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共8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共84张PPT)

资源简介

(共84张PPT)
第一单元复习课
单元主题:万物有灵
第一部分
单元要素回顾
单元人文主题:
一花一鸟总关情。
单元语文要素:
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单元习作要求:
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
的感情。
1、整体把握单元内容
万物有灵
2、单元要素梳理
第二部分
课文基础知识回顾
1课《白鹭》掌握要求
1.能够为本文描写的三幅优美的图画起名字。
2.体会能够从本文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3.课文语言凝练,句句含情,白鹭形象之美和它在不同场景中的美跃然纸上。 语文要素(重点)
1 白  鹭读准字音长喙(huì)   望哨(shào)  镜匣(xiá)玻璃框(kuàng) 嗜(shì)好 蓑(suō)毛
形近字
嫌(嫌弃) 哨(口哨) 框(门框)  恩(恩惠)谦(谦虚) 稍(稍微) 眶(眼眶) 思(思考)
1.白鹭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四川乐山人。他是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主要著作有诗集《女神》《星空》等,历史剧本《屈原》《蔡文姬》等,学术专著《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
炼主旨:
本文是一篇寓情于物的散文,通过描写白鹭适宜的色素和身段以及觅食、栖息、飞行的美,突出了白鹭带给人们的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理层次
白鹭
外形美
不同场景中的美
身段
色素
水田钓鱼
枝头独立
空中低飞
诗般美好
喜爱赞美
1.能够为本文描写的三幅优美的图画起名字。
水田垂钓图、枝头闲立图、空中低飞图。
2.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白鹭美,美得像一首诗。
(1)白鹭之美,在于它的色素配合和身段大小都很适宜。
(2)白鹭之美,在于它在不同场景中展现出的美。
水田钓鱼的悠然自得,枝头闲立的淡雅脱俗,空中低飞的清纯美丽。
3.“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你认为白鹭是在望哨吗 为什么?
答:我认为白鹭不是在望哨。因为“望哨”表现出的应是一种紧张、不安稳的感觉,而白鹭的状态是悠然的。
3.课文语言凝练,句句含情,白鹭形象之美和它在不同场景中的美跃然纸上。 语文要素(重点)
(1)借助关键语句,感受白鹭的外形美。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第3自然段)
将白鹭同白鹤、朱鹭和苍鹭对比,突出白鹭身段的精致玲珑,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第5自然段)
作者先描述了白鹭的蓑毛、身型、长喙和脚,又化用描写恰到好处的诗句,极写白鹭的外形之美。排比式的短语,整齐匀称,突出了白鹭“色素”和“身段”的适宜到了无可挑剔的程度,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2)想象画面,感受白鹭在不同场景中的美。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第6自然段)
作者凭借丰富的联想,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鱼。“钓”字用得极其形象传神,使白鹭捕食时的悠然自得,与清水田的宁静澄澈浑然一体。作者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和谐自然,韵味十足。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第7自然段)
喜欢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这是白鹭的一种生活习性。作者运用拟人和对比的手法,表现了白鹭的优雅脱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第8自然段)
黄昏的空中,白鹭低飞的画面把人们所向往的安定、纯洁、恬静的境界形象地展现出来了。
2课《落花生》掌握要求
1.把握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2.梳理概括课文对话当中提到的花生的特点。体会父亲借花生告诉我们的道理。 3.体会课文是如何借助花生说明做人道理的。(单元要素 重点)
2. 落花生
读准字音
半亩(mǔ) 吩咐(fēn fù) 榨(zhà)油
同音字
榨(榨油) 吩(吩咐) 慕(爱慕)
zhà fēn mù
炸(炸药) 纷(纷乱) 幕(夜幕)
2.落花生
作者简介:
许地山(1894-1941)名赞堃(kun),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贯广东揭阳。许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他一生著作颇多,有《落花生》《空山灵雨》《缀网劳蛛》等,还翻译了《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与印度文学有关的文章、书籍。
炼主旨:
本文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的过程,着重写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时“议花生”的情景,由花生的特点道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体现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理层次
落花生
种花生 买种 翻地 播种 浇水
收花生 居然收获了
尝花生 做成好几样食品
议花生 特点:味美 榨油 便宜 不好看 很有用
不图虚名
默默奉献
1.本文的题目为什么叫“落花生”
答:①全文是围绕落花生来写的。
②落花生突显了文章主旨,作者通过落花生的形象,赞美了劳动者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2.说说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3.从课文当中的对话,可以看出花生油什么特点?父亲借花生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特点:味道很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果实埋在地理、矮矮的张在地上、不好看很有用。
(2)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3.课文是怎样借助花生说明做人道理的?(单元要素 重点)
(1)通过人物对话表达对花生的喜爱,为揭示花生内在美作铺垫。
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从花生的味道、用途和价格等多个角度说明了花生的好处,为下文父亲对孩子语重心长的教导作铺垫。
