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26 海气作用(课件+专题训练+思维导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微专题26 海气作用(课件+专题训练+思维导图)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微专题26 海-气相互作用
【情境探究】
“冷沙漠”
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美洲西海岸中部,南北长约1100千米,从沿海到东部山麓宽100多千米。这里位于热带,但却不炎热,因此又被称为“冷沙漠”。2015年3月,在厄尔尼诺影响下,阿塔卡马沙漠部分地区形成了降雨,罕见的大雨让沙漠覆盖上了美丽的“地毯”。
1.解释阿塔卡马地区形成“冷沙漠”的原因。(8分)
2.描述阿塔卡马沙漠2015年3月大雨的形成过程。(6分)
正常情况下,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海水温度存在差异,从而在上空形成大气热力环流。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热力环流方向。
2.说出该热力环流存在的条件。(6分)
描述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气候状况。(6分)
小结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自然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
图示
影响 洋流
沃克环流
东南信风
太平洋水温
天气、气候
生物
关联性 拉尼娜现象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真题链接】
(2018·海南)图5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 000毫米的高值区。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 )
A.海水流动快
B.有暖流经过
C.太阳辐射强
D.靠近陆地
2.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海面蒸发更强,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海域冬季( )
A.降水少 B.辐射强 C.海气温差大 D.风力强
(2020·浙江)下图为两极地区多年平均海冰面积年内变化图。对比两极地区年内海冰消融速度差异,原因可能是( )
A.南极地区受西风漂流影响,海冰消融慢
B.北极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海冰消融快
C.南极地区下垫面比热小,吸热升温快,海冰消融快
D.北极地区臭氧空洞小,太阳辐射强度大,海冰消融慢
(2021·广东)溶解氧是指溶解在水体中的分子态氧,其含量变化与水温、盐度、有机物质分解和生物活动等相关。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长江口外海域水体溶解氧低值区的面积和强度不断增加,夏季尤其显著,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了许多现实和潜在影响。
分析长江口外海域水体溶解氧低值区在夏季强度显著增加的原因。(10分)
【典题精练】
海—气间在进行水分交换的同时,也实现了热量的交换,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据此完成1、2题。
1.世界海洋水温最高值出现在5°N~10°N洋面,主要原因是(  )
A.北半球陆地广,南半球海洋广 B.北半球极昼长,南半球极昼短
C.北半球海洋水体比热容大 D.赤道附近蒸发量大
2.下列关于图示海域海—气相互作用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洋水温高,向大气输送热量多 B.海—气间水分交换比较活跃
C.蒸发量大,海洋向大气输送水汽多 D.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较少
(2021·山东潍坊一模)海洋—大气之间进行着广泛的水热交换,深刻影响着全球环境及其变化。读图,完成3~5题。
3.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的主要方式有(  )
①洋流热量输送   ②海气之间对流 ③海面长波辐射    ④蒸发潜热输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图中中纬度海域数值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运动     B.洋流分布 C.天气变化    D.太阳辐射
5.图中向大气输送热量最少的海区(  )
A.雨雾天气较多       B.浮冰和冰山广布
C.渔业资源较丰富       D.盐度比周围海域高
读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现象图,完成6、7题。
6.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
A.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将增加 B.秘鲁渔业将喜获丰收
C.中国可能出现寒冬 D.印度尼西亚可能出现森林大火
7.图示时间(  )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中国南极长城站出现极昼
C.尼罗河正值汛期 D.开普敦温和多雨
(2021·西安模拟)2016年为强厄尔尼诺年,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关系密切。塔希提与达尔文两地的海平面气压差的距平值被普遍地用以表示南方涛动的特征指数。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印度洋赤道低气压带差值的距平值连续保持负值时发生厄尔尼诺现象。下图为1980~2016年南方涛动指数年际变化,纵轴数值表示南方涛动特征指数。(备注: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读图,完成8、9题。
8.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  )
A.信风带势力增强,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增温
B.信风带势力增强,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降温
C.信风带势力减弱,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增温
D.信风带势力减弱,太平洋东部海水异常降温
9.1988年至1992年(  )
A.塔希提气压一直高于达尔文,1992年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B.塔希提气压一直低于达尔文,1988年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C.塔希提气压由大于达尔文转变为小于达尔文,1988年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D.塔希提气压由大于达尔文转变为小于达尔文,1992年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是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气相互作用出现异常的典型代表。读图,完成10、11题。
