靠保证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6、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我们要以经济建设中心,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位。
7、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重要的体现。
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和政府检验各项工作成败的最高标准: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
9、依法有序地参与选举,既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最重要方式,也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最重要途径。
10、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们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11、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对人的约束是外在的;“义”对人的约束是内在的,才是最有效的。
12、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最有效、最靠得住的办法是实行法治。
13、在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平等、公正、合理的基础上,实现各国之间的互惠、共赢和共同繁荣。
14、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
1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九.“特点(特征)”类
1、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总体的、初步的小康)的特点: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的新特点: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一。
3、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4、税收的特点: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5、先进文化的特征: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群众性、创新性。
6、弱势群体的特征:A、社会弱势群体是其个人及家庭生活达不到社会认可的最基本标准的群体;B、社会弱势群体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目前的弱势地位;C、要改变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或支持。
十.“关键”类
1、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个政党、政权兴衰存亡的关键。
2、人口问题成了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首要问题。
十一.“基本、基石”类
1、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是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
4、尊重彼此的文化,以平等的态度进行交流与对话,是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往来的基本前提。
5、平等与效率的统一构成了现代文明社会前进的基石。
十二.“标志”类
1、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
2、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3、富而思源不仅体现了个人品质,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标志。
4、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十三.“基础”类
1、只有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位,才能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2、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生命的平等为基础,体现为人格的平等和各项基本权利的平等。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内容是健全基层民主。
4、辛勤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
5、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
6、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7、如果我们能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履行相应的义务,我们就为国家的繁荣、社会的安宁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也奠定了自己幸福生活的基础。
8、现实是理想的基础。
十四.“根本”类
1、我国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措施(根本途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6、?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7、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
8、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最根本的要求)的是: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0、国家的根本大法、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1、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教育。
12、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十五.区别类
(一)依法治国大盘点
1.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2.十六字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必要保证。
★★★注意:严惩腐败体现我国的治国方略,但绝对不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前提、中心环节、关键、必要保证),也绝不能说腐败问题是制约我国发展的根本性、普遍性问题。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3、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三)我国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基础工程、重要任务
1、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2、基础工程:优先发展教育与科学。 3、重要任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重点
1、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2、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诚实守信。
(五)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宗旨、执政理念,指导思想和历史使命
1、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4、执政理念: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5.指导思想(行动指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历史使命: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三大职能、两大主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的性质: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人民政协的三大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3、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是:团结和民主。
(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科学发展观的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八)我们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我国的兴国之要、强国之路、立国之本
1、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3、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的政治基石。
4、改革开放——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
