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剪纸礼物 教学目标: 1、以剪纸作品引入,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剪纸的基本符号和基础的纹理图案,初步掌握一定的剪纸技巧,能够独立设计、制作简单的剪纸作品 2、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成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会几种剪纸图案的制作过程,在小组合作完成作品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及精品意识,养成主动探究,团结合作、乐于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4、通过对剪纸这一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培养学生对祖国各地民间艺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 学会剪简单的剪纸操作步骤 2、培养合作创新精神和精品意识。 教学难点:独立完成剪纸作品 活动准备: 老师准备:课件、剪纸作品、剪刀、彩纸。 学生准备:剪刀、胶水、彩色纸、彩笔,纸板 一、欣赏作品、激趣导入。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剪纸有一定的好奇心,自我探索意识强烈,但是对于剪纸艺术的基本常识比较缺乏,动手能力还不是很强,需要教师加以指导。所以本次活动设计从最基本的知识入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促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剪纸艺术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审美能力,还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从小培养学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兴趣和了解。还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而且还让学生继承了中国的传统艺术。 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它是一种镂空艺术,能够带给人们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剪纸起源于古人祭祖祈神的活动,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两千年的发展史,使它浓缩了汉文化的传统理念,在其沿革中,与彩陶艺术、岩画艺术等艺术相互交织在一起,递延着古老民族的人文精神与思想脉搏。成为汉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传统信仰与人伦道德的缩影,也是观察一个民族的民俗风文化传承的窗口。 中国的民间剪纸手工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国剪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3世纪),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 关于剪纸手工艺术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汉代纸的发明促使了剪纸的出现、发展与普及。 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 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 剪纸历史 二、欣赏剪纸,指导探究 剪纸的流派 一、江苏 浙江 “江浙派”-----------扬州剪纸(江苏扬州剪纸百般变化剪出来。) 二、陕西、山东 “北方派” ---------陕西剪纸(陕西从南到北,特别是黄土高原,八百里秦川,到处都能见到红红绿绿的剪纸。那古拙的造型,粗犷的风格,有趣的寓意、多样的形式,精湛的技艺,在陕西,在全国的民间美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三、山东民间剪纸 -------山东民间剪纸从造型风格上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渤海湾区域粗犷豪放的风格,与黄河流域其他省份的剪纸一脉相承。一类则是更有特点的山东胶东沿海地区以线为主,线面结合的精巧型剪纸,它似乎与山东汉代画像石细微繁缛的风格一脉相承,以其花样密集的装饰手段,使单纯爽快的外型更饱满丰富。 剪纸作品欣赏 “江浙派” 北方派 山东民间派 剪纸步骤: 折、 画、 剪、 展、 贴 (5个字) 剪纸工具和使用方法 小心别剪到手哦! 三、边看边学,动手实践 三、边看边学,动手实践 折:把一张正方形彩纸折成三角形。 从第三折开始,始终围绕中心点折 画: ①小圆孔形状:人物、动物的眼睛,花心、 ②月牙形状:常用于吉祥字中的眼、口、眉,人物及其他动物的眼睛 ③柳叶形:用于表现枝叶和花朵 ④锯齿纹:用于花瓣、水波浪、浪花等 符号 剪:在三角形的底部剪出圆弧形,再剪阴影部分。 展:小心翼翼的展开,不满意的地方可以重合后修剪。 贴:在衬纸上涂上胶贴上去。 如何使用剪刀会比较省力? 把图画要画在纸的背面哦! 四、动手 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剪纸活动。 2.每个人独立完成作品,也可以组内协助完成。 3.将作品贴在展示板上。 温馨提示 1.注意安全 2.注意卫生 五、展示作品,互赠礼物 六、总结延伸、畅谈收获 1、展示优秀作品,介绍作品 2、小组代表对各小组作品进行点评。 ?3、教师总结点评。 4、小组互赠剪纸礼物。 这节课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从劳动技能、学习态度、评价展示等方面进行交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