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测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测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没有祖国的界碑,哪有我们的幸福?”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名共产党员,是一家三代守卫祖国边防的护边英雄,是“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他用生命代行使命、他的感人事迹诠释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情感。他的事迹告诉我们( )
①维护边疆安全只是少数民族的责任 ②只有牺牲个人利益才能维护祖国利益
③他用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他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操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令人惊叹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中国风”赛道、“S”形“雪如意”跳台……这些承载着中国元素的设计体现了中华文化 ( )
A.历经沧桑,引领世界
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D.全盘吸收,兼收并蓄
3.冰雪为媒,共襄盛举。北京冬奥会开赛在即,届时所有场馆将实现100%绿电供应;清洁能源车辆用车占比将达到85%;通过手机可完成场馆室内高精度导航;场边的“移动诊疗车”可在5分钟内完成颌面创伤的现场影像学检查和人工智能诊断…下列最适合作为这则新闻标题的是( )
A.魅力冬奥,快乐你我 B.科技创新,助力冬奥
C.冬奥,与科技相伴,与绿色同行 D.立足低碳环保,打造绿色冬奥
4.爱国主义的本质是坚持三个高度统一。其三个高度统一不包括( )
A.爱国 B.爱党 C.爱社会主义 D.爱人民
5.“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歌曲《六尺巷》亮相2016猴年央视春晚,受到观众好评,掀起了一股对六尺巷的关注和探访热潮。这反映了( )
①人们对传统美德的守望 ②传统美德引领文化发展方向
③中华传统美德历久弥新 ④人们的文化需求日趋多元化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6.从井冈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特区精神,到抗疫精神、北京冬奥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具有 ( )
A.勤劳勇敢的品格
B.自信自强的品格
C.与时俱进的品格
D.爱好和平的品格
7.2021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调研,号召我们要发扬塞罕坝精神,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三代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用了55年时间,将昔日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荒原,变成了百万亩人工林海。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用实际行动( )
①创造了荒原成绿洲的奇迹 ②证明了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
③诠释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④铸就了艰苦奋斗的塞罕坝精神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2021年10月14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羲和为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太阳女神与制定时历的安神,并以太阳母亲的形象为人们所认知。“羲和号”取义“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象征中国对太阳探索的缘起与拓展。这说明( )
①我国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唯一因素 ④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2021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宣布,中国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从此,“人与天谐,天人共美”的国家公园画卷即将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徐徐展开。这说明( )
①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明显进步
②我国以牺牲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为代价,换取绿水青山
③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④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我国传统文化中为官者崇尚“刚正不阿”,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做到“三严三实”,对“刚正不阿”赋予更多的思想内涵——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这说明( )
①中华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②中华传统美德是一成不变的
③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内涵会随着时代发展而丰富与发展
④封建社会的传统道德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11.为了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2021年5月31日召开会议,决定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的政策。该政策实施的依据是( )
①我国的人口现状 ②我国人口城乡分布不均衡
③人口的增长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④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12.2021年8月20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将第十八条第一款修改为:“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是为了( )
①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②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
③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④从根本上改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如图为2022年冬奥会的会微,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题,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合一,天人合一,冬字下面两点顺势融为2022生动自然,该会徽既展示了冬季运动的活力与激情,更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一设计说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②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不忘本来,拒绝外来,面向未来
③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④增强文化自信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漫画表明我国( )
A.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绿色发展 B.严守资源消耗下限和环境质量底线
C.坚持民主立法,为生态文明护航 D.促进经济由高质量发展向高速发展转变
15.根据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在生态环境方面的任务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举措中,不属于完成这一任务的是( )
