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

资源简介

统编三上第七单元《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大自然的声音》。本节课从教材分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与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声音》(统编三上第七单元第21课)是一篇生动有趣、充满韵律的写景散文。本单元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这是对第一单元语文要素"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的延伸和发展。课文运用了人格化的写作手法,将大自然中的“风”“水”“鸟”比作音乐家和歌手,展现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体现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我与自然”。课文结构严谨,第一自然段概括地说明“大自然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作为文章的总起。第二、三、四自然段均以总分的方式构段,用拟人的手法介绍风、水、 动物。在第二自然段侧重对比的写法,把微风与狂风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写得细腻、生动。第三自然段句式层层推进,印证了“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第四自然段则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充分展示声音的魅力。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在美读中走进大自然,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说学情:
三上是学生从第一学段过渡到第二学段学习的阶段,学习重点转移到“学阅读”和“学表达”,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困难和不适。而这些困难、不适一定会体现在课文练习、从阅读到表达的学习训练,尤其是“体会大自然声音的美妙”的阅读训练,为此,做好课后练习的任务分析,设计好达标的步骤,以减少学生学习的不适和困难,使顺利达标,更好过渡到第二学段的学习。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单元要素,特制定本课的阅读策路:
1.落实课程意识。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在上一单元学习的基础上,抓住课文围绕“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风、水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根据“风”的特点,运用“具象”引导学生体会、感受文中语句的生动、美妙,引导总结出“圈画词句,多读想象,通读积累”的学习方法,然后举一反三, 把习得的方法迁移到其它声音的学习中,巩固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2.构建“双主”课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上,通过给学生搭建台阶,给予学生具象,利用学习单等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主动参与和互相交流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订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妙、奏”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呢”,会写“妙”“演”等13个字,会写“美妙、音乐家”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3.能找到第2、3、4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填写在图表中,借助图表说出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4.联系生活经验,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2.课文重点是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想象文中描述的声音,并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
1.联系生活经验,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感受美妙的声音,想象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2.关注描写声音的词语,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法、学法。
这篇课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在教学中应以读为本,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激情,在读中体验、品味,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创设情境,走进文本:《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让大自然带领学生聆听了一场特殊的音乐会,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空间距离,让学生置身于自然之中,俨然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在情境中感知,体会到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与文本产生了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读中感悟,放飞想象:在教学中始终以“大自然中这些声音真是太美妙了”贯串始终,重点指导学生美读课文,抓住描写声音的词,边读边思考,大胆的展开想象,有感情地读,配乐读,自由读,分组读,师生合读,全班齐读,在读中生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感受风声的美妙,水声的有趣,动物声的快乐,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
3.拓展延伸,提高能力:本课在教学时还要注意读写结合。课后"小练笔”要求学生围绕一种听到过的“美妙的声音”写几句话,这一方面是对“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的能力巩固,也是从描写具体事物到描写抽象事物的过渡。
六、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前几天孙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观察活动:留心去听一听身边的声音,现在想请你们说一说都听到了哪些声音呢?孙老师也找到了,分享给你们听一听。(播放《森林狂想曲》)大家听到了哪些小动物的声音就模仿着动起来吧!
这是大自然的声音,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一场特殊的音乐会,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开始,我先向学生播放一些自然界的声音,通过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交流“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很自然地导入课文的学习。〕
2、不过,大自然说了想要去参加音乐会,听那美妙的声音得带上这群小伙伴。(出示词卡)。认识他们吗 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小组开火车读、领读、齐读词语。
3、出示词语,将词语分类。
声音:小溪淙淙 河水潺潺、大海哗哗、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叽叽喳喳
短语: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 轻快的山中小曲 雄伟的乐曲 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热闹的音乐会 充满力量的声音(说说你在哪里听到过这样的声音)
动词:演奏 汇聚 激动 敲打 打击
2.结合语境,学习多音字"呢”
(1)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好像呢喃细语, 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2)小雨滴敲敲打打,—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呢!
总结:“呢”用在句子未尾表示疑问、确定、停顿等语气时读”ne”,表示拟声词或毛织物时读“ni”。
设计意图:通过开火车读、领读、齐读等方式,互相评议、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在全班交流中说说自己喜欢的生字的识记方法。而将词语进行分类是感受描写声音词语的有趣及拟声词、动词的生动,阅读课文时会关注到这些生动的词语。
二、入境想象,美读感悟。
1、(出示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大自然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美妙”是什么意思?又到底是哪些声音呢?
2、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跟着大自然出发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自然段,看看你找到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 (边读边思考,并在书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圈画。)
3、师:你们听到了哪些美妙的声音 (学生说出“风、水、 动物”的声音,教师相机板书,学生完成课后习题第2题的图表)
设计意图:体现由放到收的策略,把学生发散性思维迅速收拢,使得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发展。抓住“文眼”,紧扣“美妙”,直奔重点,进入对课文的教学。
关于风的声音
(1) 师:你们找到了吗?找同学来分享一下。“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这一段的关键句是什么呢?
