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园七学习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习作方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园七学习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习作方法

资源简介

语文五上园七:学习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习作方法
该刻苦努力时,别企图一鸣惊人;该磨砺心智时,也不能妄求突然开悟。不要心急,通往成功最快的路,往往不是加速超车,而是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
对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进行归纳、梳理、总结,将语文要素具体化,引导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将无意识的行为变为有意识的行为,主动运用于今后的语文实践。
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的学习体会,围绕景物的静态描写展开交流,教材呈现了《鸟的天堂》和《月迹》中相关的语句,引导学生回顾梳理自己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方面的感受和体会。学习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提高鉴赏和写作能力。
动静结合是一种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如《鸟的天堂》一文,作者描写榕树时抓住榕树的根、枝、干、叶,写出榕树大、绿的特点,是静态描写;写小鸟时,抓住鸟的活动写鸟的欢快,是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生动地体现了大榕树是鸟的天堂这一主题。
写文章时,动静结合,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以动衬静,能带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能把内容写得更具体、更准确,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需要注意的是,动态、静态描写都要有重点地体现景物特点,同时,要把动态和静态两者结合起来,突出事物的整体感和生动性。
本单元的的主题是“四时景物皆成趣”,四篇课文的作者都是妙笔生花描绘了优美的景色,让我们读时脑海里会呈现一幅幅画面,带给我们美的享受。那么作者是怎么做到的呢?
一、静中有动
对静物作动态的描写,能赋予静物以活力和变化感,从而摆脱形象的单调性,更好地表现事物,更强烈地感染读者。
例如: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作者不仅具体写出了榕树的静态,而且静中有动,让人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这就是静中有动的写法。)
二、以动写静
以动写静是通过刻画动态的景物来表现静态景物的形象,并使静态的景物更加生动而富有活力的写法。换句话说,就是运用一定手法,通过想象主观地把静态之物写活、写动,以此来表现对静态之物的或喜或悲之情。
例如:
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这句话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来写景,通过“泛”“染”“飘”三个动词表现出了春天黎明时分天空的动态美,把本来静止的景物写活了,表现了作者对这美好春景的喜爱之情。)
三、读一读这两段景物描写,认真品味这些句子在描写景物方面有什么特点。
1、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2、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 真是一株大树,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 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这两段都是景物静态描写。作者笔下的榕树枝繁叶茂、翠色欲滴,大得令人惊叹。这两段静态描写让我感受到榕树旺盛的生命力。第一段话作者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抓住榕树“枝繁叶茂,翠色欲滴”,具体描写了榕树的树叶,从整体上写出了榕树之大,表达了作者对“充满生命力”的榕树的赞美;第二段话从枝干、树根、树枝等多方面对榕树进行了具体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了榕树的繁茂。)
3、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月亮像个淘气的孩子,顺着竹帘格儿往上爬,竟然跑到穿衣镜上去了。这一段的动态描写,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照进窗户,照在穿衣镜上逐渐变化的样子,把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
四、练一练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1.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儿却慢慢儿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这句动态描写重点抓住了月亮的形状变化。月亮影子投射在帘子上,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爬上来,又离开了,把月亮的变化描写得非常生动形象。)
2.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朝寞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这段话运用动态描写,把秋天黄昏时节乌鸦归巢、大雁南飞时的情景生动地描写出来。这不禁让人涌起思乡、思亲之情。)
3、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
(这句静态描写运用叠词和比喻,抓住月光的色彩,将月光与“玉”“银”联系起来,既有形象,又有色彩,具有音韵美。)
4、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这一段是动态描写,抓住鸟的数量、声音、大小、颜色、动作等。前一句两个“到处”用得非常恰当,准确写出了鸟的多而热闹。后一句写出了鸟的大小不一、颜色各异以及鸟的自由自在、姿态万千。)
讨论明确:要把所见到的的景物描写下来,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我们要根据需要运用一些写作技法,如,上面讨论交流中出现的动静结合、运用修辞,以及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从多方面多角度描写等等。当然,写景的方法有很多种,需要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去慢慢品味、探讨、积累,并逐步学会运用。
五、我会写
1、你见过山间的松树吗?试着将静态的松树写成动态,并且要赋予它情感和性格,深化景物的内涵,表达深刻的哲理。
示例:
松树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峭壁的缝隙,身子扭得像盘龙柱,在半空展开枝叶,像是在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是在和清风白云游戏。有的松树望穿秋水,不见你来,独自上到高处,斜着身子张望……
2、运用以动写静的手法描写一处景物。
示例:
皎洁的月光装饰了夜空,洒满了庭院。繁密的星,如同一簇簇小火花,闪闪烁烁的,跳动着细小的光点。远处的山林载着这银色的光华,在地面上烘出浓厚的黑影,寂静严肃地压在那里,神秘得让人想一探究竟。
3、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柳树。
提示:
写柳树,可以写柳树的枝干、叶子(静态描写),也可以写在风中柳树摇摆的姿态(动态描写)。
交流平台
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的阅读感受。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树干的树木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这一段对榕树的静态描写,让我感受到了榕树的枝繁叶茂、翠色欲滴的样子,体会到了作者对榕树生命力的赞美。
作者笔下的榕树枝繁叶茂、翠色欲滴,大得令人惊叹。这两段静态描写让我感受到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月亮像个淘气的孩子,顺着竹帘格儿往上爬,竟然跑到穿衣镜里去了。这一段动态描写把月亮慢慢升高的过程写得既活泼又有趣。
课堂练习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从鸟的大小、颜色、动作进行动态描写)
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
(从色彩进行静态描写)
月亮还在珠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
(从形状的变化描写月亮逐渐升高的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