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参与民主生活 执教时间设计者学习内容分析与学教方式选择 本课是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目内容,意在引导学生参与民主生活,感知民主价值,增强民主意识,做合格公民。民主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评价“公民参与”核心素养的重要指标。 对待学生能理解的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三种形式主要让学生采取自主梳理的形式,由于民主离学生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所以采取情境设置、材料分析、小组讨论、方案设计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帮助其深入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参与民主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培养热爱社会主义民主的情感;逐步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妥协的民主态度。学习目标(含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从生活中培养学生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能力。 教学难点:树立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意识,认识到培养民主素养需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课前准备 导学单、PPT教学环节与目标 学习任务与要点 学导活动与过程案例分析,导入新课 目标:通过案例分析,聚焦红十字会高官贪污善款事件,明确学习主题-参与民主生活。 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展示材料: (1)湘西红十字会原常务副会长贪污善款获刑5年罚50万; (2)四川红十字会原副会长受贿及贪污捐款 被判20年。 2、启发性提问: (1)你如何看待红十字会高官贪污善款事件? (2)如何避免红十字会善款被人贪污? 要点:请学生根据红十字会的案例,结合实际生活中,提问并导入新课。 1. 聚焦红十字会高官贪污善款事件,学生阅读材料。 2.学生根据材料发表自己的见解 3.教师总结:公民有很多关心的涉及自身利益的大事小事,要保障自身利益,就必须要参与民主生活。二、活动探究一:公民参与民主生活 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了解 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必要性、内涵要点、措施 任务:互动交流 展示材料:课本第37页运用你的经验。(1)你怎样看待小泽拨打市长热线的行为?(2)你有过参与民主生活的经验吗? 要点: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必要性和内涵要点:表达预习成果时要能说明得出结论的原因。在评价、质疑、补充时,要指出问题及改进建议。 1.学生阅读课本,根据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2.学生根据问题表达观点 3.生生评价,质疑、补充; 3.教师总结,提出改进意见三、探究活动二:如何行使民主权利。 目标:通过教师搭建学习支架,即设计系列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深入学习,明确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的三个途径,提高“政治认同”“公民参与”素养 任务:看视频回答问题 【民主选举】 1、播放视频《辽宁45名人大代表贿选 全国人大常委会确定当选无效》。 2、思考: (1)你如何看待人大代表贿选的行为,这种行为会带来什么危害? (2)为避免贿选这种情况的出现,在民主选举的过程当中,必须要遵循怎样的原则? (3)民主选举有哪几种形式? (4)公民应如何参与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 1、课本第39页探究与分享: 小组讨论:(1)你是如何看待这样的“定价听证会”的?你认为有必要吗?请说明理由。 (2)听证会是为了保障公民的哪项民主权利?你认为还有哪些事情应做到“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请举例说明。 (3)除了听证会以外,还有哪些途径可以行使该项民主权利? 【民主监督】 1、阅读新闻-近日,县政协协商委派民主监督小组到县卫计局正式启动民主监督工作。此次监督的主要内容有: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重大方针政策及地方性法规等情况,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工作计划执行等情况,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重大决策部署、交办重点事项和重点项目开展等情况,涉及群众普遍反映的突出问题的处理解决情况,政务公开情况和行政效能等情况,对县政协重要意见建议采纳落实和提案办理等情况。 2、思考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请你说说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参与民主监督? (2)结合材料分析实施民主监督有何意义? 要点:阅读课本,根据老师给的材料回答问题,找出行使民主权利的三个途径。 1. 先让学生总结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再逐一进行讲解。 2.学生观看视频,回答民主选举的若干问题 3.学生对民主选举的要点进行总结,明确民主选举的地位、形式、原则、要求。 4.学生根据书本探究内容进行小组讨论 5.生生评价,学生交流、质疑、补充 6.教师指导、补充、评价 7、学生归纳总结民主决策的相关内容,明确民主决策的地位、要求、制度。 8.学生阅读新闻 9.学生回答问题 10.学生归纳民主监督的学习内容,明确民主监督的地位与作用。 11.教师总结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三个重要途径。四、探究活动三: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 目标:通过情境的创设,评估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通过材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任务:情境设置,价值判断 学习方式: 1.