(2)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父亲谈论桃子、石榴、苹果的样子以及果实的生长位置,说明花生没有它们惹人注目的外表美(父亲并没有否定它们的美丽),却具有可贵的内在品质--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为名利。
(3)借物喻人,揭示文章主旨,起到教育作用。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引出父亲对孩子们的希望。“虽然……可是……”这一转折性关联词强调了花生的精神价值很重要。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是文章的主旨句,点明了文章中心,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小练笔
花生会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作贡献的人。看到下面的事物,你会想到哪些人 选择其中一个,试着写一段话。
竹子  梅花  蜜蜂  路灯
例:蜜蜂——勤劳
由蜜蜂想到了清洁工人。每天天不亮,他们就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无论刮风下雨,他们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像蜜蜂一样辛勤地劳动着,为城市清洁作着自己的贡献。
3课《桂花雨》掌握要求
1.梳理概括桂花给作者带来的美好的回忆。
2.体会重点句子蕴含的感情。
3.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
4.体会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思念故乡,而说思念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3 桂 花 雨
读准字音
一箩(luó)  浸(jìn)泡  缠(chán)着
杭(háng)州 糕饼(ɡāo bǐng)
词语拓展
香飘十里(形容香气浓郁):
芳香扑鼻 芳香浓郁  清香四溢 
香气袭人 沁人心脾
3.桂花雨
作者简介: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当代女作家、散文家,出生于浙江温州。主要著作有《红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等。
炼主旨:
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重点描写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
理层次
桂花雨
爱桂花(1-2) 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摇桂花(3-6)
思桂花(7-8)
桂花雨纷纷
思乡情切切
桂花盛开 香气浓郁
摇落桂花 如雨纷纷
晒干桂花 香甜四季
杭州赏桂花 、带桂花
又思故乡桂花
1.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答:(1)儿时在故乡与父亲赏花。独爱桂花的香气;
(2)故乡院子里,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感受摇花乐和桂花雨;
(3)迁居杭州,给母亲带桂花,忆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2.“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描写了桂花的香 找出来,读一读。
答:①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②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③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④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语文要素(重点)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第4自然段)
答: “没有不”,双重否定表达的是肯定的含义,强调家乡的桂花香。
一个“浸”字,韵味悠长,把无形的花香写得可感可触,流露出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第5自然段)
答:体会:“使劲地摇”“满头满身都是桂花”展现了又香又美的桂花,像雨一样纷纷扬扬落在人们身上的唯美画面,渲染了摇桂花时的热烈气氛,表达了作者的兴奋、喜悦之情。一句“好香的雨呀”淳朴自然,桂花的香气呼之欲出,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第6自然段)
答:体会: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糕饼也同样香气弥漫。它的香,已不受四季的束缚,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和怀念之情蕴含在字里行间。
4.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含义。
答:桂花的香气应该是一样的,但母亲比的不是香味的浓与淡,而是感情的深与浅,因为在母亲看来,桂花是家乡的代名词,闻着他乡桂花的香气,思念着的却是故乡和亲人。
5.结尾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思念故乡,而说思念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呢
答:寄情于事,作者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抒发自己的思乡怀旧之情,把这样的情感寄托在充满回忆的童年事物中,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4课《珍珠鸟》掌握要求
1.梳理作者和小珍珠鸟一步步变信赖的表现。
2.体会作者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
3.能够找出作者描写小珍珠鸟的可爱的语句,体会作者和小珍珠鸟之间的情意。语文要素
4* 珍 珠 鸟
读准字音
垂蔓(màn) 深幽(yōu)  雏(chú)儿
趴(pā)下 眼睑(jiǎn) 眸(móu)子
多音字
dài(等待)

dāi(待一会儿)
4.珍珠鸟
作者简介:
冯骥才 1942年生,当代著名作家、画家。他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散文、小说和绘画作品,并有多篇文章入选中小学课本。他是“伤痕文学”代表作家,1985年后,其“文化反思小说”对文坛产生深远影响。主要作品有《神灯》《正义的感召》《雕花烟斗》《俗世奇人》等。他的作品选取素材的角度新颖,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底蕴,咀嚼人生百味。
炼主旨:
本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珍珠鸟在作者的精心照料下,由害怕人到信赖人的情感变化过程,表现了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的情意,表达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受。
珍珠鸟
害怕
亲近
信赖
人精心呵护鸟
鸟渐渐依赖人
美好的境界
“我”的 表现 绝不掀开叶片往里看 不去伤害它 不动声色地写... ...用手去抚一抚它细腻的茸毛 手中的笔不觉停了
