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年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西班牙对拉美的征服者多半是不通文墨的武人,他们各霸一方,在美洲大陆形成割据之势;直到美洲被瓜分殆尽,西班牙政府才开始委派官吏到美洲接管各个地方政府,并建立了一套严密的多层次的统治机构。西班牙政府此举( )A.推动了海外探险的持续深入 B.消除了国内封建割据的隐患C.构建起规模空前的殖民帝国 D.为英国统治北美提供了借鉴2.1884年的柏林会议规定,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这次会议( )A.加快了列强瓜分非洲的步伐 B.消除了列强之间的矛盾冲突C.标志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D.导致奴隶贸易问题更为严重3.德国作为欧洲后起之秀,在1871年击败法国,实现统一后,便力图通过各种方式来展现自己的大国实力,以达到威慑效果。于是海外殖民成为战争之外的另一种显示国家力量的途径。以下最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地图上作业”的柏林会议召开 B.德国出兵山东青岛强租胶州湾C.德国积极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德国组织三国同盟挑起“一战”4.克罗斯比在《时间地图》中写道,“(天花)在白人帝国主义向海外推进中所起的作用和火药一样重要——也许比后者更重要,因为原住民可以先用滑膛枪再用来复枪抵抗入侵者,但是天花却很少站在原住民一边投入战斗。”材料旨在说明( )A.白人通过武力征服原住民 B.原住民英勇抵抗殖民者C.病毒无意间扮演了帮凶角色 D.早期殖民扩张对美洲具有双重影响5.1685年,英国对所有印度棉布、印度亚麻 及所有印度制造的丝绸制品征收10%的税。1721年后售卖印度棉布成为非法行为。据此可知( )A.英国纺织业完全落后于印度 B.印度沦为英国的原料产地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萎缩 D.贸易保护助推工业革命6.在抢夺殖民地的过程中,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签订了《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其中第三十五条规定如下框内容所示。这一条款的制定( )本议定书签字国承认有义务在他们占领的非洲大陆沿岸地领区的领土上确保建立一个足以保护他们既得权力,又在必要时根据为贸易和过境运输的自由而订立的条件保护贸易和过境运输自由的政权。A.解决了殖民者与非洲国家间的冲突B.结束了列强在非洲的贸易争端C.利于缓和西方列强在侵略中的矛盾D.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全球化进程7.19世纪末,非洲唯一一次取得反帝斗争胜利的领导人是( )A.孟尼利克二世 B.阿拉比 C.纳赛尔 D.提拉克8.16世纪,英国商人从国王那里获得特许,组织了莫斯科公司(1554年成立)专营俄国和中亚诸国的商业:东方大陆公司(1579年成立)专营波罗的海沿岸的贸易:几内亚公司(1588年成立)专门从事掠夺非洲黄金和向美洲贩运黑奴的罪恶勾当。这表明( )A.英国逐渐建立世界殖民帝国 B.殖民扩张加速了世界市场的拓展C.英国把欧非作为扩张的重点 D.生产方式的转变使全球连为一体9.如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地区发生的部分革命斗争简表。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 )时间 发生国家/地区 革命斗争名称1881一1882年 埃及 阿拉比领导的反英起义1881一1898年 苏丹 马赫迪领导的反抗英埃统治的斗争1898—1902年 菲律宾 摩洛反美起义1899—1900年 中国 义和团运动A.亚非民族解放运动进入新阶段 B.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亚非地区侵略C.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不断高涨 D.第二次工业革命加剧欧美国家矛盾10.1913年墨西哥民选总统马蒂罗被害。1914年,美国以崇高的道义为名出兵墨西哥,但遭到迎头痛击,各地革命军领袖也纷纷痛斥美国,美国大感意外。这表明( )A.墨西哥民族民主意识得到增强 B.美国维护正义的行为不被理解C.墨西哥独立后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D.美墨两国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11.拿破仑帝国瓦解后欧洲各国君主组成了神圣同盟。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咨文宣称:“神圣同盟各国的政治制度与美洲根本不同,这种不同产生于它们各自不相同的政体”,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这一咨文在当时的作用是( )A.推动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扩张 B.使拉丁美洲沦为了美国的殖民地C.扫除了拉美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D.客观上巩固了拉丁美洲各国的独立12.时任英国首相艾德礼在讲演中说道:“只有唯一个帝国,这个帝国在没有外来压力下或没有对统治的负担感到厌倦的情况下,统治民族自愿地放弃了对臣服民族的统治,把自由给予了它们。……这个唯一的例子就是大英帝国。”下列素材中可以用作驳斥他的观点的有A.甘地、尼赫鲁、真纳等人领导印度民族解放运动B.签订《埃维昂协议》,承认了阿尔及利亚的独立C.规定对不复属于前统治(者)的地区实行委任统治D.大会明确实行托管的目的是实现该地区自由与独立13.1902年,英国要求拉丁美洲的委内瑞拉偿还购买的政府债务,遭到拒绝后,英国联合德国炮轰该国多个要塞,并封锁其主要港口和出海口,最终迫使委内瑞拉签定于1930年还清拖欠债务的协议。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国( )A.地缘因素影响国家利益 B.“炮舰政策”助长海外殖民C.国家重视海外投资安全 D.“泛美主义”主导美洲事务14.18世纪,拉丁美洲已经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被瓜分完毕。下列关于西方殖民者侵略拉丁美洲和非洲的表述,正确的是A.