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学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学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知识链接】
新闻评论
1.概念:
新闻评论是媒体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简而言之,新闻评论是对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社会现象发表意见以指导实践的一种文体。
2.特点:
(1)与其他评论一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
(2)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
(3)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4)主要面向广大群众。
3.撰写方法
(1)要读懂材料。了解有关背景,熟悉主要事件及相关情节,把握精神实质。
(2)要评在点上。点评的篇幅要小,一定要选好角度提炼观点,做到语中的,目标集中、准确,不可分散,切忌什么都想评。
(3)要评得有理。好的点评应该做到以礼以法阐释,导向鲜明,事理清晰,鞭辟入里,以理服人,发人深省。
(4)要评得生动。点评要讲究艺术性,言简意赅,干净利索,力求新颖、鲜明、生动,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4.新闻评论的主要表现方法
(1)夹叙夹议:对一件事发表看法的文章,它既要写事又要写看法,所以,夹叙夹议就成为主要的表现手法。
(2)亦理亦情:论述文体,在对事件作出理性评判和分析时,并不排斥动之以情的作用。
5.新闻评论写作的基本思路
第一步:引述材料,摆出现象。
第二步:从现象中提取论述的观点。
第三步:分析论证观点,要联系实际,紧紧围绕论点,运用各种论证方法。
第四步:总结全文,提出倡议。
工匠精神
1.来源:
“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他曾呼吁:“中国制造”是世界给予中国的最好礼物,要珍惜这个练兵的机会,决不能轻易丢失。“中国制造”熟能生巧了,就可以过渡到“中国精造”。
“中国精造”稳定了,不怕没有“中国创造”。千万不要让“中国制造”还没有成熟就天折了,路要步 -步走,人动化(手艺活)是自动化的基础与前提。要有工匠精神,从“匠心”到“匠魂”....
2.释义:
工匠精神,英文是Craftsman’s spirit,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
2016年12月14日,“工匠精神”入选《咬文嚼字》公布2016年十大流行语。
知人论世
⑴作者简介
李斌,人民日报社评论部编辑。
⑵写作背景
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①”一词迅速流行开来,成为制造行业的热词。随后,不仅制造行业,各行各业都提倡“工匠精神”。于是,使用范围扩展,任何行业、任何人“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都可称为“工匠精神”。本文就是2016年4月30日发表在《人民日报》的一篇评论。
积累字词
(1)大声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墓志铭( mínɡ ) 雍容( yōnɡ )
一把锉( cuò ) 肺腑( fǔ )
臻于至善( zhēn )  推崇( chónɡ )
笃实( dǔ )
(2)重点词语含义。
【炉火纯青】纯:纯粹。道士炼丹,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
【巧夺天工】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注意与“鬼斧神工”的区别。
鬼斧神工原义是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像是人力所能达到的,指天然。
【不谋而合】谋:商量;合:相符。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废寝忘食】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臻于至善】臻:达到;至善:善的极致。指做到极致。
【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 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离群索居】索:孤单。离开集体或群众,过孤独的生活。
【超今冠古】 冠:超出众人。超越古今。
【分区一】学习目标:积累字音、字形等基础知识
1.下列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爱岗敬业是一种对事业全身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是拼搏奋斗的动力以及事业成功的保证。如果一个劳动者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
A.废寝(q n)忘食 B.臻(zhēn)于至善
C.卓(zhuō)越 D.笃(d )实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墓志铭 气质雍容 金字招牌 涮新 B.一把挫 格物致知 废寝忘食 笃实
C.有内涵 强筋健骨 活力涌流 旨归 D.炫彩酷 爱岗敬业 雕虫小技 浮燥
3.下列选项中,有关新闻知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新闻要用最吸引人的信息来抓住受众,所以,在写作时,要求把含金量最大的信息首先交代出来,把有关背景放在最后,按“倒金字塔式”组织材料。
B.新闻语言的特点就是简洁、准确、生动、通俗,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充分的信息。
C.新闻评论是新闻媒体对当前重大的新闻事件或重要的社会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明是非的一种议论文体。《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一文正是对社会热点“工匠精神”所蕴含的时代意义的评论。
D.新闻是经新闻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或情况信息。“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前提,可见,新闻就是事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工匠精神是中国人自古及今、绵延百代______的。古代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创之国、商品出口国及匠人之国。而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器、壁纸等产品曾是世界各国王公贵族和富裕阶层的宠儿。早在西周时期就已设立了“百工制度”,古代的“中国制造”______。中国自古就有追求“精确”的传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说法就是例证。欧阳修《归田录》载,汴京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塔建好后,却是“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成了斜塔。大家都奇怪这是怎么回事,预浩解开了谜团:“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意大利比萨斜塔的倾斜并不是设计者的初衷,而开宝寺塔则是在充分考虑到气候因素前提下的刻意之举。这样来看,不光前人要感叹预浩______,就连今人也定会竖大拇指。中国古代工匠______,(    ),创造出令西方高山仰止的古代科技文明。曾侯乙编钟以其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为“稀世珍宝”。
