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必修3总述及学习方法、学科素养概况核心知识点一:课程总述1. 课程结构高中政治必修三为《政治与法治》,本模块是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为框架,讲述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从而为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奠定政治立场与法治思维的基础。2. 课程内容本模块一共分为三个单元,分别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以及全面依法治国。其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包括三课,分别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以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回顾历史,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等,明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人民当家作主包括三课,分别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对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和政权组织形式(政体)以及基本政治制度的学习,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鲜明特点和主要优势;全面依法治国包括三课分别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中国建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这一部分需要了解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和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核心知识点二:学习方法1. 课前预习(1)要做好笔记。(2)规定一些常用符号(如△、☆、*等)来提示自己。(3)要勤思善想。(4)要持之以恒。2. 课中专心(1)看。(2)听。(3)积极参与。“看、听、参与”等形式有所不同,但共同的就是都必须动脑,这是贯穿整个上课全过程中的一条主线,也是衡量专心不专心的唯一标志。主动思考要求:(1)注意知识的积累;(2)增加感性材料的储备;(3)学会一些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具体化等);(4)将自己置身于教学情景之中。3. 课后复习复习包括:及时复习、阶段复习、总复习。进行复习,应着重抓好以下个环节:(1)忆。(2)读。(3)思。复习的这几个环节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学习中要把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不可孤立地强调一个方面,否则就达不到好的效果。核心知识点三:学科素养“素养”是一种品质,它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后天养成的,是人人终将拥有的。所谓“学科素养”,是经历了“特定学习方式”后形成的“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学科素养不等同于学科知识,但学科素养与学科知识之间具有正相关的关系。具体讲,学科知识的积累,是造就学科素养的条件;学科素养的形成,是学科知识积淀的结果。积累越丰富,积淀越深厚。思想政治学科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以及公共参与。1. 政治认同政治认同指的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认同和赞同。具体来讲,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确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拥护党的领导;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最基本的价值标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2. 理性精神理性精神指的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维品质和行为特征。具体来讲,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面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做出理性的解释、判断和选择;珍重人生价值,展现人生智慧,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心、自觉性。3. 法治意识法治意识指的是人们对法律的认可、崇尚与遵从,是关于法治的思想、知识和态度,主要包括规则意识、程序意识和权利义务意识等。具体来讲,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理解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中逐步形成的先进的国家治理方式,解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树立宪法至上、法律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懂得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依法履行义务的习惯;具有法治让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认知和情感。4. 公共参与公共参与指的是公民主动有序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治理,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具体来讲,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遵循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方式和规则;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公共服务、践行公共道德、展现公共精神;获得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实践经验,具备公共交往中善于对话协商、沟通合作、表达诉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享受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感,表现勇于担当的责任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