西班牙在美洲建立的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位于海地岛B.16世纪中叶,英国占领了除巴西之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个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C.19世纪中叶前,欧洲殖民者已经对非洲进行了全面的殖民入侵D.1884年的柏林会议,确立“有效占领”和“地图上作业”15.18世纪中期以后,西班牙把拉美殖民地的商业税率由2%提高到12%,并规定原来地处边远或享有特权而无须纳税的社会群体都要纳税。西班牙的这些举措A.旨在打击殖民地土著居民势力 B.提升了殖民地商品的竞争力C.削弱了其在拉美的统治基础 D.体现了“分而治之”的统治策略16.1906年,国大党代表提拉克在对印度民众的一次演讲中说:“你们的工业被彻底摧毁,被外国统治摧毁;你们的财富流至国外……准备好你们的军队,组织好你们的力量,然后开始干吧,这样他们才不能拒绝你们的要求。”材料中“你们的要求”指的是( )A.传播启蒙思想,推行三权分立 B.发动民族革命,实行君主立宪C.进行民主革命,建立共和体制 D.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17.20世纪初,亚洲展开了在资产阶级领导下的,有广大群众参加的民族民主革命,列宁评价其为“亚洲觉醒”。下列能为列宁观点提供证据的是A.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B.埃及抗英斗争C.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D.伊朗立宪革命18.19世纪末,殖民势力在非洲加紧修建铁路、公路和港口,到1913年,非洲已有铁路约4.43万公里。公路沿铁路干线分布,把农场、种植园、矿区和城镇之间联系起来,最终连接沿海港口,交通网犹如根根吸血管无情地吮吸着非洲人民的血汗。这表明( )A.西方利用资本输出加紧掠夺非洲 B.非洲地区的经济基础非常落后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D.非洲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19.以下漫画由美国人托马斯·纳斯特创作于1881年。漫画中,英、法两国士兵持枪相对而视。漫画下方写着“流血的红海”,漫画中间写着“痛苦的湖”,远处的“狮身人面”、金字塔默默注视着这一切。该漫画( )A.反映了欧洲殖民者瓜分非洲 B.讽刺美国干涉非洲国家事务C.谴责英法在埃及的殖民争夺 D.表明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20.荷兰东印度公司驻斯里兰卡总督雅各布·许斯达尔特曾说,胡椒是“人人围着起舞的新娘”。伏尔泰也说,1500年之后,从印度获得的胡椒,没有不是被血染红的。据此可推知胡椒贸易( )A.创造丰厚的利润 B.冲击了产地国的经济C.刺激了殖民扩张 D.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二、材料分析题21.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关系国家兴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古代世界的希腊、腓尼基、罗马到近代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在欧洲的文化中,海洋总是与商业贸易紧密相连。实际上由古至今,各国争夺海上霸权的根本出发点都是源于争夺海洋中的无限利益。除了欧洲各国间的贸易往来,新航路的开辟更是把贸易范围扩大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市场。欧洲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广阔的殖民地,海洋迅速成为了创造财富和扩张领土的一个重要途径。——摘编自刘家沂《中西方海洋文化比较》材料二 中国并非内陆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中国古代不乏向海洋谋求民生利益的卓越人物,但他们主要着眼于鱼盐之利,较少侧重航运的展开。中国古代交通事业中,侧重点是在陆上而非海上,海洋交通未能提到国家兴亡的高度。虽然中国古代祭祀活动中,人们没有忘记祭水,但河川总是置于海洋之前。明朝时期的郑开阳在《海防图论》、胡宗宪在《筹海图编》中提出“经略海上”的构想,但主要也是集中在近海,而且主要出于防范倭寇侵扰的目标。——摘编自冯天瑜《中国古代经略海洋的成就与局限》材料三 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欧洲海洋文化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在世界历史 形成过程中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经略海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3)“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被称为世纪三问之一,请结合所学回答“梁启超之问”。22.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据《欧洲文化史》等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三、论述题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欧洲列强掠夺非洲的垄断公司国家 名称 成立时间 备注英国 国家非洲公司 1881年 由1849年成立的“联合非洲公司”改组而成,后改名为“皇家尼日尔公司”英帝国东非公司 1886年 特许成立英国南非公司 1889年 特许成立法国 法国赤道非洲公司 1880年塞内加尔与法国西非海岸公司 1881年德国 德国殖民协会 1882年德国西南非洲公司 1883年德国东非公司 1885年比利时 国际考察和开发中非协会 1879年 简称“国际非洲协会”国际刚果协会 1882年 由“上刚果研究委员会”改组而成,实际代表“比利时总公司”等垄断组织从表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C【详解】根据材料“西班牙对拉美的征服者多半是不通文墨的武人,他们各霸一方,在美洲大陆形成割据之势;直到美洲被瓜分殆尽,西班牙政府才开始委派官吏到美洲接管各个地方政府,并建立了一套严密的多层次的统治机构。”可知,西班牙对拉美的征服,先是通过武力,使美洲大陆形成割据之势,而后再派官吏接管政府,建立严密的多层次的统治机构,说明西班牙旨在构建起规模空前的殖民帝国,C项正确;推动了海外探险的持续深入,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消除了国内封建割据的隐患,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为英国统治北美提供了借鉴,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2.A【详解】根据“1884年的柏林会议规定,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通知其他国家,占领方为有效。