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中主题班会 学宪法 讲宪法 弘扬宪法精神 课件 (3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高中主题班会 学宪法 讲宪法 弘扬宪法精神 课件 (33张PPT)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学宪法讲宪法
弘扬宪法精神
主题班会
《目录》
宪法知识小课堂

国家宪法日

弘扬宪法精神

生活中的案例

宪法知识小课堂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宪法知识小课堂
<宪法概念>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宪法知识小课堂
<宪法内容>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等重要内容,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宪法知识小课堂
宪法知识小课堂
<宪法内容>
1.国体(国家性质):
人民民主专政
2.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宪法知识小课堂
现有宪法历经五次修订:
第一次: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第二次: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第三次: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第四次: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进行了修正;
第五次: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宪法地位>
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
2、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
3、任何法律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4、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5、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
6、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知识小课堂
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的职责。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国家权力有效运行机制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宪法通过赋予立法、行政、司法等国家机关公共权力,使国家权力在宪法的轨道上有效运行,避免国家权力缺位、越位和错位。
2、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在人民主权原则下,宪法是人民共同意志的集中体现。人民通过宪法使自己的基本权利得到最明确的确认和最有效的保障。
3、调整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在国家的各种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是由宪法来规范和调整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宪法是社会稳定的调解器和安全阀,对于解决各种重大社会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宪法知识小课堂
国家宪法日
国家宪法日,你了解多少?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设立国家宪法日。
国家宪法日是为了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而在每年12月4日设立的节日。
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
历届国家宪法日主题:
2014年: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
2015年: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2016年: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017年: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2018年: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
2019年: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020年: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2021年: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022年: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
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设立国家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国家宪法日意义:
国家宪法日2022/12/4
2022年全国“宪法宣传周”宣传活动的主题为“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时间在12月4日至10日。
重点宣传内容包括:突出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突出学习宣传宪法,突出学习宣传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年的深远历史意义。
设立国家宪法日的目的和意义
1、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
2、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4、增强公民的宪法观念;
5、凸显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6、展示法治中国的良好国家形象;
弘扬宪法精神
什么是宪法精神?
宪法精神,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1、坚持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精神;
2、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
3、改革开放的精神;
4、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精神内涵:
1、坚持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所以工人阶级领导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工农联盟是我国政权的基础。工人阶级领导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标志着我们国家的根本性质;
2、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精神;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是维护我国统一的根本政策,在维护民族团结的斗争中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精神内涵:
3、改革开放的精神;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实行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责任制,改进劳动组织,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发展社会生产力;
4、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实事求是乃我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我国的现行宪法中,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的精神有着充分的体现。
保障宪法实施,维护宪法权威,最重要、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党对宪法实施的领导。
新时代如何弘扬宪法精神
保障宪法实施,维护宪法权威,必须积极稳妥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
保障宪法实施,维护宪法权威,必须加强宪法宣传教育。
与宪法相关的生活案例
宪法和你相伴一生:
宪法和你相伴一生:
宪法和你相伴一生:
与宪法相关的案例分析
2021年12月23日,原告蒋某看到成都某媒体刊登的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的招录公务员广告,其中规定招录对象条件之一为“男性身高168公分,女性身高155公分以上”。
原告认为这侵犯了公民的宪法权利,于是向武侯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他请求确认“含有身高歧视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停止发布该内容的广告等。
此案2022年1月7日一经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受理,就立即成为一个法律界、学界和新闻媒体关注和争论的话题。
案件还原:
争议焦点:平等权——有身高限制应聘者是否侵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侵权
与宪法相关的案例分析
案件还原:
王女士去一超市购物,当其离开该店时,店门口警报器一直在鸣响。于是,该店一女保安上前阻拦孙女士,并将其强行带入保安室,女保安永手提电子探测器对其全身进行检查,还要求孙女士脱去裤子接受检查。
孙女士拒绝无效,在女保安及另一女文员在场的情况下,被迫脱裤接受检查,然而女保安并未在孙女士身上售出任何物品。后来孙女士将女保安告上法庭,认为侵犯了她的人格尊严。
《宪法》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 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
争议焦点:人权与人身自由权
法律解析:
与宪法相关的案例分析
村民吴某的摩托车被偷,他向村委会反映怀疑是同村刘某所为。村委会找到刘某问话。刘某坚决否认,村委会主任觉得其态度恶劣,于是便将刘某锁在村委会办公室内,并派人日夜看守,连续三昼夜对其询问。村委会有权限制村民的人身自由吗?
案件还原:
村委会是否有权限制村民的人身自由。
争议焦点:
任何公民,非经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法律解析:
与宪法相关的案例分析
小A是一家私企职工,与女友小B分手后,一直对小B纠缠不休。后来,小B和新男友同居,小A不禁又气又恨。
为索“情债”,小A跑到小B家,小B开门后见是小A,拒绝让他进入,小A强行进入小B屋内,小B一直要求其离开,小A就是赖着不走。
无奈之下,小B只好拨打110求助。那么,小A的行为合法吗?
案件还原:
争议焦点:公民住宅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不合法
不合法。侵犯了公民的通信自由权。
法律解析:
与宪法相关的案例分析
案件还原:
争议焦点:通信自由权
我国《宪法》规定保护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隐匿、毁弃、非法拆看他人信件都是对公民民主权利的侵犯,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
某校高三班主任陈某因担心学生早恋会影响学习成绩,对学生的日常举动严加监视。
她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为由,经常私自拆看学生的信件、查看学生邮箱、手机短信等,甚至还将学生的大多数信件扣留,不转交给学生本人。班主任陈老师的这种行为合法吗?
周明是七年级学生,有一天,在骑车回校途中,不慎将8岁女孩小雷撞倒在地致伤。小雷家要求周明赔偿,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小雷家到镇派出所报案,要求周明家赔偿损失。派出所召集双方家长调解未成,于是派人到学校将周明带回派出所拘留。周明妈妈到派出所要求放人,派出所答复必须交纳1000元才放人。周明家不够钱,被迫写下欠条,之后,派出所才放出周明。
与宪法相关的案例分析
1、派出所的行为是违法的,拘留是违法,收钱收欠条也违法:
派出所不仅不能随便拘留未成年人,任何人他们都不能随便拘留。拘留需要有违法犯罪事实和法律依据。所以,派出所已经违法了。
2、我们要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遇到问题时,积极申诉:
周明回家后越想越觉得不对,于是向当地法院递交起诉状,法院认为派出所行为是违法行为,必须退还周明家交纳的钱或欠条。周明终于依法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宪法离我们从来都不遥远
在人生的每一个重要时刻
宪法都默默地保护和陪伴我们
你我的一生
都与宪法息息相关
让我们共同了解宪法
做一个知法懂法的公民
宪法宣传周
学法知法懂法用法
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宣传教育
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