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提优测试卷时间:100分钟 总分:100分一、按要求完成字词练习。(10分)1.看拼音,写字词。(5分)(1)这只小cì wei( )真是太机灵了,看见人类sā tuǐ( )就跑,在田野里四处táo cuàn( )。(2)亲戚来我家bài nián( ),送了我们几条鱼,我便拿到chú fáng( )里让妈妈做红烧鱼。(3)湖面上漂浮的píng( )藻连同美丽的游鱼慢慢地dàng yàng( )着,cuò zōng( )起来,犹如一条美丽的云锦。(4)刚洗的碗大滑了,我一失手,碗dǒu rán( )坠地,shùn jiān( )成了碎片,我愣在了原地。2.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吊唁(yán) 秕谷(bǐ) 鹁鸪 竹匾B.獾猪(huān) 膝髁(huó) 投郑 逝世C.伽蓝(qié) 皱蹙(cù) 参差(cēn cī) 泼剌D.蓑笠(suō) 虹霓色(ní) 殡仪馆(bīn) 姻脂3.选词填空。(3分)幽雅 优雅 幽静(1)张老师举手投足间无不透露着她( )的气质,全场的目光都汇聚在她的身上。(2)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 ),有趣,而且分明。(3)这里远离喧嚣的闹市,花朝月夕,( )得宛如世外桃源。二、选择题。(8分)1.下列句子中的“新鲜”与“闰土知道许多新鲜事”中的“新鲜”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这些水果还很新鲜。B.月季花的叶子油亮亮的,绿得那么新鲜C.秋天的空气特别新鲜。D.你好像不大会摆弄那个新鲜玩意儿。2.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这少年便(就是)是闰土。B.我素(向来)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C.只是无端(无缘无故)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D.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对生活等方面要求高,追求精美)。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本来有意露一手,谁知慌乱间弄巧成拙,把鱼烧煳了。B.春天到了,冰雪融化,那潺潺的小溪以排山倒海之势,蹦跳着向前流去。C.别看她小小年纪,可唱起京剧来却有板有眼,显然是下过一番苦功夫的。D.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许多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虎视耽耽,妄图侵占我国的领土。4.下列关于标点符号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里是举行最高一级考试——殿试的地方。”这里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B.“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这里的分号表示并列。C,“地球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纱衣”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D.“可是……不是还要炖肉吗?”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说话断断续续。三、读下列词语,你想到了什么?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3分)饱经风霜的脸 饱经风霜的老屋 饱经风霜的大树树林的故事 春天的故事 爱的故事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13分)1.改写句子。(6分)闰土心里的稀奇的事,让我羡慕。(1)改为反问句: ?(2)改为双重否定句: 。(3)改为感叹句: !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输。B.夏天的上海是个美丽的季节。C.有一天黄昏,呼呼的北风怒号着,天色十分阴暗。D.我估计少年闰土一定是个听话的孩子。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为了展现鲁迅的人物特点,作者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选择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填序号)(5分)A.动作描写 B.语言描写 C.神态描写 D.心理描写(1)伯父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 )(2)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 )(3)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 ( )(4)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 ( )(5)她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 ( )五、回忆课文内容,完成练习。(6分)1.“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作者撞憬于美的人和事,可现实是“昏沉的夜”,所以只能在梦中看见,但作者坚信他看见了“好的故事”。B.虽然现实是黑暗的,但作者决计要同“昏沉的夜”进行不懈的抗争。“总记得”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C.作者生活的现实是美好的,因此,好的故事也是真实的。D.在课文中,“好的故事”是美丽、幽雅、有趣的,是一个梦境。2.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4分)(1)《少年闰土》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我”是一位富家少年,闰土是一个穷苦农民的孩子,赞美了像闰土一样的农民见多识广、善良淳朴的形象。 ( )(2)《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一诗用朴素精练的语言和对比的写作手法,塑造了典型鲜明的诗歌形象,歌颂了鲁迅的伟大精神。 ( )(3)《好的故事》是鲁迅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 )(4)《少年闰土》一文按照“相识——相熟——分别——回忆”的顺序讲述两人的故事。 ( )六、生活实践题。(7分)鲁迅故里——浙江省绍兴市已成为“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1.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鲁迅的《 》。臧克家说“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照应了《自嘲》中鲁迅先生“ ”的名句。(3分)2.假如你是绍兴市的一名少先队员,请大家到鲁迅故里参观,请你设计一段欢迎词。(2分)3.结合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你认为哪句古诗能赞美鲁迅先生高尚的品格?写下来。(2分)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3分)(一)鲁迅与萧红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个二十三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来,她立即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先生待她如亲人,又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原来一颗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被几年的流浪生活打击得已经冰冷了。然而,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扎(zhèng zā zhēng zhá)搏斗的东北姑娘。