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课程标准解读 核心价值引领1.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发展的关系。 2.明确革命文化的产生、内容与意义。 3.明确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产生、内容与意义,明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4.理解文化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因。 5.明确文化发展与时代实践的关系。 6.明确文化创新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关系。 7.理解并阐述建设文化强国的具体要求。 8.理解文化自信的内涵与意义,明确增强文化自信的措施。 政治立场和思想观念: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认同;增强对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的认同;理解文化强国的要求,科学分析实现文化强国的意义和措施。 世界观和方法论:感悟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两者是路径与目标的关系;明确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意义;科学分析文化发展与时代实践、人民群众、文化资源的关系;自觉树立文化自信,参与文化建设。第一框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情境诱思近代,中国人民开展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为革命文化的孕育提供了土壤。历史证明,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照抄西方资本主义的道路都走不通。要赢得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找到新的先进理论和社会力量,开辟新的道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不同阶段,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不同的表现形态。这些革命文化,是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是中华精神的革命创造与薪火相传,永远闪耀着光芒。什么是革命文化 我们应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探究“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吧!网络导学 [footnoteRef:0]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0: 易错纠偏1.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提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知识拓展 十月革命的意义: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1.产生背景为了民族复兴,再铸中华文化的辉煌,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寻找救国良方,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进入中国,各种主张纷纷登场亮相,但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走向何处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2.产生原因(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2)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3)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footnoteRef:1]3.地位 [1: 易错纠偏2.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能否满足人民的需求。( )提示:×。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我的笔记: ](1)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2)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4.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1.判断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的标准看一种文化有没有生命力,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必然性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意义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议题一:怎样看待中国的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材料二 习近平主持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为什么要传承革命文化 (政治认同)提示:革命文化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2.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公共参与)提示: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1.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 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具体 内容 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 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内在关联的,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2.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来源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意义 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特征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强调中国文化建设必须充满时代精神、开放精神、创新精神,否则就失去了吸引力、感召力和生命力民族的 强调中国先进文化建立在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基础上,是具有鲜明民族风格、民族气派和民族内容的先进文化科学的 强调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强调其内在性质的科学性大众的 强调其主体及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目的 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3.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服务对象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发展方针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基本要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知识拓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淘洗出来的智慧结晶。革命文化是在党和人民的伟大斗争中培育和创造的思想理论、价值追求、精神品格,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发展及其成果,展现了中国人民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民族气节和英雄气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在党领导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代表着时代进步潮流和发展要求。(2)这三种文化都是中华民族在生存发展进程中的伟大创造,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是民族禀赋、民族意志在伟大斗争中的历史表达、时代体现,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典型例题]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今天,不断发掘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 )①是基于红色文化是激励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②是因为红色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③是因为红色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④有利于直接推动我国生产力的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思维建模]审设问 事件:红色文化。角度:意义审材料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找技巧 注意设问要求“发掘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定答案 A 今天,不断发掘红色文化独特的价值是基于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因为红色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激励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①②正确;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③错误;红色文化是激励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而精神力量只有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才能推动我国生产力的发展,不能直接推动我国生产力的发展,④错误育素养 培育学生理解发展红色文化意义的科学精神议题二: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材料一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仅要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等权益,而且要保障人民的文化权益。要把是否能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衡量文化工作成败的根本标准。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会孕育和滋养与之相应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也是孕育先进思想文化的正确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思想保证。材料二 党的十九大明确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之义。1.结合材料一,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定性因素有哪些。(科学精神)提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2.结合材料二,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现实意义。(科学精神)提示: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原因(1)历史结论: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解决中华文化走向何处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2)现实要求:民族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复兴,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3)性质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其先进性决定了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1)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主题。