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盛的秦汉文化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昌盛的秦汉文化 课件

资源简介


8.3.5昌盛的秦汉文化
浙江省莲都区联城中学 胡杰 毛建华 桑伟军 章荣武

一、教材分析
本课程主要参考教材: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教学主要内容为《昌盛的秦汉文化》;计划通过40分钟的讲授,使八年级学生深刻认识到秦汉时期文化的昌盛和繁荣并清楚地把握该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成果。帮助学生认识到秦汉时期文化的结晶,既是对该单元前几课内容的延伸,也是为接下来的内容的合理提升奠定基础,是本册教材以及本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正是对该单元最为重要的一个核心话题作为重点来展开讲解。这节课内容不仅可以衔接了秦汉大一统的文化元素,同样也是凸显文化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掌握秦汉时期璀璨的文明成果。
2、态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文化传承对于当代社会发展的意义。
3、能力目标: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掌握正确认识和理解文化发展和传承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展现该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发展成就与特点。
2、教学难点:该时期具体的文明成果。
五、 课时安排 40分钟
?
六、 课前准备
教师:参阅课标及教学参考书的相关资料,搜集与研究相关的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美学、哲学等知识,根据相关知识制作课件,包含图像和音乐资料。
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七、教学方法
引导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活动教学法。
引导法: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选择决定了结果、思想决定了选择、理想决定了思想。
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从学生的生活认知出发,提出案例,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分析、探索问题,使学生形成对新知识的有效认识。
活动教学法:避免了生硬的说教,其价值在于让学生在感悟、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与教师进行课堂共鸣,教学效果明显。
八、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媒体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环节一:
回顾前课
直抒胸臆
展示PPT第一页正标题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成语叫做“学富五车”,那这句话中的五车是什么意思呢?

思考:“学富五车”的含义。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社会化的过程,教师作为传授者希望能通过本课程的教授,帮助学生“成人”引起学生的共鸣,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环节二:
善用案例
导入新课
点击导入新课出现案例思考课件
阅读书本64页材料,回答你从学富五车这句成语中理解了什么?引发学生思考得出结论:“当时的纸张大部分是由竹简而代替的,所以当时大量的竹简只能用马车来装载。”同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张的国家。
环节三:
至真至诚
新课讲授
新课教授
点击课件进入课堂学习环节
---理想的内涵
造纸技术的改进:

公元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作造纸原料。4世纪以后,纸取代简帛,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学生思考:纸张和竹简相比有什么优势?
纸张更利于记载和携带,同样比较便宜。
意义: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保存和传播,这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环节三:
至真至诚
新课讲授
理想的差异性
数学方面成就:
《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是传世的秦汉时期数学名著。
《周髀算经》发现并认识到勾股定理,比西方早500年。
《九章算术》分九类,共200多道题,这本书确立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
医学方面成就:
《黄帝内经》:西汉时期编定的,最早记述了人体解剖知识和血液循环情况,并论述了养生的基本原则。这本书直到今天还是中医学习的经典。
《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著作。书中全面论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被尊称为“医圣”。
华佗:“麻沸散”、“五禽戏”。
拓展阅读:
针灸:是中国独创的治疗方法,它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专用的针按一定的穴位刺入患者体内,用捻、提等手法来治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
史学成就:
《史记》:是由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著。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成为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范例。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
宗教成就:
佛教:
公元1世纪,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佛教宣传生死轮回,人生下来就会面临各种烦恼和苦难,无法逃离苦海,只有修行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才能超越生死并达成解脱的境界。
许多统治者把佛教用作统治人民的工具。
道家:
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道教的思想起源于战国时期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它关注个人生命,希望通过修身养性,炼制并服用丹药,达到得道成仙、长生不老的目的。
课外拓展:
佛教 儒教 道教

佛祖 人民 玉皇大帝
道儒佛构成“三位一体”模式,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思想,并外化出许多人物和理念统治中国人民。其中,道教主张修身养性;佛教主张生死轮回、修行解脱;儒教主张人人有爱。
环节四:
总结复习承上启下
点击进入相关页面
小结:
造纸术:造纸技术的改进
数学成就:《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
医学成就:《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
史学成就:《史记》
宗教方面:佛教传入中国、道教在中国生成与传播
九、教学评价与反思
1、本课以多元评价为主,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学习效果,以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贴近“降低人生成本的好人”、“授人以渔”、“助人自助”的教学目标。
2、 本课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希望以多种授课手段促使学生掌握文化传承的重要内涵,深刻体会到秦汉时期璀璨的文化成果。
3、通过层层设疑,启发学生思考与探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意识,并经过反馈性练习,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17张PPT。第五课昌盛的秦汉文化 联城中学 胡杰 毛建华 桑伟军 章荣武 大家来谈一谈“学富五车”的理解?大概出现在哪个时代?
自主学习:
阅读书本64页的材料,并试着回答问题。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已经出现用于绘图和书写的纸。
在大量发明和大量使用纸以前,我国通常用竹木简或丝帛作书写材料。造纸术的改进:
公元105年,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作造纸原料。4世纪以后,纸取代简帛,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
意义: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保存和传播,这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数学方面成就:
《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是传世的秦汉时期数学名著。
《周髀算经》发现并认识到勾股定理,比西方早500年。
《九章算术》分九类,共200多道题,这本书确立了中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中心的特点。
《周髀算经 》 《 九章算术》医学方面成就: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西汉时期编定的,最早记述了人体解剖知识和血液循环情况,并论述了养生的基本原则。这本书直到今天还是中医学习的经典。
《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著作。书中全面论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被尊称为“医圣”。
华佗:“麻沸散”、“五禽戏”。拓展阅读:
针灸:是中国独创的治疗方法,它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专用的针按一定的穴位刺入患者体内,用捻、提等手法来治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史学成就:
《史记》:是由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著。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成为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范例。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宗教成就:
佛教:
公元1世纪,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
佛教宣传生死轮回,人生下来就会面临各种烦恼和苦难,无法逃离苦海,只有修行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才能超越生死并达成解脱的境界。
许多统治者把佛教用作统治人民的工具。道家:
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道教的思想起源于战国时期道家思想和神仙方术。它关注个人生命,希望通过修身养性,炼制并服用丹药,达到得道成仙、长生不老的目的。 佛教:白马寺 道教:道士课外拓展:
佛教 儒教 道教

佛祖 人民 玉皇大帝
道儒佛构成“三位一体”模式,统治了中国几千年的思想,并外化出许多人物和理念统治中国人民。其中,道教主张修身养性;佛教主张生死轮回、修行解脱;儒教主张人人有爱。小结:
造纸术:造纸技术的改进
数学成就:《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
医学成就:《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
史学成就:《史记》
宗教方面:佛教传入中国、道教在中国生成与传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