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时 加强宪法监督【课标要求】了解宪法基本知识,明确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观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监督权力行使需要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也需要国家加强和完善宪法监督制度;知道增强宪法意识对我们的要求。2.能力目标:正确认识宪法监督的重要性,增强宪法意识并增强以实际行动践行宪法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宪法的情感,增强对宪法的认同感,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和法治精神。【教学重点】增强宪法意识。【教学难点】监督权力行使。【教学环节】一、图片导入【多媒体呈现】 我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权力监督体系。问题:你认为哪一种监督形式最具有基础性意义 教师点拨: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新课《加强宪法监督》的学习。二、探究新知(一)监督权力行使活动一:合作探究【多媒体呈现】材料一 材料二 从“停车欠费1元罚二百”到“补缴后不罚”2021年9月,北京修改《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调整停车欠费催缴的流程,不再执行“停车欠费逾期未缴纳,催缴并处200-1000元罚款”,改为先催缴、后处罚,增加补缴环节,规定“经2次催缴,停车人逾期未补缴欠费,罚款100元”。2021年12月21日,北京市交通委在《关于调整道路停车费催缴及行政处罚工作的意见》中进一步明确:明年起,北京道路停车新增45天补缴期,欠费不超50元补缴后不予处罚。治理停车欠费问题,北京市地方立法和政策的调整,还被写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2021年备案审查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披露:有的地方性法规规定,停车人应当按照规定缴纳道路停车费用,逾期未缴纳的,进行催缴同时并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有公民对有关罚款规定提出审查建议。经审查认为,停车人逾期未缴纳停车费,行政机关催缴同时并处二百元以上罚款的规定,程序设置失当,规定的罚款额度与行政处罚法确立的过罚相当原则不符,建议制定机关遵循法治原则,从实际出发,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调整完善罚款的额度和程序。经沟通,制定机关已对相关规定进行修改完善。材料三 四川省各级人大常委会加强对法律实施情况检查监督的规定:第一条 为了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实施,加强我省各级人大常委会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简称“执法检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我省各级人大常委会和省、市(州)人大专门委员会可以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的执法检查。省人大常委会地区工作委员会受省人大常委会的委托,可以组织地区人大工作委员会成员和部分省人大代表对法律法规在本地区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第三条 执法检查的内容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议、决定,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有关法规性的决议决定的贯彻执行情况。问题:(1)为什么要把权力置于监督之中 (2)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哪些职权 (3)材料三表明四川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拥有哪些职权 要求:邀请几名同学朗读材料,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后,邀请几位小组代表在全班分享交流。教师小结: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的是监督权,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监督宪法和法律实施、解释法律;四川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本行政区域内主要通过执法检查等工作保证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多媒体呈现结论】1.建立宪法监督制度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监督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2.实施宪法监督的主体活动二:合作探究【多媒体呈现】 从党的会议看依法治国与宪法监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加强宪法实施”作为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首要任务,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突出了人民的主体地位,进一步要求“全面提高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对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着眼于“全面”二字。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涵盖了党、国家、社会生活以及军队建设的各个领域,实现了法治的“全覆盖”。对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和全面安排,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突出强调了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以及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求完善和健全宪法监督制度和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加强宪法实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依法治国的新要求,强调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依宪治国的进一步重申。在实施“十三五”规划的过程中,要坚持依法治国,充分发挥法治的基础性、引领性与保障性作用。其中,宪法能否得到有效实施将成为全面实施依法治国的核心与关键问题,直接关系国家发展战略。问题:(1)全面依法治国与加强宪法监督有何关系 (2)全面依法治国应如何加强宪法监督工作 要求:邀请几位同学朗读材料,引发学生思考,在小组中合作讨论、探究交流达成共识,然后由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分享。教师小结: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将“加强宪法实施”作为落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首要任务,到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重大会议,都强调加强宪法实施和宪法监督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说明只有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才能保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贯彻实施,才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法治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总目标。【多媒体呈现结论】3.