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化改新 课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日本大化改新 课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课件27张PPT。第二单元 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日本的大化改新 1.日本的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岸,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是我国“一衣带水”的近邻。2.日本的生产生活上什么特色?
耕海牧渔 独特的“鱼文化”自主回顾3.关于日本,你还(想)知道什么? 民族: 国花:
国旗:国徽:大和民族樱花日出之国和服东瀛、东洋、扶桑国服:
国名:日本概况圆形,绘有16瓣
黄色的菊花瓣图案天皇、武士道…… 【自主学习】阅读书本P40-41(5分钟)1.简单介绍古代日本的历史。
2.了解古代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时间、内容、影响?

◆1世纪末,日本开始出现 。
◆5世纪时,大和统一了 。
◆7世纪中期,日本 。
◆645年,皇室和改革派发动 。
◆646年, ,史称 。
◆10世纪,庄园主争相蓄养的一个特殊阶层是 ,
在此后日本历史中发挥极其重要作用。一、中古时期的日本发展史
早期国家日本本土社会矛盾尖锐宫廷政变孝德天皇颁布诏书大化改新武士 请用年代尺表示中古时期日本的发展史。
(提示:画出年代尺,标出相应的历史事件。)大和统一日本宫廷政变大化改新出现武士阶层①大化改新发生的时间?改革者是谁?
②大化改新的背景原因有哪些?
③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④大化改新给日本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二、大化改新
历史事件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向他们收取赋税;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参照中国的律令制度,编订第一部律令法典。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皇权旁落世袭贵族占用大量土地和劳动者留学生宣扬唐朝的制度,统治者渴望学习隋唐的先进制度。 646年,孝德天皇颁布诏书,进行国制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历史作用 资料1:大化改新以后,大和正式改名日本国。日本在教育、宗教、建筑、美术和文学各方面积极汲取中国文化。日本仿照唐朝的教育制度 …….汉文化在日本风行一时。 资料2:改革后不久,日本进入奈良时代。710年,日本仿照中国长安的式样,建立了新都平城京。以新都为中心,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迅速繁荣。◆.结合3则资料分析,说说大化改新给日本带来了哪些变化?(3分)? 资料3:改革后,土地收归国有,贵族实力大受打击,皇权得到强化……。大化改新的作用
1.学习和汲取了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教育等制度和先进的文化。
2.促进了日本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3.使日本成为依靠“律令”实行统治的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九世纪日本僧人空海的书法作品“汉委奴国王”印 日本寺庙中的观音像 说明日本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从大化改新中可以反映了日本民族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 历史感悟? 像日本人那样自觉的、大规模的文化引进,在西方历史中是找不出同样的例子的。
——赖肖尔《当今日本人》善于学习,善于创新,长于模仿...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
【自主学习】阅读书本P40-41(5分钟)1.简单介绍古代日本的历史。
2.古代日本改革的背景、时间、内容、影响。
②⑥ ①成为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 ④⑤大化改新 当堂练 1、将信息表中的序号填入相应位置③⑦历史信息①成为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
②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③646年,大化改新
④社会矛盾尖锐
⑤皇室和改革派渴望学习中国的先进制度
⑥编订了第一部律令法典
⑦土地收归国有背景时间过程、内容影响、意义????2.古代中国光照四邻,日本的大化改新,其实是仿照(?? )
A.中国秦朝制度??? B.中国汉朝制度???
C.中国隋唐制度??? D.中国明清制度当堂练1.模仿与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以下能体现这一特色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B.大化改新??????
