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1课时 推动和平与发展【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当今世界的和平来之不易,热爱和平,树立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意识。二、能力目标1.提高根据相关主题搜集资料的能力。2.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三、知识目标1.知道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2.知道威胁和平与制约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实现和平与发展还需要人们付出更多的努力。3.知道我国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难点问题,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教学重点】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教学难点】消除贫困,促进可持续发展【教学环节】一、新闻导入【多媒体呈现】为和平出征。截至2021年8月底,中国是联合国维和待命部队数量最多、分队种类最齐全的国家。中国军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31年来,先后参加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人员近5万人次,累计新建修复道路1.7万余千米、桥梁300余座;排除地雷以及各类未爆炸物1.8万余枚;运送物资120余万吨,运输总里程1300余万千米;接诊病人25万余人次;直升机飞行1600余架次,飞行近2000小时;完成4900余次武装巡逻和护卫任务。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教师点拨:和平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之一。谋求持久和平,中国政府和世界各国在一起努力。中国军队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中国政府积极有效地履行了大国责任,承担了国际义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二、探究新知(一)维护世界和平活动1 合作探究 【多媒体呈现】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指发生在1939—1945年的一场涉及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的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武装斗争,具有军事行动规模巨大、军事生产空前发展、人员物资损失惨重的特点。全面战争持续了2194天(6年);军事行动遍及欧洲、亚洲、非洲陆地和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广阔水域;被征入伍者达1.1亿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战争。仅在欧洲,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即达2600亿美元(按1938年价值);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军队死亡1690余万人,居民死亡3430余万人,合计死亡5120余万人,仅苏联就达2000余万人。这对人类物质文明是一次巨大摧残。材料二 抗日战争(1931—1945年),指二十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共14年抗战。整个战争期间共造成中国军民死伤3500万人,中国遭受的直接财产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间接损失达5000亿美元。 问题:(1)上述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2)这两则材料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要求:请两名同学依次解读材料内容,略作停顿引发思考并参与小组分享交流。教师小结:战争给世界各国人民都带来了空前的灾难,让人类付出了惨痛代价,给人类带来了难以忘却的伤痛。和平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反对战争,谋求和平。【多媒体呈现】 1.回顾历史,战争让人类付出了惨痛代价,给人类带来了难以忘却的伤痛。(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全球性战争,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饱受战争之苦的各国人民深深感受到和平发展的可贵。活动2 探究分享【多媒体呈现】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对法西斯开战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牵制日军最多的国家。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4年的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以气吞山河的气概、不屈不挠的精神、血战到底的勇气战胜了日本侵略者。材料二 2006年以来,中国累计向黎巴嫩派出维和官兵6500余人次,出色完成了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下达的各项任务,为维护黎巴嫩南部地区的和平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联黎部队司令德尔科尔誉为“捍卫和平稳定不可或缺的贡献者”。问题: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履行大国责任还作出了哪些努力 要求:邀请两个学习小组依次朗读材料,略作思考后小组内互相交流并讨论探究问题后达成共识。教师小结:谋求持久和平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主题。当今世界,人类运用多种方式维护和平,为实现和平进行新的探索。维护和平的力量在滋长和壮大,和平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但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我们每个人都要积极努力,反对战争,守护和平,为世界和平而努力。【多媒体呈现】 2.人类运用多种方式维护和平,为实现和平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世界上维护和平的力量不断壮大,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我国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难点问题,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活动3 探究分享【多媒体呈现】材料一 2021年5月8日,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一所学校附近发生恐怖袭击,造成至少50人死亡,逾百人受伤,其中大部分是女学生。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联大主席博兹克尔均发表声明,强烈谴责此次恐怖袭击。材料二 播放2021年5月11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回答记者提问视频。内容如下:记者:我们注意到,在安理会“维护多边主义和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高级别会议上,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承认美方近年行为破坏了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表示美国已经并将继续积极参与多边机构。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华春莹:正如王毅国务委员在安理会高级别会议上强调,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要合作共赢,不要零和博弈;要公平正义,不要霸凌霸道;要聚焦行动,不要坐而论道;要尊重多样,不要唯我独尊。这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也符合当今世界的潮流。过去一段时间,美国在国际上奉行“本国优先”,大搞毁约退群,严重损害了多边主义,削弱了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美国国务卿在此次安理会高级别会议上也承认,美国近年一些行为可能削弱了国际秩序,并且使一些国家产生了质疑。美方最近多次表明愿意重返多边机构和多边协议,履行多边义务。但是我们看到美方其实还是在以多边主义之名行霸权主义之实。