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理解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含义 学案1.学习目标(1)了解“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考查内容和方式。(2)掌握“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3)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准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提升文言阅读理解能力。2.学习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文言语句中的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现象。难点: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准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提升文言阅读理解能力。【授人以鱼】一、知识整合所谓“常见实词”,一是指在运用中出现频率较高,属常用词或次常用词;二是要弄清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也就是该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二、考什么?综观近年来高考全国卷,文言实词主要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几种情况,其中考查比较多的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三、怎么考?理解文中常见文言实词含意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形成:1.客观选择题。近几年对常见文言实词理解的考查呈现出课内外密切联系的特点,即分别从语段和课文中选取几个词,让考生判断其含义。2.主观翻译题。将常见文言实词的理解融进了文言翻译题之中进行考查。【授人以渔】一、一词多义1.解释“引”在各句中的意思,并指出其本意。意义 例 句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 丁壮者,引弦而战。《塞翁失马》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岸木影下布,水鸟时引吭。《宣州环波亭》 引吭高歌(成语)乃引其匕首提秦王。《荆轲刺秦王》狼奄至,引首顾曰。《中山狼传》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三峡》燕引兵东围即墨。《史记·田单列传》公卿各引咎自责。《北史·周武帝纪》奖引后进,如恐不及。《欧阳修传》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 引经据典(成语)引火烧身、引人入胜(成语)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李凭箜篌引恭疏短引《滕王阁序》虞常果引张胜《苏武传》2.解释下列多义词在句子中的具体含义。【绝】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佛印绝类弥勒。枯松倒挂倚绝壁。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以为妙绝。请立太子,以绝秦望。绝胜烟柳满皇都。【负】秦贪,负其强。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少年负志气,信道不从时。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不明不暗,负屈衔冤。苍山负雪,明烛天南。二、通假字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2)所识贫乏者得我与?(3)或师焉,或不焉。(4)便要还家。(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6)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8)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9)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三、古今异义词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悦亲戚之情话。4.先帝不以臣卑鄙。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6.衡下车.7.且陛下春秋高。8.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9.蚓无爪牙之利。10.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11.叶叶相交通。12.皆为陛下所成就。13.腹犹果然。14.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15.思厥先祖父。16.零丁孤苦,至于成立。18.可谓智力孤危。19.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0.左右或欲引相如。21.参差荇菜,左右采之。22.臣本布衣。23.赢得仓皇北顾。24.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四、偏义复词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去来江口守空船(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昼夜勤作息。(4)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5)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授人以筌】一、关于一词多义(1)词的本义?引申义?如何记忆多义词的诸多意思?(2)怎样准确翻译文言句子中的疑难多义词?二、关于通假字(1)通假字?特点?(2)如何辨识文言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准确翻译?三、关于古今异义词(1)古今异义词的分类?(2)如何辨识文言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准确翻译?四、关于偏义复词(1)偏义复词?分类?(2)怎样辨识文言语句中的偏义复词并准确翻译?【筌而得思】一、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人兽之间状不必童而智童,智不必童而状童。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众人近童状而疏童智。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而人未必无兽心。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傅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飞伏走,谓之禽兽;而禽兽未必无人心。虽有人心,以状而见疏矣。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夏桀、殷纣、鲁桓、楚穆,状貌七窍,皆同于人,而有禽兽之心。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未可几(通“冀”)也。(节选自《列子·黄帝》)①下列句子中,对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状不必童而智童 状:外形。B.智不必童而状童 童:儿童。C.戴发含齿 戴:顶着,(头上)长着。D.未可几也 几:希望。②下列句子中,对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 遗:丢开,丢下。B.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 近:亲近。C.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 疏:疏远。D.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 亲:受人亲近,被人亲近。E.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 至智:达到才智。晋平公射平公射不死,使竖襄搏之,失。公怒,拘将杀之。叔向闻之,夕见平公。君告之。叔向曰:“君必杀之!昔吾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殪,以为大甲,以封于晋。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不死,搏之不得,是扬吾君之耻者也。君其必速杀之,勿令远闻。”君忸怩,乃趣赦之。(节选自《国语》)下列句子中,对加粗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使竖襄搏之,失 失:失去了时机。B.今君嗣吾先君唐叔 嗣:继承。C.是扬吾君之耻者也 扬:宣扬。D.勿令远闻 远:远方的人。E.君忸怩,乃趣赦之 趣:通“促”,赶快。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0分)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乎?楚王田于云梦,使虞人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选自《郁离子》)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翻译)(1)楚王田于云梦,使虞人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3分)(2)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3分)(3)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4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0分)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选自《吕氏春秋·卷四·劝学》)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翻译)(1)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3分)(2)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3分)(3)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4分)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0分)崔光,本名孝伯,字长仁,高祖赐名焉,东清河鄃人也。慕容白曜之平三齐,光年十七,随父徙代。家贫好学,昼耕夜诵,佣书以养父母。光少有大度,喜怒不见于色。有毁恶之者,必善言以报之,虽见诬谤,终不自申曲直。皇兴初,有同郡二人并被掠为奴婢,后诣光求哀,光乃以二口赎免。高祖闻而嘉之。虽处机近,曾不留心文案,唯从容论议,参赞大政而已。高祖每对群臣曰:“以崔光之高才大量,若无意外咎谴,二十年后当作司空。”其见重如是。又从驾破陈显达。世宗即位,除正侍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翻译)(1)光少有大度,喜怒不见于色。有毁恶之者,必善言以报之,虽见诬谤,终不自申曲直。(5分)(2)高祖每对群臣曰:“以崔光之高才大量,若无意外咎谴,二十年后当作司空。”(5分)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0分)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祸乃不滋。夫积爱成福,积怨成祸。若痈疽之必溃也,所浼者多矣。鲁季氏与郈氏斗鸡,郈氏介其鸡,而季氏为之金距。季氏之鸡不胜,季平子怒,因侵郈氏之宫而筑之,郈昭伯怒,伤之鲁昭公曰:“祷于襄公之庙,舞者二人而已,其余尽舞于季氏。季氏之无道无上,久矣。弗诛,必危社稷。”公以告子家驹。子家驹曰:“季氏之得众,三家为一。其德厚,其威强,君胡得之!”昭公弗听,使郈昭伯将卒以攻之。仲孙氏、叔孙氏相与谋曰:“无季氏,死亡无日矣。”遂兴兵以救之。郈昭伯不胜而死,鲁昭公出奔齐。故祸之所从生者,始于鸡足;及其大也至于亡社稷。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翻译)(1)夫积爱成福,积怨成祸。若痈疽之必溃也,所浼者多矣。(3分)(2)季氏之得众,三家为一。其德厚,其威强,君胡得之!(3分)(3)故祸之所从生者,始于鸡足;及其大也至于亡社稷。(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