各国可以先在地图上划定彼此的势力范围,然后再去占领。”可得出柏林会议之后,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19 世纪70 年代以前,欧洲殖民国家只侵占了10% 左右的非洲土地;19 世纪晚期,它们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A项正确;列强间的矛盾并不能消除,排除B项;柏林会方不是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的标志,排除C项;柏林会议并没有涉及到奴隶贸易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3.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能体现德国统一后,通过海外殖民展现大国实力,追求威慑效果的是,组织召开柏林会议,进行“地图上作业”,瓜分非洲,A项正确;德国出兵山东青岛强租胶州湾并非战争之外的强权表现,排除B项;德国积极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属于军事扩张,排除C项;德国组织三国同盟挑起“一战”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战争,排除D项。故选A项。4.C【详解】根据材料“(天花)在白人帝国主义向海外推进中所起的作用和火药一样重要——也许比后者更重要”并结合所学可知,美洲的原住民对天花没有抵抗力,大量死亡,说明病毒无意间扮演了帮凶角色,C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的是天花病毒的危害,排除A项;原住民英勇抵抗殖民者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B项;材料信息反映天花对原住民的危害,并不是强调殖民扩张的双重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5.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在限制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和销售,这属于贸易保护政策,目的在于保护国内市场,而对国内市场的保护有利于刺激本国的生产力,对即将到来的工业革命起到了推动的作用,D项正确;完全落后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中涉及到的内容是英国限制印度纺织品的进入,排除B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萎缩与事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6.C【详解】主要重点考查西方列强殖民地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可知,1884年,西方列强争夺殖民地激烈,签订的条约保护了贸易与过境运输,有利于缓和西方列强在侵略中的矛盾,C项正确; 材料主要是西方列强处理殖民地争端的措施, 没有体现殖民者与非洲国家的矛盾,且说法绝对,排除A项; 材料未提及贸易争端问题,主要是殖民地问 题,且说法绝对,排除B项;材料主要是西方列强处理殖民地争端的措施,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故选C项。 7.A【详解】19世纪末,孟尼利克二世领导的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是非洲唯一一次取得胜利的反帝斗争,A项正确;19世纪末阿拉比领导埃及抗英斗争后失败,排除B项;二战后纳赛尔领导埃及中下层军官发动起义,废黜国王,建立共和国。排除C项;提拉克是20世纪初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排除D项。故选A项。8.B【详解】依据材料“组织了莫斯科公司……东方大陆公司……几内亚公司(1588年成立)专门从事掠夺非洲黄金和向美洲贩运黑奴的罪恶勾当”,可以看出16世纪的英国通过成立公司加快自己的殖民扩张步伐,客观上加速了世界商场的拓展,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对外的贸易经营,不能得出逐渐建立世界殖民帝国,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扩张的重点,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生产方式的转变,排除D项。故选B项。9.B【详解】根据题干表格概括可知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地区发生了反对殖民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根据所学知识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对亚非地区的侵略给亚非地区带来灾难,B项正确;此时尚处于亚洲觉醒的时期,并非亚非民族独立运动进入新阶段,排除A项;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不断高涨时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题干事件为亚非民族解放运动,其根本原因与欧美国家矛盾加剧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10.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墨西哥各地革命军领袖纷纷痛斥和痛击美国,反映了墨西哥民族民主意识得到增强,A项正确;美国以崇高的道义为名出兵墨西哥并不属于维护正义的行为,排除B项;材料表明墨西哥民族民主意识得到增强,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美墨两国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排除D项。故选A项。11.D【详解】根据材料“神圣同盟各国的政治制度与美洲根本不同”“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可知美国力图排除欧洲列强对美洲的染指,当时拉美不少国家已经独立,这就在客观上巩固了拉丁美洲各国的独立,D项正确;当时美国是排斥欧洲介入美洲事务,法国也属于欧洲国家,排除A项;美国并未将拉美变成其殖民地,而是将其变成其势力范围,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12.