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框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情境诱思 宋明理学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借鉴了佛、道二教的思辨化哲学理论成果,另一方面回归儒家原典,从儒家文本中寻找阐发“形上之道”的经典依据,为儒家建立了一个包含宇宙社会人生、贯通形上形下的庞大哲学体系。这使得理学具有思辨化、重义理的鲜明特性,大大提升了中国哲学的理论思辨化程度。理学的产生发展过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成功吸收、整合外来文化为我所用的能力。王明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他从莫斯科归国后,教条主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重大损失。 为什么宋明理学提升了中国哲学的理论思辨化程度 王明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时犯了什么错误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探究“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吧!网络导学 [footnoteRef:0]一、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0: 易错纠偏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本。( )提示:×。发展本民族文化的根本在于做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借鉴外来优秀文化只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有利因素。知识拓展 “以我为主”与“海纳百川”并不矛盾:“以我为主”有利于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有利于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海纳百川”表明文化竞争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文化之间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同推动文化创新,促进世界文化繁荣。]1.对待外来文化的两种错误观点近代以来,对待外来文化,中国文化界曾有过两种激进的观点: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历史和实践证明,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2.如何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二、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1.立足国情(1)原因: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2)表现: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2.交流互鉴(1)原则: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2)目的: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议题一:怎样理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日益深化,西方各种社会文化思潮大量涌入,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以洋为美、以洋为尊,甚至贬低、漠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在世界文化交流融合的历史大势下,我们一方面应当以平等开放的姿态对待其他文化,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取人之长为己所用;另一方面应当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文化中的中西差异,积极吸取有利于中国发展的优秀文化思想,对负面的、不好的东西加以抵御和克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对待外来文化,坚持以洋为美、以洋为尊,贬低、漠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是一种什么观点 (科学精神)提示:这是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2.上述材料主要告诉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科学精神、公共参与)提示: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一方面,要反对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两种错误观点;另一方面,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汲取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着眼点 为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植根塑魂 为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供养料和活力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内容或意义 既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源头,也涵盖在此基础上产生并发展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 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更加广泛深入要求 要坚定文化自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高度认同、倍加珍惜、大力弘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文化虚无主义 更加主动地学习、借鉴、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精髓,坚决摒弃心胸狭隘的排外主义和妄自尊大的自我中心主义;以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大国气度,了解并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殊性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引领文化建设,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大力创新、不断创新、永远创新 2.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1)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反对盲目抵制任何思想文化,积极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2)要有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盲目接受任何思想文化,坚守文化底线,坚定文化立场,反对全盘西化的错误观点。[典型例题] 旗袍在发展过程中既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又结合了西式裙装的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这表明( )①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②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③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趋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思维建模]审设问 事件:旗袍的发展。角度:表明审材料 旗袍在发展过程中既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又结合了西式裙装的形式找技巧 把握材料的关键词“融合”“结合”等定答案 C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①错误;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点,并没有趋同,④错误;旗袍的发展表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也表明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②③符合题意育素养 培育学生理解文化交流中的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科学精神议题二:如何做到立足国情,交流互鉴 材料一 不要全盘西化。应该学习外国的长处,来整理中国的,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东西。——毛泽东材料二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结合材料,谈谈如何理解立足国情,交流互鉴。(科学精神)提示:(1)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2)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1.如何更好地借鉴外来优秀文化(1)明确借鉴外来文化的态度。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 保持开放的心态,吸收和借鉴一切外来的优秀文化,明确三项内容:①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②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③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立足中国 国情 促进外来优秀文化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融合推动本民族文化发展坚守中华 文化立场 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2)借鉴外来文化的意义:有利于推动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融合,推动融汇不同民族文化特质的新文化。有利于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可以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了解,从而扩大文化的影响力。