10.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的发生,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
A.区域性特征     B.差异性特征 C.开放性特征    D.整体性特征
11.关于图中海—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
A.表层海水运动方向决定着东南信风的强弱
B.厄尔尼诺年份东太平洋海域海水异常降温
C.拉尼娜年份西太平洋海域冷海水上泛增强
D.厄尔尼诺年份洋流运动方向与拉尼娜年份相反
秘鲁鲲是一种栖息于东南太平洋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为其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下图示意南美洲西岸某海域某时段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区域水温会有异常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2.图示时段内,在甲、乙、丙、丁四片海域中,最有利于秘鲁鲲栖息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3.有经验的渔民会追随鱼群捕捞。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最能反映渔民捕捞秘鲁鲲线路变化的是
A.向北 B.向南 C.向西 D.原地不动
14.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现象不可能发 生的是
A.世界大豆价格上涨 B.当地大量渔民失业
C.食鲲海鸟大量死亡 D.当地鱼粉加工繁忙
沃克环流是指通常情况下发生在赤道附近太平洋洋面上空的一种热力环流。下图中的虚线圈是正常情况下发生的热力环流。回答问题。
15.图中沃克环流正常的情况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多晴天 B.甲地垂直方向气流下沉
C.乙地为低压 D.近地面空气由乙地流向甲地
16.该环流加强的年份,降水可能增加的地区是( )
①秘鲁沿海 ②我国南部 ③北美南部 ④澳大利亚东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据《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18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比1981年至2010年平均值高出0.46℃,比工业化前(1850年至1900年平均值)高出约1.1℃。
完成下面小题。
17.下列事件与气候变化相关性最小的是
A.厄尔尼诺现象 B.人类燃烧化石原料
C.污染水体排放 D.大面积的森林砍伐
18.全球气候变化将直接
A.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减少 B.使北方沙尘天数减少
C.影响北极熊的生存环境 D.提升人类的生活质量
参考答案:
【主题探究】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的影响。副高影响下空气下沉,气候干燥;该处的东南信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海洋水汽难以登陆;该地东部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大陆的水汽,并形成焚风;纬度低,晴天多,蒸发强,气候干燥;受沿岸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影响明显,该地降水少,气温偏低。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东部沿海水温异常升高,秘鲁寒流效应被削弱;蒸发增强,水汽增多;沙漠附近气流上升,出现降雨。
【高考链接】
B 2.C 3.C
4.夏季长江口外海域水温高,海域中的溶解氧低值区面积扩大;夏季长江口外海域盐度下降,且水温高,海水密度小,水体垂直交换弱,深层海水缺乏氧气的补充;长江口外海域夏季水温高,有机物质分解快,消耗水中的氧增多;夏季长江口外海域鱼类等生物活动频繁,消耗的溶解氧多,溶解氧减少;近年来,长江水污染不断加剧,水中植物生长繁育受到影响,释放的氧气逐渐减少。
【典题精练】
1.A 2.D 3.D 4.B 5.C 6.D 7.A 8.C 9.A 10.D 11.D 12.A 13.B 14.D15.D 16.D17.C 18.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定义
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升温的现象
太平洋东南信风减弱,赤道附近表层暖水向东回流。东太平洋冷海水上泛现象消失,暖水回流加剧,
成因
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水温升高。
下沉气流减弱或者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气候由干燥变为多雨,引发洪涝灾害。
东岸
秘鲁寒流减弱,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等营养成分不再涌向海面,秘鲁渔场减产,甚至鸟
类因饥饿而死亡。
海面温差减小
厄尔尼诺发生年份
厄尔尼诺
影响
上升气流减弱或者消失,气候由温润多雨转
大气环流状况
西岸
变为干燥少雨,带来旱灾或者森林大火。
夏季降雨带的位置偏南,会出现南方暴雨成
信风减弱
灾,北方干旱少雨的异常现象。
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期的时间偏晚。
我国
赤道
容易出现暖冬。
三太平常
湿展的海洋上层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生成的台风数量偏少。
〔缺乏养分)
寒冷的海弹下层
(富含养分)
120°东经
80°西经
启示
大陆上的气候异常,往往需要从海洋上找答案;局部海区水文异常,其影响范围可能扩展至全球…(共33张PPT)
微专题26
海—气相互作用
运用图表,分析海一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程标准
海洋和大气直接接触,它们既有直接的物质(气体、干或者湿的粒子)、能量和动量交换,也通过水循环、大气环流、海水表层大洋环流等动力过程联系在一起。
海洋对大气主要是热力作用,大气对海洋主要的动力作用。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是海-气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
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海-气相互作用的途径主要包括:
1.海洋是大气中云雨的故乡,海洋主要通过向大气输送水汽和热量来影响大气运动;
2.海洋是地球上巨大的能量储存库,海洋温度分布状况影响着大气环流;
3.大气主要向海洋提供能量和动量,近地层的风是大洋环流的主要驱动力。
海—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
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水汽来源。
海面蒸发产生的水汽91%直接进行海上内循环,以降水的形式重返海洋;9%的水汽参与海陆大循环。