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主要是由于殖民地人民长期的反抗斗争、二战对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削弱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非宗主国自愿结束其殖民统治,如甘地、尼赫鲁、真纳等人领导印度民族解放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A项正确;《埃维昂协议》是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的协议,并非英国,排除B项;委任统治是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战胜国所建立的通过对战败国的殖民统治再分割和通知的一种制度,与材料中“统治民族自愿地放弃了对臣服民族的统治,把自由给予了它们”不符合,排除C项;国际托管制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管理当局在国际管理名义下对殖民地进行统治的一种形式,是国际联盟的委任统治制度的继续,与材料中“把自由给予了它们”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A项。13.C【详解】根据材料信息“1902年,英国要求拉丁美洲的委内瑞拉偿还购买的政府债务,遭到拒绝后,英国联合德国炮轰该国多个要塞,并封锁其主要港口和出海口,最终迫使委内瑞拉签定于1930年还清拖欠债务的协议。”可知为督促委内瑞拉尽快偿还其余英国的债务纠纷,英国以联合德国炮轰该国多个要塞,并封锁其主要港口和出海口为手段进行威胁,可见英国重视海外投资安全,C项正确;地缘政治强调地理环境因素对于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及其在国际政治中的意义,材料未体现地缘因素对国家利益的影响,排除A项;“炮舰政策”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国家以武力威胁来推行其政治目的的外交政策,材料主旨信息是英国重视海外投资安全,排除B项;泛美主义原意是指要求美洲人民团结起来抵御欧洲殖民主义侵略的主张和运动,材料未体现“泛美主义”主导美洲事务,排除D项。故选C项。14.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84年的柏林会议,确立“有效占领”和“地图上作业”,符合史实,D项正确;西班牙在美洲建立的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位于海地的圣多明各, 排除A项;南美洲基本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排除B项;19世纪中叶前,欧洲殖民者对非洲的入侵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排除C项。故选D项。15.C【详解】依据“西班牙把拉美殖民地的商业税率由2%提高到12%,并规定原来地处边远或享有特权而无须纳税的社会群体都要纳税”,可知西班牙加强了对拉美殖民地的盘剥,这无疑会激化西班牙和拉美各阶层人民的矛盾,从而削弱其在拉美的统治基础,C正确;依据题干可知西班牙要求原来无需纳税的社会群体也要纳税,显然不仅仅是针对土著居民势力,A排除;西班牙的这些举措加重了拉美人民的负担,不利于拉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也就不可能提升殖民地商品的竞争力,B排除;题干没有反映西班牙在拉美采取分化瓦解的“分而治之”的统治策略,D排除。故选C。16.D【详解】依据材料“准备好你们的军队,组织好你们的力量,然后开始干吧,这样他们才不能拒绝你们的要求”,可以看出提拉克发动人民群众,反对英国的殖民侵略,争取民族独立,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三权分立,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政治体制的构建,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民族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17.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初20世纪初,随着亚洲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亚洲各国掀起了广大群众参加的民族民主革命,包括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伊朗的立宪革命和中国的辛亥革命,D项正确;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美洲,而不是亚洲,A项错误;埃及抗英斗争属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也属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18.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殖民势力在非洲加紧修建铁路、公路和港口,这属于资本输出的表现,表明殖民势力加紧掠夺非洲,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材料仅提及非洲,不能提现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排除C项;在此之前,非洲已经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排除D项。故选A项。19.C【详解】根据材料“英、法两国士兵持枪相对而视”“流血的红海”“痛苦的湖”“狮身人面”“金字塔默默注视着这一切”可知,该漫画谴责英法在埃及的殖民争夺,英法殖民战争使埃及遭受沉重的灾难,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英法在埃及的殖民争夺,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美国干涉非洲国家事务,排除B项;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C项。20.C【详解】根据材料“胡椒是‘人人围着起舞的新娘’。伏尔泰也说,1500年之后,从印度获得的胡椒,没有不是被血染红的。”