可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推动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2.全面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2)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3)如何推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首先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必须坚持实践观点,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立足于解决中国的具体实际问题,着眼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其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所处的时代特征相结合。要从世界发展潮流中看待中国,我们要在实践上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在理论上实现与时俱进。再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历史文化相结合。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文化相结合、相融合,使之在中国真正落地生根,成为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典型例题] 印度国父甘地有一句名言:“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都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这启示我们( )①要积极吸收外来文化 ②彻底拒斥外来文化和盲目照搬西方文化都是不可取的 ③与外来文化交流中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趋同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思维建模]审设问 事件:印度国父甘地的名言。角度:启示审材料 “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都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找技巧 注意材料的关键词“都……但……”定答案 B “我希望世界各地的文化之风都能尽情地吹到我的家园,但是我不能让它把我连根带走”,这启示我们彻底拒斥外来文化和盲目照搬西方文化都是不可取的,与外来文化交流中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②③正确;①错误,要积极吸收外来有益文化;④本身说法错误育素养 培育学生理解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科学精神 1.(分析与综合)邓小平曾说:“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这要求我们( )A.必须以世界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来文化成果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C.批判地接受本民族的传统文化D.全盘复制外国文化解析:B 邓小平的话要求我们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B符合题意;我们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A错误;C与题干无关,排除;D中的“全盘复制”说法错误,排除。2.(分析与综合)漆画是一门艺术,当代漆画在传统创作技法之上融入西方油画技术,并实现创造性和艺术性的兼修。中国漆画艺术的创作,启示我们发展本民族文化必须( )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立足实践,消除差异 ④加强文化交流,实现文化大同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A “融入西方油画技术”,可知①正确;“在传统创作技法之上”,可知②正确;文化发展要尊重多样性,“消除差异”“文化大同”的说法均错误,排除③④。3.(分析与综合)借助Flash(指Adobe Flash,一款二维动画软件)等现代化手段,传统曲艺和戏曲中融入了卡通人物形象甚至是流行歌曲的韵律,从而受到人们尤其是青年人的热烈欢迎。这表明( )A.赢得观众就要实现外来文化的中国化B.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工具便能实现文化发展C.文化发展不仅需要继承,更需要博采众长,融入时代文化元素D.要批判地接受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外国的思想文化解析:C 卡通人物形象与流行歌曲的韵律属于时代文化元素,传统曲艺和戏曲中融入时代文化元素受到人们尤其是青年人的热烈欢迎,说明文化发展不仅需要继承,更需要博采众长,融入时代文化元素,C符合题意;D与题意不符;A、B说法绝对化,排除。4.(辨识与判断)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假如你是赴美留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应该( )A.坚守自己的行为习惯,拒绝西方文化B.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遵守美国的当地习俗,接受西方价值D.尊重中美双方的文化差异,入乡随俗解析:D 中美文化各不相同,存在诸多差异,作为赴美留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应该尊重两国的文化差异,尊重当地的交往礼仪和习俗等,做到入乡随俗,D正确;A中“拒绝西方文化”是错误的做法;C否认了本民族文化,是错误的;B是我国在文化交流互鉴中的立场,与题意不符。5.(辨识与判断)近年来,我国在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活动,并受到普遍欢迎,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下列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是( )A.相互借鉴 求同存异 提升文化实力B.尊重差异 平等协商 认同外来文化C.加强交流 文化共享 汲取各国文化D.理解个性 相互渗透 传播外国文化解析:A 我国在文化交流中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我国进行文化交流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我国的文化实力,A正确;应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B错误;应汲取各国有益文化,C错误;“相互渗透”不是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且我国进行文化交流是为了传播中华文化,D错误。基础巩固练知识点一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1.“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 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 ”《左传》中的这种思想启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要(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不同文化应相互取长补短 ②重视传统文化,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借鉴西方优秀文明成果 ④要批判地接受本民族的传统文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A “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启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要尊重文化多样性,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借鉴西方优秀文明成果,即不同文化应相互取长补短,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与题意不符。2.胡适曾说,肯往前看的人们,应该虚心接受这个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明,凭借它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老文化的惰性和暮气。这一主张要求我们( )A.摒弃中国传统文化 B.交流借鉴以至趋同C.积极接纳外来文化 D.面向世界、批判继承解析:D 胡适主张虚心接受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明,要求我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打掉一点老文化的惰性和暮气”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D符合题意;A、B、C说法均错误。3.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各有其特色的外来文化,我们应做到( )A.全盘消化吸收外来文化B.一味固守民族传统文化C.全面改造外来文化D.坚持开放心态,吸收其有益成果解析:D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各有其特色的外来文化,我们应做到坚持开放心态,吸收其有益成果,D符合题意;对于外来文化要具体分析,而不能全盘消化吸收或全面改造,A、C错误;对于本民族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一味固守,B错误。4.身处同一个世界,每一种文明都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不管明艳绚丽还是素雅简单,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各民族的有益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财富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③我们应该坚持开放心态借鉴外来优秀文化 ④各民族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中相互交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B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优点,所以我们要善于借鉴,①③正确;认同的是本民族文化,排除②;材料没有涉及相互交融,排除④。5.音乐剧《西厢》包含百老汇、法式、欧美式等多种风格,还融合了京剧、昆曲等戏曲元素,它把戏曲的元素与现代创作意识相融合,让传统的戏剧故事在新的舞台上焕发光彩。