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程标准解读 核心价值引领1.理解并阐明世界的物质性,明确物质决定意识。 2.理解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明确运动的规律、规律的特征。 3.明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和具体要求。 4.理解并阐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能够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把握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进一步坚定唯物主义信念;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定马克思主义和无神论立场。 世界观和方法论:尊重和保护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客观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自觉遵循规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情境诱思 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恩格斯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我国古代也十分强调对自然的尊重,提出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许多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朴素思想。然而,在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人们也产生了征服自然的欲念,忽视对自然的保护,酿成环境灾难。例如北极冰川大面积消融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什么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为什么说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探究“世界的物质性”吧!网络导学[footnoteRef:0]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0: 知识拓展列宁的物质概念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易错纠偏1.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提示:×。意识无论正确与否,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2.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提示:×。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我的笔记: ]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2.物质的概念(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的产生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2.人类社会的构成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再到人类意识的产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4.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我们应当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议题一: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 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存在的一种天体。它具有的超强引力使得光也无法逃脱它的势力范围,该势力范围称作黑洞的半径或事件视界。而我们曾记录下这个节点,人类历史上第一张黑洞照片问世了!1.黑洞、磁场、超声波、紫外线与我们看到的生物、阳光、山体有什么共性 (科学精神)提示: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东西,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2.黑洞、磁场、超声波、紫外线与我们看到的生物、阳光、山体是哲学上所说的物质吗 为什么 (科学精神)提示:不是。黑洞、磁场、超声波、紫外线与我们看到的生物、阳光、山体都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哲学上的物质是从万事万物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1.全面理解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 ①自然界先于人的意识而产生,人的意识产生后,自然界也不受人的意识所支配 ②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人类社会 ①从其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从存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其构成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③从发展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的意识 ①从产生看: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和生理基础 ③从内容看: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结论 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1)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指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或者是否承认它的存在,它都客观地存在者,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是指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反映,所认识“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2)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具体的物质形态区 别 特性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存在 状态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有生有灭、暂时存在联系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抽象与具体的关系[深化拓展] 注意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2)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典型例题] 有人认为:“人类社会是有意识的人参与的,故不具有物质性。”下列能反驳该观点的是( )A.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B.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以及构成要素都是客观的C.从大自然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物质的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思维建模]审设问 事件:某人观点。角度:反驳审材料 错误地认为人类社会不具有物质性找技巧 把握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定答案 B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B正确;A没有涉及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排除;C仅从人类社会的产生角度进行分析,不能全面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排除;D没有涉及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排除育素养 培育学生正确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科学精神议题二:如何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材料一 黑猩猩经过人们的反复训练,会打开水龙头,用水桶放水灭火。后来,人们把黑猩猩放到船上,同样点上火,给它一个水桶,让它灭火,但它此时却束手无策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曾经见过“猴子智取香蕉”“鹦鹉学人说话”“警犬协助破案”“马做算术题”“大象唱歌”……许多人在感叹之余常常会说,这些“聪明的”动物是“有智能的”。材料二 傍晚,蜘蛛在屋檐下或树枝间结网,然后静待在网的中央,若有昆虫撞到网上被粘住,蜘蛛就迅速沿网丝爬过去捉住昆虫,同时由腹部的纺器放出蛛丝把昆虫牢牢地缠住,并用一对螯肢钳住昆虫,注入毒液使昆虫麻痹,再吸食昆虫体内的液体。天明后,蜘蛛隐蔽起来,等到傍晚再出来活动。当蜘蛛的网遭到破坏,受到惊扰时,蜘蛛会放出蛛丝,悬挂着垂落到地面,逃入草丛中躲藏起来。等危险过后,再出来重新结网,并等待着捕捉昆虫。1.动物的这类“智能活动”是不是一种意识活动 为什么 (科学精神)提示:不是。动物的这类“智能活动”只是动物的反应形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活动。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而动物没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生理系统——人脑,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2.关于蜘蛛的这些行为,一些同学开始了讨论,蜘蛛这类动物的心理能否发展为意识 为什么 (科学精神)提示:不能。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但是纯粹的动物心理不能自发形成意识。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即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即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因此,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1.形成意识的条件(1)厂房机器——人脑,是形成意识的生理基础。(2)原材料——客观存在,是意识的反映对象。(3)重要环节——生活和实践,通过这一环节,客观存在才能进入人脑并被人脑加工和改造。意识形成的三要素2.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是客观的。