总之,只要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才能真正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在当今时代,优秀的工匠跟杰出的科学家、工程师一样,都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工匠的劳动,以良好的环境催生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使“工匠精神”绽放异彩。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只要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就能真正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
B.只有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才能真正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
C.只有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才能真正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
D.只要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就能真正做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
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把自己的揣摩感悟,连同对自然的敬畏、对作品的虔敬、对使用者的将心比心,全部倾注于一双巧手
B.他们把对自然的敬畏、对作品的虔敬、对使用者的将心比心,全部倾注于一双巧手,连同自己的揣摩感悟
C.他们把自己的揣摩感悟,全部倾注于一双巧手,连同对自然的敬畏、对作品的虔敬、对使用者的将心比心
D.他们把对自然的敬畏、对作品的虔敬、对使用者的将心比心,连同自己的揣摩感悟,全部倾注于一双巧手
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孜孜以求 闻名遐迩 精益求精 匠心独运B.孜孜以求 如雷贯耳 千锤百炼 匠心独运
C.梦寐以求 闻名遐迩 千锤百炼 独辟蹊径D.梦寐以求 如雷贯耳 精益求精 独辟蹊径
【分区二】学习目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本内容
7、这篇新闻评论论述的中心话题是什么?阅读文本,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第一部分( 1 )
第二部分( 2-4 )
第三部分( 5 )
8.结合全文,把“工匠精神”的内涵填写在下面的方框内:
【分区三】学习目标:掌握文中论证方法
9、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述自己的观点?
论证方法 举例并分析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习案一参考答案
1.【答案】C【解析】C项,卓越:杰出的;超出一般的。“卓越”的“卓”读音是“zhuó”,“卓”的本义是:超然独立,高明,不平凡。
2.【答案】C【解析】A刷新;B一把锉;D浮躁。
3.D【详解】D.“新闻就是事实”错。真实性是前提,并不是完全没有想象性。
4.答案:C解析:原句有两处错误:“只要……才”搭配不当;“做出”缺少宾语。对应修改即可。D项,“只要……就”表述太绝对。
5.答案:D解析:注意逻辑顺序,“对自然的敬畏、对作品的虔敬、对使用者的将心比心”是工匠揣摩感悟的对象,应先提思维对象,再说揣摩感悟,排除A、B、C三项。
6.答案:A解析:“孜孜以求”,比喻不知疲倦地探求。“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地希望着。“闻名遐迩”,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如雷贯耳”,形容人的名声很大。“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千锤百炼”,比喻多次的斗争和考验,也比喻对诗文等做多次的精细修改。“匠心独运”,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独辟蹊径”,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
7、中心话题是工匠精神的时代特征。
本文共有5段。第1段,“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开篇点出时代需要工匠精神;第2段,“《说文》里记载:‘匠,木工也。’今天作为文字的“匠”,早已从木工的本义演变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从《说文》里引出“匠“的概念,阐释“工匠精神”的内涵;第3段,“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疑神铸魂”从“为什么”的角度分析;第4段,“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怎么办”的角度论述;第5段“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回扣中心,升华主旨。
8.答案:“工匠精神”的内涵包括:①炉火纯青的技术②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
③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④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
⑤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⑥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9、主要观点:用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论证方法:(1)道理论证。作者引用企业家、作家和普通人的话,加以分析论证,论述我们的时代需要工匠精神,它体现出社会的品格和国家的形象。(2)正反对比论证。第4段从正反两个方面分别论证了工匠精神的内涵。(3)类比论证:比如第1段“像手工匠人一样………企业……”,将手工匠人和企业进行类比,写出了企业拥有工匠精神的重要性。(4)假设论证:如第4段中“倘若没有……怎能有………假设论证,写出了工匠精神的内涵。(5)引证法:引企业家语:“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可使文章更有说服力,使观点更加深入人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