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民族融合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方的民族融合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25张PPT。8.4.1北方的民族融合
浙江省景宁城北中学
蓝丽美
    “北方的民族融合”描述了东汉、魏、晋以及北朝时期北方民族融合的概况。课文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中心,介绍了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通过活动,深化学生对北方民族融合的理解。同时,课文简单勾勒了北朝政权更替的线索,明确了南北朝的概念。教材分析2-2-1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
2-2-4讲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的事例,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课程标准(一)知识与技能:
1.列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各民族相互交流、融合的事例,初步理解民族交往、民族融合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2.概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评析孝文帝改革在推进我国北方民族融合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3.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教学目标(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历史资料、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灵活掌握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2.利用多媒体对相关资料的展示,培养学生通过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三)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1.认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形成正确的民族观。
 2.认识到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改革,只有改革才能使社会发展。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一、导入:《我国各民族分布图》与《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一)各族内迁,趋于融合 (二)北方统一,助推融合 (三)北魏改革,顺应融合 (四)政权更迭,持续融合二、新课:三、拓展延伸:让历史照进现实找一找: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我国各民族分布图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一.各族内迁,趋于融合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砖画 穿裤褶服的南朝乐队
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生活方式融合饮食融合服饰融合生产方式融合 民族融合是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烤肉胡椒胡萝卜馅饼面条二.北方统一,助推融合十六国建立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民族融合成为趋势。崇尚武力,文化落后文化先进,不善征战假若你是孝文帝,想发展国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三.北魏改革,顺应融合 孝文帝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生于467年,卒于499年,他四岁即皇帝位。即位19年时,冯太后去世,开始独揽朝政。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魏书》说他“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意,览之便讲,学不师授,探其精奥……才藻富瞻,好为文章,诗歌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①北魏统一黄河流域。②黄河流域民族融合成为趋势。③孝文帝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平城洛阳(1)孝文帝迁都洛阳东周 东汉 曹魏 西晋阅读下列材料以及课本P81阅读卡内容,思考并回答:(1)孝文帝为什么决定迁都洛阳?
(可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最终目的等方面分析)
(2)迁都洛阳产生了什么影响?
悲平城,驱马入云中,
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悲平城》当时流行的歌谣:
纥于山头(今山西大同市)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洛阳是我国古都名城之一,我们
学过的哪些朝代曾在这里建都?三.北魏改革,顺应融合学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用汉语与汉贵族联姻根据下列图文材料,说说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穿汉服三.北魏改革,顺应融合注:此歌产生于北魏时期。敕勒族民歌,本为鲜卑语,后译为汉语。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帝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代(代郡)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资治通鉴》采用汉族的官制和律令根据下列图文材料,说说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改用汉姓三.北魏改革,顺应融合①迁都洛阳
②禁止在朝廷上使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
③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④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⑤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⑥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⑦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有哪些?理一理: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孝文帝改革成功了吗?产生了什么影响?①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③使传统的汉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北方南方魏

吴西晋十六国北魏宋齐梁陈东汉隋朝你能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各政权更替迅速说出来吗?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短暂
统一政权分立
民族融合统一统一东晋南北朝后期,南北交往趋于正常,为国家重新统一创造了条件四.朝代更迭,持续融合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民族融合趋势北魏统一北方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间目的措施风俗政治姓氏通婚语言服饰迁都影响启示促进民族融合板书设计让历史照进现实 历史上的民族融合现象对我国今天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什么重要意义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1.有利于增强各民族的经济交流,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2.有利于增强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促进中华文明的灿烂与发展;3.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让历史照进现实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努力: 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
