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复习课件(共3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复习课件(共37张PPT)

资源简介

(共37张PPT)
单元主题:父母之爱
第六单元复习课
第一部分
单元要素回顾
单元人文主题:
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
单元语文要素:
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蕴含的感情。
单元习作要求:
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1、整体把握单元内容
舐犊情深
2、单元要素梳理
3、细节描写与场景描写的方法。
1.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细节,是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小环节。常见的细节描写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
2.场景描写:
场景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时间或特定地点范围内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
第二部分
课文内容掌握
18课 《慈母情深》掌握要求
1.想象课文描绘的场景、细节,
体会“慈母情深”。
2.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拿到钱时
“鼻子一酸”。
18.慈母情深
作者简介:
梁晓声1949年出生,原名梁绍生,当代著名作家。著有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天若有情》《父亲》,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人间烟火》,长篇小说《雪城》《生非》等。凭借作品《人世间》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炼主旨:
本文讲述了母亲在家境极端贫困的情况下,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我”买《青年近卫军》的故事,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理层次
慈母情深
渴望买书(1-5) 失魂落魄
如愿以偿(35-38) 感激母亲
敬爱母亲
母爱伟大
要钱买书(6-34)
母亲:挣钱艰辛通情达理
儿子:感激母亲崇敬母亲
1、想象课文描绘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1)在工厂找母亲的场景:
在进工厂找母亲的过程中,作者对母亲工厂的环境进行了详尽的描述。
厂房内环境十分恶劣:潮湿阴暗、闷热嘈杂、拥挤狭窄。
这些描写强调了母亲为了维持“我们”家的生活而非常辛苦努力的工作,体现出慈母情深。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音震耳欲聋。
1、想象课文描绘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2)母亲给钱买书的场景:
在这个场景中,母子之间、母亲和工友之间的对话以及其中的细节也体现出慈母情深。
在“我”吞吞吐吐地说出想要买书的时候,母亲的行为与工友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工友的话中不仅有对母亲的劝阻,还有对“我”要钱买书的指责,而母亲的回答却充满了对“我”读书的认可和支持。
“ 揉得皱皱的毛票”说明钱是母亲一点点攒下来的; “皲裂的手指”说明母亲工作的艰辛,钱来之不易;“掏”“数”表现了母亲对钱的珍惜。母亲宁愿劳苦、贫穷,也要让孩子读书,可见母亲的胸襟和远见。
2、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1)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第19自然段)
答:运用反复的手法,描写母亲转过身来时的动作。将一连串动作分解、细化,像慢镜头一样出现、聚焦,虽然是短短的一瞬,画面却十分清晰、刻骨铭心,强调了“我”看到劳碌的母亲转过身来时的惊讶、酸楚之情。
概念: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效果:强调了某种意思,突出了某种感情。
2、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2)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第 32自然段)
答:连续使用了四个“立刻”,写母亲给“我”钱之后的动作,强调了母亲工作时的动作快、节奏快,突出了母亲不辞劳苦、争分夺秒工作的状态。
2、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3)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第2自然段)
答:两个“从来没有”,两个“一次” 、两个“这么多钱”,说明一元多钱对于“我”家这样的家庭来说是非常大的数目,表现了“我”家的贫穷。
(4)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第7自然段)
答:“七八十”这个词语的反复使用,强调了小工厂极端拥挤、闷热嘈杂的环境,突出了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与艰苦。
2、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5)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第 33 自然段)
答:两个“第一次”强调了“我”此时此刻才真正体会到母亲工作的辛苦,突出了“我”内心深处萌发的对母亲的心疼和愧疚之感,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责任。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拿到钱时“鼻子一酸”。
(1)因为“我”拿到的钱是母亲通过千辛万苦的劳作得来的,这些皱皱巴巴的毛票浸透了母亲的血汗,母亲却毫不犹豫的支持“我”读书,从中我感受到了深深的母爱,所以“鼻子一酸”。
(2)对母亲的心疼使我“鼻子一酸”。经过这件事,我觉得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要学会关心母亲、帮助母亲。
19 《父爱之舟》掌握要求
1.能够说出“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
2.重点赏析逛庙会时的场景。
3.理解课文题目。
4.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深切的父爱。
5.联系课文,说说哪些地方体现了父亲对“我”深沉的爱。(场景)
19.父爱之舟
作者简介: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等。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吴冠中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理层次
父爱如山
做梦(1)—回顾昨夜的梦
父亲给“我”买枇杷
住客栈,心疼“我”被臭虫咬
逛庙会,给“我”买豆腐脑,做万花筒
雨雪天背“我”去上学
凑钱给“我”缴学费,为“我”铺床
摇船送“我”报考、上学
给“我”缝补棉被
梦醒(10):感激、怀念父亲
梦中(2-9)
父爱如山
无法忘怀
19.父爱之舟
一、本文围绕( )这一中心,写出了父亲深沉的( )之情,抒发了儿子对父亲的( )和( )之情。
父爱
爱子
怀念
感激
1、能够说出“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
(1)父母半夜给蚕宝宝添桑叶,“我”跟着父亲卖茧子,父亲给“我”买枇杷;
(2)住旅店,父亲要为“我”换好一点儿的房间;
(3)逛庙会,父亲给“我”买热豆腐脑,回家后给“我”做万花筒;
(4)每逢大雨大雪天,父亲都背“我”上学;
(5)即使变卖东西,父亲也要如期给“我”缴上各种费用;
(6)父亲送“我”报考无锡师范;
(7)父亲即使在偶尔的小憩中也要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
2、重点赏析逛庙会时的场景。
作者把庙会绘成了一幅极富地方特色的风俗画,看的、吃的、玩的应有尽有。这样盛大的庙会和父子的清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庙会是那样的热闹,而拮据的“我们”却在偏僻的地方吃随身带来的凉粽子。尽管没钱,父亲还是给“我”买了一碗热豆腐脑;买不起玩具,父亲就自己给“我”做了一个万花筒。虽然贫困的家境限制了父亲所能给孩子提供的物质条件,但他给孩子的爱却丝毫没有减少。
3、理解课文题目。
(1)“父爱之舟”把父爱与船结合起来,形象地表现了父爱对“我”早期成长的承载作用,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2)“父爱之舟”实指姑爹的小渔船,虚指父亲深沉的爱,以此为题,化抽象为具体。
(3)“父爱之舟”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父亲总是以此舟送“我”读书、考学。
(4)“父爱之舟”情感内涵丰富,以此为题,写出了父爱的伟大与深沉。
4.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深切的父爱。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新滋味”指的是心酸的滋味,“我”感受到了父亲竭尽全力支持“我”读书的不易,被父亲的爱感动。心中充满了对父亲的感激和心疼、对家庭状况的担忧、以及不能为家庭分忧的愧疚等。
4.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深切的父爱。
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作者认为自己的语言不够形容父亲对自己深沉的爱。从此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父亲的感激、怀念和深沉的爱。
20课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掌握要求
1.了解父母对同一首诗有着不同看法的原因以及这些看法带给“我”的不同感受。
2.巴迪长大后是如何看待父母的爱的?
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作者简介:
巴德·舒尔伯格(1914-2009)美国著名的编剧家作家。共创作了34部作品,其中13部被拍成电影或搬上舞台。代表作有《在滨水区》《码头风云》《什么使萨米逃走》《醒着的梦》等。
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炼主旨:
本文叙述了作者八九岁时写了第一首诗,父母对他的诗产生了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作者也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了父母的爱。
理层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鼓励