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海洋的蒸发量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因此,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水也较丰富,海—气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如下图:
海—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
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过程
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大部分,并把其中85%的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海洋再通过潜热(海水蒸发吸收的热量或水汽凝结时释放的热量就是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可以说,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海洋表面水温的影响,水温高的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多。如下图:
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过程
由于热容量的影响,海洋对热能反映表现为:吸热较慢,增温较缓,放热较慢,降温也较缓。海洋对大气温度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而大陆热容量比海洋小,陆地吸收太阳辐射热能后,分子传导速度缓慢,热能只能下传到地面以下的浅薄层中。陆地对热能反映表现为:吸热很快,增温也快,放热迅速,降温也迅速。陆地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小,以致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比海洋大。如下图:
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物质和能量交换。
大气通过风向海洋传递动能,驱使表层海水运动——风海流;
洋流在高低纬度地区之间传递热量,缩小了高低纬度地区间的温差
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全球水热平衡主要依靠海-气相互作用形成的大洋表层洋流和大气环流(包括三圈环流、季风环流等)来维持。
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水汽来源和热量储存库。
知识拓展 大气对海洋的作用
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美洲西海岸中部,南北长约1100千米,从沿海到东部山麓宽100多千米。这里位于热带,但却不炎热,因此又被称为“冷沙漠”。
2015年3月,在厄尔尼诺影响下,阿塔卡马沙漠部分地区形成了降雨,罕见的大雨让沙漠覆盖上了美丽的“地毯”。
20°S
30°S
1.解释阿塔卡马地区形成“冷沙漠”的原因。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的影响。副高影响下空气下沉,气候干燥;该处的东南信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海洋水汽难以登陆;该地东部高大的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大陆的水汽,并形成焚风;纬度低,晴天多,蒸发强,气候干燥;受沿岸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作用影响明显,该地降水少,气温偏低。
主题探究 “冷沙漠”
正常年份 沃克环流
正常情况下,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海水温度存在差异,从而在上空形成大气热力环流。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热力环流方向。
2.说出该热力环流存在的条件。
3.描述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气候状况。
正常情况下,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海水温度存在差异,从而在上空形成大气热力环流。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热力环流方向。
正常年份 沃克环流
正常情况下,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海水温度存在差异,从而在上空形成大气热力环流。
2.简析该热力环流存在的条件。
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受寒流影响水温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太平洋西岸受暖流影响水温较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
正常年份 沃克环流
正常情况下,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海水温度存在差异,从而在上空形成大气热力环流。
3.描述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岸的气候状况。
太平洋东岸气流下沉,降水少,气候干热;西岸气流上升,降水多,气候暖湿。
正常年份 沃克环流
异常年份 厄尔尼诺现象
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美洲西海岸中部,南北长约1100千米,从沿海到东部山麓宽100多千米。这里位于热带,但却不炎热,因此又被称为“冷沙漠”。
2015年3月,在厄尔尼诺影响下,阿塔卡马沙漠部分地区形成了降雨,罕见的大雨让沙漠覆盖上了美丽的“地毯”。
20°S
30°S
2.描述阿塔卡马沙漠2015年3月大雨的形成过程。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东部沿海水温异常升高,秘鲁寒流效应被削弱;蒸发加强,水汽增多;沙漠附近气流上升,出现降雨。
厄尔尼诺一词源于西班牙语,意为“圣婴”。19世纪初,南美洲厄瓜多尔和秘鲁等国的渔民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到次年3月,会出现一股沿着海岸南移的暖流,使得表层水温明显升高,冷水鱼类大量死亡。因为这种现象多发生在圣诞节前后,渔民就称其为“上帝之子”(圣婴)。
异常年份 厄尔尼诺现象
主题探究 “冷沙漠”
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美洲西海岸中部,南北长约1100千米,从沿海到东部山麓宽100多千米。这里位于热带,但却不炎热,因此又被称为“冷沙漠”。
2015年3月,在厄尔尼诺影响下,阿塔卡马沙漠部分地区形成了降雨,罕见的大雨让沙漠覆盖上了美丽的“地毯”。
20°S
30°S
2.描述阿塔卡马沙漠2015年3月大雨的形成过程。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东部沿海水温异常升高,秘鲁寒流效应被削弱;蒸发增强,水汽增多;沙漠附近气流上升,出现降雨。
非正常年份,东南信风减弱,赤道逆流(自西向东)增强,迫使秘鲁寒流势力减弱,即产生厄尔尼诺现象。
沃克环流
厄尔尼诺环流
异常年份 厄尔尼诺现象
原因