A.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减量替代
B.运用炽热和防水透湿两项技术研制冬奥比赛制服
C.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
D.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
16.在2021年3月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推动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行动正确的是( )
①应该先要金山银山,再要绿水青山 ②必须要善待大自然,禁止开发资源
③绿色出行垃圾分类,节能低碳环保 ④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生态保护红线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7.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该意见要求,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下列对这一举措理解正确的是( )
①是落实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需要 ②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需要
③能够让我国生态环境彻底改善 ④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从青藏高原到东海之滨,万里长江生机盎然;从北上广深到城镇村寨,蓝天、碧水、绿地、国家公园刷屏“朋友圈”持续改善的生态环境令人心旷神怡。这表明我国( )
①坚持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 ②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当前中心工作来抓
③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④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每年5月21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茶日”,这是我国首次成功推动设立的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有效提升了国际社会对茶业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的认可与重视,为进一步弘扬中国文化、助力我国茶产业“走出去”并实现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
③中华文化增添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和自豪 ④中国应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我国目前主要还是依靠煤炭发电,2021年9月23日以来,东北多地发布限电通知,在电力供需紧张情况缓解后,政府会优先恢复居民用电,同时倡导居民错峰用电、主动节约用电,这说明了( )
①我们要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②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③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④我国经济发展还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二、简答题
21.延续文化血脉,坚定文化自信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陶渊明东篱采菊,坚守一份自适;李太白醉酒狂歌,坚守一份狂傲;杜子美茅屋疾呼坚守一份关怀;正是他们执着而顽强地坚守传统、历史、文化、人格、良知,中华民族才得以血脉相传。生生不息,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中国文化有什么特点
(2)坚定文化自信的作用是什么
(3)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请说出你自己身上有哪些优秀传统美德 (至少3个)
22.【学习的榜样 前行的力量】
“人民教师张桂梅为了改变贫困地区女孩失学辍学状况,在2008年推动创建了一所免费招收贫困女生的高中。她坚持纯粹、甘当人梯,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命运,用爱心和智慧点亮万千乡村女孩的人生梦想。”《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最新版)中关于人民教师张桂梅事迹的这段话在网上引发热烈关注。网友纷纷点赞并留言表示:“张校长值得!”张桂梅老师身上充分体现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她完美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鲜亮的时代符号,成为引领风尚的时代标杆!
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如何向张桂梅老师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少于80字)
23.阅读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2022年10月16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材料二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是重中之重,要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要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
(1)学习党的二十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你觉得党和国家该如何做?请提出你的观点或建议。(三个方面)
(2)为实现“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目标,青少年应该如何落实具体行动?(两个方面)
24.背景材料 为落实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进思政课堂,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辽宁“六地”红色文化,某校道德与法治老师组织九年级学生开展了线上“红色文化”研学活动。
请你共同参与!
活动一 寻访·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足迹
(1)请阅读下面“相关链接”并结合下图(辽宁红色旅游图),写出抗日战争起始地和解放战争转折地景点名称。
相关链接 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包括: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抗美援朝出征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和雷锋精神发祥地。
活动二 感悟·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蕴含的精神特质
辽宁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雷锋精神”在辽宁这块红色热土上诞生。形成温润深厚的道德滋养。
(2)下列哪一条符合“雷锋精神”的内核?(写出序号即可)
①亲民爱民、科学求实、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 ②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③爱憎分明、言行一致,公而忘私、奋不顾身,服务人民、助人为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忠于职守、精益求精。
(3)红色资源孕育红色精神。辽宁红色旅游图中呈现的两种精神应填写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哪个历史时期?
(4)“雷锋精神,人人可学”“百姓雷锋”人人可做。请说一说在学校生活中,我们如何做一个“百姓雷锋”?
活动三 云游·辽宁红色文化景地,了解这些红色地标背后的故事活动流程及要求:
◇吹响红色集结号,九年级全体学生着校服整装站立。
借助VR云游抗美援朝纪念馆。参观抗美援朝纪念塔、抗美援朝战争史陈列馆、全景画馆及国防教育园。
◇参观过程中,每位同学做好笔记。
……
活动四 研学·红色文化,活动收获我来总结
(5)请你完成老师布置的一道作业:通过本次线上研学活动,你有哪些心得或收获与大家分享呢?
