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高考语文复习真题源讲义之语文-漫画作文 话题:今胜昔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新高考语文复习真题源讲义之语文-漫画作文 话题:今胜昔

资源简介

2023作文备考
漫画作文 话题: 今胜昔
【原题再现】【2023高三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三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育才中学举行学生会干部竞选活动,其中一项是语文素养考查。考查内容是根据上面漫画的内容和寓意确定主题,进行演讲,评委当场打分。请你以李明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参加竞选。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湖南师大附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审题提示】
这道题设置了具体的写作情境:李明参加学生会干部竞选活动,要发表演讲展示语文素养。写作时要贴合这个情境,并注意演讲稿的写作格式(如应有称呼语,不写落款、时间等)。
竞选演讲应基于漫画《今胜昔》的内容和寓意。画面上有四个人,分别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游记》的作者徐霞客、举着一摞书的当代作家。特别注意文字解说:“我写了10年”“我写了30年”“我写了34年”“我两年出了4本”。以及第四个图片中的细节:散落一地的剪刀、浆糊和纸片,说明他的“写作”是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缺乏原创性的。
漫画将古人“著书”的时间、产量和今人“出书”进行对比,不难看出,古人用10年甚至几十年时间辛苦撰写的作品,已经成为流传后世的经典;而“两年出了4本”的书,则缺乏独创品质,可能只是快餐文化,难以成为精品。
考生可进一步探究原因:古人写书,能耐住寂寞,坐得冷板凳,以踏实作风,以严谨态度,以匠心精神,慢工出细活;而今人处于一个喧嚣浮躁、功利实用的物质时代,时间成本更高昂,经受的诱惑更多,因而写作者多有不顾质量、只求速度的习气。
就事论事后,考生还可以从著书层面延伸到诸多行业领域,比如读书、做学问、搞科研,加以对举、分析、反思,而突出和肯定“匠心”“专注”“笃志”“沉潜”等品质的可贵。
当然,时代不同,各有精彩,考生也可结合信息时代发展、知识水平进步、工作效率提高、评价体系多元的社会实际,为当代人做适当的、有分寸的辩护,比如,风物长宜放眼量,不必过于厚古薄今,而能顺应时代发展,拿捏有度、言之成理亦可。
总之,能完成写作任务,保持良好的“三观”,能充分展示语言表达、思辨能力等素养,即可为佳作。而对漫画内涵和学生会干部职责的关联,可不做特别要求,但若能彼此有机结合,陈述一二,则文章又上了一层次。
(审题:湖南师大附中 李老师)
【典型立意】
1.抵制诱惑,沉心静气做学问。
2.身处浮躁时代,葆有工匠品质。
3. 看数量,更看质量。
4. 保持勤勉本心,切勿急功近利。
5.新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6. 一生择一事,慢工出细活。
7. 踏实沉潜专注,方可成就经典。
8. 时代各有精彩,不必过于厚古薄今。
欠妥的立意:
写作要重视亲身实践;要尊重原创,不抄袭剽窃;分辨人性的善与恶。
【标题精选】
静水流深,乃成汪洋(曾牧航)
高产未若高质(杨小羽)
时光磨珍宝,慢里有乾坤(胡雅淇)
脚踏实地出精品(陈雁)
沉潜琢磨,再续华章(胡钦哲)
莫因速成毁了匠心(陈馨诺)
未经打磨,难成大器(谭哲涵)
心若浮躁,今不胜昔(戴炫)
脚踏实地,笃行致远(彭可含)
经年磨一剑,出鞘必锋芒(唐坚)
欲速则不达,慢工出细活(李嘉明)
经年沉淀,玉汝于成(罗亦彤)
以质取胜,今方胜昔(崔声扬)
如琢如磨,玉汝于成(吴思言)
数十载沉潜,得一朝功成(江雨霏)
沉潜致远,久久为功(王婧卓)
坚守匠心,无愧本心(符芳来)
让心沉淀下来(曾璐)
莫因高产失了匠心(过佳贻)
玉不琢,不成器(杨熠萱)
潜心修炼,执笔生花(周婧姿)
足量难服众,优质更动人(杨皓然)
有量无质,“胜”之不武(谌翔宇)
宁慢而精,勿快而滥(李文涛)
文化的厚度(张牧天)
时间沉淀经典,匠心彰显品质(崇高)
精雕细琢,方出美玉(张怿思)
利剑还需十年磨(罗子曼)
予成功以岁月(殷知远)
莫让高效取代了优质(张琛屹)
快时代,慢下你的步子(李睿杰)
匠心独具韵味长(刘萱奕)
经典沉淀,岁月留香(萧博韦)
十年磨剑,何求速成?(张诗绮)
执此一事,终此一生(罗萱轩)
舍去功利心,留得千古名(许雅雯)
人生有路,沉潜为径(李佳林)
莫让写作“快餐化”(谈泽溪)
慢工出细活,潜心著经典(黄家新)
十年磨一剑,匠心出精品(周易)
沉淀自我,行稳致远(封苏倪)
时光沉淀,经典流传(张嘉桐)
请慢一点,再慢一点(刘佳慧)
快手不如匠心
如此“高产”很低端
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
笔墨纸间存匠心
并不高明的“今胜昔”
【考场佳作】
高产未若高质
湖南师大附中2002班 杨小羽
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高产未若高质”。
相信大家都听过一个词,叫“人心不古”:今人越来越浮躁、肤浅、功利,不像古人踏实、淳厚、素朴。漫画《今胜昔》可谓就是这种现状的极佳写照。古人经年累月,写下传世巨著,长长一生,就够写一两本书。而今天的创作者,两年出四本书,轻易就“著作等身”。面对这样的“高质”和“高产”、“大家”和“写手”,我们不由得发出拷问:难道今天写手们的才思,胜过古人几十倍?或者今人都是“时间管理大师”,能把一天掰成三四截来活?