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水温上升,大气对流活动加强、降水增多,暴雨频繁,引发洪涝灾害 ;
主要影响
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一带,由于水温下降,大气对流活动减弱、降水减少,旱灾严重;太平洋和大西洋地区发生的热带风暴都比常年偏少 ;温暖的海水使冷水鱼及浮游生物大量死亡,渔业遭受巨大损失。
厄尔尼诺环流
异常年份 厄尔尼诺现象
对我国的影响
东亚季风减弱,南涝北旱;
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期偏晚;
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生成台风数量减少;
暖冬凉夏。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秘鲁渔场的鱼大量死亡,请分析鱼类死亡的可能原因。
异常年份 厄尔尼诺现象
温暖海水大规模南下,改变了鱼类的生存环境,导致鱼类的大量死亡。
东南风减弱,使上升补偿流减弱,营养盐类减少,浮游生物减少,鱼类缺乏食物死亡。
水温升高,海水的含氧量等物理、化学成分改变,使鱼类死亡……
厄尔尼诺现象知识小结
拉尼娜西班牙语“圣女”的意思。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水温异常偏低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表现为中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
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引起气候异常和水旱灾害。
带来的影响
概念
对我国的影响
拉尼娜发生时,我国易出现冷冬热夏,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次数增多。
异常年份 拉尼娜现象
知识小结
自然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
图示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影响 洋流 温暖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动;赤道逆流减弱 当太平洋东部的秘鲁寒流过于强盛时,冷水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扩散到更远;赤道逆流增强
沃克环流 减弱或消失 增强
东南信风 弱 强
太平洋水温 西岸降低,东岸增高 太平洋西岸增高,东岸降低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影响 天气、气候 太平洋西岸的澳大利亚以及印度、非洲等地出现严重旱灾,东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海面气压偏高,云量减少;降水偏少在赤道西太平洋海域,海面气压偏低,对流活动增强,云量增多,降水偏多
生物 太平洋东岸海区水温升高,营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和鱼类、鸟类死亡 -
关联性 拉尼娜现象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思维导图小结
真题链接
(2018·海南)图5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 000毫米的高值区。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 )
A.海水流动快 B.有暖流经过
C.太阳辐射强 D.靠近陆地
2.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海面蒸发更强,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海域冬季( )
A.降水少 B.辐射强
C.海气温差大 D.风力强


真题链接
(2020·浙江)下图为两极地区多年平均海冰面积年内变化图。
A.南极地区受西风漂流影响,海冰消融慢
B.北极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海冰消融快
C.南极地区下垫面比热小,吸热升温快,海冰消融快
D.北极地区臭氧空洞小,太阳辐射强度大,海冰消融慢

3.对比两极地区年内海冰消融速度差异,原因可能是( )
真题链接
(2021·广东)溶解氧是指溶解在水体中的分子态氧,其含量变化与水温、盐度、有机物质分解和生物活动等相关。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长江口外海域水体溶解氧低值区的面积和强度不断增加,夏季尤其显著,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了许多现实和潜在影响。
4.分析长江口外海域水体溶解氧低值区在夏季强度显著增加的原因。
夏季长江口外海域水温高,海域中的溶解氧低值区面积扩大;夏季长江口外海域盐度下降,且水温高,海水密度小,水体垂直交换弱,深层海水缺乏氧气的补充;长江口外海域夏季水温高,有机物质分解快,消耗水中的氧增多;夏季长江口外海域鱼类等生物活动频繁,消耗的溶解氧多,溶解氧减少;近年来,长江水污染不断加剧,水中植物生长繁育受到影响,释放的氧气逐渐减少。
秘鲁鲲是一种栖息于东南太平洋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为其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下图示意南美洲西岸某海域某时段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区域水温会有异常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时段内,在甲、乙、丙、丁四片海域中,最有利于秘鲁鲲栖息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有经验的渔民会追随鱼群捕捞。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最能反映渔民捕捞秘鲁鲲线路变化的是
A.向北 B.向南 C.向西 D.原地不动
3.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现象不可能发 生的是
A.世界大豆价格上涨 B.当地大量渔民失业
C.食鲲海鸟大量死亡 D.当地鱼粉加工繁忙
A
B
D
典题精练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
定义
太平洋东南信风异常增强,把赤道附近表层暖
拉尼娜发生年份
水向西太平洋输送,表层海水产生强大的离岸
大气环流状况
→→
流,造成这里持续的海水辐散;下层冷海水上
泛增多,同时秘鲁寒流也北上补充,导致海面
信风增强
成因
温度大幅降低。
拉尼娜
赤道
气候:海水温度低于气温,空气层结稳定,对
大平E至
流不易发展,赤道东太平洋及其沿岸地区降雨
祖暖的海洋上层
(缺乏养分)
偏少,气候偏干旱;西太平洋及其沿岸地区降
寒冷的海洋下层
水异常增多,常形成洪涝灾害。
(高含养分)
120°东经
80°西经
生物: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海域冷海水上泛将
影响
海底的营养盐类带到海面,鱼类丰富。
我国:①我国容易出现冷冬热夏。
②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地区生成及登陆我国的台
风数量比常年偏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