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选择性必修1《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第二单元“世界多极化”中的第五课“中国的外交”第二框的内容。第一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的背景、目标、具体要求和意义。第二目“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教材通过相关链接、探究与分享等内容,介绍了推进“一带一路”等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行动中呈现的中国形象。【学情分析】学生喜欢从熟悉的领域里“以小见大”。粮食话题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学生可以在感性观察与理性思考中,全面深刻理解知识原理。本课是公开课,教学内容提前上,问题设置时要照顾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情绪情感。【学科素养目标】政治认同:从粮食危机的视角理解我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增强对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结合解决危机的多种措施和不同路径,树立基于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全球治理观、理解“一带一路”的意义,树立科学精神。公共参与:正确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树立“地球村”意识,增强世界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和要求。教学难点: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智慧的生动实践。【总体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采用议题式教学方法,从治理全球粮食危机视角话“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天下“粮”荒、天下“粮”策、天下“粮”心三个篇章中通过情境创设、议题设计、活动开展的方式进行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学教活动展开】第一篇:天下“粮”荒环 节 一 情境设计 2021年,中国粮食产量十八连丰,但全球面临粮食危机,远方仍有饥饿和哭声。任务设计 看“危机报道”,结合实际,寻危机原因。评价设计 关注学生解读新闻关键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多角度去探寻原因。设计意图 从粮食危机视角感知密切相连的叠加危机、跨越国界的相互联结等内容,引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环 节 二 情境设计 粮食市场最大买家中国在大豆等领域对外依存度较高。任务设计 同桌议:全球粮食危机背景下的中国能否“独善其身”?评价设计 关注学生阅读材料和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设计意图 学生从“吃好”的角度体会到中国与世界的命运与共。环 节 一 情境设计 应对全球粮食危机,各国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任务设计 分小组开展议题讨论:如何更好解决全球粮食危机? 第①小组:结合危机原因,思考对策。 第②小组:对比各国不同举措,寻找最佳方案。评价设计 ●议题讨论中关注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热情和能力,围绕议学提示讨论的成果。 ●通过分享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并在交流中启发更深更全面的思考。设计意图 ●懂得解决粮食危机需要多领域行动,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个目标和具体要求。 ●在方案的对比和最优抉择中,认可“合作共赢”是可持续解决危机的方式之一。第二篇:天下“粮”策环 节 二 情境设计 杂交水稻技术在非洲扎根,帮助非洲人民远离饥饿;一带一路农业合作,以大米、火车等为纽带。任务设计 分享解读中国行动对中国和世界的意义。评价设计 师生对话交流中,关注学生的理性认知和情感表达。设计意图 从生动实践的效果中认同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读懂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感知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环 节 一 情境设计 基辛格说过:“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任务设计 评析这句名言,思考中国对粮食态度的答案。评价设计 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学生心中的认可程度。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用合作共赢的路径去应对全球危机,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应对时代之问。第三篇:天下“粮”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