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历史与社会秦汉部分历史 复习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上历史与社会秦汉部分历史 复习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26张PPT。复习课2相继的秦汉历史与文化书本:P48----P72
资料:P1 P6 P8夏----商-----周(春秋战国)
秦 (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公元前221---前207年)
----西汉(刘邦)
----东汉(刘秀)1、秦灭六国的过程:(韩赵魏楚燕齐)
时间: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领导者:秦王嬴政,定都:咸阳
2.统一六国的意义:
(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
(2)、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为什么秦国能强大起来,最终统一中国?
①战国以来,人们已经厌烦了常年不休的战争,渴望和平安静的生活,统一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②秦国地处关中,地势险固,易守难攻,③物产丰富,充足的物资财富能够供应长期战争;④商鞅变法使秦国一跃为强国,军队威武雄壮;⑤嬴政精心勤政,有雄才大略。
赢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的功德高过古代的三皇五帝,于是采用“皇帝”的称号。他自称“始皇帝”。皇帝一词成为此后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号。4、秦始皇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书本P48--51)
1)政治上:①自称“始皇帝”,独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大权,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②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职,对皇帝直接负责。③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由中央直接管辖。(作用:大大强化了地主阶级的国家机器,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后历朝基本沿袭了这套制度)。为了有效管理国家,秦朝还颁布了大量律令。
2)经济上:统一了货币(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用:统一了度量衡,促进了各地区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3)文化上:统一了文字(小篆)。(作用: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4)交通上:大修驰道,拆除路障,统一全国车辆两轮之间的距离。(作用:有利于全国交通和经济文化往来,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
5)思想上:焚书坑儒。(作用:虽有利于秦朝加强思想控制,但也摧残了文化和钳制了思想。)
6)军事上:①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作用:有利于疆域的巩固和拓展)
秦的暴政体现(P52---53)1.焚书坑儒,摧残了先秦辉煌的中华文明,钳制了人们思想的发展;
2.实行严刑酷法和沉重的兵役徭役赋税,严重剥削百姓。3.穷奢极欲,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
4.秦二世更加昏庸评价秦始皇: 功+过+总评=
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既是千古一帝,同时又是历史上少有的暴君。他功大于过。秦末农民起义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重的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秦末农民起义中,影响最大的是项羽和刘邦领导的起义。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直接原因:大雨阻路
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楚汉争霸:
刘邦VS项羽

四面楚歌 乌江自刎
3、大一统格局形成:
汉帝国[西汉(公元前202年 — 公元8年)
东汉(25年 — 220年)]。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4、汉初统治者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来恢复经济。汉文帝:1.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连续12年免除全部田税,把每年服徭役改成三年一次);2.减轻刑罚,废除肉刑。
汉景帝:1.进一步减轻赋税,将田租定为三十税一;2.进一步减轻刑罚。
文景两朝重视发展耕织生产,努力减轻人民负担,并且注意法纪,因此社会比较安定。
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为西汉王朝的全盛奠定了基础。历史上几大盛世: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开皇之治----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1.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大大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
加强监察制度,中央设立司律校尉,地方设刺史。
2.思想上:采取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教育,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措施:中央设太学 地方设官学
3.经济:食盐与铁器收归中央,由中央统一铸造货币,经营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极大的增加了中央的收入。铸造一种标准化铜币——五铢钱。
4.军事和民族关系上:
(1)武力反击匈奴,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解除了汉朝北部边患。
(2)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开通丝绸之路。
西汉鼎盛转衰 东汉建立汉武帝时期出现的局面:P57
经济发展、权力集中、思想文化趋于统一的局面
公元25年,王莽推翻西汉统治,西汉刘秀称帝
都洛阳,史称西汉(光武中兴)秦汉时期的汉匈关系P58秦:北击匈奴
修建长城
西汉刘邦时期:和亲政策
西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西汉中期:呼韩邪单于称臣 昭君出塞
作用:为汉匈两族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
对匈奴关系变化的原因:国力变化贸易来往
西域的良种马、石榴、核桃及乐器和歌舞开始传入中原。
汉族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绸、漆器、金属工具等也传到了西域。
必考点: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府”,使西域归属西汉版图—新疆地区正式归中央政权统治
元朝时期设立宣政院:西藏地区正式归中央政权统治
元朝时期设立澎湖巡检司:台湾地区正式归中央政权统治西汉时期对南方的管理 加强对南方的经营,管理南方越族地区,同时加强与西南少数民族联系。
在滇池地区设立益州郡,封滇王国王为“滇王”,赐滇王之印。使云南地区隶属西汉中央管理。西汉对东亚国家关系1,与日本:汉倭奴国王金印 有30多个与汉朝有来往
2.与朝鲜:铸铜制漆传入朝鲜
名马等特产也运到中国昌盛的秦汉文化P63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已经出现用于绘图和书写的纸。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上面绘有地图。
2.这种纸薄而软,纸面平整光滑。这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3,.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劳动人民的经验,在105年,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价格便宜。质量和产量都提高了,使用逐渐普遍起来。
4.4世纪后,纸取代简帛,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3、纸的优点:(识记)
(1)造价低廉,容易推广,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有利于文化的普及。
(2)纸面平整光滑,便于书写成文。
(3)纸质轻薄,便于装订、携带和保存,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保存和传播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1.数学:《周髀算经》提出勾股弦的比例为“勾三股四弦五”
《九章算术》确立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
2.医学:《黄帝内经》最早记述了人体解剖知识和血液循环情况,并系统论述了养生的基本原则。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华 佗 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创制一套医疗体操“五禽戏”,以强健身体。
3.史学:《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史学世著,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4.宗教:公元一世纪西汉末年,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寺庙。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道教的思想源于战国时期的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尊老子为教主,经典为《道德经》。丝绸之路的开辟P60“西域”,西部疆域的含义,狭义主要是指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广义西域也包括葱岭以西更广阔的地区.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
第一次:公元前138年,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第二次: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线路:
长安---河西走廊---新疆---西亚---欧洲丝绸之路的意义:(资料P1)
1.不但是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沟通了欧亚两块大陆,
2.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上同样发挥者重要作用.探究题1:为什么丝绸之路能开辟成功1.张骞出使西域使汉朝与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奠定基础
2.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设立,管辖西域失误,为丝路畅通提供保障
3.走丝绸之路的人们具有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敢于探险和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探究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与评价原因:有利于思想统一
意义:使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持续了两千多年
评价:⑴从政治统治的角度看:这一思想为汉武帝提供了实行政治大一统的思想武器,在解决汉朝分封诸侯引起的弊端问题上起了积极作用;
⑵从思想发展的角度看,一方面,它确立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这种只发展一家学说,限制其他各家学说的做法对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是不利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