在文化建设领域,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优先,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目的,通过国家宏观管理与完善政策等措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2)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熔铸于社会主义革命事业中形成的革命文化,更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其实质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3)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本质内容。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从而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4)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奋斗目标。要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决心,不断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造力和生产力,不断增强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与影响力,在实践中实现文化的创造与进步。[典型例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中华文化获得发展和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是因为(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大胆吸收西方优秀文化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④它能把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结合起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思维建模]审设问 事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角度:原因审材料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原因找技巧 注意设问要求“这是因为”定答案 D 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其先进性和重要意义决定的,①④正确;②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排除;发展文化必须坚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③错在“传统文化”育素养 培育学生理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原因的科学精神 1.(辨识与判断)胡适认为:“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这种观点( )A.没有把握西方文化的思想内核B.全面否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C.割裂了传统和现代的关系D.没看到中西方文化间的联系解析:B 从几个“不如人”上可以看出,胡适的观点没有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2.(分析与综合)按照“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要求,近几年,哈尔滨市加强革命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弘扬革命文化有利于( )①引领民族的精神追求 ②彰显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③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④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A 革命文化作为先进文化,可以引领民族的精神追求,彰显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①②正确;革命文化提供的是精神动力,排除③;弘扬革命文化并不能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排除④。3.(分析与综合)漫画《学文化 懂科学》(罗琪绘)给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启示是( )①文化建设要立足群众的文化需求 ②文化建设要为基层社会实践服务 ③文化建设要尊重群众的一切需求 ④文化建设要坚守社会主义方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A 漫画强调服务群众实践,可见①②正确;③中的“一切需求”说法错误,排除;本题与文化建设要坚守社会主义方向无关,排除④。4.(分析与综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点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什么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原因,可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党的性质宗旨、社会制度、中华文化传承、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等方面回答。答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基础巩固练知识点一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毛泽东的这一论断表明中国文化发展进入新阶段。这是因为( )A.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B.马克思主义可以取代中国传统文化C.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D.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要发展的先进文化解析:A 毛泽东的话主要表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A正确;C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马克思主义不能取代中国传统文化,两者要相结合,B错误;D混淆了发展先进文化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关系。2.有人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某地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国重任”主题教育活动中,注重挖掘身边“红色资源”,重温“红色记忆”,引导群众目光向身边的老前辈、老英雄聚焦。开展这一主题教育活动( )①能弘扬民族精神,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有利于全面继承传统文化 ③意在用革命前辈的理想之火,激发起担当重任的力量 ④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全面提升国家竞争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A 题干中的挖掘“红色资源”,重温“红色记忆”,引导群众目光向身边的老前辈、老英雄聚焦这一主题教育活动,意在用革命前辈的理想之火,激发起担当重任的力量,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③符合题意;②中“全面继承”说法错误;“全面提升国家竞争力”夸大了该活动的意义,排除④。3.2020年9月22日,中青旅举办“建党百年 筑梦红色文化”天地旅游红色文化事业发布会,正式发布“天地文化”商标,并对相关成果进行展示,让更多红色元素可触摸、能感知,点亮美好生活。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的原因是( )①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②红色文化的发展应与群众爱党爱国热情结合起来 ③红色文化能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点亮美好生活 ④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D 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是因为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发展红色文化能弘扬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点亮美好生活,③④正确;①不是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的原因且表述错误,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排除;红色文化的发展应与群众爱党爱国热情结合起来,这强调的是如何发展红色文化,与题干不符,排除②。4.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是中国革命早期的著名英烈,被称为“常州三杰”。“常州三杰”精神,是变革图强的爱国精神、心系人民的献身精神、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坚持不懈的求知精神、胸怀大志的奋斗精神的统一。当前,弘扬“常州三杰”精神( )①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文化 ②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彰显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④可以决定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A 弘扬“常州三杰”精神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文化,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②正确;③错误,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④中的“决定”说法错误。5.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某地文化局通过举办“文化惠民相声专场晚会”,为当地居民献上了文化盛宴,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启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 )①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③坚持革命文化 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A 材料启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①②正确;③④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排除。知识点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6.山东文化资源灿若星辰,“鲁”字号金字文化招牌比比皆是:吕剧《苦菜花》,电视剧《闯关东》《南下》《沂蒙》等屡获大奖,享誉全国;“好客山东”文化旅游品牌在全国叫响;孔子国际文化节、潍坊国际风筝节等文化节会品牌享誉国内外。这表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 )A.积极发展文化产业B.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C.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D.支持和发展文化公益事业解析:A 山东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启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积极发展文化产业,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科学基础设施建设、自然科学、文化公益事业等,B、C、D与材料无关,排除。