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 师 备 课 笔 记教学 内 容 生命可以永恒吗 备 课 时 间课 型 新课 上 课 时 间教 学 目 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养成感激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 2.能力目标 形成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理解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 3.知识目标 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理解个体生命与他人、社会、人类的关系,明确自己生命的使命。懂得生命至上的内涵;了解生命之间的休戚与共。教 学重 点 与 难 点 人的肉体生命有时尽,但精神生命可以永恒;生命来之不易,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短暂的,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肉体生命的接续和精神文明的传承。教学准 备 课件教 学 预 案 新课导入:臧克家的诗《有的人》 思考:怎样理解“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新课讲授】一、生命有时尽 学生活动:回忆“我的成长经历”──一件最令我难忘的事 1.生命来之不易 学生活动:发掘“我的不同之处”──找到自己和别人不同的地方 名人名言:著名科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没有性 格完全相同的人。” 2.生命是独特的 学生活动:请你在数轴上找到你从出生到现在的时间点。(一个单位表示一岁。)你发现了什么特点吗?(时间不可逆,生命不可逆) 名人名言:罗曼·罗兰说:“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庄子》也说“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思考:这两句名言是什么意思呢? 【3.生命是不可逆的,也是短暂的。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P91探究与分享 4.生死是自然规律,向死而生,热爱生命。 过渡:通过上述内容的探讨我们了解到每个人的生命来之不易,是短暂的,肉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那我们人类的生命是怎样延续的呢? 二、生命有接续 学生活动:绘制“家族树” 让学生体会自身与家族、人类繁衍的关系。突破难点。 学生探究:我国实施“二孩政策”有何意义 体会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人类的生生不息,靠的是个体生命 的不断的接续。 1.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2.在人类的接续中我们要找到位置,担当使命。 学生活动:“我的家风家训” 【设计意图】以家风家训的传承为载体,体会人类的接续,不仅是身体的接续,更是精 神文化的接续。 【板书】3.人类生命的接续不仅是身体上的接续更是精神上的继承和创造。 课堂小结:请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设计意图 修改与调整激发兴趣,引发思考,点明课题。 让学生体会生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替代。板 书 设教 学 反 思教 师 备 课 笔 记教学 内 容 敬畏生命 备 课 时 间课 型 新课 上 课 时 间教 学 目 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生命道德观念,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能力目标 学会结合社会热点观察、思考敬畏生命的表现与意义,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 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坚守对待生命的道德底线,学会珍爱自我生命,关怀和善待身边其他人的生命。 3.知识目标 理解对生命的敬畏,既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还要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教 学重 点 与 难 点 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同时深入理解生命至上不仅指珍爱自己的生命,还要自觉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探讨在休戚与共的社会中如何做到敬畏生命。帮助学生对敬畏生命的认识实现从意识层面到行为层面,再到道德层面的逐层升华。教学准 备 课件教 学 预 案 新课导入:“最伟大的逆行” 思考:你认为在此次救援中付出的代价值得吗?为什么? 引用热点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出主题。 生命至上、休戚与共 过渡:当人的生命遭遇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人为的灾难、不可预知的结束……我们会感到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当我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为悼念生命而默哀……我们又体会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1.对生命要有敬畏的情怀。 学生活动:“徐玉玉事件引发的思考” 思考:徐玉玉这么做值不值得?