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1)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2)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3)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二)增强宪法意识活动三:探究分享【多媒体呈现】 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光明日报北京2022年6月24日电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宪法宣誓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主持并监誓。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任命李玉妹为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刚刚闭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任命王志民为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信春鹰为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东峰为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石泰峰为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傅自应为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咸辉为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邱水平为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彭清华为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决定任命潘岳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王小洪为公安部部长,周祖翼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广华为自然资源部部长,倪虹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裴金佳为退役军人事务部部长。根据宪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上述人员依法进行宪法宣誓。全国人大机关、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退役军人事务部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宣誓活动。问题:(1)举行宪法宣誓仪式有什么重要意义 (2)你还知道国家为增强宪法意识采取了哪些措施 要求:邀请一组同学朗读材料,学生思考,参与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交流达成共识后,教师请几位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分享。教师小结:举行宪法宣誓仪式,是履行宪法对国家公职人员提出的要求,有利于增强和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珍惜宪法赋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严格依法行政、依宪施政,推动国家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也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为此,国家采取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措施,不断完备宪法监督制度,增强宪法意识,推动宪法实施。【多媒体呈现结论】1.加强宪法监督,既需要完备的制度措施,更需要人们增强宪法意识。设立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等,都是增强宪法意识的重要举措。活动四:观察思考【多媒体呈现】材料一 观察漫画。材料二 最好的保护“宪”给少年的你2022年9月5日下午,惠民县司法局麻店司法所联合派出所走进麻店镇新苑小学,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法治课。课堂上,工作人员讲解宪法知识,带领同学们进行宪法宣誓,感受宪法的权威与力量,体会宪法的庄严与神圣。 通过课件讲解、视频播放、仿真毒品展示等方式,讲述未成年人犯罪、禁毒、校园欺凌等知识,让同学们对法律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民警结合真实案例与同学们进行情景模拟,帮助同学们识别诈骗的常见套路,让其明白做好自身防范的重要性。问题:(1)举办多种形式的宪法宣传活动说明了什么 (2)开展这些活动有什么重要意义 要求:自主观察思考后,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教师邀请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分享。教师小结:这说明宪法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宪法的保护。举办多种形式的学习宪法、宣传宪法的主题活动,就是为了增强我们每一个人的宪法意识,热爱宪法,遵守宪法,以实际行动捍卫宪法。【多媒体呈现结论】2.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1)学习宪法。我们不仅要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还要在理解我国宪法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领会我国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让宪法走近群众,深入人心,为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2)认同宪法。我们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让宪法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活动五:探究分享【多媒体呈现】 四则情境情境一 周一早晨学校例会上,当国歌奏响,国旗升起时,每个同学都站得笔直,目视国旗缓缓升起。情境二 区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时,中学生小倩陪同爷爷奶奶进行选民登记,领取选民证,参加无记名投票。情境三 中学生小青发现一家网吧里出入着很多中学生,她将这一发现提交到市长电子信箱。情境四 父亲要求正在上八年级的小华到自家的餐馆帮忙,小华不答应。拒绝无果后,小华向当地妇联寻求帮助。问题:(1)以上情境中同学们的做法和行为说明了什么 (2)这给我们哪些启示 要求:邀请四位学生分别朗读材料,每读完一则情境略作停顿引发学生思考,教师请几位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分享。教师小结:四则情境中的同学们都积极维护权利、履行义务,运用宪法和法律精神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实际行动遵守宪法、践行宪法。这启示我们,宪法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认同宪法,践行宪法,不断增强宪法意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加强宪法监督,维护宪法尊严,推动宪法实施。【多媒体呈现结论】(3)践行宪法。我们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活动六:体验提升~观看《宪法宣誓》视频【多媒体呈现】 宪法宣誓誓词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此环节可要求学生跟读宣誓) 活动七:合作总结 梳理知识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简要勾画出本课时的知识导图,并在小组内展示分享。教师可将愿意在全班分享的知识导图展示分享。本课小结: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我们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良好风尚,为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打牢思想基础。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学习宪法,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动,以实际行动加强宪法监督,增强宪法意识,正确行使公民基本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基本义务,积极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