(九)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内涵、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涵
1、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涵: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十)我国对外交往的原则、政策
1、我国对外交往的原则:睦邻友好、和平共处。2、我国对外交往的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十一)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1、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计划生育的主要内容是:①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具体要求);②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③说服农村有实际困难、希望生两个孩子的夫妇实行适当间隔生育;④少数民族实行计划生育的具体做法由所在自治区或区(市)决定。
(十二)1、我国农村最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
2、企业职工直接参与企业管理的基本形式:职工代表大会。
其它易错结论和易混知识点集锦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地位: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4、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5、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6、青少年的历史责任:振兴中华。
7、我国基层民主的内容和形式(四个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8、我国弱势群体的主体: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城市收入水平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居民(城市下岗失业人员)。
9.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有权管理国家事务,但人民不直接行使对国家的管理权,而是通过人大代表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10.凡是涉及中共的材料,应联想到: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三个代表。
11.我国解决台湾问题不适用我国的外交政策。但对外国干涉台湾问题则要运用我国的外交政策相关知识来谴责驳斥他们。
12.我国最基层的国家机构是乡镇,村委会(村民自治委员会)、居委会都是公民的自治组织,都不是国家机构,都不能履行国家职能。
13.国务院可以制定行政法规,这也是依法治国应有之义(国务院是广义的立法机关)。
14.监督权是指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所以对公、检、法、政府的监督是监督权的应有之义,但对村委会和居委会的监督,对非国家机关的检举、举报(如某个公民检举、举报其他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不属于这里所言的监督权。
15.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特指选举和被选举为人大代表的权利。
16.除非暴发大规模的外敌入侵,我国的中心工作都是经济建设,主要矛盾都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千万不要被一些突发事件所迷惑,如认为抗震救灾(洪涝、旱灾、风灾、地震)是当时的中心工作,认为首先解决的就一定是主要矛盾的观点都是错误。
17.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但不是唯一方式,因为我国决不承诺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使用武力条件有三:台湾当局宣布独立或公投时;台湾当局对统一久拖不决时;外国反华势力介入时。
18.政治协商不等于共同制定、共同决定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19.恐怖活动是和平与发展的障碍,但不是最大障碍。
20.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体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点在政体上表现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政党制度上表现为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在民族问题上表现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外表现为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21.基层民主的表现形式:职代会,居委会,村委会等
22. 违法种类:行政违法、民事违法、刑事违法。其中行政违法和民事违法合称一般违法,危害性小;刑事违法又叫严重违法即犯罪,危害性大。犯罪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 ???吸毒违法,贩毒有罪。
23. 未成年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变“见义勇为”为“见义智为”,变“敢于”为“善于”)。
24.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一致性=既是享受权利主体,又是履行义务主体。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利。
25.依照继承法规定,继承方式: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要按照继承顺序继承。法定继承顺序: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26.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根本问题、普通法律规定公民生活某一方面的问题;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最为严格)
★★★经典错误:宪法是一切法律的总和、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所有问题。
27.正确行使监督权: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经典错误:贴大字报、聚众闹事。
1000多万年前,非洲大裂谷形成。
如果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类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
170万年前,元谋人诞生。
70万至20万年前,北京人诞生。
3万年前,山顶洞人诞生。
9000年前,西亚的约旦河谷出现最早的农业村落。
7000年前,位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
5、6千年前,半坡人。
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两岸出现小国,
公元前3500年开始,两河流域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了有城墙的城市。乌尔城
公元前3500年前后,埃及各个小国的国王既是行政首脑,也是军事首领,并兼任宗教领袖。
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公元前3000年前后,埃及初步统一,国王称法老,自认为是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公元前3000多年,埃及人创造象形文字,真正的文字就是从象形文字发展起来的。
公元前2500年前后,西亚的苏美尔人发明楔形文字。
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国家。
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有100多座城镇。摩亨佐达罗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公元前2000年,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合称爱琴文明。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定都巴比伦城。
公元前1600年,商王汤建立商朝。
公元前16世纪,古巴比伦灭亡。
公元前8世纪起,许多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出现,被称为城邦。雅典和斯巴达。
公元前8世纪,罗马在地中海北岸的意大利半岛中部兴起。
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波斯所灭。
公元前6世纪,印度半岛逐渐统一。
公元前6世纪,佛教产生于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
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的民主制达到极盛。
公元前5世纪中叶,罗马制定并颁布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表法》。是罗马的基本法。罗马法是西方各国法律体系的基础。
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的阿育王基本统一印度半岛。