小珍珠鸟的表现 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 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喝茶。 嗒嗒地啄着“我”颤动的笔尖... ...友好的啄两下“我”的手指 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1.梳理“我”和小珍珠鸟的表现。
2.作者为什么要交代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答:鸟怕人,说明它不容易信任人,这样写突出了作者后来得到珍珠鸟的信任是多么不容易正是因为不容易,才更加值得珍惜。
3.“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
答:(1)“我”为珍珠鸟精心布置幽静、安全的居室;
(2)为了不打扰它们,“我”从远处观察,给它们“不惊动”的关爱;
(3)当小珍珠鸟出生后,“我”忍住好奇,没有去惊动它们;
(4)小珍珠鸟跑到稿纸上绕着笔尖蹦来蹦去,“我”不动声色;
(5)小珍珠鸟落到“我”的肩上,“我”停住笔,生怕惊跑它。
4.怎样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答:珍珠鸟本是一种怕人的鸟,但在“我”的精心照顾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它逐渐信赖“我”,“我们”之间达到了一种人鸟相依的美好境界。这种信赖是无价的,也是感人的。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只有相互信赖,相互关爱,才能达到和谐美好的境界。
第三部分
语文园地知识回顾
语文园地一 掌握要点
1.把握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或说明道理的方法。
2.结合具体语境,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3.能够恰当运用不同语境下意思不同的词语。
4.能够熟练背诵《蝉》。
交流平台
课文 所描写的具体事物 事物特点 表达的情感
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完成学习单。
《白鹭》
白鹭
外形和情态的美
赞美之情
《落花生》
落花生
外表不好看,但有用
想到做人的道理
《桂花雨》
桂花雨
珍珠鸟
《珍珠鸟》
香气四溢;摇桂花的乐趣
思念家乡
生活感悟
从怕人到不怕人
字词段运用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的相似之处。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对比
事物本身的特点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和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对比
事物本身的特点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对比
事物本身的特点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
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我们来读一读下面的句子,说说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没有充分显示事物的本身的特点,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也不如原句强。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修辞手法。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对比
1.花生长在地下,不像苹果那样高挂枝头。
2.妹妹很乖巧,不像弟弟 。
3.爸爸很懒惰,不像妈妈 。
用对比的手法写一写。
那么顽皮
那样勤劳
比较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
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
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人类的生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开辟
开垦
开创建立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大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
姿态
姿势、样子
态度、气度
(形容气候)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和
家乡的气候很温和。
姐姐的脾气很温和,性格很好。
气候不冷不热。
性格不严厉,不粗暴,使人感到亲切。
联系生活实际想想:什么地方或者什么季节气候比较温和?
昆明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再联系生活实际想想:谁让你感受到性格比较温和?
大熊猫的性情温和,小朋友们都喜欢它。
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意思也不一样。
说一说上面三组句子的规律和特点。
解答这种题型的关键在于“语境”,把握好了语境,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简单
精神
骄傲
许多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意思。
试着在不同语境中运用这些词语:
练一练
(形容事情)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头脑)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单
弟弟很简单,从不说谎。
不复杂,头绪少。
平凡
这件事能做到这个程度,真不简单。
(形容人)______________
(形容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精神
这孩子真精神。
活跃,有生气。
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
色,分外显得精神
形容人或物有生气。
(表示自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自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骄傲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能为班级贡献一份力量,我们
感到无比骄傲。
日积月累

(唐)虞世南
垂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ruí
jiè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
诗意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我会背

[唐]虞世南
垂 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形象
习性
声音
高洁的志向
第四部分
习作复习
01.
