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 第三课时《中国的气候》——季风气候显著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 第三课时《中国的气候》——季风气候显著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八上地理导学案
第二章第二节第三课时 中国的气候
一、导学要求
【学习目标】
1、通过读图比较,分析归纳季风气候特点及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2、能在图中找出两者的大致山脉界线;
3、能说出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并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出季风气候给我国农业带来的利弊;
4、能举例说出中国气候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征。
【学习重、难点】
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
【学习方法】
读图分析法;实验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
二、导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结合七年级所学知识,根据图1(夏季风、冬季风示意图),完成表1。
表1
季风 源地(海/陆) 风向 性质(干/湿) 首先影响地区
夏季风
冬季风
2、自主预习检测
思考:我国降水主要是哪股季风带来的,为什么?
(二)学而知困
[探究一]
1、观察图2,思考完成(1)~(3)题:
(1)从降水季节分配来看,降水多集中在 季。为什么降水主要集中在该季节?
对比上海、兰州、乌鲁木齐的降水可以发现,从东西分布来看,降水多集中在 (东/西)部。原因是什么?
对比广州、武汉、上海、哈尔滨的降水可以发现,从南北分布来看,降水多集中在 (南/北)部。原因是什么?
[探究二]
画一画:结合教材P40图2-30与所学知识,在下图(中国山脉分布图)上画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并指出该分界线大致经过了哪些山脉。
填一填:根据广州、武汉、上海、哈尔滨的降水柱状图,结合视频内容,完成下题。
根据夏季风进退与雨带推移规律,将下列月份对应填入下图横线上:
据此可以看出: 南方雨季开始 ,结束 ,雨季 ,降水 ;
北方雨季开始 ,结束 ,雨季 ,降水 。
(三)解惑悟道
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小资料:在世界北纬15 °~30°的纬度带上,不少地区是沙漠,我国处于这一纬度带上的长江以南地区却是“鱼米之乡”,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但这一地区降水集中于夏季,而且年际变化大,极易造成旱涝灾害。
特征 对农业的有利影响 对农业的不利影响
季风气候显著
(四)攻习通深
1、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是( )
A.秦岭—淮河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D.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下列三城市的雨季由长到短依次是( )
A.长沙、哈尔滨、广州 B.广州、长沙、哈尔滨
C.长沙、广州、哈尔滨 D.哈尔滨、长沙、广州
3、下列关于我国降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降水多集中在冬季 B.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C.降水多集中在夏季 D.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4、下列反映了中国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的是( )
A.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B.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C.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季风气候除了对农业产生了影响,在其他方面还有什么影响呢?
举例说出季风气候给重庆带来的具体影响。
评价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