师:对,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就是关键句,后面内容都是围绕关键句展开描写的。 那让我们先去听听风之曲吧!
(2) 出示句子“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乎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请同学们找出描写声音的词语。
师:你在哪里听到过这样的风声,这样的风声会带给你怎样的感觉呢?
(3) 指2名同学朗读,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读时注意微风的轻柔读得轻、缓,狂风的雄伟读得急、猛,感受风声的美妙)
读得真好,让我们聆听了音乐会的风之曲。
(4) 接下来我们男女生合作读(女生读“微风”部分,男生读“狂风”部分),教师适时用手势划出朗读的节奉和声音的高低起伏。引导学生通过男女生对读的方式进一步感受两种风的不同特点。
(5) 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正因为这样,所以——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6) 教师小结: 真是一位厉害的音乐家呀!既会演奏舒缓的小夜曲,又能合奏出雄浑的交响曲,让我们发现大自然的风声原来如此美妙。
设计意图:第二自然段侧重对比的写法,把微风与狂风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写得细腻、生动,进而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微风拂过”的温柔与“狂风吹起”的雄伟,然后出示相关句子,指名美读,男生女生合作读、教师引读等。教学重点句时要抓住关键词的理解,引导学生抓住“轻轻柔柔”“呢喃细语”等词语来体会微风的温柔;抓住“激动”“力量”“威力”等词语体会狂风的雄伟,通过有感情朗读从而感受到风声的美妙。
关于水的声音
过渡:还有谁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在书上找一找,进行圈画。
(1) 指名生回答,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呢 出示相关句子:小雨滴鼓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①“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声音多好听啊!连水也能演奏,真是趣事,像这些描写事物声音的词,它有个名字叫“拟声词”。想象一下,小雨滴落在不同的地方还会发出什么声音 你能不能也说几个 (劈劈啪啪、淅淅沥沥、叮叮当当……)
②同学们说出这么多描写声音的词语,如果把它们补充到课文中来,小雨滴的音乐会是不是又会变得与众不同呢!谁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指名读,指导读好“滴滴答答……叮叮咚咚……”词语。
(2) 过渡:小雨滴不仅会演奏,还会唱歌呢。出示句子指名读: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①指名学生读。是什么让小小的雨滴拥有那么大的力量,可以唱出“大合唱” 一滴小雨滴能做到吗
②文中说“小雨滴敲敲打打”,结合生活经验想象:小雨滴还可能把什么当作乐器?敲出了怎样美妙的声音?
③师生及小组合作朗读。1组读小溪,2组读河流,3.4组读大海, 老师读最后一句话。(利用声音的变化读出句子的美感,从中体会“淙淙、潺潺、汹涌澎湃”感受水声变化的美妙。)
(3) 小雨滴又会演奏,又会唱歌,可真了不起!让咱们一起随着小雨滴的伴奏一起唱歌吧!(全班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4) 你们喜欢这个自然段吗 喜欢就试着背一背吧!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和理解文中重点词句了解演奏会的精彩场面。通过教师引读、配乐读、合作读来感受歌唱的绝妙。在感情朗读中,滚关注“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等拟声词联系生活体会水声变化的美妙,感受语言的生动。真正感悟到——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关于动物的声音
(1) 教师过渡:听到了风之曲、水之歌,动物们也不甘示弱,它们也要展示一番。
(2)有没有同学想模仿这些小动物,来演一演呢?
(3)创设情境,进行互动。师:小鸟(小虫、青蛙),你在唱什么呀 出示句子“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 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教师范读句子。直是太快乐了.你们也带着这种心情来读一读吧!
(4)指名读,同桌轮读,小组赛读。
同学们,读完你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吗?
总结句子特点:在哪里、什么声音、什么动物。那同学们能不能发挥你们的想象,来借助图片进行仿写呢?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模仿出相应动物的叫声,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件出示文中相关的句段,通过指名读,教师引读,同桌轮读,小组赛读。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每个角落都有歌声,快乐无处不在。
总结:看来,大自然的每个角落都有歌声,地点不同。“歌手不同”,歌曲不同,唱出来的却都是快乐的歌声,快乐真是无处不在。学完这篇课文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体会到了描写不同声音的不同句式和词语,都是那么准确生动。
三、作业:迁移练笔
除了课文中的声音,我们还在生活中听过其他的声音吗
1、小组讨论:你还听到过哪些“美妙的声音”?
2、小练笔:试着用几句话把它写下来,基于我们今天的学时的语言积累,我相信你们也可以写出一篇美妙的文章。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文章的写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