年级:八 学科:历史与社会 课堂导学案 编制:蓝丽美 审核:刘卫平
教学内容:8.4.1 北方的民族融合 (1课时)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
学习目标:
1.列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各民族相互交流、融合的事例,初步理解民族交往、民族融合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2.概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评析孝文帝和孝文帝改革在推进我国北方民族融合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3.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一、自主学习:自学课文P80-82页的内容,完成练习并在书上做好记号(时间5-8分钟)。
(一)少数民族的内迁
1.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和西方不断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 、 、 、 、 。
2.十六国后期, 的一支拓跋部强大起来,建立了 ,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 年,统一了 流域。
(二)孝文帝改革
1.时间: 年; 2.目的:为了 ,巩固封建统治。
3.内容:
⑴迁都 ;
⑵禁止在朝廷上使用 ,统一使用 。
⑶规定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 。
⑷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 ,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 。
⑸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 。
⑹采用汉族的 、 。
⑺学习汉族的 ,尊崇孔子, 。
4.影响:
适应了 的发展;大大加快了北方 的步伐,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使 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北朝
1.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 和 ,又分别演变为 和 。历史上把北方的这五个朝代称为 。5世纪初至6世纪末,南朝和北朝对峙的时期统称为 。
2.南北朝后期,南北双方使节往返日益频繁, 越来越多,南北交往趋于正常,为
创造了条件。
二、合作探究:请将探究的问题写到课文相应的地方并做好探究结果笔记(15-20分钟)。
探究一 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影响
根据以下图文资料,说说孝文帝改革采取的措施和影响。
材料一:(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材料二:
材料三: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鲜卑、汉族互为姻亲。
材料四:“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帝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代(代郡)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资治通鉴》
材料五: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
材料六:北魏初期因长期征战,官吏没有固定的薪水,只靠战利品作为奖励,统一黄河流域后,没有战利品可分了,官吏为维持奢侈生活,大量贪污,残酷搜刮百姓,这加深了北魏统治者和人民的矛盾。统一北方后的50多年里,农民起义就达七、八十次之多。为此,北魏政府向汉族统治者学习发给官员俸禄以缓和社会矛盾。
材料七:北魏孝文帝改革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探究二 历史上的民族融合现象对我国今天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三、巩固练习:仔细审题,认真作答,享受收获的喜悦(10-15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东晋时期,从北方南迁的少数民族有( )
①匈奴 ②鲜卑 ③蒙古族 ④满族 ⑤羯族 ⑥越族 ⑦氐族 ⑧羌族
A.①②③⑤⑧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⑦⑧ D.①②⑤⑥⑧
2.北魏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
A.氐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匈奴
3.某班四位同学在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而争论,下列观点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4.(2013·湖北宜昌卷·3)南北朝时期,极大地顺应了我国北方“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等民族大交融趋势的政治改革家是( )
A.商鞅 B.张骞 C.北魏孝文帝 D.班超
5.(2013·浙江丽水卷·5)下列历史事件中,为公元6世纪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的是( )
A.商鞅变法 B.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C.秦始皇推行群郡县制 D.北魏孝文帝改革
6.(2013·湖南株洲卷·2)据《北史》记载:“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材料表明北魏孝文帝下令鲜卑贵族和官员( )
A.采用汉姓 B.改穿汉族服装 C.学习汉语 D.与汉人通婚
7.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 )
A.迁都洛阳 B.实行汉化政策
C.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 D.颁布均田制
8.(2013·山东聊城卷·4)右边是小明同学整理的某皇帝施政政策要点。这些政策产生的结果应是( )
A.推进大一统格局 B.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C.加快江南经济开发 D.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9.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们变法和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
A.促进民族大融合 B.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C.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1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形式或途径有( )
①民族迁徙 ②联合斗争 ③友好交往 ④统治者的改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20分)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社会的第一次大分裂的时期,你能将魏、蜀、吴、十六国、西晋、东晋、南朝、北朝等对号入座,填入下面的图表中吗?
2.(2013·江苏南京卷·31)(8分)阅读下列材料:
(1)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4分)
(2) “从平城到洛阳”后,孝文帝推行的“汉化”政策对民族关系发展有何历史作用?(2分)
(3)据材料二,隋朝统一的基础是什么?比较材料一、二,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