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5章 物体的运动 期末考试专题练 江苏省2022—2023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一.选择题(共16小题)1.(2021秋 溧水区期末)小明和小华在溧水幸庄公园里划船游玩,以船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以下表述能说明运动相对性的是( )A.以岸上的亭子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B.以水边的小树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C.以飞过的小鸟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D.以船上的小华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2.(2021秋 溧水区期末)冰壶运动是冬奥会比赛项目之一,冰壶被运动员掷出后,在冰面上减速滑行到停下的过程中,冰壶的平均速度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冰壶的滑行时间也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若冰壶以1.6m/s的速度被掷出时,在冰面上滑行了10m,则冰壶以3.2m/s的速度被掷出,在冰面上滑行的距离为( )A.10 m B.20 m C.30 m D.40 m3.(2021秋 溧水区期末)2021年12月22日21时46分在江苏常州市发生4.2级地震,利用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如图所示两条直线分别表示这两种波从震源开始传播的距离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若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2s,则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为( )A.22.5 km B.36 km C.60 km D.90 km4.(2021秋 镇江期末)如图所示,卡丁车在赛道上飞驰,甲同学认为以赛道为参照物赛车手是运动的,乙同学认为以卡丁车为参照物赛车手是静止的,他们两个人的说法( )A.甲正确,乙错误 B.乙正确,甲错误C.两个都正确 D.两个都错误5.(2021秋 海陵区期末)下列几种估测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50℃B.电瓶车正常行驶速度约为25m/sC.某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dmD.中学生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约2s6.(2021秋 启东市期末)关于下列诗词中的物理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以“帆”为参照物“山”是运动的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蝉噪”和“鸟鸣”是通过音色来分辨的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霜”是凝华现象D.“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7.(2021秋 崇川区期末)甲、乙两物体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它们的路程s与时间t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t1时刻,甲、乙的速度相等B.在t2时刻,甲、乙的速度相等C.t1到t2时间内,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D.t1到t2时间内,甲、乙之间的距离先变小后变大8.(2021秋 太仓市期末)第一次“龟兔赛跑”,兔子因为在途中睡觉而输掉比赛,很不服气,决定与乌龟再比一次,并且骄傲地说,这次我一定不睡觉,让乌龟从起点先跑一段距离我再去追都可以赢,结果兔子又一次输掉了比赛,则下列图像可以体现这次比赛过程的是( )A. B.C. D.9.(2021秋 崇川区期末)小明有几种长度测量方法:①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先将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0圈,测出总长度,然后算出细铜丝的直径;②测1张纸的厚度:用刻度尺测出100张纸的厚度,然后算出1张纸的厚度;③测量一段曲线的长度:用圆规取一定长度如1cm,然后用圆规逐段去测量曲线,最后得出曲线的总长度。其中所用测量方法相同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10.(2021秋 崇川区期末)甲、乙两列火车在南通站依次进站,甲车座位上的小明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站牌向西运动,看到乙车向东运动。由此可判断(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B.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D.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11.(2021秋 太仓市期末)垂直风洞是一种将气流以垂直方式流动的风洞,它让人类在不借助飞行器具的情况下,借由垂直产生的气流在空气中飘浮飞行。如图所示,当空气流速达到58m/s时,两位体验者刚好稳定飘浮在固定的位置。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垂直气流是从上往下流动的B.体验者与流动的空气保持相对静止C.体验者之间保持相对静止D.体验者相对于地面的速度是58m/s12.(2021秋 启东市期末)两辆汽车A、B在平直路面上运动时的s﹣t图像如图甲所示,初始时运动方向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s计时后,B车速度一直在减小B.取15s~40s时间段,A、B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C.在30s~40s时间段,A车做匀速直线运动D.