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从人地关系看资源与环境第二节 自然灾害与人类——以洪灾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和种类,认识洪水和洪灾及其危害。2.理解洪水致灾的两个基本环节和洪灾的形成原因。3.掌握防治洪灾的基本措施。【重难点】理洪水致灾的两个基本环节和洪灾的形成原因预习案要求:请同学们先预习课本内容而后在20分钟内独立完成本节内容。一、自然灾害1.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自然灾害是指在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对人类影响较大的自然灾害包括①________、洪水、干旱、地震、②_________、火山、③____________等。2.认识洪水和洪灾(1)概念:洪水是河流水位超过④________________出现的溢流现象的统称。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⑤____,就形成洪灾。(2)危害:冲毁房屋、道路和桥梁,淹没⑥______、村镇和工厂,造成⑦______、⑧____的财产损失,以及人畜的伤亡,有时甚至会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暴发。二、洪灾的形成原因1.洪水致灾有两个基本环节:一是⑨______________,二是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洪水的形成原因:强降水、大量 _____________、冰凌堵塞河道;滑坡、 ____________堵塞河道;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 ________________。3.洪水的形成还与流域的 __________速度和河道的 ________速度有关。当流域的汇水速度 ______河道的排水速度时,就易形成洪水。4.洪灾的严重程度与区域的人口、经济有关洪水只有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区域并且带来灾害时,才能称为洪灾。洪水发生的区域,人口越 ________,致灾的可能性就越大;经济越 ________,损失就可能越严重。5.人类活动对洪灾的影响(1)破坏植被:导致流域汇水速度 ________,且加剧了 ________________和河道淤积,使河流水位升高,河床坡度________;(2)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__________减弱;(3)建筑物占据河道:________河道排水的速度。三、洪灾的防治措施1.工程措施:(1)兴建________,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2)修筑________,防止洪水漫溢;(3)疏浚________,加快排洪速度;(4)开辟分洪区,开挖________,降低洪水水位等。2.非工程措施(1)增强人们对________________的认识,提高人们防灾减灾的意识。(2)严格控制________________,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3)建立统一的减灾防灾管理体制,将减灾防灾纳入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发展计划。(4)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设置防洪保险基金和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5)加强灾前________________投入与________________投入,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和抗灾等。【知识拓展】1.判断某一事件或现象是否构成自然灾害的技巧判别自然灾害有两个缺一不可的标准:一是自然属性,即自然灾害必须是自然界的异常变化,以自然异变为诱因;二是社会属性,自然灾害必须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及资源破坏等。2.洪水和洪灾的区域与联系3.怎样分析影响洪水形成的主要因素洪水的成因复杂,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一般情况下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见下表)。影响因素 主要影响洪水的形成 流域状况 气象因素 强降水、冰雪快速融化造成水位上升河道堵塞 冰凌、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堤坝溃决 各种因素造成堤坝溃决流域地面坡度 地面坡度越大,流域汇水速度越快流域土壤含水率 土壤含水率越高,流域汇水速度越快流域植被覆盖率 植被覆盖率越低,流域汇水速度越快水系状况 河谷顺直程度 河谷越顺直,河道排水速度越快河道通畅程度 河道越通畅,河道排水速度越快河道纵向坡度 河道纵向坡度越大,河道排水速度越快人为因素 流域内植被破坏 流域内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河道和湖泊的淤积大规模围湖造田 湖泊面积减小,对洪水的调节作用减弱建筑物占据河道 降低了河道的排水速度占用分洪滞洪区 给洪水分流带来困难对人造成的危害 人口密度 人口越密集,致灾可能性越大经济水平 经济越发达,经济损失可能越严重4.防灾减灾措施洪水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做好对洪水的监测和预报工作,采取相应防洪措施,则可大大减轻洪水所造成的损失。项目 内容监测和预报 利用气象卫星对洪水进行监测和预报,对于防御洪水、减轻洪灾的损失有巨大的作用防洪减灾措施 工程措施 兴建水库,退耕还湖,提高对洪水的调蓄能力修筑堤坝,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降低洪水水位防洪减灾措施 非工程措施 增强人们对灾害问题的认识,提高人们防灾减灾的意识严格控制滥砍乱伐,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建立统一的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将防灾减灾纳入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发展计划建立统一的抗洪抢险指挥管理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设置防洪保险基金和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加强灾前水利建设投入和减灾科研投入,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和抗灾5.有关泥石流的概念、形成和危害总结如下表:项目 内容概念 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特点 暴发突然,历时短,来势凶猛,运动速度快,能量巨大,具有强大的破坏力危害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和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和生活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形成条件 流域内有大量易于搬运的破碎固体物质数量大并能在较短时间内汇聚的水有坡度较大的沟谷课前准备区①台风 ②滑坡 ③泥石流 ④河滩地面 ⑤损害 ⑥农田 ⑦工业 ⑧农业⑨洪水的形成 ⑩对人类造成损害 冰雪快速融化 泥石流 堤坝溃决 汇水 排水 大于 密集 发达 加快 水土流失 减小调节作用 降低 水库 堤坝河道 分洪道 灾害问题 滥砍乱伐 水利建设 减灾科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