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框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情境诱思 在荒凉寂静的大漠深处,敦煌莫高窟在近千年的时间中不断更新,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4至14世纪佛教文化艺术最高成就,代表着中国古代艺术文化的高峰。约1 700米长的崖壁上分布着735个洞窟,其中492个洞窟有壁画、彩塑。这样一个文化宝库为什么会诞生在这里 这就不得不提到丝绸之路。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之后,汉王朝在这里设立了敦煌郡。经过几百年中原文化地积淀,敦煌做好了迎接印度佛教文化的准备。公元366年,莫高窟诞生了。在莫高窟,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洞窟的形制,不同风格的彩塑和不同主题的壁画,它们见证了佛教向中原传播过程的演变以及佛教艺术的演变。 为何要进行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文化交流、交融对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 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探究“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吧!网络导学 [footnoteRef:0]一、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0: 易错纠偏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提示:×。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知识拓展世界文化大趋势:交流、交融、发展(1)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化是大多数国家的共同愿望。世界文化多样化在不同文化的相互依存、对话、交流中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2)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我们应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1.作用(1)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2)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不仅不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反而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正是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才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化交流、交融的宏伟画卷。2.措施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二、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1.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2.人类正是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议题一:怎样看待文化交流 2020年1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分别致贺信祝贺2020“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在意大利罗马开幕。在为期一年的时间里,双方合作推出了上百项活动,涵盖表演艺术、视觉艺术、文化遗产、旅游、创意设计等多个领域。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和意大利是东西方文明的杰出代表。两千多年前,古丝绸之路让远隔万里的中意文明相映生辉;今天,“一带一路”倡议又让我们绵延千年的友好交往焕发新的活力。另外,他还强调,中意两国都拥有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希望中意文化和旅游界人士共同描绘古老文明新时代对话的绚丽景致,为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不同文化交流互鉴作出新贡献。1.开展“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活动有何文化意义 (科学精神)提示:有利于发挥优秀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吸收西方优秀文明成果,相互学习,相互借鉴。2.你认为中意两国应如何更好地进行文化交流 (公共参与)提示:维护两国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1.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内在联系(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世界文化呈现多姿多彩的景象,同时也为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借鉴、学习提供了可能。(2)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在各民族文化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有利于促进各民族间文化上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和繁荣。(3)文化的交流,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因此,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2.全面理解文化交流的意义(1)文化意义:通过文化交流,各民族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博采众长,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可以推动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本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可以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2)经济意义: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实现经济上的互利共赢。(3)政治意义: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减少隔阂,增进共识,促进世界和平。[典型例题] “2021丝绸之路周”活动于2021年6月18日至24日举行,本次活动周的主题是“丝绸之路:多元共存和包容发展”。通过展示丝路文化,深挖其时代价值,讲好丝路故事。这一活动的举办( )①有利于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有利于促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认同 ③有利于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④可以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思维建模]审设问 事件:“2021丝绸之路周”活动。角度:意义审材料 主题是“丝绸之路:多元共存和包容发展”找技巧 把握材料关键信息“通过展示丝路文化,深挖其时代价值,讲好丝路故事”定答案 B 通过展示丝路文化,深挖其时代价值,讲好丝路故事,有利于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①④正确;②错误,应认同本民族文化;③与题干无关,排除育素养 培育学生理解文化交流的重要性的科学精神议题二:如何进行文化交融 民国初年,局势动荡。曾在北京珂王府做厨子的葛明惠,带着老婆孩子来河南谋生。生活所迫之时,葛明惠想起了曾经被王爷称赞过的坛子肉焖饼。于是他在朋友的帮助下,于1926年在郑州火车站附近以葛字号开店。他精心调制,做出的坛子肉浓香四溢,让过往的人们流连忘返。独特的千层饼加上坛子肉焖制后,更是回味悠长。日复一日,坛子肉焖饼在郑州的名气越来越大,生意越来越好,“京都葛记坛子肉焖饼馆”的招牌正式打了出来。就这样,他把北京宫廷口味的拿手菜,打造成了郑州餐饮名吃。1.不同区域美食相互交融有何意义 (科学精神)提示:不同区域美食相互交融有利于借鉴各地美食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丰富美食文化。2.文化交融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科学精神)提示: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1.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文化交流 文化交融表现 彼此间文化的相互沟通,互通文化的有无,促进文化丰富和发展 强调的是不同文化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渗透,难分你我侧重点 侧重的是把一种文化发扬光大,传播开来,让更多的受众知道、理解的过程 侧重的是文化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甚至是冲突碰撞之后的发展升华、产生新文化的过程发生过程 发生的是量变 发生的是质变2.促进文化交流与交融的措施(1)尊重文化多样性,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 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2)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3)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4)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坚决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典型例题] 我国原创歌剧《运之河》在欧洲三个国家巡演大获成功。《运之河》以歌剧形式讲述了一个中国哲理故事,引起了中欧人民的共鸣。这表明不同民族文化( )①具有共通之处 ②没有显著区别 ③可以相互交融 ④应该趋向同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思维建模]审设问 事件:原创歌剧《运之河》引起中欧人民的共鸣。角度:表明审材料 讲述了一个中国哲理故事,引起了中欧人民的共鸣找技巧 抓住关键词语“共鸣”定答案 B 《运之河》以歌剧形式讲述了一个中国哲理故事,引起了中欧人民的共鸣,这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通之处,可以相互交融,①③正确;不同民族文化有着自己的个性,②错误;不同民族文化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依然保持着各自的特色,④错误育素养 培育学生理解文化交融的科学精神 1.