(2)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意识是由知识、情感、意志等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①从意识的主观差别上看,对于同一对象或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人由于社会地位、知识水平等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反映。②从意识的主观特征上看,意识作为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可能是对客观对象的近似真实的摹写,还可能是对现实歪曲的、虚幻的反映。3.从意识的含义看物质决定意识[典型例题]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脑内多巴胺缺乏,就会出现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帕金森氏症症状。研究发现,多巴胺不仅会影响身体活动性,对于记忆力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研究成果部分解释了为何帕金森氏症患者及抑郁症患者常会并发认知障碍。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②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③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 ④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思维建模]审设问 事件:多巴胺的研究成果。角度:佐证审材料 研究发现,多巴胺不仅会影响身体活动性,对于记忆力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找技巧 正确理解设问中“佐证”的意思定答案 C 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材料中人们对多巴胺的认识体现了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①③正确;意识的内容和形式由客观物质决定,②错误;④否认了物质的决定性作用,错误育素养 培育学生正确把握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的科学精神1.(分析与综合)目前人们已经知道,太阳约在50亿年前形成,地球的诞生距今也有46亿年之久。由此可见,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居住的天国,所有天体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这表明( )A.生物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B.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C.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解析:B 材料表明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B正确;A、C、D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2.(辨识与判断)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可见辩证唯物主义中的“物质”是指( )A.宇宙间存在的各种具体物质形态B.无法被人的意识感知的客观实在C.人们能够看得见且摸得着的东西D.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解析:D 从材料可知,辩证唯物主义中的“物质”是指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D正确;A、C表述的是具体的物质形态,而不是“物质”,排除;B错误,物质是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3.(辨识与判断)下列概念中属于物质范畴的有( )①人脑 ②基本路线 ③生产关系 ④思想观念 ⑤国家 ⑥辩证唯物主义A.①③⑤ B.③⑤⑥C.②③⑤ D.②④⑥解析:A 基本路线、思想观念、辩证唯物主义是人们思想的产物,属于主观意识的范畴,②④⑥排除;人脑、生产关系、国家属于物质范畴,①③⑤正确。4.(分析与综合)人脑工程研究小组希望在计算机上制造一个完整人类大脑的模型——“仿真人脑”,“仿真人脑”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此有人说,“仿真人脑”也有意识,能够完全取代人。从哲学上看,这一观点( )A.肯定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B.否认了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肯定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事物D.否认了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解析:D 材料中的观点否认了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正确;A、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5.(分析与综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表明( )A.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D.人脑总是不能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解析:B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大意为忧心伤感时看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时鸟鸣令我心悸。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表明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正确;A、C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人脑可能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也可能错误地反映外界事物,D错误。基础巩固练知识点一 世界的物质性1.最新研究发现,中国“玉兔二号”月球车搭载的测月雷达首次揭示了月球背面着陆区域地下40米深度内的地质分层结构,这层结构主要由掺杂着不同大小石块的多孔颗粒物质组成。这一发现刷新了人们对月球的认识。这表明( )A.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B.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C.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D.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解析:D 题中强调人类对月球的认知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强调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D正确;自然界具有物质性,是客观的,并没有自己的意志,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A错误;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并不是都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B错误;题干强调自然界的物质性,而不是强调世界的物质性,C不符合题意。2.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由于地球自然条件的变化,一部分古猿逐步由森林迁徙到草原,其生活方式也由林栖转为地栖。地栖的生活方式对古猿的协同行动、群体规模、组织程度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生活环境的变化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形成的一种自然因素。这表明( )A.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B.自然界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具有客观物质性D.地理环境在从猿到人的演化中起决定作用解析:C 人类社会的形成是由生活环境的变化推动的,整个过程都具有客观性,表明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具有客观物质性,C符合题意;A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材料不体现自然界的发展,体现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B不符合题意;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D错误。3.天文学家观察研究表明,宇宙空间93%的元素是氢,另外还有无数的其他物质充满星际空间。这一事实蕴含的哲理是( )A.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C.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依赖于人的意识D.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解析:D 材料没有涉及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排除A、B、C;材料强调自然界的物质性,D正确。4.多年前人类第一次对引力波进行了系统探测,深入探索了控制宇宙的基本力量的形成过程,进一步了解了宇宙诞生刹那的大爆炸,使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发生了重大变化。材料说明( )①物质具有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属性 ②具体科学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 ③科学探测揭示了关于整个世界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解析:A 题干表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具有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属性,①④正确;具体科学知识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②错误;哲学揭示了关于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③错误。5.