实则不然。我们再看细致点,不难发现,今天“写手”出书的秘诀是糨糊加剪刀,东拼再西凑,完全不像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也不像徐霞客弃官西游,踏遍山川,更不像李时珍不畏荼毒,亲尝百草。今天到处充斥着心灵鸡汤、成功宝典、速成大法和各类快餐文化,哪怕出书者赚得盆满钵满,也无法否认这些“高产”作品粗劣的实质。
无论哪个领域,能做出行业精品的人,多是看重作品质量如珍惜自身羽毛的。西晋才子加帅哥潘岳享有文名,但其作品多是歌功颂德之谀文媚词,禁不起时间检验,倒是他“望尘而拜”的故事广为人知。而另一个迥乎不同的是左思,他不慕虚荣,苦心孤诣,写出《三都赋》而洛阳纸贵,时至今日仍为人称道,远非《闲居赋》所能比拟。
今天是一个脚不沾地的悬浮时代,是一个众声喧哗的网红时代。人们习惯了娱乐视频的声色和短平快的利益衡量,很多作家都选择迎合大众胃口,炮制出众多“文化商品”。它们本身没经过精雕细琢,或许只如潘岳一样,攫取短期名利,或可以待价而沽,但要成就经典,就远远不够了。今天要真的“今胜昔”,还需沉下心来,破除“要高产不要高质”的标尺,有“板凳需坐十年冷”的决心。
令我们欣慰的是,当代中国,涌现了一大批“大国工匠”。他们的匠心品质,影响着诸行各业。他们与时间为友,数十年如一日,从平凡工人成长为“工匠”,让普通手艺成为了“艺术”。陈忠实产量不高,一本“民族的秘史”《白鹿原》,花了6年时间。余华从《活着》到《许三观卖血记》到《兄弟》,每一本都给读者惊喜,而不是自我重复。也有不少文艺工作者,追求作品高质,而不图高产,时代再令人目迷五色,心骛八级,总能有《只此青绿》这样的精品,令我们耳目一新。
老师们,同学们,很开心站在这里,竞选学生会干部。若能成功当选,我希望自己能摒弃浮华虚荣,葆有匠心品质,所做的每一项工作,能不重“量”而重“质”,不重“形式”而重“内容”。也愿年轻的朋友们,能远离浮躁,不尚肤浅,少点功利,从“人心不古”到“人心思古”,真正的“今胜昔”就不远了!
一起共勉,谢谢大家!
不是“今胜昔”,而要“今法古”
湖南师大附中2002班 邓钰凯
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李明。很荣幸参加学生会干部竞选。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不是“今胜昔”,而要“今法古”。
当我们翻开古人呕心沥血的巨著,我们会不由得赞叹。那里有曹公历经十载书写的红楼群芳,有李时珍尝遍百草、半生凝结的《本草纲目》,有徐霞客穷尽一生踏尽中华山河留下的游记。毫无疑问,这些都成为了中华文明的瑰宝。反观当下,一些“作家”东补西凑出的速成书,却堂而皇之地传播,甚至成为市场追捧的主流,而且,炮制者们还洋洋自得地宣称“今胜昔”。
相信老师同学们都会觉得,当下,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文化产业化之势不可阻遏,文学创作成了一种商品生产,人们的文学鉴赏也正在异化为文化消费。那些沉潜蓄势、静待花开的传统作家们,在变老,在逝去,在淡出文坛的中央,而追求名利、看量不看质的新一代“写手”,你方唱罢我登场。试问,现在又有谁像木心一样,“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又有几人学老一辈作家们,踏稳大地,潜心营建文学的故乡?甚至于,神通广大的AI写作,会否取代并不高明的人类作家,也不再是杞人忧天。
文坛浮躁的背后,说白了是时代的肤浅和喧嚣。先贤们的古风古道正在远去,功利主义正在渗入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梭罗曾警告:“我们终有一天会成为工具的工具。”当我们被问及未来的选择,很少人会坚定地说“择一事,终一生”,也很少人谨记袁隆平“莫把百尺当尽头”的告诫。人们习惯于浅尝辄止,热衷于急于求成,只希望最快捷、最大限度地,捞取傍身的资本,赚到实在的利益。做教育,只图拿分提名次;做企业,只求尽快上市圈钱;做影视,只想着流量票房……至于匠心、精品、经典,他们可能会来一句“以俟君子”,看似很“谦虚”,其实是不屑。
李安有言:“唯一经得住岁月摧残的就是才华。”只是我们多数人熬不住这种“摧残”。我们不甘于沉潜,我们的心驿动,我们又发现,天下并没有大同,反而是内卷甚嚣尘上,焦虑如影随形,人被定义成了行业标准而非永恒价值。我们又恍悟,不能盲目以为“今胜昔”,而要虚心地“今法古”。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易经》里,就有“潜龙勿用”“飞龙在天”的象辞,给今人以极好的启迪:学会敛藏,学会沉潜。正也因有了沉心静气的古风古训,《红楼》才经久不衰,《本草》才成为中药宝典,《游记》才绘遍江山。
人好比一棵树,如果没有经年累日的向下扎根,又怎能心向朝阳,茁壮生长?但愿未来的时光里,我能多学古人,沉住心气,成就自己的“经典”。以此自勉,也希望得到老师们的督导训诫。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