公元前2世纪,罗马统一意大利半岛。
公元前27年,屋大维自称元首,从此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取代。
1世纪,基督教诞生。
2世纪,罗马成为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3世纪,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
476年,西罗马在日耳曼人打击下灭亡。
622年,穆罕默德出走了麦地那。
632年,穆斯林军队对外扩张。
7世纪初,伊斯兰教诞生。创始人穆罕穆德。
8世纪开始,阿拉伯帝国的都城是巴格达。
8世纪中叶,阿拉伯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800年,在罗马教皇为查理举行加冕仪式。标志着查理曼帝国的诞生。
843年,查理的三个孙子签订凡尔登条约,三分帝国。这三部分后来分别为法兰西、意大利、德意志。
10世纪以后,阿拉伯帝国就逐渐衰落。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定都洛邑。史称东周。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实施变法。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灭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焚书坑儒。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5年,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280年,西晋灭吴。
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灭亡了西晋。
420年,东晋大将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
581年,北周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朝统一中国。
618年,唐高祖李渊反隋。建唐。
907年,唐朝灭亡。
960年,大将赵匡胤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916年,辽建立。
1038年,西夏建立。
1115年,兴起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了金。
1127年,宋朝灭亡。
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
1141年,宋金议和。
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国,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13世纪中叶,蒙古灭亡西夏和金。
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
1276年,元灭南宋,统一中国。
13世纪,贵族为了维护特权,限制王权,成立议会(贵族、教士、骑士、市民代表)。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
14世纪,意大利最早出现手工工场。
文艺复兴在意大利(14—16世纪)。
1405年,郑和被朱棣派去七下西洋(1450—1433)。
1433年,郑和被朱棣派去七下西洋(1450—1433)。
1487年,葡萄牙的迪亚士从葡萄牙(支持者)到好望角(1487—1488)。
1492年,意大利的哥伦布从西班牙(支持者)到美洲(意·阿美利哥→阿美利加州)。
1497年,葡萄牙的达·迦马从葡萄牙(支持者)到好望角到印度(第一个发现东方的人)(1497—1498)。
15世纪,近代科学的诞生(15—16世纪)。
1519年,葡萄牙的麦哲伦从西班牙(支持者)开始环球旅行(1519—1522)。
1533年,葡萄牙占澳门。
16世纪,工业文明的曙光首先在西欧出现。
西欧各国君主为了富国强兵,大力发展工商业,推行有利于商人的政策。
宗教改革在德国兴起(马丁路德)(利奥十世兜售赎罪券)。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日心说”否定了教会的权威,鼓励人们去探索自然现象,动摇了中世纪神权统治的思想基础。)(科学革命的开端)。
文艺复兴在意大利(14—16世纪)。
近代科学的诞生(15—16世纪)。
罪恶的奴隶贸易开始(把非洲的黑人买到美洲)。
1640年,查理一世为筹集军费召开议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
1642年,查理一世“讨伐议会”挑起内战。
1644年,清朝灭亡明朝。
1649年,查理一世被押上断头台,克伦威尔建立共和国。
1661年,郑成功打回台湾。
1662年,荷兰人签字投降中国。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
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发动政变,采取不流血的方式推翻复辟王朝。
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康熙)(黑龙江乌苏里江)。
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把科学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峰(万有引力定律)。
“海上马车夫”荷兰。
中国人口近2亿。
荷兰人占台湾。
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美国独立战争导火线)。
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枪声(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1776年,7月4日,美国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独立(美国国庆节)。
1777年,美国独立战争转折点萨拉托加之战。
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787年,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确定共和政体(孟德斯鸠,三权分立)。
1789年,华盛顿当选总统。
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法国大革命导火线)。
7月14日,法国人民攻克巴士底狱,建立君主立宪制,颁布《人权宣言》。
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立宪制,建立共和制,处死路易十六。
1793年,罗伯斯庇尔(卢梭“人民主权”思想),法国大革命达到顶峰。
英国马格尔尼来中国。
18世纪,美利坚民族形成(18世纪中叶)。
乾隆闭关自守(海禁),广州十三行。
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兴起)(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蒸汽时代)。
末期,海地黑人奴隶起义。
17、18世纪,启蒙(光明)运动在法国(18世纪后半期)(启蒙运动的重要力量:法国百科全书派)。
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
1824年,欧文(空想社会主义)建立“新和谐公社”。
1825年,英国爆发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全球性经济危机)。
1831年,英·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人民宪章》)(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1839年,林则徐广州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1840年,英国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工场(世界工厂)。
海地摆脱了法国的殖民统治,成为拉丁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
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中国近代史开始。
1841年,英占香港岛,清对英宣战。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权利,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
1851年,印度第一封电报。
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洗衣机展出在伦敦。
1853年,印度第一条运载旅客的铁路开通。
美国强迫日本“开国”,美日签订许多不平等条约。
1856年,英法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860年,英法与中国签订《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使中国半殖民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1862年,北京设立同文馆(中国最早的新式学堂)。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851—1864)。
1866年,德·西门子发明发电机。
1868年,日本建立改革派新政权(改元明治)。
日本明治维新(1868—1873)(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
1871年,巴黎人民起义,建立工人政权——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自己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1873年,日本明治维新(1868—1873)(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
