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学案-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含答案)

资源简介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导学案
1.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发展的关系
2.理解革命文化的产生、内容与意义
3.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产生、内容与意义
4.明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政治认同:通过了解近现代历史,认同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建设文化强国。
科学精神:通过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公共参与: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理解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中华文化复兴之路的求索
(1)为了 ,再铸中华文化的辉煌,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寻找救国良方,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进入中国,各种主张纷纷登场亮相,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 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走向何处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
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①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 方向。②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2)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 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3.革命文化的重要性
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 、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4.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 _、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 .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
然性
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1)如何看待文化有没有生命力
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 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定因素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 根本利益决定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2.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 ,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 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
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内涵: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②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③来源: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作用: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⑤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⑥特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⑦立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⑧基本要求: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⑨根本目的: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素质。
1.近代的各种“主义”、主张未能改变旧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所以,它们毫无意义可言。(  )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
3.中国共产党创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
4.当前我国的文化整体实力已和我国的国际地位完全相符合。(  )
1.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强调在“十四五”时期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①要以产业发展为当代中华文化之“魂”
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③是我国在“十四五”时期的中心任务
④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0年前,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抗击侵朝美军,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70年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中华儿女不畏牺牲,砥砺奋进,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振奋人心的乐章。新时代,新征程,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对于今天坚定信念、勠力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抗美援朝精神( )
①与中华民族拥有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
②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中的必然产物
③是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发展
④能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方向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①源自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②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③熔铸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
④承载着党和人民对民族解放的追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果丰富。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创造出了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诸多文学体裁,写出了《诗经》《论语》《战国策》《左传》《孟子》等众多经典名篇。既独树一帜、各领风骚,又和谐共生、交相辉映,记录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从中得到的启示是( )
①文化的多样性来自于社会生产生活的丰富性
②历史积淀的厚度是衡量文化先进程度的尺度
③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规定了文明发展的进程和趋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1年2月21日,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中央一号文件( )
①将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
②能为农村改革发展汇聚起更强大的力量
③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
④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________( )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革命文化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D.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天,我不远千里从北京到这里来看望乡亲们,也是来受教育。”2020年9月16日,正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重温红色历史中的温暖故事。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曾专门讲过“半条被子”的故事。1934年11月6日,3名红军女战士借宿村民徐解秀家中,临走时执意把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一半留下,并且说:“等革命胜利了,我们给你送一条新被子来。”1991年,徐解秀去世前还在告诉儿孙:“一定要跟共产党走,因为共产党是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分给你一半的好人。
“半条被子”的故事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本色,这是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根本法宝。今天,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我们应该接过“半条被子”,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据此,有人认为,“半条被子”的故事很难存续。请结合材料,从革命文化的角度,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基础梳理
一、1.民族复兴 社会性质 2.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3.国家独立 4.百花齐放 面向世界
二、1.实践 人民群众 2.文化强国 文化底蕴
误区
1.近代的各种“主义”、主张未能改变旧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所以,它们毫无意义可言。(  )
提示 ×。各种“主义”都为寻找救国良方,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虽然未能改变旧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但是不能说毫无意义可言。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
提示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3.中国共产党创造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
提示 ×。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4.当前我国的文化整体实力已和我国的国际地位完全相符合。(  )
提示 ×。当前,我国的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的国际地位还不相称。
检测
1.C
【详解】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华文化之“魂”,①说法错误。
②:在“十四五”时期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是因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②符合题意。
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④符合题意。
③:我国在“十四五”时期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而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2.B
【详解】
①③:材料信息70年来,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中华儿女不畏牺牲,砥砺奋进,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振奋人心的乐章。新时代,新征程,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对于今天坚定信念、勠力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体现了抗美援朝精神与中华民族拥有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发展,①③符合题意。
②:抗美援朝精神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不能说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中的必然产物,②不符合题意。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方向保证,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3.A
【详解】
①②: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①②正确。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熔铸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③正确。
④:民族解放早已完成,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4.B
【详解】
①③:基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国人民创造了既独树一帜、各领风骚,又和谐共生、交相辉映的文化成果,这启示我们文化的多样性来自于社会生产生活的丰富性,丰富多彩的优秀文化体现了人民群众创造力,①③正确。
②:能够适应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该选项过于夸大了历史积淀的作用,其不能作为衡量文化先进程度的尺度,②排除。
④: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会影响文明发展的进程和趋势,“规定”的表述错误,④排除。
故本题选B。
5.C
【详解】
②④: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表明中央一号文件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农村改革发展汇聚起更强大的力量,②④符合题意。
①③:材料表明中央一号文件将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而非智力支持,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而非物质力量,①③错误。
故本题选C。
6.C
【详解】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A不符合题意。
B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故BD不符合题意。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故C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7.①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可用“革命文化产生于革命实践”替代),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任答一点1分)(大前提)
②“半条被子”的故事承载的革命情怀(或精神),是革命文化的重要体现(或革命情怀是红色文化的体现,但传统文化、优秀文化、先进文化不给分)必将对国家和民族产生深远影响。(小前提)
③经济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使人民的美好生活得到了日益充分的实现;同时,也确实冲击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但只要我们接过“半条被子”,立足当下,坚守和弘扬好革命情怀,必将使我们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脚踏实地,攻坚克难,演绎好新时期的中国故事,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强调实践)
【分析】
本题属于评析类的主观题,要求从革命文化的角度,对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据此,有人认为,“半条被子”的故事很难存续的观点进行评析。考查考生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以及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
首先指出革命文化的作用,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其次,指出“半条被子”的故事可以存续的原因,“半条被子”的故事承载的革命情怀,只要我们接过“半条被子”,立足当下,坚守和弘扬好革命情怀,必将使我们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脚踏实地,攻坚克难,演绎好新时期的中国故事,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点睛】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