萧红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 憧憬)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鲁迅先生的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广平同情她,爱护她,处处照应她;甚至连小海婴(周海婴,鲁迅先生的独生儿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群子的东北阿姨。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萧红,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闯进了上海文坛。从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1.在文中用“√”选择正确的读音、词语。(2分)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填序号)(2分)(1)举目无亲( )A.往上托,往上伸。 B.全。 C.提出。(2)一见如故( )A.朋友。 B.(人)死亡。 C.故意,有意。3.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2分)“心里的冰块”指“冰块开始融化了”是因为 。4.你认为短文歌颂的是( )。(2分)A.鲁迅先生对青年人的帮助B.萧红才华出众C.鲁迅先生与萧红的友谊5.你心目中的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2分)(二)一件小事鲁迅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曾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但有一件小事,却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大北风刮得正猛,我因为生计关系,不得不一早在路上走。一路几乎遇不见人,好不容易才雇了一辆人力车,教他拉到S门去。不一会,北风小了,路上浮尘早已刮净,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来,车夫也跑得更快。刚近S门,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慢慢地倒了。跌倒的是一个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伊从马路边上突然向车前横藏过来,车夫已经让开道,但伊的破棉背心没有上扣,向外展开,所以终于兜着车把。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伊定要栽一个大跟斗,跌到头破血流了。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我便对他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车夫毫不理会,或者并没有听到,却放下车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来,搀着臂膊立定,问伊说:“你怎么啦?”“我摔坏了。”我想,我眼见你慢慢倒地,怎么会摔坏呢,装腔作势罢了,这真可憎恶。车夫多事,也正是自讨苦吃,现在你自己想法去。车夫听了这老女人的话,却毫不踌躇,仍然搀着伊的臂膊,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我有些诧异,忙看前面,是一所巡警分驻所,大风之后,外面也不见人。这车夫扶着那老女人,便正是向那大门走去。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的背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地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我的活力这时大约有些凝滞了,坐着没有动,也没有想,直到看见分驻所里走出一个巡警,才下了车。巡警走近我说:“你自己雇车吧,他不能拉你了。”我没有思索地从外套袋里抓出一大把铜元,交给巡警,说:“请你给他……”风停住了,路上还很静。我走着,一面想,几乎怕想到我自己。以前的事姑且搁起,这一大把铜元又是什么意思?奖他么?我还能裁判车夫么?我不能回答自己。这事到了现在,还是时时记起。我因此也时时熬了苦痛,努力地要想到我自己。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叫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链接: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的写作背景是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这场运动使得知识分子在劳动人民身上找到了革新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因而提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1.本文采用的记叙方式是( )。(2分)A.顺叙 B.插叙 C.倒叙 D.补叙2.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件小事”的主要内容。(2分)。3.结合链接文字分析文中车夫这一人物形象,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一形象。(3分)4.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至少两处并加以分析。(3分)5.你还知道鲁迅的哪些“小事”?请写出一件。(3分)八、习作。(请另附纸)(30分)有的人,即使只见了一面,也能在你的脑海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你一定也遇到过只见过一面而印象深刻的人吧?把你们之间发生的故事写下来吧!要求:题目自拟,事件叙述完整,人物性格鲜明,语句通顺,不少于450字。参考答案一、1.(1)刺猬 撒腿 逃窜 (2)拜年 厨房 (3)萍 荡漾 错综(4)陡然 瞬间2.C 3.(1)优雅 (2)幽雅 (3)幽静二、1.D 2.A 3.B 4.D三、示例:从“饱经风霜的老屋”我想到了它见证了历史,见证了屋里发生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它也从原来的光鲜亮丽变得老旧破败。四、1.(1)闰土心里的稀奇的事,难道不让我羡慕吗?(2)闰土心里的稀奇的事,不能不让我羡慕。(3)闰土心里的稀奇的事,真让我羡慕啊!2.C3.(1)B (2)D (3)C (4)A (5)B五、1.C 2.(1)√ (2)√ (3)× (4)×六、1.狂人日记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2.示例:大家好,我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今天我很荣幸地邀请大家参观鲁迅先生的故里。我将和大家一起怀念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请大家跟着我一起走进鲁迅故里吧!3.示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七、(一)1.zhēng zhá 怀疑2.(1)A (2)A3.萧红的内心对未来没有了热情和憧憬 鲁迅先生一家给了这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关怀、照顾和同情,使她对生活有了信心4.A5.示例:鲁迅先生是一个关心、爱护年轻人,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爱憎分明的人。(二)1.C2.一位人力车夫撞到老妇人但并没有其他人看见,且在冒着被人讹诈的情况下还去帮助老妇人的故事。3.车夫的形象代表光明磊落、敢作敢为,有责任心的普通劳动人民。作者塑造这一形象,就是提倡知识分子必须向劳动人民学习。4.示例:“国家大事”与“一件小事”的对比,反衬此事对“我”的影响之大;车夫与“我”对老妇人不同态度的对比,将车夫的伟大与“我”的渺小形成鲜明的对比,歌颂劳动人民的强烈责任心。5.示例:鲁迅不轻易借书给他人,他爱护书,宁可买一本新书借给人家。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