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下列能证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的是( )①人类的欲望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②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 ③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④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物质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D ③④能证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正确;人类的欲望是主观的,不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排除①;②属于唯心史观,排除。知识点二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6.科学家发现,在面对危险或者恐怖场景的时候,人的大脑深处一小团叫作“杏仁核”的区域总是会进入兴奋状态。“杏仁核”受损的患者,即使面对威胁,也不会再产生害怕的情感。这表明( )A.意识的内容是由人脑决定的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解析:B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不是由人脑决定的,A错误;“在面对危险或者恐怖场景的时候,人的大脑深处一小团叫作‘杏仁核’的区域总是会进入兴奋状态。‘杏仁核’受损的患者,即使面对威胁,也不会再产生害怕的情感”,阐释了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B正确;C阐释的是意识的内容,不符合题意;D阐释的是意识的起源,不符合题意。7.生活中我们发现“先天性无脑畸形儿”只能整天躺着,连简单的表情都没有。这说明( )①人的意识来源于人脑 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③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④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D 意识来源于物质,①错误;②与题干无关,排除;材料说明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③④符合题意。8.通过漫画《问候的变化》我们可知( )①意识反映的内容具有客观性 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③意识是对现实的正确反映 ④物质决定意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B 通过问候的变化可见意识的变化,而意识变化的前提是客观条件的变化,故①④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人脑在产生意识过程中的作用,排除②;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排除③。9.大脑是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高级部位,是生命机能的主要调节器。人脑能有效收集信息并作出精巧的综合处理,在这一点上,人与其他动物是相通的,但人脑结构最复杂,且功能极其完善。外界信号进入人脑传到丘脑,激活丘脑的功能,促使人产生对人和事物的喜好、嗜好、偏爱、美感,以及愉悦和恐惧等情绪。这一事实意在说明( )①高度发达的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③意识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④有了人脑就有了人的意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B 人脑结构最复杂,且功能极其完善。外界信号进入人脑传到丘脑,激活丘脑的功能,促使人产生对人和事物的喜好、嗜好、偏爱等情绪。这一事实意在说明高度发达的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①③正确;②错误,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但不一定是正确反映;④错误,有了人脑不一定就有了人的意识。10.研究发现,“太阳出来喜洋洋”有充足的科学依据。当阳光照射皮肤时,人体产生的维生素D3会使大脑分泌一种叫“血清素”的激素,从而让人愉悦放松。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③意识是人脑活动的产物 ④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A 人们通过科学认识到“太阳出来喜洋洋”有充足的科学依据,这说明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①正确;材料说明人的感觉的产生离不开人脑,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②正确;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③错误;④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素养提升练11.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下列选项能够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①生产力是客观的物质力量,劳动资料、思维方式等生产力的实体要素都是物质的 ②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社会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④人们虽然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力,但可以随意选择生产关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C 思维方式属于意识且不是生产力的实体要素,①错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都是客观的,人们不能随意选择生产力与生产关系,④错误;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均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②③符合题意。12.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人工智能及5G技术广泛应用于远程会诊、疫苗检测、社区排查、体温监测等领域,为疫情态势研判、疫情防控部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由此可见,人工智能( )A.具有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B.模拟人类思维,能够根据指令有效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C.构成了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D.源于人类智慧,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解析:B 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说明人工智能模拟人类思维,能够根据指令有效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B正确;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A错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C错误;人工智能没有意识,不能够揭示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D错误。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我国干旱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北方冬麦区发生严重气象灾害,春夏之交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长时间干旱灾害,南方地区发生多次强降雨过程,一些江河支流发生超警戒、超保证水位的洪水,局部地区发生严重山洪、泥石流灾害。我国政府组织动员灾区干部群众奋力抗灾救灾,水利部门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加强监测预报预警,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加大技术指导力度,有关部门团结协作、共同抗灾,夺取了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的阶段性胜利。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物质统一性原理的 解析:物质统一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物质的,是有其规律的;其次,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物质的。学生可从这两方面结合材料回答。答案:(1)由于气候原因,我国干旱洪涝灾害频繁发生,这说明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2)我国政府组织动员灾区干部群众奋力抗灾救灾,水利部门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加强监测预报预警,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加大技术指导力度,有关部门团结协作、共同抗灾,夺取了防汛抗旱防台风工作的阶段性胜利,体现了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整个材料体现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出发点。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载人空间站及各舱段和货运飞船共5个名称,其中载人空间站命名为“天宫”,核心舱命名为“天和”,实验舱Ⅰ命名为“问天”,实验舱Ⅱ命名为“巡天”,货运飞船命名为“天舟”,其代号分别为TG、TH、WT、XT、TZ。工程标识主造型既像汉语书法的“中”字,又类似空间站的基本形态,尾部的书法笔触似腾空而起的火箭,充满中国元素和航天特色,结构优美,寓意深刻。结合材料,从意识角度谈谈你对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标识的认识。解析: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标识是一种意识现象,体现了设计者的智慧(主观的形式),充满中国元素和航天特色(客观的内容)。中国载人空间站的工程标识主造型与汉语书法、空间站的基本形态、火箭的关系体现了特定的寓意,体现了意识的形式的主观性。答案:(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富有创造力的人脑是产生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标识的生理基础。(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中华文化的书法艺术及航天特色等为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标识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标识是客观存在中国载人空间站通过实践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