C.奴隶制民主政治????? D.种姓制度3.下列属于大化改新内容的是( )
①建立天皇制封建国家 ②建立县制
③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④农民转化为国家公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BCC谢谢指导! 天皇是日本国君主的尊称,是由最高统治者“大王”改称而来。日本史书记载第一任天皇是被神化的神武天皇,传说是天照大神的后裔。明治维新之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天皇是真正的最高统治者。在当今日本,天皇依然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天皇” 神武天皇,日本第一任天皇,传说为天照大神的后裔. 受太阳神派遣到人间、解救过神武天皇的这只神鸦有三只脚,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中国的“三足乌”。庄园和武士阶层的出现日本武士图 大化改新时推行的由国家分配田地的方法逐步遭到破坏,很多豪强贵族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庄园。 庄园主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争相蓄养武士,武士阶层形成并不断壮大,在此后的日本历史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武士道精神系日本应遵守的封建道德,始于镰仓幕府时期,内容有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坚忍等。武士腰间常佩利刃,作为勇武的象征。“明治维新”后,武士废除了,但对新式军队战士仍长期灌输武士道精神,强调效忠天皇、绝对服从,军人在必要时必须勇于拨刀"切腹"(剖腹自杀),以示忠勇、义烈。 镰仓时代的日本武士 日本武士 “大化改新”使日本特有的民族精神从原来的“神道”向“武士道”演变日本遣唐使来华遣唐使航海路线图◆ 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 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 实行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科举制。这使农民负担减轻,生产时间有保证,社会经济出现繁荣的景象。文化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人和文艺作品,文化繁荣。贞观年间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假设你是当时从中国归国的大和国谴唐使,面对当时两国的社会状况,你会怎么办?内因: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外因:中国隋唐先进文化影响 材料二:”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对六岁以上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男子每人二段(约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奴婢受田相当于自由民的1/3。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
?----日本大化改新时期的《田令》(646年)材料一:“凡天下丁男给田一顷,笃疾废疾给四十亩,寡妻妾给三十亩。”
------唐朝武德田令(618年—626年)8.2.3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日本的大化改新
浙江省莲都区处州中学谢丽勤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识记大化改新的内容;理解大化改新前日本的阶级矛盾;培养学生根据历史人物的贡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对于大化改新的内容的学习上,通过中日两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对比,来培养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孝德天皇和中臣镰足不畏艰辛,坚持改革的决心。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要流血牺牲生命的。培养学生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大化改新的内容。 二、难点:大化改新的影响。
【教学准备】
古代日本地图、大化改新前统治阶级矛盾尖锐的表现图解、孝德天皇和中臣镰足的投影;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图解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代社会中,日本是从20C90年代开始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强国,但是在2010年被中国超过,成为世界第三的经济强国。它能保持二十年之久的二号经济强国,实属不易。那么古代日本与中国的关系是怎样的,引出大化改新。
二、大化改新的背景
首先出示古代日本的地图,让学生了解日本是一个岛国,引出在古代,这种岛国的特点之一是内部矛盾必须自己来解决,外部势力很难加以干涉,大海在那时还是人们与外界交往的最大障碍,所以自身的改革极其必要。 接着讲述大和兴起与发展,重点讲述公元6C时的统治阶级矛盾尖锐。用图解来讲授,让学生更清晰的了解物部氏与苏我氏的矛盾。突出佛教佛教的争斗。 讲述解决社会问题的改革,托古改制。它是大化改新的前奏。 再用一段阅读材料,分别说明古代日本与中国的社会现状,引起学生的反思,有利于课堂的顺利进行。 最后总结大化改新的国内外的背景。
大化改新的内容
列出一个日本与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表格,根据表格中的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制度,讲述日本的三官八省和设立国、郡、里。接着讲述日本经济的两中制度,即班田收授法 、租庸调制。再请学生根据以前学习过的历史知识来完成唐朝的一栏表格。最后得出结论:日本的改革的内容大部分是对中国隋唐政治经济的模仿。 根据改革的内容,得出它的特点:日本在经济方面废除了部民制,建立起封建土地国有制和在政治方面,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
大化改新的影响
大化改新的影响主要是由改革的内容得出的,再加一点延伸。性质:自上而下 减轻人民的负担,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 建立了先进的管理体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提高生产力,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是日本由奴隶制国家向封建国家过渡。 开创了不以大规模流血事件进行改革的先例。 主要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注重培养他们的提炼归纳和表达能力。 五、本课总结 本课主要学习了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教学反思】
对于大化改新的学习,主要是依靠老师的讲授为主,辅之以学生的思考。再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积极思考,回答老师的提问,是非常好的。但是学生思考问题,还是停留在表面思考,没有再继续深入思考,主要是对于大化改新的影响总结方面。还有就是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板书设计】
背景:
国内:岛国、阶级矛盾、托古改革
国外:隋唐先进的制度――催化剂
内容:
政治:天皇中央集权
经济:封建土地国有制
影响:
学习和汲取了……
促进了……
成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