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下学期期末复习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以理性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核心知识点一: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1)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2)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3)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因(1)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是有机统一的。(2)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力的重要依托,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以理性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全面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4. 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核心知识点二:法治中国一体化建设(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容)1. 法治国家(1)基本内涵:第一,坚持宪法法律至上;第二,坚持良法之治;第三,尊重和保障公民权利;第四,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2)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首先,推进宪法实施;其次,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最后,完善法律实施机制。(3)建设法治国家的重大意义:通过建设法治国家,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能够促进国家各项事业有序发展,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 法治政府(1)内涵:法治政府就是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政府。(2)建设法治政府的举措: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等等。3. 法治社会(1)内涵: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2)建设法治社会的要求: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核心知识点三: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1. 推进科学立法:科学立法要做到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科学立法要充分发扬民主,必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2. 推进严格执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坚持规范执法;坚持公正执法;坚持文明执法。3. 推进公正司法: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4. 推进全民守法(1)要求:依法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2)推进全民守法: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例题1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内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和国家更加重视依法治国在工作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这表明( )①法治是党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立法、公正司法③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④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要求,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答案】B【解析】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内艰巨繁重去去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和国家更加重视依法治国在工作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这表明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要求,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法治是党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①④正确;公正司法的主体是司法机关,②错误;③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例题2 2019年2月25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挥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让法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保驾护航”。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③建立科学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④依照宪法和法律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答案】A【解析】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①②正确。依照宪法和法律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是依法治国的含义,建立科学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之一,③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例题3 2019年8月16日,广东省南雄市召开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动员会,会议指出将査找不足、补齐短板,力争在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探索出有亮点、有南雄特色的法治政府建设道路。建设法治政府( )①必须审慎行使权力,坚持依法决策②旨在使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③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④要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答案】A【解析】法治政府建设需要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①③符合题意。使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是建设法治社会要达到的目标,②不符合题意;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是建设法治社会提出的措施,排除④。例题4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修订草案)》将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法启动修订工作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多次到地方调研、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建议,同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材料表明( )①全国人大讨论和制定法律法规以行使决定权②全国人大立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③人大是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执行机关④全国人大进行科学立法、民主立法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全国人大的性质、职权。全国人大讨论和制定法律法规,这是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而不是行使决定权,①错误。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③错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多次到地方调研、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建议,同时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说明全国人大进行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也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答题时间:30分钟)一、单选题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创了社会主义法治新纪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越走越宽广。下列选项是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的是( )①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②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③把依法执政确立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④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成功移植到了中国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 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是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平台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完善用户体验,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有利于( )①使公民的政治权利不断扩大②推动依法治国战略落到实处③建立完备的法律监督体系④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公平正义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3. 法治社会是法的统治,人依法而为,任何个人和组织都要受到法律的制约,无人处于法之外,无人居于法之上。这表明在法治社会( )①法律体系高度完备②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③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④社会纠纷得到彻底解决,公平正义完全实现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4. 