徐玉玉这么做带来了什么后果?如果徐玉玉可以重来, 她还可以有什么样的选择?后果又是什么?面对类似徐玉玉事件的当事人你准备说什么? 引用“社会热点事件”,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思考,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2.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3.每个人的生命都与他人休戚与共 学生活动:寻找身边“最美的人” 过渡:“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最美交警”“最美妈妈”……一系列“最美”的事件或人物后面,折射出的是人性的伟大。 通过身边“最美的人”的寻找,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重要性,自觉关爱身边的人。突破难点。 4.自己的生命重要,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自觉地珍爱别人的生命。 5.尊重、关爱、关怀、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学生活动:聚焦“让座门” 思考:你如何评价事件中“老人”的行为? 再一次聚焦“社会热点”问题,重申生命至上需要尊重、关爱、关怀、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突破难点。 过渡:生命哲学家史怀泽说:“善是保存和促进生命,恶是阻碍和毁灭生命。”我们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 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6.内心自愿选择对他人生命敬畏,是道德生活的体现 课堂小结: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所学内容。 设计意图 修改与调整引用热点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出主题。 引用“社会热点事件”,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思考,突破难点, 突出重点板 书 设 计教 学 反 思教 师 备 课 笔 记教学 内 容 守护生命 备 课 时 间课 型 新课 上 课 时 间教 学 目 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生命可贵,树立守护生命的责任意识,增强安全意识。 养成关心身体状况的习惯,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的态度以及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能力目标: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形成一定的分析能力,学会合作与分享。具备一定的 自理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和调控情绪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守护生命包括爱护身体、关注心理健康和养护精神三个方面;理解自己 的生命是宝贵的;理解关心身体和心理状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是一种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态度。理解精神富足,养护精神的意义。教 学重 点 与 难 点 学习重点与难点:守护生命要做的爱护身体和养护精神。教学准 备 课件教 学 预 案 【导入新课】 展示情景1:Twitter上引起热烈讨论的一张照片。展示情景2:这张照片拍摄于2015年也门撤侨现场,中国海军姐姐牵着这位小妹妹准备登上回中国的军舰。 问题:两个战火中的小女孩何以震撼全世界? 【新课讲授】 环节一:爱护身体 1.爱惜健康,拒绝不良生活习惯 【展示情景】体育课后,大汗淋漓地冲进教室 小李同学迅速打开空调,温度调到最低16℃。站在空调口处吹风乘凉,心满意足地喊着:“热死我了!好凉快!”其他同学也纷纷凑过来。空调的风又强又冷,小张同学却用校服把头包起来,一边喝水,一边在教室里溜达。很多同学看到小张的样子,乐得前仰后合,说:“哇!看,多像翠花儿!” 【学生活动----讨论】小李和小张谁做得对? 【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夏天剧烈运动后如何降温? 【问题】请大家说一说不良生活习惯有哪些? 【归纳并展示】同学们身边的不良生活习惯有:不爱喝白开水,着迷喝饮料;爱吃垃圾食品;暴饮暴食;不吃早饭,熬夜等等。 【展示情景互动体验】现代人八大不良生活习惯你有吗? 【提问】你言我语:我们要培养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师点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爱护自己的身体。比如,合理饮食,有规律的作息和充足睡眠,适量运动和 良好的卫生习惯等。爱惜健康,请拒绝不良生活习惯。 2.掌握安全自救方法提高防范能力 【问题】想一想:我们周围有哪些东西威胁我们的生命安全? 猜一猜:最大的危险是什么? (1)认真遵守法律法规 【观看视频】触目惊心的交通事故 【问题】1.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有哪些? 2.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掌握安全自救知识和方法 【学生活动】安全知识大比拼 环节二:关注心理健康---生命的宽度 1.学会调控情绪 【展示情景】现代人八大“不良生活习惯”:8.所有的事情都自己扛,不会适当的梳理心情 【问题】想一想:它在提醒我们什么? 2.正确面对他人评价,豁达宽容待人。 【展示情景】小张同学并没有因为同学笑话他为“翠花儿”而闷闷不乐,坚持自己的正确做法。 【问题】请大家说一说,小张优点有哪些? 