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蝴蝶的家》 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蝴蝶的家》 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8* 蝴蝶的家
学案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 成绩:______
一、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梳理阅读问题。体会作者对昆虫生命的关爱之情。
2.认识“避、撼”等4个生字和读准多音字“雀”。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在阅读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试着分类,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尝试解决。
【学习难点】
借助贯穿全文的问题,带着好奇心,产生阅读兴趣。形成观察的科学素养。
三、知识构建
【素养储备】
1.说说你对蝴蝶的了解。
2.说说松鼠的家在哪里,燕子的家在哪里,小鸟的家在哪里,蝴蝶的家又在哪里。
【自主学习】
1.课题:
2.本文的体裁:
3.课题点明:
4.课题的“家”在文中指的是:
5.作者:
主要作品:
四、知识训练
【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
1.看拼音,写生字。
bì hàn xuān yán
2.多音字组词。
雀 ( ) 禁 ( )
( ) ( )
【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
1.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震撼:
躲避:
喧嚷:
湿漉漉:
黑压压: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3.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读3、4自然段,找出作者的猜想,结果如何?
【课后训练 拓展延伸】
1.下列读加点字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躲避( bì ) 家雀儿( què )
B.喧嚷( xuān) 震撼( hàn )
C.屋檐( yán ) 藏身( zàng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躲避——( ) 震撼——( )
轻盈——( ) 喧嚷——( )
3.文中“想到这里,我简直没办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 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为什么那么着急?
课外阅读。
螳螂
螳螂,又名“刀螂”,它前腿很发达,好像镰刀一样,看上去很威风。螳螂的头呈三角形,触角呈丝状。当遭到敌人的攻击时,那对细长的触角就会机敏地向上竖起,做出随时准备迎战的姿态。螳螂喜欢单独行动,捕捉对象是害虫,主要以蝉为食。
螳螂专吃活物。有时它躲在低矮的草丛中“守株待兔”,如果有小昆虫进入它的“禁区”,它就(猛扑 猛跑)上去,用利爪按住猎物,慢慢吞食,那情景非常有趣。
一次,螳螂在草丛中发现了一只黄褐色的蚱蜢,便立即作了一个痉挛似的飞跃,纵到距蚱蜢约五厘米的地方。它双翅斜伸在两侧,一对粗壮的后腿把身体微微抬起,两把锯齿般的“大刀”缩在颈上。螳螂摆出这种(形势 姿势)后,身体一动不动,双眼直盯着蚱蜢。此刻,虽然蚱蜢意识到巨大的(危险 风险),但是已经晚了,就在它张开翅膀起飞的一刹那,螳螂的双刀已经狠狠落下……
夕阳西下,草丛显得幽暗了,勇猛的螳螂凯旋了。
用“√”选择搭配更合适的词语。
2.画横线的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用该修辞手法写句子:
3.结合文章,谈谈你对“守株待兔”的理解。
参考答案
知识构建
【素养储备】
略。
【自主学习】
1.课题:《蝴蝶的家》
2.本文体裁:抒情散文
3.叙事的重点。
4.文中指雨天,蝴蝶躲藏在哪里。
5.燕志俊 中篇小说:《苦女翻身记》;长诗:《枯树开花》;短诗:《山乡儿女》《碧叶集》等。
知识训练
【基础训练 字词强化】
1.略。
2.雀 qiǎo 家雀 què麻雀
禁 jìn 禁止 jīn禁不住
【课堂学习 素养提升】
1.震撼:震动;摇撼。
躲避:离开对自己不利的事物。
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湿漉漉:形容物体潮湿的样子。
黑压压:形容密集的人,也形容密集的或大片的东西。
2.本文以问题和思索为主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全篇,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3.作者猜想蝴蝶的家在屋宇、麦田、树林、花朵、老树干底面、桥下面,但作者最后还是苦寻无果,心里非常着急。
【课后训练 拓展延伸】
1.B
2.躲避——( 躲藏 ) 震撼——( 震惊 )
轻盈——( 轻快 ) 喧嚷——( 喧闹 )
3.例:作者觉得环境太恶劣,而蝴蝶身体柔弱,禁不起风雨,无处可躲,所以十分着急。
课外阅读
1.猛扑 姿势 危险
2.比喻;笔直的白杨树像士兵一样守卫着我们的学校。
3.比喻希望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这里是贬义褒用,形容螳螂耐心等候猎物的场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