在t1~t2时间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西运动13.(2021秋 海州区期末)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A.5s~7s内,小车运动了6mB.2s~5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C.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D.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14.(2021秋 靖江市期末)在物理学中常引入“位移”这一物理量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变化,它的定义为: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它的大小为有向线段的长度,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物体通过的位移与通过该位移的时间的比定义为物体的平均速度。某队伍正以不变的速度v1沿直线运动,走在队尾的通讯员因有要事要通知队伍的排头兵,于是改变行进速度从队列的最后跑到最前,然后又跑回队尾归列。若此过程中通讯员的平均速度为v2,则v1与v2的关系为( )A.v2<v1 B.v2>v1 C.v2=2v1 D.v2=v115.(2021秋 沭阳县校级期末)中国高铁,领跑世界。“复兴”列车在京沪高速铁路上以324km/h的速度,能够相对安全的行驶。这一速度相当于( )A.3.24m/s B.32.4m/s C.90m/s D.900m/s16.(2021秋 仪征市期末)甲、乙、丙三辆赛车同时从起点出发,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先到达终点的是丙车。甲、乙两车的路程和时间的s 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乙车最后到达终点B.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C.丙车的s﹣t图象在Ⅱ区域D.相同时间内丙车的路程最大二.填空题(共6小题)17.(2021秋 溧水区期末)甲、乙两船长度均为10m,沿同一方向匀速划行。甲船在前,速度为8m/s,乙船在后追赶甲船,从乙船头追上甲船尾到乙船尾超过甲船头共经历的时间是80s,则在这段时间里,甲船行驶的距离为 m,乙船行驶的距离为 m,乙船的速度为 m/s。18.(2021秋 溧水区期末)实验小组探究纸锥和汽车的运动。(1)在“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实验中,将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按如图甲中 (选填“A”或“B”)所示的位置释放,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 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2)在“探究汽车行驶快慢”的活动中,先用皮尺测量了汽车的实际长度是4m,再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得到汽车直线行驶过程中的一组照片(如图乙所示),已知频闪照相机每隔0.4s曝光一次,照片中汽车的长度是2cm,照片中OC的长度为12cm。则汽车在OC段过程中,速度情况为 (选填“匀速”“先加速后匀速”或“先匀速后加速”),平均速度为 m/s。19.(2021秋 泰兴市期末)跑步能强身健体,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这项运动。甲、乙两同学在同一直道上,同一出发点相同方向跑步锻炼,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甲的速度是 m/s,相遇时距离出发点 m。当t=180s时,他们相距 m。20.(2021秋 镇江期末)a、b、c三个小球在水中下落,如图所示是用水下照相机拍摄到的三个小球经过某区域时的频闪照片。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相等,闪光灯每隔0.1s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由图可知,a小球做 (选填“变速”或“匀速”)直线运动,a、b、c三个小球的速度比为 ,通过相同路程,三个小球所用时间之比为 。21.(2021秋 太仓市期末)汽车利用车轮的转动来测速,小李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进行了思考。(1)他拿来一个圆纸筒模拟汽车车轮并测得其半径为R,然后让圆纸筒在水平桌面上滚动一周(如图所示),并记录下滚动时间为t,则纸筒中心O点相对于水平桌面的平均速度为 (圆周率用π表示);(2)小李进一步了解到,汽车都安装有车轮转速传感器,通过测量车轮的转速来得知汽车行驶速度。车轮的转速指车轮每分钟转动的圈数,用符号n表示,单位是r/min(圈每分钟)。假设车轮的半径为30cm,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且车轮始终保持圆形,当n=500r/min时,汽车行驶的速度是 m/s(圆周率用π表示);同时可以分析得知,在车速相同的情况下,车轮半径越大,车轮的转速就越 (选填“大”或“小”)。22.(2021秋 海陵区期末)心电图仪(如图所示)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1min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患者的心电图如图甲所示,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的心率为80次/min。则甲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即甲心电图纸带相邻波峰走纸所用时间)为 s;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大小为 毫米每秒。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23.(2021秋 镇江期末)放学回家路上,小明发现骑自行车下坡滑行时会越来越快。为了研究物体从斜面上滑下时的速度大小变化的规律,他用小车、带刻度的斜面、挡板等器材进行了实验。