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古诗三首》(统编本六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正确朗读三首古诗,借助注释说出诗句的意思。2. 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竹石》。3. 借助诗句、资料理解诗人描摹的形象和表达的志向,初步感知“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三首》。是哪三首古诗?(《马诗》《石灰吟》《竹石》)2.出示三首古诗。生自由读。3.指名读,正音。重点:“燕山”“还坚劲”的读音。4.生齐读三首古诗,边读边关注三个诗题,看有什么发现。5.讨论。点拨1:谁给大家介绍一下石灰?(出示小资料)石灰,白色,有多种用途。石灰水刷在墙上,可以让墙变得雪白,刷在树干上,可以防虫。石灰粉撒入土壤,可以给土壤补钙。点拨2:第三首诗的题目究竟是什么意思?(长在岩石中的竹子)归纳:天地万物皆可入诗。二、感知诗人笔下的“马”“石灰”“竹子”的形象1.再次自由读三首诗,借助注释,小组讨论,完成填空。( )的马 ( )的石灰 ( )的竹子2.全班讨论。( )的马(1)预设:(孤独)的马、(自由)的马、(渴望)的马……(2)这匹马身处何方?谁能联系诗句给大家说说它所处的环境?(3)理解《马诗》第一、二句诗的意思。点拨:在人们的印象中,沙漠是土黄色的,可李贺为什么说“沙如雪”呢?(因为月光的照射)(4)天上残月如钩,眼前沙漠茫茫,无人,寂静。这匹马就这样伫立在天地之間,是那样的……(用上学生填空的词语)3.指名读,齐读第一、二句诗。( )的石灰(1) 预设:(历经磨难)的石灰……(2) 理解《石灰吟》第一、二句诗的意思。点拨1:石灰都经历了哪些磨难?由此,你明白石灰是怎样诞生的吗?(开采—煅烧)点拨2:这儿的“若等闲”可以换成什么词语?(只等闲)4.指名读,齐读。( )的竹石(1) 预设:(锲而不舍)的竹石、(执着)的竹石、(我行我素)的竹石……(2) 点拨:“咬”的妙处。(3) 指名读,齐读。三、理解诗中表达的志向,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1.古人说:诗言志,词言情。这三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志向呢?自由读读这三首诗,看看老师提供的三段资料,想一想。(出示)李贺,唐朝诗人,才思敏捷,年少成名,仕途本可以一帆风顺,但却遭遇丧父未能参加进士考试,守孝结束却因父亲的名字与“进士”的“进”谐音,被取消了进士资格考试,从此与官场无缘。后来,在好友张彻的邀请下协助去军中处理公文,期间写有一组五言绝句《马诗》,共有23首,今天学的是其中的第5首。于谦,明朝政治家,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被瓦剌掳走,于谦提议另立明景帝安定人心,并亲自带兵守卫北京,击退瓦剌,迫使瓦剌交出明英宗。后被明英宗以“谋逆罪”冤杀。郑燮,清朝人,擅长诗文书画,因号板桥,人们多称之为郑板桥。因对连年灾荒的平民百姓开仓赈灾,引起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不满,被贬官,后以卖画为生。2.讨论。(1)点拨:联系“儿童急走追黄蝶”理解《马诗》中“快走”的意思。(2)归纳:《马诗》抒发了诗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石灰吟》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的志向;《竹石》抒发了诗人面对恶势力绝不屈服的志向。3.如果你拥有给这三首古诗重新加标点的机会,你准备怎么加?为什么?4.学生有感情朗读重加标点后的三首古诗。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5. 师生配合背诵三首诗。四、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古诗三首》,这三首古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这样的诗叫 “咏物诗”。除了今天学的三首诗,还有这些诗也是其中的代表。(出示《墨梅》《咏蝉》)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读一读这些诗,对照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所寄托的志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