1879年,美·爱迪生发明电灯。
1892年,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最大的民用企业)(中国近代第一家新式航运企业)。
1894年,(甲午年)日本对中国发动甲午战争(1894—1895)。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灾难)。
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序幕)。
1896年,4月6日,第一届奥运会(雅典)(顾拜旦)。
1897年,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瓜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897—1898)。
(戊戌年)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光绪→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被慈禧反对)。
19世纪,中国人口超过3亿,占世界三分之一。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兴起)(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蒸汽时代)。
后半期,美国德国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新阶段)(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电力的广泛应用——电气时代)。
“科学的世纪”。
美国人伊莱·惠特尼的标准化生产。
末期,整个世界基本被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瓜分完毕。
60年代—90年代,洋务运动。
60年代,英法实行小学义务教育制。
1900年,八国联军(英法美俄德意日奥)侵华(1900—1901)。
1901年,(辛丑年)八国联军与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1900—1901)。
1902年,新式学府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1905年,孙中山成立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族民权民生)(中国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10年,国际妇女代表大会确定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
1911年,(辛亥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国第一个共和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清朝灭亡,宣统(溥仪)退位。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大总统(北洋政府)。
孙中山组建国民党。
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一战开始标志)(1914—1918)。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举“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
1916年,凡尔登战役(一战重要战役)(德对法)(“凡尔登绞肉机”)。
1917年3月,俄国在彼得格勒爆发“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临时政府。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1月,俄国攻克冬宫,推翻临时政府,“十月革命”胜利(性质:社会主义革命)。
1918年,一战结束(1914—1918)。
1919年,凯尔末领导土耳其人民进行革命(发表了“土耳其独立宣言”《国民公约》)(1919—1922)。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五四运动导火线)。
5月4日,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序幕)。
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李大钊在北京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南陈北李)。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嘉兴(共产党诞生)。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苏联)(苏维埃俄国、乌克兰、白俄罗斯)。
凯尔末领导土耳其人民进行革命(发表了“土耳其独立宣言”《国民公约》)(1919—1922)。
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于美国(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生产过剩”)(1929—1933)。
1923年,中共三大在广州(确定了国共合作方针)。
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国共第一次合作)。
1925年,国民党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组建国民革命军。
5月30日,五卅运动→上海工人运动(顾正红)。
1926年,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开始北伐。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背叛革命(“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
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日本局部侵华。(侵占东北全境)
1932年,美国总统大选,罗斯福提出“新政”。(新政措施1.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2.以工代赈。3.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1933年,经济危机基本度过(1929—1933)。
罗斯福就任总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共产党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放弃中央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1934—1936)。
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在陕甘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
“一二·九”运动。
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取得最终胜利(1934—1936)。
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之间的10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凇沪会战 平型关大捷 中国共产党陕北洛川会议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
1938年,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保卫战取得了抗战开始以来的重大胜利。
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开始标志)(1939—1945)。
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重要战役)。
1945年,二战结束(投降顺序:意德日)(1939—1945)。
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台湾回归。
8月,蒋介石邀毛泽东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9月2日,日本在“密苏里”号投降签字仪式。
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0月24日,创立联合国(英国、美国、中国、苏联)(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目的:维护人类的持久和平)。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内战。
1947年6月 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
1948年9月 辽沈战役开始
1948年11月 淮海战役开始
1948年11月 平津战役开始
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
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9月,中国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1950年,国徽确定。
1952年,8月1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开始建造。
1958年,5月1日,人民英雄纪念碑隆重揭幕。
20世纪,美国德国完成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新阶段)(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电力的广泛应用——电气时代)。
美国亨利·福特的流水线生产。
世界最终成为一个整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