(1)实验中,除了如图所示的器材以外,小明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小红建议实验时斜面的倾角要适当减小,这样做可以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得 (选填“快”或“慢”)一些,其目的是减小测量 所带来的误差。(3)小明正确采纳同学们合理建议后,进行实验得到如下实验数据,可算出BC段的平均速度为 m/s;分析表格数据,我们可得出结论:物体在斜面下滑过程中,速度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若某同学由此计算AC的平均速度vAC,这种计算方法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测量的物理量 AB段 BC段路程s/cm 40.0 40.0时间t/s 3 2平均速度 v/(m/s) vAB=0.13 vBC(4)若小明开始计时小车已经过了A点,则测得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将 (选填“偏大”或“偏小”)。24.(2021秋 崇川区期末)在研究“气泡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在细玻璃管中注入水,管中留一个小气泡,将玻璃管翻转后,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甲所示。气泡的运动快慢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他做出了如下猜想:猜想一:跟气泡的大小有关;猜想二:跟玻璃管与水平面的倾角有关。为了便于研究,他在玻璃管上做上记号A、B,测出气泡经过AB段的时间。实验数据记录如表。表一 表二 表三气泡长度1cm 倾角 t/s 气泡长度2cm 倾角 t/s 气泡长度4cm 倾角 t/s实验序号 1 15° 15.8 实验序号 6 15° 22.5 实验序号 11 15° 18.22 30° 14.1 7 30° 14.9 12 30° 16.13 45° 13.7 8 45° 12.2 13 45° 12.54 60° 17.7 9 60° 13.8 14 60° 13.55 90° 29.8 10 90° 19.9 15 90° 19.1(1)实验中,除刻度尺、秒表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为 ,气泡通过AB段的路程为 cm。(2)实验中,为便于测量时间,应设法使管内气泡运动得 (选填“快”或“慢”)一些。计时的起点位置 (选填“能”或“不能”)标记在玻璃管的最下端。(3)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发现气泡运动的快慢随倾角的变化关系: 。为了发现气泡运动的快慢随气泡大小的变化关系,小明通过测算作出了三组气泡的速度v与气泡长度l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中图线 (选填“a”、“b”或“c”)描绘的是倾角为45°时气泡运动的规律。(4)小华换用粗玻璃管后改变气泡大小又做了两组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四,分析数据可知:大、小气泡在玻璃管中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试推断小气泡在运动40cm时所需的时间为 s。表四:从0点开始运动的距离s/cm 0 20 40 60 80 100小气泡运动的时间t/s 0 3.6 10.8 14.4 18.0大气泡运动的时间t/s 0 3.4 6.8 10.2 13.6 17.025.(2021秋 启东市期末)小明同学是位魔方爱好者,学习了“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后,小明想在家进行“测量圆柱形魔方滚上斜面的平均速度”的实验探究,于是他找来了一个如图甲所示的圆柱形魔方、两个大小和形状均相同的正方体魔方,借助于两块相同的长木板搭建了两个斜面如图乙所示放置。请你与他一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1)该实验中需要用 测量魔方滚动通过的路程,利用机械停表测量魔方滚动的时间;(2)开始实验后,小明将魔方从左侧斜面的最高位置由静止开始释放使其滚下,然后正确测量出魔方从右侧斜面底端A点滚上去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并将部分实验数据记录在如表中,魔方通过C点时停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魔方在AC段运动的时间为 s;测量的物理量 AB段 AC段路程/cm 40 80时间/s 2.0(3)由实验数据可知:魔方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c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通过计算可知魔方在AB段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BC段的平均速度;魔方从斜面底端滚动到斜面顶端的运动是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在魔方未到达A点就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选填“大”或“小”);(5)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数据并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在图丁中大体画出魔方由A点滚动至C点的s﹣t图像。26.(2021秋 太仓市期末)如图所示,小明做了“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sAB=0.3m tAB=0.5s vAB=0.6m/ssAC=1.2m tAC=1s vBC= sAD=2.7m tAD=1.5s vCD=3m/s(1)如图所示,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每隔0.5s拍摄一次,由图可知,小球在做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判断的方法是相同时间比 。(2)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 m/s。(3)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A处由静止开始滚下,经过2s到达E点(图中未画出),根据表中信息推测小球在AE段的平均速度vAE= m/s。