25.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将破立并举、稳扎稳打,在推进新能源可靠替代过程中逐步有序减少传统能源。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我们在行动!某学习小组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请你结合下列调查内容,运用所学国情国策知识,完善调查报告。
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略)
二、调查方法(略)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请你完善此部分内容)
(一)发展优势 (请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
(二)发展建议 (请指出新能源电动汽车发展面临的困境,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
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学科术语使用规范、文字简洁。
26.〖保护环境共建和谐〗
某区进行“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请你作为居民参与活动。
(1)请你为此次教育活动设计一句宣传标语。
(2)教育活动需要收集居民破坏环境的现象,请你提供三种收集方法。
(3)请你总结此次主题教育活动的目的。
(4)保护生态文明,我们应该落实哪些具体行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B
3.C
4.D
5.A
6.C
7.A
8.A
9.C
10.A
11.B
12.C
13.C
14.A
15.B
16.D
17.B
18.B
19.A
20.A
21.(1)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3)孝敬父母、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等。
22.①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勇于实践,做到落细、落小、落实。②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敏于思考,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③注重自身品德修养,恪守道德,遵纪守法。④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⑤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⑥增强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
23.(1)倡导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2)①“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绿色出行;不焚烧垃圾;不燃放烟花爆竹;不吃烧烤食品。②“清水绿岸、鱼翔浅底”:不向河流倾倒生活垃圾;不向河流倾倒生活污水;发现非法排污行为,及时制止或举报。
24.(1)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辽沈战役纪念馆
(2)③
(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4)本题为开放性问题,答案限定在学校生活中,能从雷锋精神内涵的角度思考回答,写出理论做法或具体做法均可。示例:①做文明校园的维护者和践行者,爱护公共财物,保护校园环境卫生,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树立主人翁意识;②学习雷锋勤俭节约的作风,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节水节电,生活俭朴,珍惜粮食,不奢侈、不浪费;③爱护班集体,维护集体利益,对集体的事,无论大小都认真对待,努力做好,为集体出力;等。(理论)
具体做法:可围绕“做好人好事”写。示例:④在学校里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为他们讲题,一起学习,一起进步;⑤主动捡拾校园里的垃圾;⑥帮值日生打扫卫生;⑦主动帮老师做事;等等。)
(5)本题为开放性问题,可从了解红色历史,感悟今天幸福生活;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爱辽宁、爱家乡;等方面回答。(从其他角度回答符合题意也可)
示例:①通过红色研学活动,让我了解了辽宁的红色文化、红色历史,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更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心系家乡,不负时代,不负韶华。
②通过红色研学活动,我增长了知识,了解了雷锋精神的内涵,我要向雷锋那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学雷锋精神,做雷锋做的事,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人;
③通过红色研学活动,再次了解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志愿军战士不畏牺牲,保家卫国,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应为现在和平幸福的生活而感到庆幸,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努力学习,全面发展,继承和发扬英雄的精神,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强大;(从具体精神回答)
④通过红色研学活动,知道了辽宁的红色历史和英雄的精神,革命先辈为了国家和民族壮烈牺牲、无私奉献。我一定记住他们的名字,吸取他们的精神,运用到生活当中,以实际行动,努力学习,为国家和社会作出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等等。(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
25.
我国积极承担大国责任,努力建设生态文明,为此,我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中国将破立并举、稳扎稳打,在推进新能源可靠替代过程中逐步有序减少传统能源。为了进一步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情况,我们采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了解。现将调查部分的内容做出具体的分析:新能源车具有清洁环保、使用成本低、排放少等特点深受人们的欢迎;2021年我国各类所有制新能源车企业面临困境;供电企业规模大,但出现了恶性竞争的态势,需要政府加以正确的引导;未来的发展建议:结合我国的能源现状,我们要突破技术创新,改进原有的技术瓶颈,进一步改善汽车质量,与国际社会接轨,在新技术方面进行突破,解决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缓解资源紧张问题。
26.(1)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网上收集;实地收集;查阅资料和文献
(3)为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为了人们的养成节约资,保护环境的习惯;为了营造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为了让人们认识到破幻环境的危害
(4)一水多用;绿色出行;随手关灯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