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作文写作热点素材:红旗渠精神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届高考作文写作热点素材:红旗渠精神

资源简介

高考作文写作热点素材:红旗渠精神(名言金句、精彩段落、人物与事例、精彩时评)
内涵阐释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考察时对全国广大青少年提出重要要求——“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红色历史
红旗渠,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是上世纪60年代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在太行山腰修建的引山西浊漳河水入林的工程,被称为“人工天河”。这项伟大工程,历时近十年,绝壁穿石,挖渠千里,堪称奇迹。
青年力量
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数百名青年组成突击队,打了无数硬仗。他们曾在地势险要、石质坚硬的岩壁上打洞,后来这个输水隧洞就被命名为“青年洞”。他们展现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展现出青年一代敢于拼搏、辛勤劳动的精神风貌。艰难困苦,千难万险,青年一代主动作为、勇挑重担。
精神传承
当年,红旗渠青年难而不惧,自强不息,不等不靠,依靠自己凝聚成改造山河的磅礴伟力。从“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到“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一辈辈青年人自力更生,用青春与汗水托举民族复兴的伟业。我们欣喜地看到——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36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2022“强国青年科学家”称号获得者平均年龄38岁……从“奋斗者”号青年科技攻坚团队实现深海装备技术的全面突破,到梦天实验舱发射成功,向着星辰大海勇往直前;从端牢中国饭碗,到争当与新冠病毒赛跑的科技抗疫“急先锋”,都有着当代青年的矫健身影。以小我微光聚星河万顷。今天的青年一代将自己的青春、智慧与热血,挥洒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建功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当代青年把红旗渠精神发扬光大,努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要努力在基层锻炼自己,在关键岗位历练,永怀“衣食无忧而不忘艰苦、岁月静好而不丢奋斗”的信念,在艰巨任务中锻炼能力,在风吹雨打中磨炼意志,努力培养冲得上、顶得住、打得赢的青春气概。生逢伟大盛世,肩负重要使命。青年一代要在先辈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基础上,摒弃骄娇二气,成功不自傲,失败不气馁,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
【适用话题】
1.民族复兴 历史担当2.延安精神 红旗渠精神3.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4.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5.人民监督 自我革命6.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7.团结协作 无私奉献8.铭记历史 展望未来
名言金句
1.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共产党当家就是要为老百姓办事,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适用话题:以民为本 民意 民心 初心 使命)
2.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适用话题:奋斗拼搏 青春使命 红旗渠精神)
3.无论我们将来物质生活多么丰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定不能丢,脚踏实地、苦干实干,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适用话题:物质富裕 精神文明 自力更生 民族复兴)
4.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适用话题:民族复兴 生逢其时 奋斗拼搏)
5.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适用话题:民族精神 红色基因 文化传承 历史记忆)
6.自力更生是法宝,众人拾柴火焰高。建渠不能靠国家,全靠双手来创造。(适用话题:自力更生 团结协作 无私奉献)
7.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理解历史才能走得远。探访红色旧址,重温峥嵘岁月,为的是不忘初心使命,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适用话题:初心 使命 历史 自信 奋斗 进取)
8.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适用话题:历史自信 古为今用 以史资政)
9.因为有了陕北黄土地上的贫苦日子和青葱岁月,也就不难理解总书记说的这句话——“我们这代人有一份情结,扶一把老百姓特别是农民”(适用话题:心系人民 初心 使命 青春 梦想)
优质标题
《摒弃骄娇二气,镌刻青春丰碑》
《培根铸魂,不负青春》
《重温峥嵘岁月,赓续红色血脉》
《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优异答卷》
《巍巍宝塔显精神,滚滚延河奔复兴》
《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瞻仰延安再远征,守护红旗镌镌丰碑》
《在光荣和梦想的路上勇毅前行》
《知重负重再出发》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
精选时评
1.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出京考察,跨越地理山河,穿透文明古今,立足新的征程,传递鲜明信息:要把老百姓的事情办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适用话题:民族自信 文化传承 以民为本 复兴梦想)
2.参观结束时,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表示,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新中国的摇篮。从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年,领导中国革命事业从低潮走向高潮、实现历史性转折,扭转了中国前途命运。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延安用五谷杂粮滋养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支持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延安和延安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要永远铭记。(适用话题:延安精神 人民力量 初心 使命)
3.巍巍宝塔山,峥嵘岁月13年——革命时期,延安用五谷杂粮滋养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支持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孕育了延安精神。潺潺红旗渠,10万儿女“战太行”——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县委带领人民把一面面红旗插上山巅,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建成了这条1500多公里的“人工天河”,锻造了红旗渠精神。10月26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陕西延安和河南安阳考察。总书记指出:“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延安精神、红旗渠精神是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战胜困难、赢得未来的精神力量。新征程上,我们要高扬精神之旗,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适用话题:延安精神红旗渠精神 文化创城 民族自信)
4.在河南安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殷墟遗址。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总书记指出:“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只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根铸魂。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适用话题:文化自信 文化传承 古为今用 文明互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