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 一年级上册3.9玩得真开心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道德与法治 一年级上册3.9玩得真开心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表格式)

资源简介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9、《玩得真开心》教学设计
解读理念 《玩得真开心》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学生放学回家后,劳逸结合,会进行一些与在校不同的娱乐活动,引导学生在家玩什么和玩耍时如何做到健康、安全、文明、开心,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也是我们本课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根据课前的调查和了解,所执教的班级的学生对“玩”这个话题,都很感兴趣。他们放学回家常常会进行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但在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良的倾向,如玩的时候不注意安全、不顾忌他人感受等,因此,必须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公共意识。课前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搜集他们玩得开心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探究,引导学生懂得该如何玩,才能既开心又健康、安全、文明、合理,从而达成目标,实现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教材分析 内容标准 《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强调了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程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儿童有意义、有兴趣的话题;课堂内容从学校生活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由此,教材设置了相应的指导学生如何在家玩的话题。本课时为《玩得真开心》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交流放学回家后最喜欢玩什么,该怎么玩才能既开心又健康、安全、文明。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放学回家该做哪些有益我们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如何做到玩得既开心又健康、安全、文明。
2、初步形成安全意识和公共意识。
教学资源 教材、课件、网络资源、家庭资源、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体验
教学重点 如何引导学生懂得该怎样玩才能既开心又健康、安全、文明。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安全意识与公共意识。
方法解读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组织活动法、引导感悟法、指导实践法
学习方法 认知探究法、小组讨论法、体验感知法等
教学准备 教师:整理制作课件。学生:课前在家长帮助下搜集放学回家玩得开心的资料(包括照片、图片、事例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谈话导课 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观后谈感受,小结并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并谈感受。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导出活动主题。
自主探究感悟认知 懂得放学回家该玩什么,怎么玩才能既开心又健康、安全、文明。 ①组织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放学回家玩得开心的资料。②组织学生选派代表在班上进行交流介绍。③引导学生听介绍后谈感受,说说他们为什么会玩得开心,该怎么玩才能既开心又健康、安全、文明。 ①在小组内交流放学回家玩得开心的资料。②选派代表在班上进行交流介绍。③听代表介绍后谈感受,说出他们为什么会玩得开心,探究感悟出该怎么玩才能既开心又健康、安全、文明。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引导他们自主探究,感悟认知放学回家该玩什么,怎么玩才能既开心又健康、安全、文明,从而初步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公共意识。
辨析导行深化认识 出示场景辨析导行 ①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场景画面,引导学生进行判断辨析,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的做法。②小结,引导学生深化认识。 认真观察画面内容,进行判断辨析,并帮助改正错误的做法。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一些生活中的场景图,让学生在辨析中明理导行,深化认识,做到知行合一,这样让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回归生活总结延伸 畅谈收获,回归生活实际,总结升华 ①结合板书,让学生畅谈学习后的收获。②回归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谈今后放学后该怎么玩。 ①畅谈学习后的收获。②回归生活,结合实际谈今后放学后该怎么玩。 总结学习收获,回归生活实际,畅谈今后行动,起到归纳延伸的作用。
板书设计
教学效果预测 在制定教学目标前,先对家长进行了调查和访谈,并作了研究与分析,整理出学生放学回家后玩存在的一些问题。基于对学情的充分把握,教学中对此展开了有针对性的引导,解决学生放学后回家如何玩,才能玩得既开心又健康、安全、文明、有节制的难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