我们希望美方说到做到,言行一致,不要热衷于搞集团政治、搞小圈子,希望美方切实恪守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庄严承诺,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切实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问题:(1)从两则材料中,你可以得出威胁和平的因素有哪些 (2)我们应该怎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世界和平 要求:师生一起阅读材料,观看视频,略作停顿引发思考后参与小组交流分享并合作探究达成共识。教师小结:当今世界整体上维持和平的态势,但战争的阴影从未远离。局部战争与冲突从未间断,威胁和平的种种因素依然存在。我们要看到和平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和平,积极表达爱好和平的愿望,主动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多媒体呈现】 3.世界整体上维持和平的态势,但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4.驱散战争的阴影、维护世界和平需要每个人的努力。(二)推动可持续发展活动4 探究分享【多媒体呈现】材料一 国际消除贫困日,亦称国际灭贫日或国际消贫日。1992年12月22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决定将每年的10月17日确定为“国际消除贫困日”,用以唤起世界各国对因制裁、各种歧视与财富集中化引致的全球贫富悬殊族群、国家与社会阶层的注意、检讨与援助。1995年12月,联合国大会又将1997年至2006年定为第一个“国际消除贫困十年”。2000年9月,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把到2015年将世界极端贫困人口和饥饿人口减半,作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之一。2008年12月,联合国大会再次确定2008年至2017年为第二个“国际消除贫困十年”。材料二 2020年7月7日,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202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虽然全球在改善母婴健康、扩大用电覆盖等方面取得较好进展,但计划到2030年实现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展仍落后于既定日程。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过去数十年来在消除贫困、医疗健康和教育领域所获得的成果不断受到侵蚀,计划目标实现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将有7100万人重返极端贫困,贫困人数自1998年来首次出现上升。材料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全球供应超过7亿剂新冠疫苗,其中,超过87%的疫苗被富裕国家所拥有,低收入国家仅仅收到0.2%的疫苗,且有20多个国家/地区还没有疫苗。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新冠疫苗的不公平分配会给世界经济带来极大的损失。 问题:(1)设立国际消除贫困日说明了什么 (2)联合国发布的《202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说明了什么 (3)你认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要求:邀请两名同学依次解读两则材料,略作停顿并引发思考,小组交流分享并合作探究达成共识。教师小结:消除贫困,实现富裕,始终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目标。但当今世界,贫困问题依然是人类发展共同面对的严峻挑战之一。特别是发达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差距不断加大。【多媒体呈现】 1.消除贫困,建设和平、公正、包容的社会,是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消除贫困,让人们都过上繁荣和充实的生活,平等和有尊严地在健康的环境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和平、公正、包容的社会,是当今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发展课题。2.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日趋严重。(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仍然很大。频发的战争、恶劣的自然环境、落后的教育等诸多因素使许多国家仍然难以摆脱贫困。 (2)最不发达国家深受贫困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困扰。最不发达国家深受贫困以及由此带来的饥饿、疾病、社会动荡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成为制约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 活动5 探究分享【多媒体呈现】材料一 1990年制订的《联合国第四个十年国际发展战略》《联大第十八届特别会议宣言》和1990年在巴黎举行的第二届最不发达国家会议通过的《90年代援助最不发达国家行动纲领》等文件都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和消除贫困列为国际发展战略的首要目标和国际合作的优先领域。1995年联合国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集中讨论了消除贫困、社会融洽、促进发展的问题,并通过了《宣言》和《行动纲领》,同时确定1996年为国际消除贫困年,1997年至2006年为国际消除贫困十年。2000年9月,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一致通过了“千年发展目标”,承诺到2015年之前将世界极端贫困人口和饥饿人口减半。2005年是推动千年目标实现的关键一年。联合国希望通过纪念国际消除贫困日,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采取切实措施将承诺化为现实,如期实现千年目标。2015年,联合国又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到2030年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 材料二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新华社2021年3月9日电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致函国家主席习近平,祝贺中国脱贫攻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2021年4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白皮书说,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也是人类减贫史乃至人类发展史上的大事件,为全球减贫事业发展和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问题:(1)为消除贫困,推动世界的发展,联合国作出了哪些不懈努力 (2)中国为推动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3)中国减贫事业的发展对世界各国推动减贫事业具有怎样的启示 要求:邀请两名同学依次解读两则材料,略作停顿引发思考,小组内互相交流并讨论探究问题后达成共识。教师小结:多年来,联合国为了消除世界贫困,推动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中国政府在减贫方面积极有为,中国的减贫事业对世界范围内的减贫事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多媒体呈现】 3.人类社会为消除贫困、促进发展所作的共同努力。(1)各国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2)世界各国积极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活动6 欣赏提升【多媒体呈现】 播放歌曲《和平歌》我住在地球的东面/我是黑黑的头发/你是蓝蓝的眼/我们共有一个大家园/你也有兄弟姐妹/我也有父老乡亲/让战争不再来/人间充满爱/我们共建快乐的家园/五大洲相传/手拉手相连/那是地球期盼和平的心愿/四大洋踏险/心与心向前/那是地球祝福/人人都想的永远永远本课小结: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更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但战争和贫困仍然是当今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我们要坚决反对战争,谋求持久和平;坚决消除贫困,推动世界发展进步,积极打造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