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春江花月夜》欣赏课(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体验中国民族乐器的表现力,感受音乐意境。2、引导学生用音乐术语,描述音乐的情绪情感。3、记住主题旋律,在复习巩固民族五声音阶及“鱼咬尾”创作手法的同时,能 够了解“换头合尾”这一创作手法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教学重难点:能够哼唱主旋律。体验中国民族乐器的表现力,感受音乐意境。情境导入,感受迷人景色10”音乐后师朗诵“春风吹处灯如火,江水绕山过,花影落”预设学生:“月光穿云,夜如梭。” 】师:这首古诗表现出了怎样的意境?请同学们说一说。(生:优美的;月亮从云中穿过的景象;...)师:非常好,音乐和诗歌带我们走进了一幅美丽的中国山水图画,有这样一首古曲,同样富有优美的意境,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首古曲《春江花月夜》请看。【师播放音乐段落剪辑MV 】二、介绍音乐,充分了解作品1.了解乐队编制师:刚刚我们看到的是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民族管弦乐队是上世纪20年代,在下产生的。综合了传统乐队和吹打乐队,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在部分程度上模仿了西方的编制,请看。(出示ppt1编制对比)师: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分有:组、组、组、组西洋管弦乐队分有:组、铜管组、组、打击乐组(出示ppt2乐器对比)(我国的中缺少低音乐器,所以比较常见的做法是使用中的作为补偿,也有使用的。)师:在中国民族管弦乐曲中,这些乐器有其独特的风格。(ppt3 琵琶、洞箫、古筝链接图片和乐器音色)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称琵琶音色为“大珠小珠落玉盘”;洞箫音质悠远深邃,寄托了古代士子高洁志向和满腔抱负;筝声激越,即可表现悠扬的情境,又可展示金戈铁马、惊涛拍岸。了解作品师: 《春江花月夜》 原为琵琶曲,名《夕阳箫鼓》。今天聆听的管弦乐队演奏版本就是由中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彭修文编订的,全曲分共十个乐段,每一小段都有一个形象、生动的标题。是一首非常典型的标题性音乐。下面我们一同走进这幅音乐长卷。学习新课,展开音乐长卷画卷一——春江聆听第一段《江楼钟鼓》师:“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聆听1)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第一段《江楼钟鼓》,这一段主要由哪些民族乐器演奏?生:洞箫、琵琶、筝........(师鼓励并出示ppt乐器)师:这一段的主奏乐器是琵琶,老师今天就带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乐器。认识琵琶感受音色师:琵琶属于民族管弦乐队中的弹拨乐器,定音:5125, 四根弦、琴头、琴轴、相、品。琵琶最早指的是一种弹奏的指法,琵是“弹”琶是“挑”,这也是琵琶演奏中最常见的指法。下面老师给大家演奏《春江花月夜》开头的引子和江楼钟鼓部分。师:大家觉得琵琶的音色是怎样的?(生: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声音,清脆悦耳、细腻婉转,.......)3、学习主题旋律师: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段旋律唱出优美的意境呢?请同学们边模唱边随老师一起画出旋律线。(出示的乐谱)。(1放音乐,生哼唱。)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旋律线走向有何特点呢?生:像波浪线。师:这像是江面上平静的波浪还是汹涌的波浪?生:平静的。(师板书:波浪线)师:刚才同学们模唱的非常好,我们能否用唱名的方式再把旋律唱的更美一些呢?提示坐姿、发声方式、换气记号(白板出示换气记号)(2放音乐,师先钢琴伴奏范唱,生第二次唱。)师:同学们最后我们用卡农的方式演唱,感受湖面层叠的水浪,一起沉浸在平静湖面之中(3放音乐,第三次哼唱)预设学生师:同学们,给自己一点掌声,非常棒,老师感受到了乐曲的优美和寂静的意境。衔接部分:了解五声音阶1.了解五声音阶师:请同学们注意,《江楼钟鼓》全段主题旋律由哪几个音组成?