环节三:养护精神──生命的高度 【展示图片】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精神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富足 【展示情景】物质富足VS精神富足 【问题】小故事中的大道理是什么? 【教师点拨提升】物质富足是满足人的自然属性和生理需要;精神富足则是满足人的社会属性和精神需求。因此,精神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富足,才是人生富有意义的生命高度的一部分。 【问题】这一类“富二代”为何让人们如此烦感? 【教师点拨提升】 设计意图 修改与调整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和健康是最基本的,珍视生命、守护生命是国家的责任。守护生命也是我们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态度。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探究如何守护生命。 守护生命,首先要做到爱护身体,关心身体状况,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是一种对生命负责的态度。 勿要过度追求物质,丢失精神富足。板 书 设 计教 学 反 思教 师 备 课 笔 记教学 内 容 增强生命的韧性 备 课 时 间课 型 新课 上 课 时 间教 学 目 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挫折是可以战胜的,提高学 生勇于面对挫折的勇气和意识,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念,树立正确的挫折观;使学生树立坚强的意志来战胜挫折。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 力;提高学生应对挫折,解决挫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学会合作与分享。 知识目标:了解生活难免有挫折,要正确认识挫折;懂得及时调整自己,勇于面对挫折; 学会发掘生命的力量,积极战胜挫折。教 学重 点 与 难 点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挫折和面对挫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挫折和面对挫折的方法教学准 备 课件教 学 预 案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逆境中的生命之美更震撼人心,里约残奥会美丽瞬间 【教师点拨】生命是宝贵的,生命又不是完美无缺,一帆风顺的。残奥会的每一位选手都有着一段遭遇,一个故事,一种坚韧,一种拼搏自强,他们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韧性,面对挫折的勇气,这种逆境中的生命之美更加震撼人心。生活中的我们,应该如何增强自己的生命韧性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探讨和追寻答案。 【新课讲授】 环节一:生活难免有挫折正确认识挫折 【展示情景】美丽与磨难 学校组织春游,我捉了两只小虫子带回家喂养它们。一段时间后,它们结成了一个个小小的蛹。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们的蜕皮,真是一次次“脱胎换骨”,结蛹的状态更是“死去活来”----它们用丝将自己缚在树叶上,一动不动。我以为它们快死了,谁料过了几个小时,蛹壳的各部分突然破裂崩解,它们的身体竟然变得又大又鲜艳。将近四个星期的喂养,起初两只不起眼甚至可以说是丑陋的毛毛虫,变成了两个肥肥胖胖的蛹。最后,羽化成两只体态窈窕、色彩艳丽的蝴蝶,翩翩飞走了。原来,美丽诞生于磨难。 【问题】读完这则小文章,给你什么启示? 【教师点拨提升】蝴蝶的蜕变历经痛苦,美丽诞生于磨难。我们的人生依然如此,生活中难免有挫折,挫折具有必然性。正如纪伯伦所说:“除了通过黑夜的道路,人不能到达黎明。” 环节二:及时调整自己勇于面对挫折 【展示情景】中国“单腿骑士”梁贵华 4岁时由于意外左腿肢体残疾,凭着顽强的毅力和不服输的精神,梁贵华学会了游泳和骑自行车。18岁开始学习专业自行车。2012伦敦残奥会梁贵华打破世界纪录获得金牌,并在里约成功卫冕。梁贵华说:“我们不能改变命运给我们的不幸,但是我们可以改变对生活的态度,积极一点,乐观一点,其实生活的路可以更宽广。我只有一条腿,但是我与你们一样,坚强地站着。” 【讨论】梁贵华的经历和人生态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教师点拨提升】梁贵华遭遇断腿的巨大挫折,却始终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挫折,并取得了成功。他在启示我们,遭遇挫折并不可怕,及时调整自己,勇于面对挫折,挫折也是一种宝贵的人生经历和人生财富。环节三:发掘生命的力量积极战胜挫折 【游戏时间】平板支撑 规则:三位同学比一比,看谁坚持的时间长 温馨提示:同学们的守纪与配合是快乐的保证 【游戏后的访谈】1.你感觉最困难的是什么? 2.你是依靠什么坚持下来的? 【教师点拨提升】同学们体验了做平板支撑过程,体力上的消耗,心理上的煎熬。同学们依靠自己的坚持,自我激励和同伴的鼓励坚持下来,甚至突破了自己以往做平板支撑的极限。这都说明,我们有能力发掘生命的力量,积极战胜挫折。 【展示情景】【讨论】梁贵华是如何战胜挫折的? 【教师点拨提升】梁贵华充满梦想,自立自强,坚强而顽强,有着笑对人生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他在启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发掘出自身的潜力,自强不息,积极战胜挫折。 【智海拾贝】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2.借助外力寻求帮助 【问题】深度思考:摘金是梁贵华一个人的奋斗成果吗? 