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说课 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说课 课件

资源简介

课件16张PPT。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三、教学目标 四、重难点五、教学过程六、教学反思一、说教材本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三课,是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的重要章节。本课包含了中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发展重要时期的关键内容,转承秦始皇开创统一大业,实现中央集权,继承秦朝大一统局面,为秦汉文明乃至中华文明奠定基础。通过学习本课,可以加深对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认识,为以后中国古代史的学习埋下伏笔,更直观的体现中华文明的延续性。经过一年《历史与社会》学科的学习,学生对知识结构和学习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七年级学过与汉武帝有关内容,且学生较为容易的通过电视、网络等途径了解这一时期的相关历史,对这节课有较大的熟悉感和兴趣。但是学生的主观意愿较强,受媒体他人影响,不能充分运用唯物史观的看待历史人物和事件。二、说学情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汉武帝“推恩令”、“监察制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实现大一统的举措,能够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该措施的必要性2、过程和方法通过比较秦汉历史、换位思考、合作探究,了解大一统的必然性,认识汉的大一统是对秦中央集权的延续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百家争鸣相关知识,通过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学习,认识到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通过比较学习、换位思考等教学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看问题的辩证思维。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汉武帝为了实现大一统采取的各种举措难点: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了解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五、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诗词导入: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秦始皇的丰功伟绩,毛主席把汉武和秦皇相提并论,可见汉武也是不一般的人物。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汉武帝究竟是何方圣神。2、新课教学汉朝经过休养生息,文景之治,进入鼎盛时期。我想啊,汉武帝这个皇帝当得肯定是一帆风顺的。那么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结合材料,说说自己的看法。借此引出汉武帝雄图伟业的背景。材料一、西汉的分封和七国之乱材料二、西汉初年的货币材料三、淮南王广招门客,著《淮南子》1) 初登大堂政治上:诸侯王势力过大,各自为政,分散王权经济上:诸侯王掌握地方经济命脉,生活奢侈;币制混乱,民间私铸严重,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思想文化上:汉初奉行无为而治,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然诸侯国与中央政令相左,招贤纳士,结交大臣,威胁中央权威2)雄图伟业针对这样一个暗潮汹涌,诸侯国虎视眈眈,中央权威受到挑战的局面,假如你是皇帝,将会怎样做呢?同学们,集思广益,借鉴了不少举措,提到要削藩,收回经济大权,设立东西厂监察百官,接下来我们来看下,汉武帝是怎么做的。政治上:设立中朝;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司隶校尉;经济上:统一铸造货币;盐铁专营;思想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儒学教育;3) 英雄迟暮经过一系列的举措,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出现了经济发展、权利集中、思想文化趋于一统的局面。但是好景不长。汉武帝晚年,穷兵黩武、制造巫蛊之祸,削弱了国力,汉朝由盛转衰。王莽篡权;公元25年,刘秀称帝,出现短暂的光武中兴;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把持朝政,公元220年,东汉灭亡。3、课堂小结回顾我们所学过的知识,思考为什么毛主席能够把秦皇和汉武摆在相同的位置。教师指导学生总结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措施,与秦始皇功绩相比较,理解秦汉时期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时期。4、情感升华请谈谈汉武帝大一统举措对当今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借鉴意义六、教学反思本课学生较为熟悉,能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读史料、明背景、设情景、重思辨,让引导学生融入汉代的历史中去,完成学习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学生对史实了解有限,容易受影视作品影响,认识不全面,思维拓展不开,使得探究合作的自主学习方法受到限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