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夯实法治基础 执教时间设计者 学校学习内容分析与学教方式选择 本节内容是九上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第四课《建设法治国家》第一框:通过阐释法治的含义,回顾法治中国的历程,明确为什么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法治中国的总目标,帮助学生认识法治中国的进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而把法治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在实践中培养法治素养。本课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法治教育内容的概括和提升。 学教方式:本课内容是有关法治道路、依法治国,内容比较难、枯燥,学生其实难以理解。所以学教方式采用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和教师的讲解相结合的方式,特别是法治蓝图内容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教师解读为宜。学习目标(含学习重点、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祖国,积极关心国家法治建设,感受法治中国的进步,坚定走法治道路的信念,感受建设法治中国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树立法治意识,积极遵守法律要求,努力维护法律的尊严,践行法治精神。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讨论、材料分析,提高自己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法治的内涵、作用和要求,以及如何建设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学习重点:法治的含义,理解中国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 学习难点:理解良法与善治,树立法治意识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布置学生预习 学生:预习新课内容划好关键词、思考问题教学环节与目标 学习任务与要点 学导活动与过程导入新课(引出本课主题) 阅读《运用你的经验》思考教材问题:在这些公职人员辛勤付出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保证社会生活安全、有序、自由? 法治是社会安定、有序的保障。 以课本素材导入。引导学生思考: 从学生身边的情景引入,引导学生理解社会秩序的背后离不开法治的保障。 引出本课主题--夯实法治基础讲授新课(让学生通过情景体验、视频感受,体会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性。观看《法治中国》,体会我国法治建设历程) 学生观看视频链接,进行小组讨论探究一:法治的重要性。 ①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踏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学生探究活动二:思考:人治与法治的区别在哪儿?法治与你有什么关系。你对良法是怎么理解的? ①法治要求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②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 探究三:党如何领导依法治国? 学生阅读教材进行探究,了解法治中国的道路和法治蓝图(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自2017年10月1日起实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制度保障。(视频链接) 引导学生思考:法治的重要作用? 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二:中国探索法治的历程 学生思考:人治与法治的区别在哪儿?法治与你有什么关系。你对良法是怎么理解的? 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三:党如何领导依法治国? ①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②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法治建设。 ③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战备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如何做到文明有礼)课堂小结 学生根据板书进行小结本课内容要点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认识到法治对国家以及个人的重要意义。掌握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目标和要求。板书设计 1. 法治的作用 夯实法治基础 2.法治的要求 3.党如何领导依法治国 4.如何建设法治国家学与导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