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歪脑袋”木头桩》【教学目标】1.梳理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话讲清楚《“歪脑袋”木头桩》的故事。2.学习运用人物加动作的思路制作思维导图。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做一个不骄傲自大,知错就改的人。【教学重难点】1.学习运用人物加动作的思路制作思维导图。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做一个不骄傲自大,知错就改的人。【教法学法】讲授法、交流分享法、情境感悟法【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相信大家已经把《“歪脑袋”木头桩》的内容读完了,今天我们进行一节阅读分享课,来分享我们读完《“歪脑袋”木头桩》以后的一些感悟和收获。二、目标引领。1.梳理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话讲清楚《“歪脑袋”木头桩》的故事。2.学习运用人物加动作的思路制作思维导图。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做一个不骄傲自大,知错就改的人。三、学习概要。1.作者简介。作者叫严文井,本名严文瑾,现代作家、著名儿童文学家,湖北武昌人。自1932年开始创作,在长达六十多年的文学生涯中,出版散文、小说、童话、寓言、文论集多种。代表作《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下次开船港》。2.阅读检测。(1)木头桩长在哪里?它长在一片荒草地里,周围都是绿色的小草。(2)同学们找一找描写木头桩外貌、性格、年龄的相关词句。①他是一个很骄傲很骄傲的木头桩,他有一个尖尖的脑袋,老是歪着。他老是瞧不起周围的小草。他比谁都高,就觉得自己比谁都高明。(外貌、性格)②他是一个很老很老的木头桩,谁也不知道他有多大岁数。(年龄)③反正很久以前,在这片绿色的草丛当中,就有这么一个满身都是皱纹的又脏又丑的木头桩站着就是了。(外貌)(3)小男孩儿很得意,笑了一声,说“这是一个雕像,美极了。”真的是这样吗?你当时读到这里是怎么思考的?小男孩很淘气,他在木头桩上乱涂乱画,这时候他这样说,其实是在嘲讽木头桩。(4)故事中的木头桩最后变成了什么样子?木头桩忽然想起了自己也做过小树的时代,不过,那个时代过去得太久了,什么事想起来都是模模糊糊的。他只记得他脑袋上也长过一些嫩的树枝和绿的叶子,好象还开过花。不过,那是哪一年的事情呀?他忘记了……他也忘记了他是“雕像”,情不自禁地也唱起歌来了。3.阅读思考,制作思维导图。(1)梳理故事线。找出木头桩遇到了哪些人,发生了什么事 “歪脑袋”木头桩遇到不同的人,它的心理都是怎么样的?①小男孩+乱刻画+认为木头桩是雕像 骄傲②小草+不做声+不理睬木头桩 疑惑③麻雀+嘲笑+停在木头桩上 生气④小姑娘+跳皮筋、唱歌+借用木头桩 闷得慌⑤工人+修理木头桩+留下木头桩 孤独4.分享大赛。(1)学生将自己完成的思维导图拍照分享,教师根据设计思路,整体布局,用词积累等方面评价。(2)团体战。文章里面讲到了木头桩唱的歌是跑调的歌,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要把木头桩唱的歌写成跑调的歌呢?木头桩他自己唱歌都跑调,所以他根本没有资格骄傲自大,他完全没有理由看不起别人,作者写这一个特点,主要是让我们明白,做人要谦虚谨慎。5.感悟总结。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这是一个骄傲无礼、目中无人、害怕寂寞,没有朋友,虚荣自大,但是最后却知错就改的木头桩。四、学习《小花猫莫骄傲》。想一想小花猫它是怎么变得骄傲的?它会捉老鼠,觉得自己很神气,所以每天不练本领睡大觉。我们也要及时劝告小花猫,做事情不能骄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