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同头备课教案 总第 节小组: 处室: 学校:教学内容 氧气的制取—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课时 1 课型 新授主备人 唐清 备课日期 年 月 日 备课组成员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与过程,知道氧气的收集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气体密度与水溶性的分析,掌握气体收集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三、教学方法 讲述、分析、对比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与过程,知道氧气的收集方法 难点:通过对气体密度与水溶性的分析,掌握不同气体的收集方法。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材 教案 PPT 实验药品 实验仪器共性教案 个性教案教学过程 【展示】医院氧气钢瓶。如何得到比较纯净的氧气呢?氧气的制取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实验室制法,可以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分解过氧化氢制取;还有一种是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讲述】我们今天主要学习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展示】展示高锰酸钾粉末,高锰酸钾是一种暗紫色固体。 【展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 【讲述】我们可以从中间将这一套装置分为两部分,左边的是发生装置,即发生反应的那一部分装置;右边是收集装置,即收集气体的那一部分装置。 【提问】仔细观察发生装置,为什么试管口要向下倾斜?试管口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 【讨论】学生结合以前学习的知识,讨论后回答。 【回答】试管口向下倾斜的原因: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导管口塞棉花的原因: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展示】氧气的收集装置有两种,一种叫排水法,一种叫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 向上排空气法 【思考】想一想为什么氧气可以用排水法收集,结合氧气的物理性质想一想。 【回答】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提问】什么是排空气法?什么又是向上排空气法? 【讲授】排空气法和排水法类似,就是将集气瓶里面的空气或水排出去。但排空气法有两种,一种是向上排空气法,一种是向下排空气法。 【思考】向上排空气法就是将氧气往上方排出去,结合氧气的密度,想一想氧气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回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总结】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提问】当我们连接好了装置,制取氧气之前,我们要做什么? 【回答】检查装置气密性。 【讲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①查——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向试管中装入药品;③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⑤收——收集氧气;⑥离——将导气管撤离水槽;⑦熄——熄灭酒精灯,冷却后拆除装置。 【提示】以上制氧的实验步骤可概括为“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记忆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展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视频 【思考】是在什么时候开始收集气体的?用排水法集气时,实验结束后,为什么要先移出导气管,后撤离酒精灯? 【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 【答案】有连续且均匀的气泡产生时,开始收集。一开始产生的气泡为装置内的空气;防止试管内温度骤降,气压减小,水槽内的水倒流到试管,导致试管炸裂。 【提问】刚刚实验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是如何判断氧气收集满的? 【回答】集气瓶口有大气泡产生时,表示氧气已经收集满了。 【提问】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该如何判断氧气已经收集满了? 【提示】氧气已经满了,说明氧气的量已经到瓶口了,我们可以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判断是否已经满了。 【回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收集满。 【注意】这里是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是伸进去,伸进去是验证。 【提问】请一个同学回答一下氧气的验证方法。 【思考】如果要求收集干燥的氧气,应该选择什么方法?若要求收集的气体较为纯净,应该用什么方法? 【回答】若要收集干燥的氧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用排水法。 【注意】今后在选择收集装置的时候要根据要求选择。 【思考】若发现收集的氧气不纯,那可能是什么原因产生的? 【讨论】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回答】氧气不纯的原因:装置漏气、导管口一有气泡产生就收集、七、作业布置八、板书设计 课题3 氧气的制取 实验室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2.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 ①查②装③定④点⑤收⑥离⑦熄九、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不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