(4)若只将斜面的倾斜度变 (选填“大”或“小”),则AE段的平均速度会变小。27.(2021秋 姜堰区期末)小芳做“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实验。(1)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将两个纸锥由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应该选择图中 (选填“甲”或“乙”)所示的位置,记录纸锥下落至地面的时间,或测出纸锥下落相同时间运动的 。(2)测定纸锥下落的速度:①发现下落时间较难测出,可采用增加 或换用锥角较 (选填“大”或“小”)的纸锥进行测量;②如图丙所示,为该同学实验时设计的用以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请问该表格设计有何缺陷? ;序号 下落高度h 下落时间t 速度v(3)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拍下的照片如图丁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过程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四.计算题(共4小题)28.(2021秋 盱眙县期末)现在高速公路上不仅有即时测速,还有区间测速,即在某一路段上设置两个监控点,根据车辆通过前后两个监控点的时间来测算车辆有无超速。在限速为120km/h的高速公路上,第一个监控点测得某辆小车于8:10以115km/h的速度通过,相距30km的第二个监控点于8:22测得该小车以118km/h的速度通过。求:(1)该小车通过这两个监控点所用的时间为 h;(2)请通过计算判断该小车行驶途中是否超速?(3)若该车以8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则它通过这两个监控点所用的时间是多少小时?29.(2021秋 秦淮区期末)为了节能,某商场的自动扶梯安装了智能控制系统,在扶梯底端前3m处安装了如图1所示红外系统,乘客通过时,红外传感开关被触发,扶梯启动,同时计时器开始计时,若在设定时间t内无乘客通过,扶梯将停止运行。已知扶梯长15m,从启动到匀速运行的v﹣t图像如图2所示,若乘客步行速度在0.5m/s~1.5m/s之间:(1)求乘客从红外杆处运动至扶梯底端的时间范围;(2)为确保安全,设定时间t应至少为多少s。30.(2021秋 镇江期末)如图所示,一辆汽车8:30从甲地出发,沿沪宁高速公路去上海(全程限速120km/h),途经乙地的时间为9:00;上述行驶路线可当作直线处理.(1)计算该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时?(2)在不超速的情况下,该车从乙地行驶到上海最少需要多长时间?(3)汽车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所需要的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反应距离.若该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120km/h速度匀速行驶,驾驶员发现前方有障碍物,经过0.6s反应时间后采取制动,汽车又行驶了80m后,恰好停在障碍物前方,求驾驶员发现障碍物时汽车所处位置到障碍物的距离.31.(2021秋 启东市期末)为严惩酒后驾车,公安部出台了2020最新酒驾处罚标准,资料显示:一个人在正常情况下,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反应时间为0.75s,而人饮酒后反应时间会延长,反应距离也将增加,如图所示,酒后驾驶的司机驾车以25m/s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发现前方90m处有紧急情况,经过一段反应时间(反应时间内汽车仍以原来的速度行驶)后开始紧急制动刹车,经过3s制动,汽车滑行40m撞倒障碍物后停止。求:(1)该酒后司机在反应时间内车前行的距离;(2)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3)若该路段设有如图的交通标志,请计算说明该司机有无涉嫌超速驾驶。第5章 物体的运动 期末考试专题练 江苏省2022—2023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6小题)1.【解答】解:运动的相对性是指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时,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以船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研究对象是小明,需要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证明小明是运动的。A.以岸上的亭子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研究对象是船,不能说明运动的相对性,故A错误;B.以水边的小树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研究对象是船,不能说明运动的相对性,故B错误;C.以飞过的小鸟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研究对象是小明,并且证明小明是运动的,故C正确;D.以船上的小华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研究对象是小明,但是没有证明小明是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C。2.【解答】解:由题可知冰壶的平均速度和冰壶的滑行时间均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成正比,由s=vt可知,冰壶的滑行距离与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即s=kv2,当冰壶被掷出时的速度为v1=1.6m/s时,冰壶的滑行距离s1=10m,则k........①,当v2=3.2m/s时,k......②,联立两式得s2=40m。故选:D。3.【解答】解:由图像可知,v纵波5km/s=5000m/s;v横波3km/s,设震源到监测站的距离为s,则有:t横波﹣t纵波=12s,即12s,代入数据可得:12s,解得:s=90km;故选D。4.