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在微信、微博发布假消息,国家考试中找人替考,试图通过医闹获利等9种过去人们见怪不怪的行为,达到法定情节的,将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这告诉我们( )①立法机关制定法律也要与时俱进②要依法行使权利,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③公民在立法和守法上应一律平等④科学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和义务A. ②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①③5.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科学立法是前提。依法治国不是口号,仅仅止于鼓与呼,它是人民权益实实在在的保护神。科学立法,要在立法中客观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确认与保护,同时对立法项目开展立法前论证,下基层,听民意,延长立法链条。只有科学立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才有章可循。科学立法要求( )①立法机关要开门立法,不断推动立法民主化②公民提高法治意识、法治水平,维护法律,依法决策③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④人大代表行使决定权,促进国家法治能力进一步提高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6. 2019年4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闭幕。会议经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检察官法。该法规定,检察官办理刑事案件,应当严格坚持罪刑法定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既要追诉犯罪,也要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该规定有利于( )①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提高司法质量②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维护公民的所有权益③规范检察官职权的行使,促进司法公正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促使检察官正确行使监察权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7. 2019年10月29日,乌鲁木齐市召开“全市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暨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专项会议”。会议指出,要建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全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进程。全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有利于( )A. 坚持良法之治,推进民主进程B. 规范公民行为,加强司法监督C. 扩大行政权力,增强政府权威全关甲D. 规范政府行为,保障公民权益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这启示我们推进公正司法必须( )①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②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③做到事实认定符合法律规定④做到办案结果符合程序公正、办案过程符合实体公正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9.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全民守法,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这要求公民( )①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②增强法治观念,勇于维护自己的一切权益③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完善诚信褒奖和失信惩戒机制④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0.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全民守法是法律实施的重要方式。做好守法工作需要( )①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崇尚者、捍卫者②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③国家机关在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上相互监督和制衡④政府依法执政,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二、非选择题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党的十九属四中全会公报释放“中国之治”最强信号,“国家治理”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的重要关键词之一。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要更好发挥法治作为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重要作用,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将全面依法治国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谈谈怎样才能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1. A 解析:本题考査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法治建没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①②符合题意。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③说法错误。1840年鸦片战争后,一些仁人志土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他们的努力都失败了,④说法明显错误,排除。2. D 解析: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法定的,不能随意扩大,①错误;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有利于更好地落实依法治国战略,②正确;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为人民提供法律服务,有利于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公平正义,④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法律监督体系,③与题意不符。3. C 解析:本题考查法治社会内涵。“人依法而为,任何个人和组织都要受到法律的制约”,表明在法治社会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 ②符合题意。“法治社会是法的统治,人依法而为”“无人处于法之外、无人居于法之上”,表明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法治社会的法律体系是否完备,D不符合题意。在法治社会,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④说法不准确。4. B 解析:在微信、微博发布假消息,国家考试中找人替考试图通过医闹获利等9种过去人们见怪不怪的行为,达到法定情节的,将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体现了法律的与时俱进,①符合题意;在微信、微博发布消息属于行使公民权利,同时也要履行遵守法律的义务,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③不合题意。5. A 解析:科学立法,要在立法中客观地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并加以合理的确认与保护,同时对立法项目开展立法前论证,下基层,听民意,延长立法链条,这要求立法机关要开门立法,不断推动立法民主化,立法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①③正确;公民享有参与民主决策的权利,但没有决策权,②说法错误;决定权属于人民代表大会,不是人大代表的权利,④错误。6. B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该法规定,检察官办理刑事案件,应当严格坚持罪刑法定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既要追诉犯罪,也要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该规定有利于减少冤假错案的发生,提高司法质量,规范检察官职权的行使,促进司法公正。②中“维护公民的所有权益”说法错误。监察机关行使监察权,④错误。7. D 解析:坚持良法之治有利于法治政府建设,而不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有利于坚持良法之治,A错误。B中“规范公民行为”“司法监督”均与题意不符;政府的权力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C中的“扩大行政权力”说法错误。全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有利于规范政府行为,保障公民权益,D正确。8. A 解析:本题考查推进公正司法。我们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平正义,启示我们推进公正司法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公正行使,①说法正确。“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启示我们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②说法正确。推进公正司法,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③④说法错误。9. B 解析:②错误,公民应增强法治观念,勇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③不符合题意,公民不能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完善减信褒奖和失信惩戒机制。①④是公民的正确做法,符合题意。10. A 解析:做好守法工作,从国家角度出发,应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使全体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从公民角度出发,需要公民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①②符合题意;我国国家机关坚持民主集中制,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国家机关之间有分工合作但不相互制衡,③说法错误;政府依法行政,④说法错误。11. ①立法机关要科学立法,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完善立法体制,提高立法质量。②行政机关要推进严格执法,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③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做到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④公民要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增强法治观念,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自觉履行法定义务。解析:回答本题需要从不同主体角度进行分析。“科学立法”方面从立法机关角度分析,“严格执法”方面从行政机关角度分析,“公正司法”方面从司法机关角度分析,“全民守法”方面从公民角度分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