严厉
母亲
“精彩极了”
父亲
“糟糕透了”
成长
巴迪
坚持
进步
1.了解父母对同一首诗有着不同看法的原因以及这些看法带给“我”的不同感受。
看法 理由 带给我的感受
母亲 精彩极了 七八岁的孩子居然写了一首诗,应该肯定和鼓励 既腼腆又得意扬扬
父亲 糟糕透了 更看重诗的质量,他严厉的批评是想对“我”进行必要的提醒,担心“我”骄傲 难以接受,扑到床上失声痛哭
2.巴迪长大后是如何看待父母的爱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成绩的取得,“我”越来越认识到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是父母对“我”的爱。仅有表扬容易让人自满,仅有批评容易让人颓丧和自卑,父母两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对“我”的成长起到了巨大作用,让“我”逐步走向成功。
1.“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这句话中,“幸运“指什么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从课文中学答题
答:“幸运”指“我”有一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鼓励“我”,“我”才能坚持下去;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警告让“我”保持清醒,不断进步。“我”写了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这些成绩离不开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所以作者觉得自己当初很幸运。
2.如何理解“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
从课文中学答题
答:在生活中,不因取得成绩受到表扬而骄傲,也不因遇到挫折受到批评而灰心,要正确对待表扬和批评。
第三部分
语文园地复习
语文园地六 掌握要求
1.能够联系课文,体会不同结尾的特点。
2.他会场景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3.背诵有关勤俭节约的名句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尚书》
日积月累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魏征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用纯
你还记得书信的格式吗?
-----------------------------------------------
---------------------------------------------------
称呼
问候语
---
正 文
---------------------------------------------------
祝福语
----
署名
-
日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