可知,胡椒贸易反映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殖民信息,在胡椒利益的刺激下,推动了殖民扩张的步伐,C项正确;胡椒贸易创造丰厚的利润,不符合主旨,排除A项;材料反映不出胡椒贸易冲击了产地国经济的信息,排除B项;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21.(1)特点:海洋与商业贸易紧密结合;海洋文化中包含掠夺和殖民等;海洋文化广阔,具有世界性。作用: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各个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状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2)特点:重视鱼盐之利等海洋开发;重陆地交通,轻海洋交通;先河川,后海洋;海洋战略以近海防御为主。(任三点)影响:促进了近海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抗击了倭寇侵扰;忽视海权意识,使近代中国不断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3)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给国家带来了财政负担,未能持续。其实质上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活动,致力于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详解】(1)特点:根据“在欧洲的文化中,海洋总是与商业贸易紧密相连。”得出海洋与商业贸易紧密结合;根据“实际上由古至今,各国争夺海上霸权的根本出发点都是源于争夺海洋中的无限利益。”得出海洋文化中包含掠夺和殖民等;根据“新航路的开辟更是把贸易范围扩大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市场。欧洲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广阔的殖民地,海洋迅速成为了创造财富和扩张领土的一个重要途径。”得出海洋文化广阔,具有世界性。作用:根据“新航路的开辟更是把贸易范围扩大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得出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各个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状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2)特点:根据“但他们主要着眼于鱼盐之利”得出重视鱼盐之利等海洋开发;根据“中国古代交通事业中,侧重点是在陆上而非海上,海洋交通未能提到国家兴亡的高度。”得出重陆地交通,轻海洋交通;根据“虽然中国古代祭祀活动中,人们没有忘记祭水,但河川总是置于海洋之前。”得出先河川,后海洋;根据“但主要也是集中在近海,而且主要出于防范倭寇侵扰的目标。”得出海洋战略以近海防御为主。(任三点)影响:根据“但主要也是集中在近海,而且主要出于防范倭寇侵扰的目标。”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这促进了近海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抗击了倭寇侵扰;忽视海权意识,使近代中国不断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3)根据所学,可从当时中国远航的目的、及国家经济基础等方面理解 ,可得出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给国家带来了财政负担,未能持续。根据所学可得出其实质上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活动,致力于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22.新航路开辟;西班牙对美洲殖民扩张和掠夺;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详解】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需要抓住时间和商业革命现象的关键信息,联系新航路开辟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回答。23.例论题:“非洲公司”的建立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阐释: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欧洲列强意欲抢占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而此时垄断组织的独占性和公司制的形式便利了其进行殖民掠夺,因此,欧洲列强通过组建华断公司,瓜分非洲。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竞争更加激烈。原来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领先的英国和法国为了保持优势地位,率先成立瓜分非洲的垄断公司.德国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后起之秀,也随之成立了垄断殖民公司。通过1884年的柏林会议,列强划分了彼此在非洲的势力范围.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而英、德两国的争夺较为激烈,因此在柏林会议后,又加速成立了相关“非洲公司”。“非洲公司”的建立,使非洲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推动了资本主义批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详解】分析材料“欧洲列强掠夺非洲的垄断公司”可知,在1879-1889十年间,英、法、德等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在非洲建立掠夺性的垄断公司,可围绕“ 欧洲列强掠夺非洲建立垄断公司”进行前因后果的分析,分析欧洲列强在非洲建立掠夺性垄断公司的时代背景和结果。结合所学可知,此时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欧洲列强需要更大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非洲成为其掠夺的重点对象。还可分析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差异,分析掠夺对非洲及世界产生的影响,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