生:12356,五个音师:(师板书)12356这五个音就构成了我国传统的五声调式(板书“宫商角徵羽”)。(古筝弹出12356五个音)2.了解“鱼咬尾”师:同学们认真看看每个乐句的一头一尾有什么特点呢?(一句句看)5 5 3 3 5 5 3 3生:音相同师:各个乐句的首尾音——相同。每一条鱼都紧紧咬住前面一条鱼的尾巴,这种创作手法叫做“鱼咬尾”,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音乐创作手法,使音乐旋律产生一种藕断丝连,绵密的效果。这种创作手法在整首乐曲中都有体现。3.“鱼咬尾”音乐创编游戏 用五声音阶“1、2、3、5、6”创编旋律接龙:12356—65321—13235--56513—(用古筝创编鱼咬尾旋律,预设)画卷二——月夜1、聆听第六段《渔歌唱晚》师: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画卷三——月夜师:“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聆听1)师:江楼钟鼓给我们呈现出有山有水,有景有情,古朴典雅,深幽的意境。刚才听到的这一段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情绪呢?(生:音乐情绪活泼欢快一些;乐器越来越多,速度力度音色三方面分析)2、了解“换头合尾”师:请大家看一看这一段结尾的旋律和第一段江楼钟鼓有什么相同之处?(生:和第一段最后一句相同)师:请大家一起唱一下最后一句。(黑板贴出最后一句)每一段的主题旋律改变了,但结尾处却相同,整首乐曲结尾处运用“换头合尾”的手法体现各个段落间“殊途同归 ”的关系,这种特殊的创作手法,使得不同段落中的音乐形象和谐统一。“换头合尾”的创作手法也运用到这首乐曲的每一段中。3、再次聆听2师:仔细聆听哪些乐器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生:木鱼、洞箫)(揭示萧声清幽 木鱼乐观描绘出全段欢快地景象)师:这里用到的打击乐器——木鱼,你们认为古代晚上人们敲击木鱼是为了什么呢?生:报时。。提醒早归。。报平安师:木鱼声音出现在乐谱什么位置?同学们可以用响指的方式来模仿木鱼声。生:出现在休止符处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打响指的方式,模仿木鱼的声音,合作演绎一下“渔歌唱晚”。师:非常感谢同学们的表演!江楼钟鼓给我们优美静谧的春江意境美,渔歌唱晚又把我们带入了活泼的月夜中。那么春江花月夜的第七段“回澜拍岸”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情绪呢?画卷三——涛声1、聆听第七段《回澜拍岸》师:“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聆听1)(PPT出示问题:音乐情绪怎样?力度怎样?)生:热烈,力度强,江面很猛烈拍打江岸。(模仿琵琶演奏)师:老师为大家带来这一段的演奏(琵琶演奏这一段)师:请同学们用扫的动作模仿琵琶演奏(把江水拍打江岸,波涛汹涌、澎湃的感觉做出来)(提最后一句,换头合尾)师:在这里,乐队齐奏展现了辉煌的交响效果,让我们感受到了,浪涛拍岸的意境。惊涛画面展现在眼前。(让我们感受到了涛声拍岸的意境。)画卷四——渔归师:“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聆听1)1.聆听第九段《欸乃归舟》师:刚刚我们聆听的是全曲第九段《欸乃归舟》,同学们你知道“欸乃”是什么意思吗?(生:象声词,划船摇橹的声音)(师示范,生模仿摇橹的样子)师:请欣赏“欸乃归舟”,加入摇橹的样子,跟上节奏,并想想这一段又是怎样的情绪呢?师:感谢同学们的表演!老师仿佛看到了群舟竞归的景象,和渔民们欢快喜悦的心情。(生:慢到快到慢;渔民回家的心情非常迫切,欢快情绪;力度弱到强;乐器增多.......)?四、小结师:优美的民族管弦乐,带我们走进了四副美丽画卷,置身于诗情画意的音乐中,哪位同学能来说说你的感受?(生:畅谈,旋律之美,标题之美,乐器音色之美...回顾音乐创作手法...)师:(PPT展示学生提到的,四个方面)师:中国古典音乐其实离大家并不遥远,《春江花月夜》是中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珍品,乐曲以优美流畅的旋律,巧妙细腻的器乐组合,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如同一幅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让我们更多的走进中国古典音乐,感受那份逝去的古朴的美。(出示课件:配乐诗朗诵《春江花月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