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工艺坊-滴水瓦》(教案)-劳动四年级上册苏教版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巧手工艺坊-滴水瓦》(教案)-劳动四年级上册苏教版1

资源简介

滴 水 瓦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科版小学劳动四年级上册泥工系列里的拓展教学内容,属于技术初步。技术的学习需要从模仿入手,通过模仿学习,使学生掌握用滴水瓦模具制作滴水瓦的技能和技法。学习的内容比较贴近生活,富有趣味性和时代感。在掌握泥工技法的同时要让孩子们懂得如何去保护、传承和弘扬为之骄傲的家乡传统技艺,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
设计理念:
本课着力创设宽松、和谐、灵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去体验动手创造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精确严密的技术活动习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和人文素养。为此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1.情境导入揭课题;
2.探究学习攻难点;
3分工合作来实践;
4.展评作品秀风采;
5.拓展延伸激志向。
教学目标:
1.体验合作探究、动手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热爱家乡民间优秀技艺的情怀。
2.学习掌握滴水瓦的制作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让学生亲历滴水瓦的制作过程,并通过评价对作品进行改进和完善,制作出牢固实用的滴水瓦。
4.养成认真、细心、规范地进行技术学习和技术探究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劳动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用模具制作滴水瓦。
教学难点:插瓦时要注意一定的力度和角度,花边和瓦片粘合牢固。
教学准备:泥、半成品瓦片、柴油、刷子、滴水瓦模具、夹弓、水槽、量杯、木槌、垫板、毛巾、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课题
导入语:我们陆慕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镇,特别是在传统技艺方面更是独具特色。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蟋蟀盆、缂丝、虾鳝笼、御窑“金砖”、砖雕、花边滴水瓦)。这是什么?(师出示一块滴水瓦)今天这节课,吴老师打算带领大家一起学做御窑砖瓦系列里面的滴水瓦。(揭示课题:滴水瓦)。
【设计意图:伴着琵琶弹奏的《茉莉花》美妙音乐,欣赏着家乡精美的传统手工技艺品,用心创设一种和谐、宽松、蕴含美感的家乡技艺美情境,有利于学生心情的放松,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
二、探究学习攻难点
1.自学教材,初步学习滴水瓦的制作步骤。
请大家看滴水瓦的制作图,同时思考两个问题。
(1.制作滴水瓦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2.大概分哪几个步骤,你认为哪一步最难?)
师生一起认识工具和材料,交流操作步骤,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揉泥、摔嵌、钩泥、插瓦、提瓦
2.观看制作滴水瓦的录像,分步探究。
(1)揉泥——双手用力揉,泥一定要揉得软。(边播放录像边讲解)
(2)摔嵌——先在槽口里抹油,刷子上的油沾的不能太多,抹得要均匀。把泥用力摔嵌在槽里,并用木槌敲实。(边播放录像边讲解)
(3)钩泥——用夹弓紧贴着模具槽口钩泥,一次不行的话,可重复钩,钩平为止。(录像暂停,请一名学生和教师一起合作示范,投影仪展示)
(4)插瓦——找准位置,瓦端沾水,双手用力把瓦插紧在模具槽里,注意一定的力度和角度,两个面的夹角大约在100度左右。(录像暂停,教师示范演示)
(5)提瓦——用食指沿边轻轻起槽,搓细泥条补平槽,再用大拇指回抹。提瓦时双手用力一定要均匀,提起后再把凹面多余的泥抹掉、抹平即可。做好的滴水瓦要平放在桌面上,花边朝上。也可以花边朝下,平放在桌沿。(请一名学生上来做起槽补槽,教师示范提瓦、抹平)
3.解决有难度的步骤。
(1)教师示范插瓦这一步,通过大屏幕投影展示。采用三点定位的方法找准插瓦的位置,插瓦时要注意一定的力度和角度,如果力度没掌握好,插的不紧,在提瓦时就可能提不起,制作失败。同时还要掌握瓦片和花边之间夹角的角度大约在100度左右,借助一个三角板来直观演示。
(2)为了使瓦片和模具槽里的花边粘合牢固,在插紧的基础上再通过用食指沿边轻轻起槽,搓细泥条补平槽,用大拇指按实回抹,就能保证顺利提瓦。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学教材、交流讨论演示、师生合作示范,一步步、一层层深入了解滴水瓦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掌握制作要点和难点。我力求让学生用严谨的态度去对待,提高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同时我也引导学生积极讨论:这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思索怎样的滴水瓦才是实用合格的。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思索,去质疑,去创新,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创造出更好更美的事物。】
三、分工合作来实践
1.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上明白了滴水瓦的制作步骤和要点,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按捺不住了,很想亲自动手实践一下。那今天我们四人为一小组,每组做两块滴水瓦,同时请大家思考一下,每一步的人员分工如何安排,尤其是关键环节的人员一定要先选好,比如说力气大的同学可以负责钩泥,胆大心细的同学来插瓦等等。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出色的完成,在动手做之前,有四点要求你们能做到吗?(课件出示)
温馨提示:你们能做到吗?