7.我国是文化古国、文化大国,但还不是文化强国。要大力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就必须( )①把文化建设作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③全面吸收西方文化,改造传统文化 ④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D ①错误,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③中“全面吸收西方文化”说法错误;只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②正确;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④正确。8.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A.是复古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要求B.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C.是由建设文化强国这个路径决定的D.是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正确道路解析:D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正确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D正确;A中的“复古”说法错误,排除;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B错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深厚的文化传统和现实的政治基础决定的,C错误。9.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的国际地位还不相称,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不相称。这一现实决定了我国必须( )A.用先进文化引领我国经济建设的方向B.肩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C.把文化振兴作为提高国际地位的关键D.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解析:D 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分挖掘我国的文化底蕴,提升我国的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D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发展我国文化以适应我国国际地位,A、B、C与题意不符。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①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决定的 ②是由我国的历史传统决定的 ③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选择 ④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举措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B 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决定的,①正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选择,③正确;②不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原因,排除;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举措是经济发展,排除④。素养提升练11.某省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931处,时间跨度超过100年,完整反映了中国革命进程。对此,该省正努力建立科学完备的革命文物保护管理体系,实现应保尽保。这是因为( )①革命文物是承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 ②革命文物能增进人们对革命历程的理解 ③保护好革命文物就可以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④革命文物对于研究中国革命具有重要意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D ①错误,革命文物只是承载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②④符合题意,某省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931处,时间跨度超过100年,完整反映了中国革命进程,说明革命文物能增进人们对革命历程的理解,革命文物对于研究中国革命具有重要意义;③中“就可以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说法太绝对。12.短视频网络要传播正能量,在传播快乐的同时,必须坚持清理违规视频、封禁违规账号的做法,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用户,宣传具有社会正能量的人、物、事,为用户营造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对此必须( )①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②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③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抵御不良文化现象 ④必须统一社会主义文化的呈现方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C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不能凸显正确价值观的引领,排除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净化文化环境,弘扬正能量,②③正确;文化呈现形式应该坚持多样化,排除④。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华民族发展史,就是一部发扬传统、爱国奋进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无数革命志士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宣传党的革命思想、革命主张,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抛头颅、洒热血,表现出了对党无限忠诚的优秀品质、对共产主义信念坚定的精神追求,熔铸了伟大的革命精神、革命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先后涌现出焦裕禄、史来贺等先进典型,形成了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时代精神,既使我们感受到这些英雄个体的人格力量,也彰显出革命文化的传承。进入新时代,国际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促使不同文化之间相互激荡,形成了复杂的文化态势。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把改革创新进行到底,这更需要弘扬革命文化。 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说明。解析:本题是分析说明类试题。依据材料“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把改革创新进行到底,这更需要弘扬革命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组织答案:革命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既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直接来源;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革命文化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有助于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答案:(1)革命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既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直接来源,共同熔铸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革命文化在新时代的具体体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丰富发展。(3)立足于新时代伟大实践,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有助于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有助于改革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文艺创作最牢靠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扎根生活、扎根人民,社会主义文艺是属于人民的文艺,艺术家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踏坚实的大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应当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文艺与人民、生活、时代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积极投身改革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潮流,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卓越文化创造,弘扬创新精神,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努力铸就新时代中华文化的新辉煌,进而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结合材料和文化知识,分析说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文化建设的启示。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发展的相关知识。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可见文化建设要立足于群众实践,为人民服务;要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可见文化发展的方向,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的要求;通过继承与创新,可见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弘扬创新精神,发展先进文化,可见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通过文化建设,可见要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答案:(1)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脚踏坚实的大地,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2)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3)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处理好文艺与人民、生活、时代的关系。(4)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创新精神,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努力铸就新时代中华文化的新辉煌。(5)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6)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积极投身改革创新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潮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