(辨识与判断)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谈及认识和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时有一名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下列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特性B.认同其他民族的文化C.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D.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解析:C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观点要求我们要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C符合题意;A、D与题干无关,排除;我们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而非“认同”,B错误。2.(辨识与判断)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落后的国家可以在科学技术上学习发达国家,而在文化上则应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文化在本质上是存异而不是趋同。主张文化要存异不要趋同( )①必然会阻碍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②是尊重和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③否定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共性 ④是因为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C 主张文化要存异不要趋同,是因为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尊重和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要求,②④符合题意;主张文化要存异不要趋同,既没有否定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共性,也不会阻碍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①③说法错误。3.(辨识与判断)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品尝一下咖啡,对咖啡的依恋也不妨碍我们品尝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该( )A.相互尊重、日渐趋同B.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C.平等交流、相互借鉴D.尊重发展好本民族文化解析:C 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二者既不可能相互代替,也不可能相互征服,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C正确;A中的“趋同”说法错误;B、D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排除。4.(分析与综合)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这说明( )①只有文化交流与交融才能实现文化的丰富多彩 ②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③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④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C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这说明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②④正确;①说法太绝对;③错误,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5.(分析与综合)中国与非洲国家文化交往历史悠久,在中非文化交流的字典中,没有“排斥”“歧视”“居高临下”这一类词语。这体现了( )A.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B.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活力C.文化交流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排斥、相互取代D.不同国家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解析:C 在中非文化交流的字典中,没有“排斥”“歧视”“居高临下”这一类词语,这体现了文化交流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排斥、相互取代,C符合题意;A、B、D与题干无关,排除。基础巩固练知识点一 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1.文化交流与融合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源泉。下列能体现文化交流的是(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③孤芳独美,不如集众以为美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B ①③体现了文化交流的内容,符合题意;②④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2.目前,我国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建有孔子学院。孔子学院始终坚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超越不同的种族、文化、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增进了国际理解,促进了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共融。孔子学院“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办学理念表明了( )①文化交流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②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发展 ③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孔子学院有利于世界人民认同中华文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A 孔子学院始终坚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超越不同的种族、文化、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增进了国际理解,促进了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共融,这表明文化交流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也表明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发展,①②符合题意,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③错误;孔子学院有利于世界人民理解而不是认同中华文化,④错误。3.人类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因为平等交流而变得丰富多彩,正所谓“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这反映了( )①加强文化融合,能促进文化趋同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共促文化繁荣 ③不同文化可平等交流,互相借鉴 ④文化对经济社会有积极的反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C 材料反映出不同文化可平等交流,互相借鉴,人类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因此应尊重文化多样性,共促文化繁荣,②③正确;应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中保留特色而不是趋同,①错误;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双重的,④错误。4.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在泰国国家博物馆展出时,受到泰国民众的高度关注。中华文化的国外展出( )①彰显中华文化魅力,扩大文化影响力 ②促进双方文化的交流,彰显世界文化多样性 ③促进民族文化取长补短,奠定文化发展根基 ④彰显民族文化的优劣,提高中华文化竞争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A 中华文化的国外展出,可以彰显中华文化魅力,扩大文化影响力,促进双方文化的交流,彰显世界文化多样性,①②正确;③夸大了中华文化国外展出的作用,排除;民族文化没有优劣之分,④排除。5.“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用对话协商拆解国家间的猜忌与戒备,用共建共享卸下以邻为壑的“篱笆”,用合作共赢拧开世界经济动力的“阀门”,用交流互鉴疏通世界文化差异的“沟壑”。可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 )①理解个性,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 ②求同存异、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③增强自信,彰显文化优越地位 ④加强交流,取代他国文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A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理解个性,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求同存异、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发展,①②符合题意;③中的“文化优越地位”说法错误;④中的“取代他国文化”说法错误。知识点二 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6.孔子学院被誉为“中国最好最妙的出口产品”,妙就妙在中方不唱“独角戏”,而与外方共唱“二人转”。