【展示图片】教练和队友悉心照顾和帮助梁贵华的画面 【展示情景】“师者,如父如母”,这是残奥赛场上最温暖的画面,感染着每一个人。 【教师点拨提升】每位成功者的背后都有很多人的帮助,让我们致敬冠军背后的英雄, 常怀感恩之心。 设计意图 修改与调整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挫折,并取得了成功 遭遇挫折并不可怕,及时调整自己,勇于面对挫折,挫折也是一种宝贵的人生经历和人生财富。 我们可以勇敢面对挫折,发掘自身力量,增强生命韧性,积极战胜挫折。板 书 设 计教 学 反 思教 师 备 课 笔 记教学 内 容 感受生命的意义 备 课 时 间课 型 新课 上 课 时 间教 学 目 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辨析网民对生命意义的认识,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认同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实际行动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 2.能力目标:能够辨析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 3.知识目标:明确人生是有意义的,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教 学重 点 与 难 点 教学重点: 学会发现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够分辨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教学准 备 课件教 学 预 案 (一)导入新课:我国台湾大众银行网络发布广告短片《梦骑士》人到底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是值得的? 新课讲授 教学环节一:与网友聊人生──“人为什么活着?” 资料一:在网上,“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网友提供了多个答案 教师提问:你的观点是什么?你希望自己怎样活着?说说你的理由。 教学环节二:活动:除了手,你可以用你身体其他部分写字。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资料二: 断臂王子刘伟的故事 教师提问: 1.刘伟的三次梦想是什么?他都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突破自己的? 2.是什么一直支撑着刘伟不断地突破自己? 3.刘伟的故事给你什么启发? 教师引导:不管自己的境遇和条件如何,我们活着都是有意义的,我们要像刘伟一样学会爱自己。教师引导:并提问:自己生命对他人有什么意义? 教师展示材料:“最美潜水员”──官东的事迹,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官东会冒着生命危险救别人? 师生归纳:在看到别人的需要时付出自己的爱心,无论事情大小,都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教师:利用《雷锋日记》进行过渡,并提问:自己的生命对社会(整个人类社会)有什么意义? 师生共同学习伟人事例: 孙中山先生把他的全部生命都奉献给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 毛泽东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 (3)邓小平同志把他的生命都奉献给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 教师引导:他们的伟大事迹都有一个共同点:将个人的追求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 上。(这样的人生是值得的,更是伟大的!) 师生小结:怎样的一生是值得过的? 师生引导共同完成(P113)探究与分享活动 通过探究与分享让学生懂得: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境遇有好有坏,但只要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生活,正确对待人生,脚踏实地,从日常点滴做起,这也是我们对社会的贡献。并结合学生的探究与分享 讲解知识:(1)探索生命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只有人类才可能驾驭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每个人的生活不尽相同,我们都是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建构自己,形成人们所说的“我的人生”。 师生引导共同完成(P113)探究与分享活动 结合学生的探究与分享讲解知识(3) 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想要过怎样的生活?我该如何创造我想要的生活?通过认真地审视这些问题,我们会更加明晰生命的意义。 师生小结:为什么要探索生命的意义?(1)探索生命的意义,是人类生命的原动力。(2)生命是独特的,生命的意义是具体的。(3)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 师生通过救灾抢险活动、各类志愿者活动进一步体验和感受生命的意义。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构建本课知识网络图) 教师寄语: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每个人的生命对于自己、对于他人、对于社会都是有意义的,我们要努力去爱你自己、爱你的家人、爱你的朋友、爱你的爱人、爱这个世界所有的人们。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在《生命的意义》歌曲声中结束课程。 