【解答】解:以赛道为参照物,赛车手的位置不断发生改变,因此赛车手是运动的,甲同学说法正确;以卡丁车为参照物,赛车手相对于卡丁车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赛车手是静止的,乙同学说法也是正确的。故选:C。5.【解答】解:A、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40℃,故A错误;B、电瓶车正常行驶速度约为10m/s,故B错误;m=、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m=17dm,符合实际,故C正确;D、中学生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约1s,故D错误。故选:C。6.【解答】解:A、“孤帆一片日边来”,以“帆”为参照物,“山”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A正确;B、、“蝉噪”和“鸟鸣”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分辨的,故B正确;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C正确;D、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在物体的后方形成一个暗区,这就是所谓的影子;对影成三人中的“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D。7.【解答】解:A、由图可知,0~t1时间内,甲、乙的s﹣t图像均是倾斜直线,说明这段时间内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但甲、乙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由v可知甲、乙的速度不相等,即在t1时刻,甲、乙的速度不相等,故A错误;BC、由图可知,t1~t2时间内,甲、乙通过的路程相同,由v可知甲、乙的平均速度相同,但甲在这段时间内做变速运动,乙在这段时间内做匀速运动,因此在t2时刻,甲、乙的速度不相等,故B错误,C正确;D、由图可知,t1到t2时间内,甲、乙之间的距离先变大后变小,故D错误。故选:C。8.【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乌龟早出发且早到达终点,故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9.【解答】解:①②由于一张纸的厚度和细铜丝的直径都非常小,不能直接测量(小于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所以要测多个相同物理量的总和,求平均值从而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故二者方法相同;③把曲线看成是由许多小段直线组成的,用圆规取一定长度如1cm,然后用圆规逐段去测量曲线,最后得出曲线的总长度,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故选:A。10.【解答】解:站牌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甲车座位上的小明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站牌向西运动,说明甲车是向东运动的;同时看到乙车向东运动,说明乙车也向东运动,并且速度大于甲车。故选:D。11.【解答】解:A、垂直风洞产生的垂直气流是从下往上流动的,故A错误;B、选择体验者与流动的空气之间有位置变化,所以不会保持相对静止,故B错误;C、以其中一个体验者为参照物,两位体验者刚好稳定飘浮在固定的位置,两位体验者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体验者之间保持相对静止,故C正确;D、以地面为参照物,体验者刚好稳定飘浮在固定的位置,体验者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则体验者相对于地面的速度是0m/s,故D错误。故选:C。12.【解答】解:A、由图甲可知,B车的s﹣t图像是倾斜直线,即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说明B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则B车的速度不变,故A错误;BC、由图甲可知,0~30s内,A车的s﹣t图像是倾斜直线,说明A车这段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这段时间内A车的速度为:vA20m/s;由可知在15~30s内,A车通过的路程为:s1=vAt1=20m/s×(30s﹣15s)=300m;30~40s内,A车的s﹣t图像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即路程无变化,说明这段时间内A车处于静止状态,则A车在15~40s内通过的路程等于15~30s内通过的路程,即s2=s1=300m,则15~40s内,A车的平均速度为:vA′12m/s;B车的速度为:vB12m/s;则取15s~40s时间段,A、B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故C错误,B正确;D、结合图甲和图乙可知,相对于地面B车一直向西运动;A车先是向东运动,然后在30s~40s处于静止状态,在40s~t2时间内改变方向后也向西运动;在t1~40s时间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西运动;在40s~t2时间内,相对于地面两车都向西运动,但两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相同时间内A车通过的路程大于B车通过的路程,由v可知A车的速度大于B车的速度,因此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东运动;由此可知,在t1~t2时间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先向西运动后向东运动,故D错误。故选:B。13.【解答】解:A、由图可知,5~7s内,小车运动的路程s1=6m﹣2m=4m,故A错误;BD、由图可知,2s~5s内,小车的路程不变,所以此时段小车静止,则0~7s内,小车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D错误;C、由图可知,0~5s内,小车运动的路程s2=2m,所用时间t2=5s;则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v20.4m/s,故C正确;故选:C。