中方主导、民间运作、中外合作、互利互享,中外高校、中小学“结对”办学,中方、外方携力合作。依据材料可见,孔子学院的成功是基于( )①我们坚持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②我们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丰富发展了世界文化 ③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④我国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和随之带来的软实力的提升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A “妙就妙在中方不唱‘独角戏’,而与外方共唱‘二人转’”,说明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③符合题意;“结对”办学、携力合作说明我们坚持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①符合题意;②④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7.“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国际文化交往中,我们应( )①以我为中心,相互排斥 ②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③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④推崇世界上一切优秀文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C ①明显错误;②③符合题意,“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国际文化交往中,我们应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④错误,要尊重并非推崇世界上一切优秀文化。8.婺剧是浙江金华的地方戏,和京剧之间有着很深的渊源,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表现形式之一,在海外“欢乐春节”活动中,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赴希腊演出,上演了美轮美奂、绝技频出的《断桥》《挡马》等经典婺剧折子戏,让当地观众很是高兴。这表明( )A.我们要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B.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要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原则C.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相互融合、走向同一D.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解析:D A、B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中的“走向同一”说法错误;D正确地反映了题意。9.近年来,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在全球有蔓延之势。国际社会已发生多起恐怖主义袭击事件。很多学者和政要都认为,这些问题的根源是“文明的冲突”。全球政治格局正在以不同的文明为界限重新形成。因此,要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必须( )①承认文化具有多样性,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②坚持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③促进民族的和解与融合,逐步形成统一的地球文明 ④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化交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B 全球政治格局正在以不同的文明为界限重新形成,我们需要承认文化具有多样性,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交融,同时这也启示我们,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化交融,①④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说法错误,“逐步形成统一的地球文明”违背世界文化多样性。10.人们曾以为麦当劳和肯德基的汉堡、鸡翅能统一全球快餐食品,但现在的麦当劳和肯德基却在适应所在国家的本土口味方面大做文章。如肯德基“为中国而改变”,卖起了油条、盖浇饭和皮蛋粥。肯德基能“为中国而改变”表明( )A.中华文化对外来文化求同存异、兼收并蓄B.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D.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解析:D 肯德基能“为中国而改变”,说明它能够借鉴和吸收中国文化,出售融合中西文化的产品,意在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D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外国对我国文化的吸收,而不是我们对外来文化的态度,排除A;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排除C。素养提升练11.“一带一路”不仅促进了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更加强了科教、文化、卫生等领域的广泛合作。中国商品伴随着中国口音旅行到了全世界,同时海外乡音也带进了汉语词典。这表明( )①文化发展水平决定经济发展水平 ②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走向趋同 ③文化交流可以推动文化发展 ④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文化 创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D 经济决定文化,排除①;文化趋同违背了文化多样性,排除②;通过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③④正确。12.魏晋南北朝时,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盛行, 儒学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并有了新的发展。佛教也吸收儒学的精髓, 渐趋中国本土化。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融为一体 ②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点 ④外来文化的传入推动了社会实践的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C ①说法不符合事实,排除;外来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优秀外来文化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且材料也没有体现外来文化对社会实践的作用,④错误;在中国盛行的外来宗教佛教,吸收儒学的精髓,渐趋中国本土化,同时,中国的儒学也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精神,并有了新的发展,这说明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也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点,②③正确。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来,随着中外文化交流越发频繁,春节在海外的传播速度也不断加快。多个国家把春节列为法定假日,每年全球有超过100多场春节庆祝活动,许多国际政要也会纷纷发表春节贺词……春节在全球刮起“红色旋风”。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节”变成了“世界节”,世界各地的中国味儿也越来越浓。“一把剪刀、一张红纸就能造出整个世界”,剪纸工艺让俄罗斯姑娘赞叹不已;“现代化的城市中有如此美丽的文化标志”,德国小伙义务宣传中国古建筑;“古老中国功夫的魅力迎面而来”,中国武馆在全球遍地开花……乘着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东风,中华文化在更远的地方影响着更多的人。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交流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节”变“世界节”的文化意义。解析:本题是意义类试题,限定知识是文化交流。可以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等方面,指出“中国节”变“世界节”的文化意义。答案:(1)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竞争力。(3)推动各国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5月1日,原沈寿艺术馆更名为“沈绣博物馆”,并重新免费对外开放。沈绣借鉴了西洋油画的用光、用色等技法,绣品立体感强、生动逼真,完美体现了东西方艺术的结合,是文化交融的一个典型范例。当今世界全球化迅猛发展,全球化打破了各种文化之间彼此隔绝的封闭状态,使不同民族文化在日益交融中得到发展,同时不同文化之间深层的精神价值方面的差异和冲突也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显得越来越突出。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发展文化应当适应时代潮流,在文化交融与冲突的过程中坚持“和而不同”,相互借鉴,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从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角度,指出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积极意义。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交融与发展的知识。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意义,可从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交融可以进一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角度进行说明。答案:(1)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各民族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2)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