课本第41页探究与分享: 思考:学生社会作为学生组织实行民主管理。在学生社团管理过程中,如果出现下列情况,你会作出怎样的选择? 2. 活动:材料分析 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一个真正的民主国家是建立在民众的良好的民主意识上的。民主社会本质上就是公民社会,民主意识本质上也就是公民意识。 思考:从蔡元培的话中可看出 公民为什么要增强民主意识? 要点: 根据情境回答问题,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予以正确的引导。学会归纳知识要点,培养学生知识整合的能力。 1.教师设置情境 2.学生分组辩论 3.学生逐步分析解决社团问题,总结提升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 4.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5.学生归纳公民为什么要增强民主意识(3点内容)五、探究活动四:公民如何增强民主意识。 目标:结合时政热点分析“谣言”的危害,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小事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并提升“政治认同”核心素养。 任务: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记者日前从沈阳市公安局沈北分局了解到,近期有人在网上编造、故意传播“沈阳某加油站手机扫码引发爆炸致人死亡”的虚假恐怖信息,目前犯罪嫌疑人周某某已被警方抓捕归案。7月19日,一则“因天气炎热,有市民在沈阳浑南一加油站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引发爆炸,致4人死亡”的消息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时附一段短视频,视频中可见一破损加油站,并有疑似受伤人员逃离的画面。相关说法和短视频在本地社交网络圈中形成一定范围的传播。 经公安机关核实,沈阳近期并未发生此类事故,该视频内容为7月18日河南省濮阳县发生的一起加油站爆炸事故现场情况,该事故造成5人受伤。沈阳警方对这起网上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案件迅速展开调查,很快查明并锁定犯罪嫌疑人周某某(男,41岁),并于7月19日晚在沈北新区某小区将其抓获。 思考:(1)结合材料和教材P42几位同学的观点,谈谈你如何看待“谣言”? (2)互联网时代,谣言通过网络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形式的谣言,我们应该怎么做? 1.学生阅读材料 2.学生回答问题 3.生生评价,学生相互质疑、补充 4.老师归纳总结六、巩固提升:拓展活动 目标:通过听证会的设计,培养学生参与民主生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公民参与”的核心素养 任务:结合学习生活拓展知识 某中学九年级(1)班同学准备针对校方不允许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问题,组织一次模拟听证会,让同学真实感受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神圣和责任,加强同学们关注政治生活的兴趣,增强同学们的民主意识,提高同学们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请你参与设计。 ⑴请你给听证会确立一个主题。 答案提示:中学生是否可以带手机进校园 ⑵请你设计听证会的程序。 1.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设计主题 2.学生设计听证会的人员 3.学生设计听证会的程序 4.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5.生生评价,相互质疑补充 5.学生修改听证会方案 6.教师总结反馈七、学法指导:课堂小结 目标:通过学科学习方法演示、指导,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梳理、归纳。 任务:课堂收获分享 学习方式:学生汇报本节课学习成果。 要点:在汇报学习成果时,可以结合板书,及本节课完成的探究任务,用精炼的语言进行概括,有问题,其他学生可以补充、改进。 1.学生自主梳理; 2.同伴补充、改进; 3.教师学法指导; 4.学生用关键词梳理,将课堂内容梳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八、板书设计 参与民主生活 一、行使民主权利 1、公民参与民主生活地位、内涵、要求 2、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 ①民主选举②民主决策③民主监督 二、增强民主意识 1、公民为什么要增强民主意识? 2、公民如何增强民主意识?九、教学反思 初中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的重要时期。虽是九年级学生,他们毕竟年龄还小,社会阅历缺乏,人生经历有限,知识结构局限,理性思维受限,民主意识浅限,在这个阶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民主观,让学生明白,民主建设利国、利民、利自,离不开中学生的积极参与。九年级学生,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对国民身份认同的心理需要日益凸显,需要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新型民主的特点、形式等。本课、本框教学,帮助学生认识民主中国的进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把民主作为基本生活方式,在实践中培养民主素养。 本节课聚焦于“政治认同”和“公民参与”这一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内容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所以在本课我既注重让学生自主归纳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知识,同时还设计了听证会设计方案环节,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民主的力量。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我搭建了多种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深入学习,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水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