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浙江省庆元二中 毛余魏教材分析:八上 第四单元 第三课 第五框;1、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的概况;2、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的原因,3、重点介绍宋代各方面的经济成就和表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材料,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经济重心南移后,宋代的繁华景象。教学重点:经济重心南移后,宋代的经济成就教学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教法学法:以史导论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阅读归纳法导入:出示白居易《亿江南》,指导学生品诗,并思考:白居易生活时代以前的江南和后来的江南又是如何的?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要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必须创设吸引学生参与的良好情境,使学生感到没有思想负担,有话敢说,有问敢提,有疑敢质。要贴近学生心理,选择好学生参与的合适时机和方法。而白居易作为唐代杰出诗人,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已经有接触,在课堂伊始,就设计一位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诗人,可以达到这一效果。新课教学:一、探寻江南的变化展示反应江南不同时期的经济状况的材料,学生通过分析材料说一说不同时期江南的特点。课本中增加史料,是新教材一大亮点,而史料又是为结论服务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用以史导论法利用这些史料。学生也通过阅读归纳法得出结论。这也就有效的克服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教学模式的最大弊端即夺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逼使学生被动学。同时这也是一个静思感悟的过程,他的效率远远高于教师一言堂,不断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二、探寻江南变化的原因同桌合作探究 议一议 为什么江南会从一个落后、荒凉的地区成为一个经济繁荣、风景如画、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 1、前期准备:探究任务单(组长、记录员、发言人、讨论内容等);2、各组在规定时间内合作讨论;3、各组代表展示自己探究出的结果;4、教师简要点评。学生之间的合作,个体与群体的合作,是教学环境交互决定的重要变量,也是实现学生主体性地位的有效手段。通过合理的座位组合形式,来缩短学生的空间距离,实现生生间资源共享,发挥集体教育的力量,可以集思广益,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与行为,促进个体个性的发展学生互评又体现课堂的民主,互动中求同存异,充分调动主体积极性,使之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营造和谐的互动氛围。生生间在互动中其效果优劣的价值判断,主要体现在及时性,对比性,渐进性,激励性和竞争性,属动态评价的范畴,体现一种自我评判,自主学习,自由评说的和谐课堂教学氛围。三、探寻江南变化后的成就创设情境:学生作为游客巡游宋代江南,去探寻经济重心南移后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经济成就。分组合作出发巡游:1、分组并选出记录员(记录大家的所见所闻),导游(给全班同学讲述你们组的所见所闻);2、各组在规定时间内巡游,记录所见所闻;3、各组代表分享你们的所见所闻(大家就在感受宋代繁华景象)。课件15张PPT。经济重心的南移浙江省庆元二中毛余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以学定教互动:互知——互助——互进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作者是谁,生活在什么时代? 2.白居易生活时代以前的江南和后来的江南又是如何的? 阅读以下史料,分析不同时期江南的特点。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宋书》) 材料三:“苏湖熟,天下足。”(宋·高斯得《耻堂存稿》)说一说一、探寻江南的变化 1.结合以上材料分别来描述西汉前期、南北朝、南宋时期江南的特点。 2.材料说明了什么?1.—————————:开始南移2.安史之乱至五代十国:继续南移3. 南宋 :大约在魏晋时期 完成南移 经济重心南移是个漫长的过程也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一、探寻江南的变化?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为什么江南会从一个落后、荒凉的地区成为一个经济繁荣、风景如画、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 结合所学知识和教材资料,从自然环境、历史原因、政治等思考。二、探寻江南变化的原因议一议分组讨论分享结论经济重心南移的条件(原因)南方社会安宁、政局稳定——社会角度大量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 ——技术层面北方人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人力资源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自然因素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政治因素二、探寻江南变化的原因三、探寻江南变化后的成就巡游江南 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之后,江南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接下来,让我们分组巡游江南,感受江南的繁荣景象。并给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所见所闻。分组游江南介绍江南 南京最早成为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可能是在 ( ) A.战国时期 B.西汉时期 C.东晋、南朝时期 D.隋朝时期C课堂练习D2.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包括( ) 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②北民南迁,带来劳力和技术? ③统治阶级重视生产的发展 ④民族融合进程的推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课堂练习 图一:北宋纸币铜版印本、刘家功夫针商标及铜版课堂练习图二:孩 儿 枕课堂练习图三:宋代海外贸易图课堂练习 (1)图一、图二、图三分别反映了宋代哪些方面的成就? (2)图一反映的成就,对经济发展和生活有什么意义? (3)取得图三的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4)图三反映的成就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对贸易和交通发展有何影响?除此之外,经济重心的南移还对哪些方面产生影响?3.看图思考课堂练习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经济重心的南移.doc 经济重心的南移.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