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工艺坊——剪纸 摇头公鸡》(教案)-苏教版劳动四年级上册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巧手工艺坊——剪纸 摇头公鸡》(教案)-苏教版劳动四年级上册1

资源简介

摇头公鸡
教材分析:
摇头公鸡是四年级上册劳动中的一课。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讲,摇头公鸡是那么可爱,孩子们十分喜欢。本课要求学生在操作方面进一步提高动手能力,并学会一些技术探究的方法。在制作时,可以由剪、刻的训练延伸至粘贴与插接的技能训练,加大难度,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
设计理念:
1、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形体特点,提高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完成作品,学会欣赏作品。
2、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收获成果。
教学目标:
1、了解摇头公鸡的结构特点,巩固剪、刻的技法,逐步学会粘帖和插接的技能。
2、在纸工制作上,养成细致、耐心的良好品质。
3、具有主动进行技术学习和技术探究的习惯。
教学重点:
鸡冠和鸡尾的剪法。
教学难点:
粘贴和插接鸡头、鸡尾各部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好的摇头公鸡的造型作品、制作视频、剪刀、双面胶、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准备:制作材料07号、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摇头公鸡。
1、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课件出示谜语,顶上红冠戴,身披五彩衣,能测天亮时,呼得众人醒。(打一动物)
接着播放音乐,验证孩子们的猜测。
2、板书课题:摇头公鸡。
(设计意图:创设轻松、美好、和谐、愉快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劳动与技术的兴趣。)
二、观视频,探究摇头公鸡。
1、欣赏公鸡图片。
2、老师出示示范作品,提问:摇头公鸡主要有哪几个部分组成?制作摇头公鸡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
3、播放摇头公鸡的制作录像。思考:制作摇头公鸡需要哪些步骤?
4、上台展示,鸡冠鸡尾怎样插才漂亮?
小结:分三步完成,先剪——再折——然后贴。
(设计意图:从直观的作品进行了解,唤起学生制作的欲望,从而让他们带着兴趣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效果会更好!)
三、巧分工,制作摇头公鸡。
1、出示制作要求:分工明确、合作轻声、注意安全、讲究卫生。
2、设置奖项:纪律奖、卫生奖、巧手奖、速度奖。明确评价标准:外观整洁、造型优美、粘帖牢固、剪切光滑。
3、播放音乐,小组合作分工,开始制作摇头公鸡,10-15分钟的时间。
(设计意图: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持之以恒,不断提醒学生,毕竟他们还是孩子。)
四、赏作品,共评摇头公鸡。
师生共评,生生互评,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发给小组纪律奖、卫生奖、巧手奖、速度奖。
(设计意图:教学时,我们要注意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关照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不同方面的发展,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避免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衡量学生。因此,这一环的教学设计,就是希望能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五、布置作业,拓展摇头公鸡。
这节课,小朋友们用自己的巧巧手,制作了一只只可爱的摇头公鸡,真了不起,鼓励一下自己吧!想象一下,这么多的公鸡聚在一起会干些什么呢?课后发挥你的想象,编一则有趣的故事。老师这儿的一张想象丰富奖,希望给的就是你!
(设计意图:各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努力借助文本为学生创造想象的素材,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发展,给课堂教学插上“想象的翅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我们的民族不断进步、强大。)
六、板书设计:
摇头公鸡
剪——贴——折
七、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了!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课堂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能有效地激活课堂,优化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在教学中,情感的投入非常重要,我尽量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他们度过每一节“激情燃烧的课堂”!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下,我们尊重学生、赏识学生,把我们的爱融进课堂。爱,是教育的基石,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作品展示时,我面向全体学生进行评价,让他们都得到赏识,用爱来鼓励学生,这样,才能让他们如沐春风,让评价润物无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