14.【解答】解:由题可知,通信员从队尾赶到队头,又从队头回到队尾,通讯员通过的位移恰好等于队伍运动的位移,设队伍运动的位移为x,则,,因此v1=v2,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15.【解答】解:“复兴”列车在京沪高速铁路上的速度为:324km/h90m/s。故选:C。16.【解答】解:三辆车同时同地出发做匀速直线运动,丙车最先到达终点,因此丙车速度最大;由图象知甲s﹣t图象倾角比乙的倾角大,因此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因此v丙>v甲>v乙,故B正确,丙的s﹣t图象应该位于Ⅲ区,故C错误;因为v丙>v甲>v乙,由t可知,路程相同,t丙<t甲<t乙,乙最后到达终点,故A正确;由s=vt可知,在相同时间内,丙的路程最大,乙的路程最小,故D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共6小题)17.【解答】解:由v得,甲船行驶的距离:s甲=v甲t甲=8m/s×80s=640m,由题意可知乙比甲所走的路程多2个船距,即多走20m,所以,s乙=s甲+20m=640m+20m=660m;则乙船的速度:v乙8.25m/s。故答案为:640;660;8.25。18.【解答】解:(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而图A中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图B中两纸锥的上端高度相同,故应选图A的位置释放;然后记录下落至地面的时间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2)根据图示可知,相同时间内,汽车通过的路程先增大后相等,所以汽车先做加速运动再做匀速运动。因为汽车的实际长度是4m,照片中汽车的长度为2cm,照片中O到C的长度L=12.0cm,OC的实际长度为,汽车从O到C的平均速度约为。故答案为:(1)A;时间;(2)先加速后匀速;20。19.【解答】解:由图象知,甲在100s内运动200m,即相遇点距离出发点200m,而乙在100s﹣50s=50s内运动了200m,则甲的速度v甲2m/s,乙的速度v乙4m/s;从图象可知,他们相遇时距离出发点距离200m;当t=180s时,乙跑的时间t乙′=180s﹣50s=130s,甲通过的路程s甲′=v甲t=2m/s×180s=360m,乙通过的路程s乙′=v乙t乙′=4m/s×130s=520m,则二者之间的距离为程s乙′﹣s甲′=520m﹣360m=160m。故答案为:2;200;160。20.【解答】解:观察a球:相等时间内(0.1s)通过的路程都是一块砖的高度,所以a球做匀速直线运动;观察b球:在相等的时间内(0.1s)通过的路程都是两块瓷砖的高度,b做匀速直线运动;观察c球:在相等的时间内(0.1s)通过的路程都是三块瓷砖的高度,c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v可知,a、b、c三个小球的速度比等于0.1s内通过的路程之比,即va:vb:vc=1:2:3;由图可知,三个小球都通过6块瓷砖的高度,ta=0.6s,tb=0.3s,tc=0.2s,所以ta:tb:tc=6:3:2。故答案为:匀速;1:2:3;6:3:2。21.【解答】解:(1)圆纸筒在水平桌面上滚动一周,滚动的时间为t,通过路程s=2πR,则纸筒中心O点相对于水平桌面的平均速度v;(2)已知轮子的转速n=500r/min,汽车的行驶时间t=1min=60s,轮子的半径R=30cm=0.3m,汽车在1min内行驶的路程s′=nt2πR=500r/min×1min×2π×0.3m=300π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v5πm/s;由上式可知,n,在车速v′相同的情况下,车轮半径R越大,车轮的转速n就越小。故答案为:(1);(2)5π;小。22.【解答】解:(1)甲的心率为80次/min,即甲的心脏每分钟跳80次,则甲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即甲心电图纸带相邻波峰走纸所用时间)为0.75s;(2)由图甲可知,在0.75s时间内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路程为s=30mm,则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v40mm/s。故答案为:0.75;40。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23.【解答】解:(1)测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所以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秒表;(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减小测量时间造成的误差,斜面坡度应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得慢一些;(3)小车通过BC段所用的时间tBC=2s,路程sBC=40.0cm=0.400m;平均速度为:vBC20.0cm/s=0.2m/s;由表格可知小车在斜面下滑过程中通过前半程的时间为3s,通过后半程的时间为2s,通过的路程相同,时间变短,根据速度公式可知速度大小变大;平均速度是指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要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绝不是速度的平均,vAC的计算方法是错误的;(4)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由平均速度公式可知平均速度会偏大。24.【解答】解:(1)实验中,除刻度尺、秒表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为量角器,气泡通过AB段的路程为100.0cm﹣20.0cm=80.0cm;(2)物体运动的越慢,越易于测量时间,故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因为气泡刚开始运动是变速的,所以零刻度线不在最下方;(3)根据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气泡大小相同时,当倾角变大,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速度先变大后变小慢,当夹角为45度时,气泡运动的速度最大;(4)大、小气泡在玻璃管中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小气泡在运动40cm时所需的时间为:t7.2s。