该剧的成功对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启示有( )①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优秀传统文化 ②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③对待外来文化要保持开放的心态 ④要善于吸收和引进外来文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C 优秀传统文化是保留的对象,不是改造的对象,排除①;“让传统的戏剧故事在新的舞台上焕发光彩”体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②正确;“包含百老汇、法式、欧美式等多种风格”,体现了对待外来文化要保持开放的心态,③正确;吸收和引进的对象是优秀外来文化,④错误。知识点二 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6.文化承载着国家的梦想和精神,实现“中国梦”,不能缺少“文化梦”。实现“文化梦”需要( )①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 ④大力弘扬现代西方文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C 对中华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排除①;④说法错误;实现“文化梦”,既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又需要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②③符合题意。7.20世纪50年代我国音乐学院学生练习的曲目大多是外国音乐家的作品,上海音乐学院的年轻人以发展民族音乐为使命,创作了感动全世界的经典曲目——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下列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外来文化是先进的文化,应照搬B.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不相容,应抵制C.文化趋同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D.对待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解析:D A错误,外来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应该吸收优秀外来文化,不能照搬;B错误,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可以相容,应该积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C中“趋同”说法错误;D符合题意,对待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8.原创马戏剧《龙秀》取材于中国民间神话故事,融合了国际马戏艺术与传统剧目的表现手法,让观众享受了一场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线上线下好评如潮。这表明( )①文化借鉴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坚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借鉴外来有益文化 ③坚持中华文化立场,拒绝一切外来文化 ④照搬外来文化容易取得成功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A 由“融合了国际马戏艺术”元素来发展自己,可见①②正确;对外来文化要学会借鉴,排除③;题干并未体现照搬外来文化,且④本身说法错误,排除。9.据统计,我国已与157个国家签署了文化合作协定,累计签署文化交流执行计划近800个,初步形成了覆盖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间文化交流与合作网络。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合作( )①是基于各国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②目的是在文化交流中缩小彼此间的文化差异 ③表明不同国家的文化具有相同的历史和政治因素 ④要立足本国国情吸收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B 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合作是基于各国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同时需要将外来优秀文化与本国国情相融合,①④符合题意;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合作,目的是在文化交流中促进共同发展,而不是缩小彼此间的文化差异,②错误;③错误,文化不同是因为历史、政治等因素不同。10.歌剧《莫高窟》将意大利歌剧唱法和中国民族唱法相结合,通过中国特色民族交响乐器伴奏,在中国戏曲“紧拉慢叫”演唱形式中植入丰富多彩的节奏及和声变化,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宣叙调艺术。可见歌剧《莫高窟》在创作中坚持( )①古为今用,中西合璧 ②在多样中求同,在交流中化异 ③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在竞争中合作,在借鉴中创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B “中国戏曲‘紧拉慢叫’演唱形式”,体现了古为今用,“将意大利歌剧唱法和中国民族唱法相结合”,体现了中西合璧,①正确;应该是求同“存”异,而不是求同“化”异,排除②;在中国戏曲“紧拉慢叫”演唱形式中植入丰富多彩的节奏及和声变化,表明其坚持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竞争,排除④。素养提升练11.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的“中国园”里有一组石凳作品《石径》,上刻英文和方块字书法,书法原文为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假如要写一篇介绍的文章,下列内容中合适的有( )①述文明史,在中英结合的书写方式中回顾文字发展轨迹 ②品传统味,在书法艺术欣赏中品味中华文化的包容之美 ③结世界缘,在中外文化元素的交织中促进文化交流传播 ④观外来风,在探索汉字发展方向的实践中借鉴外来文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C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的“中国园”里有一组石凳作品《石径》,上刻英文和方块字书法,书法原文为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这种做法是在品传统味,在书法艺术欣赏中品味中华文化的包容之美,是在结世界缘,在中外文化元素的交织中促进文化交流传播,②③正确;材料与回顾文字发展轨迹无关,排除①;④错误,应在实践中借鉴外来优秀文化。12.《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是中国第一部深入探索东西方文化的纪录片,该片用全球化的视野展现碰撞,包容差异,将思考隐于绚烂的影像之中,体现文化交流与碰撞,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②文化的个性要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③中国文化发展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实现文化繁荣必须消除民族间文化差异A.①③ C.①④ B.②③ D.②④解析: A 文化的共性要通过个性表现出来,②错误;④中“消除民族间文化差异”说法错误;用全球化的视野展现碰撞,包容差异,说明我们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①③符合题意。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外来文化。开放是一种姿态、一种思维,包容是一种气度、一种涵养。但随着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形形色色、良莠不齐的外来文化也传入我国,与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产生了“碰撞”,甚至擦出了激烈的火花。 请说明我们应当如何正确看待外来文化与我国民族文化之间的“碰撞”。解析: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回答如何正确看待外来文化与我国民族文化之间的“碰撞”,其实是考查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的知识,据教材原理联系材料作答即可。答案:(1)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和碰撞是历史的必然。外来文化与我国民族文化之间的“碰撞”有利于我国取长补短,吸收外来有益文化,发展中华文化。(2)我们要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欢迎世界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但要警惕落后的、腐朽的外来文化给我国的民族文化带来消极的影响。(3)我们要坚持“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坚持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当前,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加紧文化输出,进行文化渗透,推行文化霸权,在这样的背景下要保持我国文化发展的自主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加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同时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处理异域文化时,要有广大的胸怀理解他人,同时要懂得反思自己的文化,明白它的来历,这样才能取长补短。结合“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知识,根据材料分析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解析:本题是措施类试题,限定知识是“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可以从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对待外来文化的做法等方面,对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提出要求。答案:(1)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2)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3)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4)保持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5)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