(1) 做工精良
(2) 技法正确
(3) 互助合作
(4) 安全卫生
等会把你们做好的滴水瓦放到前面的展台上,花边可以朝下放。老师还设了一些奖项:“最佳作品奖”、“操作小能手”、“团结协作奖”和“整洁卫生奖”,同时还有雕刻精美的砖雕作为奖品发给你们呢,同学们,加油吧!
2.组长带领组员开始动手制作滴水瓦,教师相机指导(播放音乐和录像)。
【设计意图: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该环节倡导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作品,在制作之前就明确了作品的标准:做工精良、牢固实用。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制作难度较大,教师在巡视时,给予必要的帮困扶贫指导,监测课堂实效,及时调整策略。在优美乐曲《苏州好风光》的配合下,大屏幕播放老师制作滴水瓦的录像,用以营造舒适的环境和轻松的氛围。】
四、展评作品秀风采
1.各个组把做好的滴水瓦放在展台上。
今天我们要挑选出一批合格的滴水瓦拿到御窑砖瓦厂去烧制,老师聘请8位组长作为检验员来检验滴水瓦的质量,被选中的作品由检验员发放产品许可证。检验结束,请检验员来说一说挑选的理由。
2.接下来再请得票多的小组对自己组的作品进行评价,并说一说制作的心得体会。
3.对没有被选中的作品原因来讨论(可以针对100度的夹角没掌握好的滴水瓦、还有没抹平的瓦进行讨论,让学生自己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原因,特别强调好的滴水瓦不仅要美观,更主要的是实用)。同时到关注没有完成的小组。
4.教师发奖,拍照纪念,给予鼓励评价,学生鼓掌祝贺。
【设计意图:运用多种形式开展评价,在关注学生的作品合不合格的同时,对结果获得的过程更要关注。学习制作中的思考、推理、情感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这些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我们更应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努力的过程。让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引导学生在成功之余,戒骄戒躁,精益求精,巩固质量意识,热爱家乡的传统技艺。】
五、拓展延伸激志向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滴水瓦,下次我们还要学习制作蟋蟀盆,砖雕等。(课件出示)目前相城区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区政府所在地的陆慕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优秀的传统技艺正面临着消亡、脱节、失传的危机,如何保护、继承这些传统技艺,并使之发扬光大,这个重担就落在同学们的身上了,任重而道远。同学们有没有信心挑起这个重担。
六、板书设计: 滴水瓦
揉泥
摔嵌
钩泥
插瓦
提瓦
【设计意图:美观合理的板书既是教师基本功的一种体现,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我在设计板书时,尽量使板书内容提纲挈领,言简意赅,有助于学生记忆,便于学生理解相关内容。板书过程中,教师尽力展示规范的书写过程,认真的书写态度,这些对学生所起的良好教育和引领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教学反思:
本课我着力创设宽松、和谐、灵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去体验动手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热爱家乡民间优秀技艺的情怀,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劳动习惯。
一、创设氛围,激发学生制作热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如果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课伊始,我就出示一些家乡精美的传统手工技艺品,用心创设一种和谐、宽松、蕴含美感的家乡技艺美情境,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进一步学习的欲望被激发,从而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学习中。同时我还设了一些奖项:“最佳作品奖”、“操作小能手”、“团结协作奖”和“整洁卫生奖”,准备了一些制作精美的砖雕作为奖品发给学生,学生的制作热情高涨。整节课氛围宽松、民主,充满了愉悦,学生兴趣盎然。
二、主动参与,强化学生动手能力。
有一个格言是这样说的:“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在本课教学中,我抓住一个“精”字,突出一个“动”字。有一名叫蔡松峰的学生,他文化课成绩不是很好,缺乏自信心,但他的动手能力很强,在课堂上我创造机会让他上台示范,树立他的自信心。这种做法能激发全班学生都喜欢上劳技课,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有位家长说:“学校现在开设的劳技课,不是我们以前学的简单手工课。学习它,不仅不会影响孩子其它文化课,反而更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
三、细节指导,使有效走向高效。
滴水瓦制作工序较多,难度较大,面对全班那么多的学生,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看清制作方法和其中的细节呢?我采用了录像播放和师生合作示范相结合的手段来进行教学,不但把制作细节处放大在学生眼前,让他们看得清清楚楚,而且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在播放录像时,我还配上了轻柔的背景音乐,使我的讲解说明变得轻快愉悦。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观看得很认真,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