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 统编版必修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 统编版必修2

资源简介

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教学设计
课题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课 第四课 学科 政治 年级 高一
课标要求 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政策。阐明劳动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意义,弘扬劳动精神,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
学习 目标 必备知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关键能力:能够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分配差距,正确认识劳动的重要性。
核心 素养 政治认同:认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科学精神:理解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客观必然性,理性分析居民收入的合法途径和方式。 法治意识:增强通过合法途径获得收入,合法劳动致富的观念。 公共参与:坚持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尊重知识、劳动、人才、创造,增强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重点 1.按劳分配的地位、基本内容、要求、意义;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内容、意义。
难点 完善收入分配的原因、措施
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设置情境,探究讨论,启发式教学
议题 主议题:如何通过完善收入分配增进民生福祉,提高生活品质? 子议题:1.如何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2.如何实现有效财富积累? 3.如何理解完善收入分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展示素材:如何做大蛋糕,如何分好蛋糕? 结合素材和课文,初步理解本课教学内容。 观看素材 思考议题
讲授新课 环节一:增进民生福祉
展示视频:增进民生福祉,提高生活品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财富积累机制!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国民收入分配 2.收入分配的决定因素 3.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 4.按劳分配 5.按生产要素分配 探究1.什么是国民收入?对于我国而言,国民收入是如何合理分配的? 通过对国民收入的解读,以及二十大报告关于收入分配的相关内容,启发引导,促使学生思考分配的相关问题,认识到我国确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理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能够正确区分不同的生产要素,并能正确比较按劳分配和安生产要素分配,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环节二:拓宽收入渠道
6.我国的居民收入的途径 1.必要性(原因) 探究2.结合赵小梅案例和林泉乡现状,作为当地居民,可以从哪些途径获得收入?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理性分析居民收入的合法途径和方式,树立勤劳致富,合法致富的意识。正确认识劳动的重要性,增强尊重知识、劳动、人才、创造,增强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7.劳动是财富的源泉 探究3.结合赵小梅手账和国家政策,以及《中国企业招聘薪酬报告》谈谈我们应如何致富?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理解五大发展理念,能够分辨区别,把握联系,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能够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积极参与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过程中,自觉贯彻执行。
环节三:完善收入分配
二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1.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因 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探究4、结合二十大报告和专家解读,思考如何完善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结合中国时事思考国家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举措,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并为实现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
课堂小结 以“增进民生福祉,提高生活品质”为主议题,围绕我国的收入分配,分析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理解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因、意义、内容。理解如何拓宽收入渠道,提高收入水平,理解我国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原因和措施,增强制度自信。
板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