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走近传统民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渗透了我国几大地区的传统民居。在课堂上,更多的是让孩子欣赏这些传统民居的造型、结构以及建筑材料,让学生在分析这三者的过程中了解民居的人文性质。教学目标:1、认识民居的多样性,初步了解造成民居多样性的地理和人文环境因素。2、了解表现民居的艺术词汇和语言各式各样的民居。3、尊重传统,感受生活和艺术的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中国主要的五种民居类型。比较南北民居在造型上的不同特点,思考它们与环境、气候的关系。难点:了解民居的人文性质。教学准备:教师:传统民居图片,有条件的拿民居模型。学生:搜集带有家乡特点的或自己感兴趣的民居,作为上课画画使用。教学过程:一、导入1、中国各地分布着各种各样的民居建筑,这些古老的房屋,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有趣的民居,并简单讲述它们的故事。3、引入本课课题。二、新课讲授1、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民居图片,说一说是哪个民族的。2、教师播放课件中的民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各类民居的特点,让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民居,说说为什么喜欢?3、感知历史。以武汉大余湾为例,大余湾全村有108座明清古建筑,是明清博物馆式的武汉后花园。大余湾历史上出过无数位秀才进士,近代和现代也涌现出名流百余人;“一家四博士”、“父子四留洋”的佳话在黄陂家喻户晓。4、比较不同的民居的造型。屋顶、门、窗、外形等有什么不同?①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②广东开平碉楼中西合璧的民居,结合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③骑楼,一种“上楼下廊式”的临街建筑,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具岭南特色的建筑形式。5、了解不同民居的建筑材料,多为砖墙结构,①北京四合院属砖木结构建筑,房架子扇、柱、梁、槛、椽及门窗、隔崐扇等均为木制,木制房架子周围则以砖砌墙。②云南傣族的竹楼则使用竹子作为房屋的主体构架。6、想一想,传统民居的造型和所处地域有什么联系。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不同的民居特点。如南方炎热多雨,多考虑排水通风,北方则多考虑御寒取暖。7、总结各类民居的特点,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不同感受。窑洞:取暖,冬暖夏凉等。傣族竹楼:防潮,奇特等。北京四合院:宽敞,温馨等。皖南马头墙:自由,轻松等。围合式土楼:安全,奇特等。三、说说家乡老房子的特征:认识家乡老房子在建造形式、装饰艺术等方面的特征,提出用恰当的口头或书面语言对典型的民居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感受,同时鼓励学生以绘画形式加以表现。任务:①自由说说家乡老房子的特征。②画一画家乡的老房子,表现出主要的特征。四、学生创作教师给出创作要求:1、拿出自己准备的照片,以摹画和创作的形式完成作品。2、为老房子增添喜悦的气氛。3、比一比,谁的作品最优秀。五、作品展示、展评将学生作品展示在黑板上,教师先将其分为三类,即好、中、差,再由学生进行调整,形成互动,在此期间:1、学生自评。让学生自主的说自己作品的好与坏,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2、学生互评。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说出别人作品中的闪光点。3、教师总结。六、小结1、学生小结。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和不足。2、教师总结。七、课后延伸1、搜集与传统民居相关的绘画、雕塑等艺术创作。2、向父母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学后记: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对民居进行初步的审美体验和感受,了解了民居的特点,培养了热爱家乡的感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