设计意图 修改与调整每个人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抱定一生都爱自己的信念,实现自己的梦想,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社会是一个整体,仅仅为了自己而活,不管他人,是狭隘的、自私的,最终可能连自己也难以生存;在满足自身基本需要的基础上,努力尽到社会责任,就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让我们大家都生活得美好。板 书 设 计教 学 反 思教 师 备 课 笔 记教学 内 容 活出生命的精彩 备 课 时 间课 型 新课 上 课 时 间教 学 目 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有热爱生命的表达,接纳勇于创造自己生命价值的情感。 2.能力目标:学会正确对待人生中的贫乏与充盈、冷漠与关切、平凡与伟大,创造有意义的人生,活出生命的精彩。 3.知识目标:认识到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我们要善待他人,温暖世界;知道平凡的生命也时时创造伟大。教 学重 点 与 难 点 教学重点:激发生命的热情,活出生命的精彩。 教学难点:认识到每一个人都能创造出生命的精彩。教学准 备 课件教 学 预 案 (一)导入:(视频导入) 播放新闻视频 思考:你是如何看待毕怀彬的行为的? (二)新课讲授 1.贫乏与充盈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课本115页“探究与分享”并思考 (1)同是16岁的中学生,生活环境不同,在他们身上却有相同的地方。请你说说他们的相同点是什么? (2)你期待自己到16岁时将会是怎样? 小组讨论:如何让生命充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3分钟后,由小组代表反馈交流讨论结果) 2.冷漠与关切 播放“老人跌倒后没人扶”与“老人跌倒无助,热心学生相扶”两个视频短片,让学生思考:看完视频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如果是你到底扶不扶?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学生独立学习课本117页“探究与分享”思考:传递生命的温暖,你愿意为此做些什么? 学生反馈思考的结果 3.平凡与伟大 师生共同学习杨善洲的例子。 师生共同归纳:伟大在于创造和贡献。杨善洲创造了奇迹,称得上伟大人物。 教师接着引导提问:你能说一说自己周围的人是如何体现生命价值的吗? 学生分享后教师总结:不论名人还是普通人,他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默默地创造和奉献,推动社会的发展。当人们为生活而努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对生活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为家庭的美好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时,就是在用认真、勤劳、善良、坚持、责任、勇敢书写着自己的生命价值。(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完成自己职责的人,他的人生也是有意义的) 学生阅读课本119页铁路巡守员的材料,同时回顾本节课一开始我们介绍的浙江舟山公交司机毕怀彬的事迹,思考:为什么人们认为他们是“最美”的? 师生总结:因为他们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面对环境和生活得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自己的职责,为他人幸福、社会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坚韧和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实现了生命的意义。 教师引导:通过的探究,你认识到了什么? 答案提示:我认识到了不管是伟大还是平凡人都可以实现生命的价值,活出自己的精彩,让生命更绚烂。 教师小结: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时时创造伟大。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 (三)师生依据板书进行课堂小结 (四)教师寄语:平凡孕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实现人生价值并非意味着一定要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平凡与伟大都能创造人生的价值。我们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承担起自己应该尽的责任,不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将来重大价值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设计意图 修改与调整借助毕怀彬的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感悟出毕怀彬实现的生命价值,从而 引出本框课题《活出生命的精彩》 人与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感受温暖,传递温暖。所有的冷漠也许都有理由,然而,没有人愿意遭遇到冷漠。生命拒绝冷漠。 平凡孕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实现人生价值并非意味着一定要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平凡与伟大都能创造人生的价值。板 书 设 计教 学 反 思1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