故答案为:(1)量角器;80.0;(2)慢;不能;(3)气泡大小相同时,当倾角变大,运动速度先变大后变小;c;(4)7.2。25.【解答】解:(1)该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量魔方滚动通过的路程;(2)魔方通过C点时停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为5s,则魔方在AC段运动的时间为5s;(3)小车在BC段的路程sBC=80cm﹣40cm=40cm,时间tBC=tAC﹣tAB=5s﹣2s=3s,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13.3cm/s;小车在AB段的路程sAB=40cm,时间tAB=2s,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vAB20cm/s>vBC,故魔方从斜面底端滚动到斜面顶端的运动是减速运动;(4)如果在魔方未到达A点就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时间偏大,根据v可知平均速度vAC偏小;(5)魔方从斜面底端滚动到斜面顶端的运动是减速运动,用时5s,通过的路程为80cm,并且根据生活经验可知,随着高度的增加,魔方在从斜面底端滚动到斜面顶端的过程中速度的减小量越来越小,故魔方由A点滚动至C点的s﹣t图像如下:故答案为:(1)刻度尺;(2)5;(3)13.3;大于;减速;(4)小;(5)魔方由A点滚动至C点的s﹣t图像见解答图。26.【解答】解:(1)由图甲知,小球相等时间通过的路程逐渐变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2)由表中数据可得,BC段的平均速度:vBC1.8m/s;(3)由表格数据知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加速运动,时间每增加0.5s,速度增大1.2m/s,第1.5s时,小球速度是3m/s,那么DE段小球速度为3m/s+1.2m/s=4.2m/s,AE段的平均速度为:vAE2.4m/s;(4)若只将斜面的倾斜度变小,时间变长,根据速度公式v知平均速度会变小。故答案为:1.8m/s;(1)加速;路程;(2)1.8;(3)2.4;(4)小。27.【解答】解:(1)若使纸锥从同一高度落下,应使纸锥的尖端位置在同一水平高度处。应该选择图中甲所示的位置;将两个纸锥由同一高度同时释放,记录纸锥下落至地面的时间是利用相同路程比较所用时间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我们也可以利用相同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2)①纸锥下落快,时间较难测量,必须增加纸锥下落的高度或换用锥角较大的纸锥,以增大下落时间,便于时间的测量;②设计的表格中的两处错误是:物理量缺少单位;没有设置下落速度的平均值栏;(3)据图中的信息可知,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所以纸锥的运动速度先变大后不变。故答案为:(1)甲;路程;(2)①下落的高度;大;②物理量缺少单位;没有多次测量求下落速度的平均值;(3)先变大后不变。四.计算题(共4小题)28.【解答】解:(1)小车在相距s=30km的路程中行驶时间:t=8:22﹣8:10=12minh=0.2h,(2)小车的平均速度:v150km/h,由图可知,该路段小车限速为120km/h,因为150km/h>120km/h,所以该小车行驶途中超速;(3)由速度计可得车速v′=80km/h,由v可得通过这两个监控点所用时间:t′0.375h=22.5min。答:(1)0.2;(2)该小车行驶途中超速;(3)若该车以8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则它通过这两个监控点所用的时间是22.5min。29.【解答】解:(1)扶梯底端前3m安装了图1所示红外系统,人步行的最小速度是0.5m/s,此时人从红外杆走到扶梯所用的时间:t16s,人步行的最大速度是1.5m/s,此时人从红外杆走到扶梯所用的时间:t22s,所以,人从红外杆走到扶梯所用的时间范围为:2s~6s;(2)据图2可知,2s后扶梯匀速运动的速度是1m/s,由图1可知扶梯的长度15m,故扶梯匀速运动的时间为:t315s;为确保安全,速度最慢的人也能安全乘坐扶梯到顶端,故整个过程的总时间:t=t1+t3=6s+15s=21s,即设定时间t应至少为2s。答:(1)乘客从红外杆处运动至扶梯底端的时间范围为2s~6s;(2)为确保安全,设定时间t应至少为21s。30.【解答】解:(1)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t=9:00﹣8:30=0.5h,该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平均速度:v100km/h;(2)该车从乙地行驶到上海的路程是90km,汽车在不超速情况下,最高速度为120km/h,根据v可知,车从乙地行驶到上海最少需要多长时间为:t′0.75h;(3)由v可得反应距离:s反=v′t″=120m/s×0.6s=20m;驾驶员发现障碍物时汽车所处位置到障碍物的距离是汽车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之和:s″=s反+s制动=20m+80m=100m。答:(1)计算该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的平均速度为100km/h;(2)在不超速的情况下,该车从乙地行驶到上海最少需要0.75h;(3)驾驶员发现障碍物时汽车所处位置到障碍物的距离是100m。31.【解答】解:(1)该酒后司机在反应时间内车前行的距离s1=90m﹣40m=50m;(2)司机的反应时间t12s,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总时间t=t1+t2=2s+3s=5s,汽车的平均速度v18m/s=64.8km/h;(3)司机在反应时间内的车速v1=25m/s=90km/h,从图中可知,该路段限速80km/h<90km/h,该司机涉嫌超速驾驶。答:(1)该酒后司机在反应时间内车前行的距离为50m;(2)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64.8km/h;(3)该司机涉嫌超速驾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