教学目标
02.
习作内容
03.
写法点睛
04.
范文点评
习作
1.习作目标
(1)能把自己心爱之物的样子、来历写清楚,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2)乐于分享习作
2.习作内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爱之物,这种事物一定对自已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可以通过这次习作介绍一下自己的心爱之物,并在介绍的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对这种事物的喜爱之情。
3.写法点睛
(1)确定自己的心爱之物是什么,然后通篇围绕该事物描写。如本单元的《白鹭》和《珍珠鸟》,作者全篇只写白鹭和珍珠鸟,从中表达他们对白鹭和珍珠鸟的喜爱。
(2)可以通过介绍心爱之物的样子、得到它的过程和它成为你的心爱之物的原因等,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如《珍珠鸟》中作者先介绍了珍珠鸟是朋友送的,然后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珍珠鸟的外貌,还通过描写生活中珍珠鸟的活动来表现珍珠鸟的可爱,在字里行间,我们处处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3)在围绕心爱之物进行写作的时候,不要单纯叙事,而要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进去。如《桂花雨》中,作者在描写自己儿时摇桂花的场景时就融入了她的思乡之情。
(4)恰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白鹭》中,作者就通过白鹭与白鹤、朱鹭和苍鹭的对比写出了白鹭身段适宜的特点。
(5)注意详略,写清楚自己的感受,表达出自己的感情。写心爱之物要突出“爱”,要将心爱之物的特点和喜欢它的原因作为重点来写,写得详细些,其他内容可以写得简略些。如《落花生》中,简写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详写议花生,以突出中心思想
(6)写完之后,可以跟同桌交流,给同桌看看你的心爱之物的图片,不合适的地方再进行修改。
我的心爱之物
怎么写(结构)
怎么写(方法)
为什么写(中心)
写什么(选材)
开头
中间
结尾
恰当的修辞
详略得当
表达对某物的喜爱之情
获得独特感受、启发
动植物
用 品
范文赏析
我的小闹钟
我家有个小闹钟,这个小闹钟是我过生日时妈妈送给我的,
我很喜欢它。①
小闹钟的样子非常可爱,它长着两个黑珍珠似的大眼睛,天
天注视着我,脸的两侧分别长着三根胡须,在面部中间的位置上
有一个小小的鼻子。我左看看,右看看,“啊!原来是猫咪形状
的,真好看呀!”我不禁感叹。它穿着粉色的连衣裙,头上戴着
朵粉色的小花,好像在问:“我美,还是你美 ”它的手中紧紧
抱着一个表盘,表盘里有12个阿拉伯数字,数字有红的、有绿
的、有粉的、有黄的,真是美极了。小闹钟的头上有两个小铃铛,
背后有两个旋钮,一个是调整分针的,分针转一圈,时针向前推
进一格;另一个是调整闹钟指针的,把闹钟指针指向几点,闹钟
就会在几点响。
旁边是一个可拨动的开关,是用来控制闹钟的。
令我惊喜的是,在它的头顶上还有一个按钮,原来,这个按钮是闹钟响的时候关闭声音用的。它可真是个好看又好用的小闹钟。②
它每天早晨都叫我起床。有一天早晨,它不停地“丁零丁
零”地叫着,我立刻被吵醒了,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看了看时
间,“呀!都7点35了,坏了,坏了!”我顿时打起精神来,飞快地起床,洗漱完毕后,马上背上书包奔向学校。放学回到家,我抱起小闹钟说:“谢谢你,小闹钟,如果不是你叫我,我上课就要迟到了!”我说完后,不由得笑了。再看看它,它好像正微笑着对我说:“不客气,这是我的职责呀!”③
小闹钟天天不知疲倦地关注我、督促我,我可真喜欢我的小闹钟呀!④
小闹钟天天不知疲倦地关注我、督促我,我可真喜欢我的小闹钟呀!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